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略教育研究院組辦的「臺灣託嬰中心跟崗培訓」於2019年4月21日啟程。
過去的22日、23日兩天內,我們參加了「新北市新和公共託育中心」的全時跟崗研習,實地觀摩、參與班級教學活動,與保育老師、孩子們互動交流,對臺灣公共託嬰中心的教保服務有了深刻的初體驗。本期將會分享我們在新和託育中心短暫研習的見聞收穫,以及「0-3歲混齡託育」、「0-3歲嬰幼兒託育課程設置」、「特殊需求嬰幼兒的早療服務」等話題的討論。
新北市新店新和公共託育中心成立於2013年,面向0-3歲的嬰幼兒招生,是新北市政府委託臺灣國際全齡照護暨託育協會承辦的面向社會招生的公託機構,實行政府提供土地、部分資金支持,協會提供經營管理、教保專業服務、教保專業人員培養、社區服務的「公辦民營」模式。共有三個班級,45名嬰幼兒,9名保育老師。本次接待我們的是老師是新和公共託育中心的劉蔚然主任,依託主任的安排,我們才能夠進入班級開始短暫的見習。
(託育中心入口處的公示欄,向來往的家長宣傳近期親子活動安排、嬰幼兒疾病防治和家庭養育知識等信息。)
去年開始,新和託育中心開始實行混齡分班制,主任介紹說,要放棄之前的分齡分班模式,她經歷了不少的猶豫和掙扎,但最終決定混齡的原因在於它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增強老師和孩子的依賴情感,減少分離焦慮;促進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發揮「大帶小」的優勢,讓班級更有家庭的感覺。
(託育中心根據寶寶的身高定做的供穿拖鞋襪使用的小座位)
新和公共託育中心的每個班級各有15個孩子、3名老師,每位老師分別負責5名寶寶,人數和比例都符合新北市政府的規定和要求。在分齡分班的模式下,0歲班的老師們要付出比1歲班和2歲班的老師們更多的心力和辛苦,以應對嬰兒的入園分離焦慮、處理他們的情緒、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而混齡制下,每個班級每位教師所負責的孩子中,既有0歲也有1歲和2歲的寶寶,教師有在不同年齡寶寶之間調配自己注意力的可能及空間,能夠減少精神疲累。
其次分齡制下孩子們每年要升班,在原班教師不隨行同時升班的情況下,孩子會經歷與原班教師的分離焦慮,要重新適應新的老師,而新的老師也要重新與家庭磨合,對孩子、家庭、老師都是新的挑戰。
(班級牆邊一側,坐下的臺階可供孩子們爬上或者走上尿布臺。)
再次,分齡制下教師只需要了解孩子在某一年齡層的發展特徵和指導需求,但混齡則要求教師對0-3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有整體的了解,並且當教師熟知2歲寶寶的發展階段時,對1歲寶寶的發展狀況會有更清晰的把握。
最後,混齡還可以發揮「小的模仿大的,大的照顧小的」的優勢,在少子化的社會,讓孩子們體驗到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的感受。
(尿布臺旁邊安裝了可供及時衝洗屁股的水池)
問及新和託育中心的課程安排,主任告訴我們,幼兒園中常做的主題課程有深入、持續的特點,並不適合0-3歲的寶寶。中心的老師會根據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讓0歲和1歲寶寶在園主要進行自由探索活動,而針對2-3歲的孩子則可實施單元課程,並且根據寶寶的發展程度,設計不同領域和目的的活動。
(供小寶寶們躺著、坐著的搖床)
從主任那邊了解到,臺灣有專門針對特殊需要嬰幼兒提供專業診斷、治療的早療機構和人員。託嬰中心在發現疑似特殊需求兒童時,可請求早療機構的幫助,由早療機構做後續的追蹤觀察、診斷,告知教師如何給予孩子支持,這種追蹤診療服務可以持續到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此外,公立幼兒園的招生名額也是優先並要求向那些特殊需要的兒童開放。
在新和公共託育中心為期兩天的跟崗學習中,參訪老師積極深入班級的日常活動,通過與孩子互動以及親身體驗各項保育環節,真實感受和學習到臺灣0-3歲保育的實踐過程。在這期間,我們衷心感謝劉蔚然主任和班級老師們的支持,造成不便深表歉意。4月24號我們將前往新北市私立育圃託嬰中心,相關的跟崗學習總結也會分享哦~
文字及圖片版權歸本公眾號所有,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否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