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薪酬設計時職位評價方法:計點法

2020-12-25 科衡人力

在設計薪酬時,第二個環節就是要職位評價(就是確定一個職位的價值),職位評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排序法、歸類法、計點法、要素比較法。歸類法,上篇文章說了,今天說說計點法

計點法是一種量化的職位評價方法。什麼意思呢?就是通過數據能客觀的反映出一個職位的高低價值。這裡就涉及到了報酬要素(工作技能、知識和經驗要求、人際交流要求、判斷力和創造力等),報酬要素是每個職位所共有的因素。

比如有兩個職位,我們根據工作內容完成的難度,劃分5個等級,每個等級一個點值(0,40,80,120,160,200),一共500個點數。他兩共有的報酬要素分別是腦力要求、身體要求、技能要求、知識要求

然後,我們根據這個職位描述和任職資格,確定這4個報酬要素,每個報酬要素在這個職位的所佔比重。假設經過我們的評價,這個職位的報酬要素所佔比重是:

腦力要求:60%;

身體要求:40%;

技能要求:60%;

知識要求:70%;

這裡注意,腦力要求的40%代表的是,這個職位需要60%的腦力勞動,並不是說腦力要求在4個要素當中的比重是40%。

所以我們這裡還要計算一下腦力要求在4個要素當中的比重是多少。

腦力要求所佔4個報酬要素中的比重:60÷(60+40+60+70)=26%

那腦力要求的點值我們就知道了。

26%x500=130

其他幾個報酬要素的點值計算方式和這個一樣,計算完畢之後,把這幾個要素的點值相加,就是該職位的總點數。這個點數就能衡量出這個職位的價值,進而通過這個點數,在結合該職位的市場平均價格確定薪酬。

(本人由科衡人力小小編原創)

