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計點法
要素記點法又稱點數法,該法首先是選定職位的主要影響因素,並採用一定點數(分值)表示每一要素,然後按預先規定的衡量標準,對現有職位的各個要素逐一評比、估價,求得點數,經過加權求和,最後得到各個職位的總點數。與因素比較法不同的是,要素記點法並不能直接得到某職位的工資率,而是得到一個抽象的「點數」,最後用增加的「點數-工資」表來進行換算。
崗位評價因素
用要素計點法進行崗位評價的因素包括四大類:崗位責任因素、知識技能因素、崗位性質因素和工作環境因素,如表所示。
崗位評價因素
要素計點法的操作流程
要素計點法的操作流程如圖所示。
要素記點法的操作流程
要素計點法的結果顯示
要素計點法最後會形成一個如表類似的一張分數表,我們再根據權重計算出某個職位最後的得分。
表要素計點法示例
崗位價值模型
在實際工作中,要衡量出企業中眾多崗位的價值和它們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不是那麼容易,但如果建立了一個企業的崗位價值模型,則這個問題就能獲得系統地、有效地解決。
企業的崗位價值模型建立好後,就可以根據該崗位價值模型對這些崗位分別進行價值評估,再根據評估所得分數的高低來進行排序,從而確定這些崗位的價值和相對的重要程度。
以下提供兩個企業的崗位價值模型供參考。
崗位價值模型(一)
以下是崗位價值模型的具體說明及定義。
一、對企業的影響(權重40%,40分)
指本崗位工作結果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程度,包括基本影響和成長促進兩方面的二級要素。
1.基本影響(60%,24分)
包括收入、成本、質量三方面的影響。
「關係到」是指直接的影響;「領域」是指某個專業職能;「區域」指公司特有一個大的銷售市場;「地區」指區域下的基本銷售市場單位。
(1)收入(50%,12分)。按崗位對公司收入的影響程度分為六級。
(2)成本(費用)(30%,7.2分)。按成本費用管控範圍的彈性對公司的影響分為五級。
(3)質量(20%,4.8分)。指產品質量,以質量責任大小分為六級。
基本影響要素分值見下表。
基本影響要素分值表
2.成長促進(40%,16分)
指該崗位對公司戰略及中長期發展的貢獻或對公司整體運營風險的控制。根據貢獻大小程度分為八級,無貢獻為0。成長促進要素分值見下表。
成長促進要素分值表
二、解決問題(權重20%,20分)
指本崗位經常面臨並要解決的專業業務問題的複雜性和創造性,故影響崗位問題解決難度要素的子要素有兩個:複雜性和創造性。
1.複雜性(50%,10分)
指本崗位要解決問題本身的性質、管理幅度和難度決定工作內容、工作過程的方法和複雜程度。解決問題要素分值見下表。
解決問題要素分值表
2.創造性(50%,10分)
指本崗位完成工作任務必須融合各種信息而作出的有關判斷和創新的程度。
三、責任(權)範圍(權重10%,10分)
指賦予本崗位責任職權的大小及其履行職責進行溝通和工作聯繫的範圍、目的以及所需的崗位專業知識內容和水平。包括工作獨立性、工作內容的廣度、知識的廣度三個二級要素。
(1)工作獨立性(40%,4分)。根據崗位的上級關係性質將該崗位工作時的獨立程度分為6個等級。
(2)工作內容的廣度(40%,4分)。根據該崗位工作的難易程度和涉及範圍大小將工作內容廣度分為8個等級。
(3)知識的廣度(20%,2分)。指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精通(含四級以上)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專業知識:財務、營銷、技術、製造、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供應鏈管理等。
責任範圍要素分值見下表。
責任範圍要素分值表
四、監督(權重10%,10分)
指該崗位必須指導、培養人員從事專業工作與學習,並對其工作學習情況進行管理、考核的責任。包括人數、層級類別、下屬素質三個二級要素。
(1)人數(30%,3分)。目前公司總人數約200人左右,人數等級分為5級,1級0~9人、2級10~29人、3級30~99人、4級100~199人、5級200人以上(應根據公司不同發展時期的實際進行調整)。
(2)層級類別(30%,3分)。指該崗位所在的崗位級別,根據崗位組織結構設計將層級類別分為6級,6—CEO級、5—COO/CFO級、4—總監級(包含總監級經理:人力資源部經理、財務部經理、審計部經理)、3—經理級、2—主管級、1—班組級。
(3)下屬專業素質(40%,40分)。根據下屬崗位人員的專業水平級別分為2級。
監督要素分值見下表。
監督要素分值表
五、知識經驗(權重5%,5分)
(1)知識(40%,2分)。指從事本崗位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學校教育、其他進修等所獲的知識。即國家承認的高中、中技、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等學歷證明和知識水平。根據學歷分4個等級。
(2)經驗(60%,3分)。指從事本崗位工作必須具備的在專業工作實踐中積累所獲得的知識,該經驗知識分為職務經驗(從事過與本崗位職責要求相同的工作年限)和行業經驗(從事過與本公司同行業的工作年限)兩個子要素,並根據經驗的年限分為5個等級。
知識經驗要素分值見下表。
知識經驗要素分值表
六、溝通(權重10%,10分)
溝通是信息的傳達和理解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要通過使用一定的溝通技巧、溝通頻率和內外條件因素(與內外部溝通),進行思想情感交流或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探討,從而更好地達到工作目標。溝通包括:溝通頻率、溝通技巧、內外因素(與內外部溝通)三個二級要素。
(1)溝通頻率(30%,3分)
1級—較少:工作職責明確,基本根據標準、制度工作,工作中與其他崗位人員交流較少。例如,保安、司機、生產工人等。
2級—經常:工作中所面臨的變化較多,經常與其他崗位交流。例:計劃調度員、招聘考核主管等。
3級—頻繁:工作內容和工作效果需要多次與其他崗位交流才能完成。例如:人力資源經理、廠長、營銷中心總監、物控信息總監等。
(2)溝通技巧(40%,4分)。根據溝通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邏輯、理解能力、交流親和力、反應敏捷度等各項技能運用的效果,將技巧分為3個等級,即1—普通級、2—中級、3—高級。
(3)內外要素(與內外部溝通)(30%,3分)。根據溝通範圍及對象分為4個等級、1級—部門內部溝通、2級—部門間溝通、3級—作為客戶溝通、4級—與客戶(公共關係)溝通。
溝通要素分值見下表。
溝通要素分值表
七、環境風險(權重5%,5分)
指本崗位工作所處環境中對人員的有害、無害影響和潛伏危險程度以及工作場所接觸有害環境的概率,包括環境條件和工作風險兩個主要因素。環境條件分值=環境條件×權重+工作風險×權重。
(1)環境條件(60%,3分)。是指包括勞動強度(不同強度的體力、腦力勞動等)和自然環境(戶內外高溫、嚴寒、噪聲及惡劣氣候、其他作業或施工現場接觸有毒物質、不同程度危險性設備、科學實驗的操作、外地陌生環境等)兩方麵條件因素的總稱。
(2)工作風險(40%,2分)。指崗位的責任風險以及所面臨的或將會承擔的公司內部政治、關係等風險。
環境條件及工作風險要素分值見下表。
環境條件及工作風險要素分值表
崗位價值分析見下表。
崗位價值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