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劉寅組建紅軍第一部電臺 為只能收信的「半部電臺」

2020-12-17 中國江西網
▲青年時期的劉寅
▲紅軍第一部電臺。本版圖片 資料圖  

在紅軍通信事業和我國電子工業發展史上,有一個人的名字被永遠銘記,他就是南昌人劉寅。他和他的戰友在江西蘇區組建了我國工農紅軍第一部電臺,是紅軍無線電通信事業的創建者之一。在紅軍長徵過程中,他帶領的無線電隊伍,發揮了收發信息快捷保密的特殊作用。建國後,他工作勤勤懇懇,成為我國電子工業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

  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志館了解到,劉寅(1910.4~1985.5),江西南昌人,參加過長徵,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家四機部(後為電子工業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85年5月在京病逝,臨終時再三強調,「不要開追悼會,喪事從簡」,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懸掛的輓聯「電子元勳殊功入古,千軍繼起壯志出新」,是對他一生的功績的精闢概括。

  參加紅軍
受毛澤東、朱德親自接見

  1930年,在南昌一條名叫扁擔巷的貧民巷裡,住著一位有志難成、以擺地攤維持生計的年輕人,他就是劉寅。他只上過一年教會辦的免費學校,16歲的他不得不在南昌擺地攤謀求生計。愛好讀書的他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去青年英文夜校學習英語,這為他以後從事通訊工作打下了基礎。

  1930年9月,劉寅通過朋友介紹,抱著求師問道的想法,聯繫到了駐守南昌的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部電臺中尉報務員王諍。王諍見他一心求學,便答應劉寅的請求,帶他在身邊學習。這樣,劉寅成為了該電臺無軍籍、無軍餉的「編外」人員。

  據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蔣文瀾介紹,1930年12月,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取得龍岡戰役的勝利,擊斃、殺傷、俘虜敵軍近萬人,繳獲各種武器900多件,活捉了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包括劉寅、王諍等師部電臺人員也同時被俘。

  1930年之前,中國工農紅軍是沒有無線電臺的。毛澤東、朱德對無線電通信非常重視。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無線電是千裡眼、順風耳,它能迅速調動部隊,指揮戰鬥,發揮重要作用。工農紅軍曾接到指示,在戰鬥勝利後須注意收集無線電機器和尋找無線電技術人員。

  據《江西省志》記載,劉寅、王諍被俘虜後參加紅軍,受到毛澤東、朱德親自接見。記者了解到,在紅軍有關方面徵求電臺人員的去留意願時,王諍和劉寅率先舉手表示願意參加紅軍。在他們的帶動下,幾乎所有被俘人員都願意留下來加入紅軍隊伍。毛澤東、朱德在寧都小布鎮紅一方面軍總指揮部親自接見他們,鼓勵他們要把自己的無線電技術用來為工農服務,要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努力工作。

  組建紅軍首部電臺
為只能收信的「半部電臺」

  據史料記載,他們親切交談之後,朱德總司令當即決定讓王諍、劉寅和電臺人員一起住在他自己住所的隔壁邱家屋,讓他們開始搭建我軍的第一部電臺。可是,在龍岡戰役中,由於戰士當時還不知道那個鐵匣子竟是電臺,居然把我軍流血犧牲繳獲來的發報機、電動馬達、充電機痛痛快快地砸了個粉碎,只剩下一架收報機。就是利用這些殘缺不全的部件,劉寅和王諍組建起了紅軍第一部電臺。雖然這部電臺實際上是只能收信的「半部電臺」,但它成功偵察到了國民黨的第一份情報。而且王諍、劉寅也是靠這半部電臺抄收國民黨中央社新聞,翻譯出來供領導參閱。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報紙《參考消息》的最初來源。

  1931年5月16日,中央紅軍又繳獲了一部電臺。就這樣,靠著這一部半的電臺,紅軍前方同江西興國紅軍總部後方辦事處進行了紅軍無線電通信史上的第一次通信聯絡。記者了解到,因只有一部半電臺,雙方不能相互聯繫,只能以一方發報,一方收報的方式來傳遞消息。當時王諍帶著一部完整的電臺隨朱德、毛澤東在前線,劉寅帶著「半部電臺」在後方,前線有戰事立即架起天線安裝發報機發報,後方堅持24小時收聽。這樣,前線有消息後方就可以很快知道。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紅軍在此之前因沒有電臺,為了解國內外情況,不得不經常派人到敵佔區收集報紙,曾有一些紅軍戰士為此付出寶貴的生命。自從紅軍有了電臺,就打破了敵人對中央蘇區的新聞封鎖,毛澤東同志曾這樣讚譽道:「這是沒有報紙的報紙啊!」