相關焦點

  • 薪酬結構設計的四大方法
    狹義的薪酬結構即縱向的薪酬結構:在職位評估的基礎上,確定每一職位或者職位等級的工資範圍,包括中點工資、最高工資、最低工資、工資極差和重疊率等。一般情況下,薪酬結構設計通常有以下四大方法:基準職位定價法——利用基準職位的市場薪酬水平和基準職位的工作評價結果建立薪酬政策線,進而確定薪酬結構。該方法較好地兼顧薪酬的外部競爭性和內部一致性原則,適用於比較規範和與市場相關性強的企業。
  • 總公司職位評價工作按計劃順利實施
    4月份總公司下發了《關於開展總公司職能部室職位評價工作的安排》和《關於編制職能部室員工職位說明書的通知》。職位說明書是職位評價工作的基礎,如何編制符合實際需要的、規範的、科學的職位說明書,我們進行了多層次、多方位的調研和學習,擬制了職位說明書模板和職位說明書樣表,並組織了如何填寫職位說明書的培訓。
  • 管理基本功:職位評估的方法
    關注【本號】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績效」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在定量職位評估方法中,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要素計點法(Point System)。跨國公司採用這樣的方法來建立公司內部的職位體系,並且把這樣的層級體系應用到薪酬福利管理、員工國際外派管理、高管薪酬管理等工作中。評估方法的建立和使用邏輯如下。評估方法的建立邏輯包括以下三點。
  • 一文讀懂海氏評估法 | 薪酬設計系列分享
    ,要確保薪酬支付的相對公平性,通常都是用崗位價值評估的方法求得各崗位的相對價值,以相對價值為基礎設計公司內部的薪酬水平。在崗位價值評在方法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主要有海氏評價法和美世評價法,本文以海氏評價法為主,進行系統性解讀,希望通過本文的解讀能協助正在準備做崗位價值評估的同仁們。海氏評價法又叫「指導圖表一形狀構成法」,是由美國薪酬設計專家艾德華·海於1951年研究開發出來。
  • 崗位評價及薪酬要素解析(上)【薪酬系列談】
    這些因素對崗位的評價有很大的影響。比如管理崗位的薪酬要素有很多,在評價它的價值時就可以把這些因素拿出來作為評價。它包括崗位需要的知識水平、經驗、創新能力、體力、工作壓力、對企業影響、監督責任、溝通要求、工作條件優劣程度/危險性等很多要素。 3.薪酬要素權重解析那麼,管理崗位哪一個更值錢?
  • 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如何學習薪酬設計(乾貨滿滿)?
    如「崗位價值評估」進行職位等級劃分時,在某種程度上會有偏差(實踐得來的經驗之談)。特別是大型公司,崗位較多時,利用崗位評價可以提高效率,得出每個崗位的分數後,再與市場標杆崗位的市場薪酬結合,利用部分市場標杆崗位直接測算出所有的崗位薪酬。 進行職等劃分。 崗位評價是一個HR使用的工具,通過專家評分得到的結果,有利於推動薪酬改革的執行,即顯現公平的作用。(2)崗位評價方法。一共給大家提供6種崗位評估方法。
  • 28因素法崗位評價方法!
    28因素法是一種要素計點法,因評價因素總計為28個而得名(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情況增減)。該方法首先是選定崗位的主要影響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賦予一定分值,按預先規定的衡量標準,對現有崗位的各個因素逐一評比、估價,求得分值,經過對崗位評價專家組各自打分值的計算統計,最後得到各崗位的總分值。
  • 2018年10月自考薪酬管理真題
    社會福利2.在物價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為切實保證職工的實際生活水平不降低,名義薪酬的增長幅度應A .超過物價上漲幅度 B .等於物價上漲幅度C .低於物價上漲幅度 D .與物價上漲幅度不相關3.海氏三要素不包括A .知識技能番綜各素質 B .問題解決能力C .責任 D .空間思考能力4.最簡便的職位評價方法是
  • 薪酬管理試卷_全國2008年7月自考試卷
    (     )A.基本薪酬 B.津貼C.可變薪酬 D.間接薪酬2.薪酬模塊中具有高差異性和低剛性的是(     )A.獎金 B.福利C.保險 D.基本薪酬3.幾種主要的職位評價方法中,_______的自我辯護性最差。
  • 6個關鍵步驟丨崗位薪酬設計,不是靠人力資源部閉門造車完成(文末福利:名企薪酬架構及設計)
    其次,不同崗位中薪酬總額與業績佔比,也需要做一個合理的劃分,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崗位薪酬的設計。、薪酬調查與定位、薪酬結構設計和薪酬系統的實施。通常採用訪談法、問卷法、觀察法和現場工作日記/日誌法,最後形成崗位職責說明書和工作規範。
  • 設計薪酬最實用的3大方法,老闆必看!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各式各樣的薪酬問題,是因為:中小微企業在進行薪酬設計時,只注重設計形式,忽略了設計系統性、實操性。要知道企業薪酬設計需要有全局思維,要想留住人才,提升員工工作狀態,最好的方式不是今天給到他們什麼,而是讓他們知道,努力到什麼程度就能得到什麼。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薪酬管理真題及答案解析
    1.第一個對薪酬進行分析的學者是A.馬克思B.李嘉圖C.穆勒D.亞當斯密2.能力工資制的設計流程為A.界定能力一衡量能力—薪酬調查—設計能力工資體系B.界定能力薪酬調查衡量能力一設計能力工資體系C.薪酬調查界定能力衡量能力設計能力工資體系.衡量能力薪酬調查界定能力
  • 「案例春秋」某工程設計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第四條 基本原則在薪酬激勵體系設計與管理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下基本原則:價值原則:通過標準化職位評價,客觀地評價每個職位對於公司的相對價值,並確定不同職位的薪酬晉升空間;市場原則:以勞動力市場/競爭對手的薪酬調查結果為依據,確保薪酬的整體定位水平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 寬帶薪酬設計方法及案例分析
    #寬帶薪酬設計方法及案例分析隨著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經營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內的組織變革,薪酬管理制度也出現了多元化、績效化、寬頻化、個性化、透明化和激勵的長期化的趨勢和特點。薪酬級別的寬頻化即「寬帶薪酬」(broad banding)。它是目前在國外較流行的一種薪酬設計方法。所謂寬帶薪酬實際上是一種新型的薪酬結構設計方式,它是對傳統上那種帶有大量的幾層次的垂直型薪酬結構的一種改進或替代。
  • 微課 | 關於崗位評價,你要知道的事(第65期)
    是工作分析與薪酬設計相聯繫的橋梁,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評價各環節也是緊密相連的對同一企業內不同職位間的評價體系、方法和程序作出統一規定透明化的職位評價標準和職位等級結構,有助於員工對企業戰略目標和價值取向的理解和認同最理想、最先進的職位評價體系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 要素計點法:崗位責任、知識技能、崗位性質和工作環境因素
    要素計點法要素記點法又稱點數法,該法首先是選定職位的主要影響因素,並採用一定點數(分值)表示每一要素,然後按預先規定的衡量標準,對現有職位的各個要素逐一評比、估價,求得點數,經過加權求和,最後得到各個職位的總點數。
  • 人力資源總監如何做好崗位分析與崗位評價
    人力資源總監如何做好崗位分析與崗位評價一、什麼是任務、崗位和崗位評價二、崗位評價的作用確定職位級別的手段薪酬分配的基礎不同的職位對應相應的薪酬;使職位與職位之間建立起一種聯繫,這種聯繫組成了企業整個的報酬支付系統;當有新的崗位時,可迅速找到該職位的報酬標準。
  • 崗位評價的方法:工作排序法、職務分類法、因素比較法等
    崗位評價的方法崗位評價的方法有許多種:工作排序法、職務分類法、因素比較法、要素計點法、海氏三要素評估法等,而這些方法都是基於報酬要素來量化排列的。中小企業可根據企業情況,選擇其一進行。如表所示。在對各崗位價值進行比較時,一般要求崗位評價人員充分考慮以下各項因素:工作職責、工作權限、任職資格、工作條件及環境等因素。排序法有兩種方法:交替排序法和配對比較法。
  • 薪酬設計很簡單,再大的公司,薪酬設計也就這3個步驟
    薪酬設計要從三個維度來考量設計:內部平衡、外部吸引、考核激勵。內部平衡內部平衡主要是實現內部的相對公平。內部相對公平並不是同崗同酬、也不是所有人一樣的工資,而是基於崗位價值基礎實現內部崗位貢獻程度不同而分配不同薪酬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