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師
節
一年一度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
抬起頭來走路
"
在我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句是: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抬起頭來走路。在我讀法國教育家盧梭的名言中,最讓我心生敬畏的一句是:我們的教育是同溫暖的生命一起開始的。
我擔任過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曾經是同事們眼中的「嚴師」;也曾經是學生嘴裡的「母老虎」。我也曾奉行嚴師出高徒,我也曾欣慰學生望我而生畏。從去年到了金山路小學,時隔四年,我又一次站在班主任的崗位上,再次看到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我有了深深的思考:教育到底在教什麼?在育什麼?答案很簡單,大道至簡,就是教書育人。在我進師範學校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了在教學樓最顯眼的位置上寫著這八個字:德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幾個字我認為就是我們為師者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德」,我覺得那就是放下,放下我們的分別心:誰好,誰壞;誰乖,誰不乖;誰美,誰醜;誰的家長配合,誰的家長討厭……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把孩子、家長分成三六九等。因為有了分別心,我們的言行在不經意間有了莫名的指揮,看到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我們的言語是那樣的和藹可親;看到班上的調皮蛋,或者學習困難的孩子,我們不由自主地拉下了臉,說出的話往往也是硬邦邦的。
六年下來,我們會發現,班級裡的孩子,被我們無端地貼上了不同的「標籤」。一到下課,孩子們總是分成幾個圈圈在玩,學習好的孩子結成了隊,學習不好的孩子排成了伍。是什麼讓學習好的孩子趾高氣揚,又是什麼讓學習不好的孩子鬱鬱寡歡?是我們的分別心! 試問一下,學習好的孩子就真的好麼?學習不好的孩子就真的壞麼?
放下我們的名利心。有個成語叫「急功近利」,為達到眼前的利益,我們會採取最快的道。命令式的教育,懲罰式的手段,在我們班級管理中,會取得最直接的效果。伴隨著這樣的教育,我們的臉是黑的,我們的聲音是冷的,甚至是吼的。試問,我們的德又在何處?我常常看孩子們的眼睛,孩子們的臉。我深深地感到嘆息,現在孩子的眼睛已經很少有明亮的了,現在孩子的臉也很少有那種燦爛的了。孩子,本來就應該是哭著哭著,轉眼就笑了。笑容應該是孩子最真實的名片。在我們金山路小學2號樓上有這樣一行字,說: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們的俗語中也有這樣的一句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人為什麼而活著,為快樂而活著,因為快樂能給我們的靈魂帶來自由。在一個人的童年期,如果我們,給他們就埋下了「愁」的種子,他們的人生還會有快樂的芽嗎?
學會接納不完美。在順境裡,醜小鴨是變不了白天鵝。佛家有句禪語:鮮花和牛糞一樣鮮豔。我們一講就會的孩子,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偷懶,越來越甘於現狀。他們的「能幹」截斷了我們脫胎換骨的動力。因為學生的不聽話,我們就會琢磨,如何讓他們成為「乖孩子」?因為學生的做不到,我們就會開啟智慧,讓他們「言聽計從」。辦法不是罵出來的,也不是說出來的。慧從靜中來!懷有一顆「德」心,自會功到自然成。我們金山路小學最響的招牌就是,它是樅陽縣唯一一所智慧學校。我衷心的期盼,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堅守,「智慧」二字在我們學校名副其實。
善於改變,是為師者的雕琢,更是我們管理班級者的活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孩子。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世間萬物每一天都是新的。更何況還是一張白紙的孩子呢?或許在某一瞬間,那個調皮的孩子,有了積極的表現;或許那個一直以來愚笨的孩子,有了靈光的閃現……我們若是抱著原有的歧視或者漠視,不就是錯過改變孩子的機緣了嗎?用發現的眼睛看孩子,我們會發現那個默默無聞的孩子,撿起了掉在地上的粉筆頭;那個總是愛多管閒事的孩子,在幫另一個孩子刨鉛筆……用歡喜心看世界,世界會讓你歡喜。泰戈爾說過: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守住堅持,砥礪前行。在班級管理中,我認為沒有一錘子的買賣。它的每一項都是長線投資,俗話說:放長線才能釣大魚。這根長線融在我們每一天的日子裡,它其實就是根短線。有一種效應叫「複利效應」,就是某一個小小的行為,只要每天堅持,日子久了,自然就養成了習慣。我的班級從一年級開學,我就培養他們在上下午第一節課十分鐘的預備裡靜坐,剛開始也就坐個一分鐘,慢慢地遞增到四分鐘、五分鐘……天天到時間點就看著他們坐。到了第二個學期開學,在第一天裡,我以為孩子們忘記了,但是當音樂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就像條件反射一樣,也不管我正說著話呢,趕緊閉目端坐。看到這一幕,我立即打住,自己的話。這個預備後靜坐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現在哪怕我不在教室,只要音樂響起,他們都會靜靜地坐著。每一個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我們的「守」,在守中收穫!這份美好的遇見,即使不在眼前,它終究會出現在孩子們的生命裡。
對於班級的管理,我還在學習的路上,就如孫悟空,我還是個行者。可是我沒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我只有我的真心、我的德心、我的恆心。都說教育就是牽著蝸牛在散步,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所校園裡能抬起頭來享受春暖花開。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教師」二字後面不僅有幸福和光榮
更有艱辛和付出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
請讓我們一起對天下老師,說一聲
老師,您辛苦了!
作者簡介:陸愛諦
樅陽中心學校金山路小學教師,曾多次被評為鎮、縣、市級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用真心待學生,用德心愛學生,用恆心守學生,這是陸老師為師二十多年的堅守。
猜你喜歡
2 頭條 | 樅陽縣2020年事業單位招聘人員遞補資格覆審公告
3 頭條 | 特別的愛給特教的你
本文來源/ 樅陽電視臺
主 編 / 王長學
視覺總監/ 王章志
責任編輯/ 吳福成
執行編輯 / 吳海霞 伍曉曄(實習)
投稿郵箱 / 3073583496@qq.com
主辦單位/ 樅陽縣融媒體中心
主管單位/ 中共樅陽縣委宣傳部
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因為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