  搭起江西蘇區
和上海黨中央的橋梁

  自從有了一部半電臺之後,江西蘇區就一直想利用電臺與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取得聯絡。1931年,因11月7日將召開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有些重要事項需請示上海黨中央,大家都希望早日建立蘇區與上海黨中央的無線電臺聯絡。由於距離較遠,短波電臺又受地理、天氣的影響,同志們試了很多次均聯繫不上。

  為此,劉寅、王諍決定將電臺放在江西贛縣的一條小山溝裡,把發射天線架到村外的一個小山頂上,以增強效果。然後劉寅等人按照呼號、頻率進行呼叫,直到黎明,才將天線收回,如此反覆數月。由於劉寅沉著冷靜、不言放棄、夜以繼日地在電臺旁收聽,終於在10月的一天夜晚,和上海黨中央取得了聯繫。當時,劉寅收到信號之後,立即叫醒身邊的戰友,並給上海黨中央發了一份密碼電報,這是江西蘇區與上海黨中央的第一次通信聯絡。此後,江西蘇區與上海黨中央用無線電波架起了橋梁,黨中央的指示隨時可以通過這座橋梁迅速地傳到蘇區,大大縮短了傳遞信息的時間。

  這部電臺就成為中共蘇區中央局的專用電臺,又稱黨臺。在紅軍的編制序列上,在這個臺工作的人,都屬於無線電第一分隊,劉寅任隊長。

  長徵多走一萬裡
歷盡艱難保通信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徵。行軍第二天,朱德和葉劍英沒有見到劉寅,便馬上詢問原因,原來項英把劉寅留在蘇區負責聯通留下的8部電臺。葉劍英立即叫王諍通知劉寅「跟上來」,但是項英哪裡捨得放人。最後,朱德親自發話,項英才勉強答應,於是身患疾病的劉寅迅速完成聯通電臺的任務,隻身出發,一周內回到紅軍總部會合。當時,紅軍總部只有兩部電臺,由劉寅和王諍各負責一部。

在長徵路上,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敵軍圍堵,為了衝出敵人的包圍,紅軍部隊每天都要行軍上百裡。劉寅和王諍每天交替開展工作,保證24小時內,始終有一個電臺分隊在工作,各軍團電臺無論何時呼叫,總部電臺都可以隨時應答。他倆每人帶著一部電臺,根本無暇休息,超負荷地堅持著。

   據記載,朱德為反對張國燾搞分裂,爭取把這支隊伍帶到正確路線上來,毅然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又兩過草地,三過夾金山。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朱德又率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劉寅在跟隨朱德的兩年的長徵中,如朱德在《關於紅軍新階段問題》的講話中所說的一樣:「長徵二萬五千裡,我個人卻多走了一萬裡。」

   新中國成立後,劉寅任軍委電信總局副局長,軍委通信部第一副部長,原第一、二、三機部副部長,四機部常務副部長等職,為新中國的電信工業和郵電事業、國防事業、「兩彈一星」上天、電子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是紅軍無線電通信事業的創建者、我國電子工業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

