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後初期,不少媽媽都會遇到哺乳疼痛的問題,大部分的疼痛都和乳頭受傷有關係,而哺乳疼痛也是阻礙持續母乳餵養路上的一個攔路虎,身邊很多老人或者朋友會說,我們當初餵奶的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餵奶都會疼的,忍忍就過去了,而很多媽媽,為母則剛,忍受了這個痛苦,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強忍著餵寶寶,這種體驗肯定是不好的,導致很多媽媽過早的斷奶。
哺乳疼痛,乳頭受傷皸裂,多半和寶寶不正確的銜接姿勢,口腔情況不良以及媽媽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有關係沒有。伴隨著乳頭的長時間的受傷或裂傷,也是乳房血管痙攣的一個誘因,也稱為雷諾氏病症。
首先我們看一下寶寶的含乳姿勢,我們判斷這個寶寶含乳是否正確,看看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寶寶的身體是不是緊緊的貼住媽媽的身體。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胸貼胸 腹貼腹,經常犯的錯誤會讓寶寶肚皮朝上扭著頭吃。我們可以試一下,你扭過頭去咽一口水,是不是也會很難受?
第二,寶寶的頭是否是仰起來的,下巴貼到乳房上,鼻孔是露出來的,就像我們喝水一樣,抬頭舉著杯子喝水。
第三嘴巴有沒有張大深銜接,含住大部分乳暈。看嘴角,寶寶的頰面略微鼓起,沒有凹陷。聽一聽寶寶的吞咽聲,吸吮三四下有下咽的動作,如果聽到有嘖嘖的聲音,可能寶寶銜接,姿勢不太正確,吸吮效率不高,吸入了空氣。
寶寶不正確的吸吮,摩擦媽媽乳頭的皮膚,使得皮膚更脆弱敏感,保持一個溼性環境,溫暖潮溼的環境,有利於皮膚細胞的癒合,可以塗抹羊脂膏,這個是純天然的,即使寶寶吃到嘴裡也不太要緊,下一次餵寶寶之前如果肉眼可見可以擦掉,類似於我們冬天,天氣乾燥時嘴唇乾裂,那這個時候就需要塗唇膏了,而不是頻繁的去清洗嘴巴。每次媽媽哺乳完之後,可以稍微涼一下,塗上羊脂膏。
寶寶的嘴巴是溫暖的,當寶寶吃完媽媽的奶,吐出媽媽乳頭的時候,受到冷熱溫差的刺激,乳頭就會不像針扎一樣,那這個時候就要適當的用乾熱敷的方法,哺餵結束,媽媽立馬穿上衣服,或者用熱水袋隔著衣服溫敷,媽媽也可以適當的做一下擴胸運動,促進胸部的血液循環。
哺乳姿勢沒有標準答案,以寶寶和媽媽都舒服為目的。
第一,看媽媽的身體是否放鬆?有沒有手臂懸空,後背懸空?就算沒有抱孩子,你的手臂懸空能堅持多久。所以一定要有支撐,
第二,看寶寶寶寶的身體是否屈曲或者扭頭,這樣不利於吞咽或者影響呼吸。
如果以上注意事項,媽媽都注意了,但是還是哺乳疼痛,那麼就檢查一下寶寶是否口腔問題,是不是有顎弓高或者舌系帶短等問題,必要時尋找專業哺乳指導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