不久前,《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出爐。
作為人手一冊的國民工具書,《新華字典》自1950年首次編撰以來,一共經歷了12次修訂。每一次的修訂都見證著中國飛速的發展,代表了中國文化又融入了新的元素。跨越了幾代人的《新華字典》,這次修訂又將展現給我們什麼新元素呢?
在新字詞方面,新版《新華字典》改動不多。
一是根據國家規範和教學需求,增補字頭。根據《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年後獲批的幾個化學元素規範用字,在正文字條和附錄《元素周期表》裡同時體現,方便查檢;
二是跟進時代,適量增補新詞,本次新增了100多個新詞,如「初心」「粉絲」「點讚」「二維碼」「截屏」等新興詞語,增補了50個字詞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等。
同時完善字詞釋義。根據社會語言生活的變化,有的字修改了注釋,如「媒體」一詞,在第11版釋義「指傳播信息的工具,如報刊、廣播、電視等」基礎上,第12版增加了「網際網路」。
此外,根據社會語言生活的變化,有的字修改了注釋,根據地方田野調查的結果,有的字增加地名義項;
關於新詞的改動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認為這樣與時俱進,體現了時代變化;
而也有人認為網絡用語不是很適合放在字典這種嚴謹的地方;
更有許多網友提出了「改良意見」。
在螺螄君看來,《新華字典》不只是一本死板的工具書,因為它還扮演著我國語言文化變遷的記錄者的角色,引導著我們對漢字的識別和使用習慣。
而且《新華字典》的每一次修訂都體現了強烈的時代特徵。《新華字典》上一次修訂是在2011年,距今9年的時間裡,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網絡詞語也是層出不窮。只有具備一定內涵,經過時間的考驗依然被大多數人所使用的,才會變成《新華字典》中新出現的經典詞語。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程榮教授解釋,判斷收錄新詞的標準是規範型漢語辭書收詞的三項基本原則,即普遍性、穩定性和規範性。在此基礎上,考察篩選新詞時,重視收錄新義項。但是當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新義項時也不強收,而是繼續關注新語料,等真正成熟時再增收。對精選出擬增補的少量新詞,則要反覆推敲打磨釋文。
此次被收錄的「點讚」、「粉絲」等詞,更體現了當今時代文化,是新一代網民創造的語言成果,在未來也許會成為讀者眼中的歷史和掌故。
在使用方面,第12版修訂也在努力滿足滿足讀者需求,增補實用字音,如「匱」增加「guì」的讀音。東漢張仲景中醫名著《金匱要略》中「匱」讀guì,同「櫃」,釋義體現了「匱」與「櫃」的關係。還完善了《部首檢字表》。為方便查檢,在《難檢字筆畫索引》增加了「黑」「龍」「色」等部首字;
另外,依據權威資料,修訂版更新了附錄信息。新版更新了《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覽表》《地質年代簡表》《元素周期表》等。
還有大家關心的「光明的前途」問題,《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也更新了符合時代背景的例句(雖然但是,「我」好像都是最慘的那個啊):
最後,很多朋友也猜到了,新華字典還出APP了,正文每頁還附上了二維碼,用APP掃碼,就可看到當頁所有單字的部首、筆畫、結構等信息,免費收聽字的標準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
一本小小的字典,從新中國伊始就陪伴著一代代中國人。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我們中國人一份共同的文化記憶。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名字是爸媽拿著字典翻出來的舉個手?反正螺螄君是的。
《新華字典》冷知識
據說《新華字典》定價有一個「豬肉定律」,即一本字典的價格與同時期500克豬肉價格基本相當,如1957年版《新華字典》定價1元錢,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6元,2011年版雙色本定價24.9元,2020年新上市的12版雙色本定價32.9元,幾乎都與同期豬肉價格差不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