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5762,而上一次人民幣匯率來到6.5時代,還是在2018年6月27日。當然,人民幣匯率也不是一兩天漲成這樣的,從今年5月27日到達7.1765的低谷起,人民幣已經一路高歌漲了5個多月,漲幅高達8%,罕見狂漲超5500點。
對於人民幣的上漲,監管層似乎並不想看到,並採取了一些幹預措施:
措施一
10月10日,央行宣布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措施二
10月27日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消息稱,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可即便如此,人民幣匯率不降反升。
近半年以來,為何人民幣一路猛漲?人民幣上漲有何利弊?未來人民幣走勢如何?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受邀分享觀點。他認為,如果美國疫苗推進順利,人民幣升值趨勢或較快見頂。
近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受美元貶值的影響。
今年四五月起,美元一路走低,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用力很猛,短短一個多月,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投放了3萬億貨幣基礎貨幣,在投放之前,基礎貨幣存量也不過4萬億左右。市場流動性大增,美元走弱,其他國家貨幣相對走強,人民幣也因此走強。
第二個階段,主要是受中國經濟較快恢復的影響。
到了八九月份,美聯儲量化寬鬆帶來的美元走弱影響已經過去,美元相對其他國家貨幣處於穩定狀態。但這時人民幣還在持續走強,主要是因為中國防疫效果明顯,經濟復甦在全球一枝獨秀,助推人民幣走強。
未來人民幣的走向,還是跟國際經濟趨勢有直接關係,大致推斷,隨著疫苗的研發成功,美國經濟恢復會加速,逐漸接近疫前水平,中國經濟的相對優勢逐漸回歸常態,因而人民幣大概率不會持續大幅升值。
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已恢復到常規水平的90%,疫苗方面也迎來了好消息。美國兩家製藥公司莫德納公司(Moderna)和輝瑞(Pfizer)研發的mRNA疫苗都取得了鼓舞人心的進展。從現有數據看,這是當前全球最好的疫苗,生產成本低,產能高,如果最終順利推出,一年之內可提供數十億支,足夠美國人自用。
我們預期中國經濟復甦和疫情控制延續當前良好狀況,同時美國經濟會因疫苗推進而加快恢復。如此,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或較快見頂。
當然還存在一個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即目前美國正在醞釀第二輪補貼。雖然是財政部補貼,但最後還是可能變相轉嫁到美聯儲的貨幣發行中,導致美元的進一步走弱。具體得看補貼政策的細節。目前共和黨希望5000億美元就搞定,這個數目不算太離譜,但民主黨希望再來2萬億美元,如果是後者,或將導致美元繼續貶值,因此還需觀望。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保持在相對平穩的狀態是比較好的,大起或大落都不是太好,假如在一年之內出現20%的升值或貶值,就會讓人心慌,因為大家無法擁有一個安定的投資環境去規劃其生產投資。
當然,人民幣的堅挺,有助增強大家對人民幣的信心,助益人民幣國際化。但僅依靠人民幣升值去推動國際化是不可持續的。貨幣的國際化,最根本的驅動因素還是幣值穩定以及自由兌換的便捷。
內容來源 |吳曉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