相關焦點

  • 人物聚焦||廣播電臺網絡新媒體部副部長——張佳慧
    張佳慧,女,漢族,共青團員,現擔任河北外國語學院廣播電臺網絡新媒體部副部長一職,是日語學院18日語本科一班的一名學生。河北外國語學院「優秀學生幹部」河北外國語學院「優秀共青團員」河北外國語學院「內務標兵」黨委宣傳部「優秀學生幹部「校廣播電臺新媒體工作「先進個人」校監察大隊「優秀幹部」日語學院單詞比賽「一等獎」     2018年9月,通過面試選拔的她,帶著熱愛成功加入廣播電臺大家庭,正式成為組宣部的一員,
  • 佛山電臺-電臺資訊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融媒發展是傳媒發展的第一選項」,佛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文海去年視察佛山電臺新媒體發展時提出了殷切期望。佛山電臺新媒體部副主任、花生FM項目負責人劉新存介紹,2017年「花生FM」著力打造的「主播圈」功能,近80名主持人在花生FM開闢主播圈與用戶實時互動,形成以主播為核心的精準用戶社群,並能一鍵實現話題調查、活動報名、電商購物等
  • 「諜海神工」塗作潮:曾製作傳遞捉蔣消息的電臺
    中共六大之後,各地武裝起義風起雲湧,根據地和紅軍也在不斷擴大。中共中央位於上海,與各根據地之間的通訊聯絡還全靠交通員往返送信,不但速度慢,而且非常危險。因此,中共中央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電臺。中央特科的李強,被周恩來任命為籌建電臺的負責人。塗作潮和宋濂到上海的第二天,李強就跟他們接上了頭。
  • 翻雪山過草地,李白烈士背電臺踏長徵,炮火面前仍喊:保護電臺!
    父親李榮德原先是以販運紙為生,後來遭軍閥敲詐勒索導致破產,只能改靠祖上留下的一間半土屋和七分五釐田為生。母親施氏則是典型的傳統女子,在家相夫教子,與李榮德先後共生育了七胎,但活下來的只有四個孩子,李白排行老大。為了養家餬口,李榮德後來又去鎮上租了一個染坊,賣染布過活。
  • 東亞第一,世界第三,國民政府在南京創辦了全國第一座廣播電臺
    ,即中央廣播電臺,同時也是南京城裡的第一座廣播電臺。與商業電臺不同的是,其辦臺宗旨為「闡揚主義,宣傳政令」,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廣播電臺以75千瓦的發射功率,電波遍及當時的全中國和南洋一帶,號稱「東亞第一,世界第三」。
  • 成都記憶:民國時期的交通部成都廣播電臺
    1934年(民國2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交通部為了適應國際電訊和廣播宣傳的需要,把從德國運到上海的10千瓦中波廣播電臺設備和從英國訂購的20千瓦短波電臺設備,全部轉運到成都,籌建當時的交通部成都廣播電臺和交通部國際電臺成都支臺。
  • 程一電臺:最古老的電臺,有著最年輕的聽眾
    之所以說他「非常勤快」,是因為程一電臺在成立後1年半的時間裡,從內容到運營全由他一個人完成。音頻節目不比文字,簡單的「內容」兩字也分為許多步驟,何況那時候程一還有全職的工作。程一電臺起步於2014年5月,那時他在甘肅省臺播音,每天下班後利用空餘時間錄製自己的網絡電臺節目。彼時,荔枝FM等新型音頻節目平臺興起不久,沒人知道網絡電臺的前途,而程一可以算是第一批試水者。
  • 巴音郭楞人民廣播電臺變更新熱線電話啦!!!
    這四部熱線電話都是2開頭,尾數是各頻率的呼號,只要您知道巴音郭楞人民廣播電臺的頻率,就能不費勁記牢各頻率的熱線電話,2020966、2081077、2020983、2111897廣大的聽眾朋友就可以撥打巴音郭楞人民廣播電臺新的熱線電話,號碼的變更,是為了更好的為廣大聽眾朋友服務,不變的是巴音郭楞人民廣播電臺真摯的情誼和真誠的服務。
  • 南通交通電臺整點報時廣告如何收費?929南通交通廣播廣告部
    南通交通電臺整點報時廣告如何收費?929南通交通廣播廣告部 南通交通廣播廣告運營商騰眾傳播,提供詳細929南通交通廣播半點/整點報時廣告、主持人口播廣告、早晚高峰廣告價格,天氣預報廣告、節目冠名植入等多種廣告資源。
  • 北京電臺首屆聽友節之「樂友周」正式開啟
    參與第七屆「聽眾喜愛的名牌欄目」評選的北京電臺各欄目代表輪番上臺獻藝,為自己欄目拉票,現場百餘名熱心聽友爭先恐後,踴躍報名上臺,與喜歡的欄目主持人一起玩遊戲、贏禮品。搞怪的《極品飛臀》、《鐵人三項賽》、《K歌之王》等各種遊戲,既趣味十足又富有挑戰,吸引了眾多路人的圍觀。啟動儀式最後,主持人和聽友組成8支體驗隊伍,興致勃勃地玩起了遠古探秘、激流勇進、峽谷漂流等各種遊樂項目,令聽友直呼過癮。
  • 電臺快訊|2018-2019哈爾濱師範大學廣播電臺全臺例會順利召開
    歌聲結束後,校團委宣傳部部長劉強老師上臺發言,劉強老師先對學校今年更新的電臺設備進行了評價,然後向新成員們講述了電臺未來的工作方向,他鼓勵成員們要勇於擔當,積極完成任務,希望大家能夠做到自主工作而不是等待上級分配任務。同時,劉強老師也向新一屆的廣播電臺成員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明確團員身份,做好思想引領,將意識形態和政治屬性落實到位。
  • 昆明人民廣播電臺簡介
    >  FM100.8陽光頻率  昆明人民廣播電臺主頻率「陽光頻率(綜合頻道)」是雲南省第一家城市立體聲廣播電臺,也是我省第一家以中波、調頻雙頻發射的廣播電臺,1989年開播。作為昆明主流廣播之一的昆明電臺102.8(原都市調頻,正式呼號為旅遊文藝頻率),3月6日正式升級為昆明電臺快樂102.8,昆明電臺也圍繞「快樂」這一主題進行了改版,昆明電臺快樂102.8將主題定為「快樂102.8,快樂者的生活,有車族的廣播」。
  • 佛山電臺舉行2019年資源推介會
    「有聲有勢——佛山電臺2019年資源推介會」昨天(1129)舉行。     新的一年,佛山電臺將開拓更多業務領域的創新模式,以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內容體現轉型主流媒體的新能力和新價值。     從1988年9月28日開臺以來,佛山電臺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歲月,如今正努力成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互融合的新型主流媒體。
  • 烏克蘭總統出席國際在線烏克蘭文網絡電臺開播儀式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記者朱敏)12月5日上午,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到訪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出席「國際在線」烏克蘭語網絡電臺開播暨烏文網開通五周年慶典儀式。  在「國際在線」烏克蘭文網展示平臺,亞努科維奇總統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共同觀看了介紹烏克蘭語部發展歷程的視頻短片,並收聽了烏克蘭語網絡電臺記者剛剛從中國-烏克蘭第二屆經貿論壇採制的錄音報導。  同時,第一部中烏雙語圖書《中國歷史故事》也終於正式出版發行。亞努科維奇表示,這部圖書不僅將贏得烏中兩國少年兒童的喜愛,更會得到兩國成年讀者的歡迎。
  • 長徵中紅軍如何解決「食」的問題
    一、組建應急機構,加強給養工作組織領導隨著紅軍的發展壯大和作戰需要,各級後勤組織機構不斷完善和充實。紅軍總部就成立了包括財務、出納、軍需和軍事工業局等在內的總供給部。在長徵開始時,團以上單位在完善供給機構的基礎上,還組建了數量不等的運輸隊,其中中央紅軍的運輸隊中僅民工就有上萬人。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進行長徵,由於敵情緊急,準備工作尤為倉促,部隊只補充了少量的給養,以致機動過程中時常出現糧彈不繼的情況。加之在長徵初期實行的是大搬家式的轉移,後勤機關龐大臃腫,造成「尾巴」過大、行動困難,使大批戰鬥隊變成了掩護隊,部隊疲勞不堪,湘江一役損失過半。
  • 90年,人民軍隊的90個「第一」
    90年,人民軍隊的90個「第一」  編者按:從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打響第一槍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走過9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留下一個又一個「第一」。  40、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1970年發射成功)  41、裝備的第一部電臺  1930年紅軍在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中繳獲的國民黨軍第18師電臺  42、第一次洲際飛彈試驗  1980年5月洲際飛彈全程發射試驗圓滿成功。
  • 每到夜晚,一部蘇聯秘密電臺就在西安城中活躍起來
    1948年元月,在一次總理紀念周會(當時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的例會)上,胡宗南大發雷霆:「敵人在我們家裡設電臺發號施令,凡七八年,你們都不知道。現在只破獲了一部,還有一部為什麼不能破獲?國家要你們幹什麼?」胡宗南所說的那部破獲的電臺,估計是指「北平共諜案」中,破獲西安情報處掌握的那部晉陝豫鹽務總局電臺。
  • 晚潮丨半個世紀前,我與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一次見面
    那時候平娃父親劉寅就非常支持他,為了推廣這兩個方法。他帶著華老到工廠去宣講做報告,有一次平娃也跟著去了,從此也就跟華老認識並且交上朋友。劉晨。奇奇供圖成了朋友了,她就經常過去看看他。那時候知道他已經受迫害了,沒有條件沒地方去看病,沒人給他打針吃藥,平娃就把這件事接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