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笑對過往,不留遺憾,誰說往事不是幸福的回憶?

2020-12-19 紫翹書桌

「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

92歲那年,楊絳在錢瑗和錢鍾書都離開之後,創作了《我們仨》,她用平淡樸實的文字記錄下了三個人的所有過往。

有些人離開了,卻永遠都在,就像錢鍾書和錢瑗,他們都以另一種方式活在楊絳的身邊,活在她的記憶裡。

三個人的故事,一個人的回憶,楊絳用她自己的方式寫下一個女兒、一個愛人來陪伴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回憶過去,說來有些孤獨殘忍,可是楊絳的眼裡卻是帶笑的。

歲月的殘忍在於,它明知道我們不情願,卻硬生生地將我們最愛的人一個個地帶離我們身邊。而它的美好在於,那些鐫刻在時光裡的記憶,在桑田滄海之後,依舊那麼清晰。垂垂老矣,驀然回首過往的日子,會有淚,也會有笑。可不論是淚還是笑,都帶著愛的味道。

笑著回憶,是對過往最好的懷念。

笑著回憶,是對過往最好的懷念

在寫下《我們仨》的時候,楊絳也是笑著回憶過往的。那些往事,她仿佛又重新經歷了一次,那些點點滴滴的記憶,那可愛的父女倆,仿佛一下子又全都回來了。

楊絳記得,錢鍾書是個帶著「痴氣」的人。

那還是在剛生下阿瑗的時候,有一次,他在午睡,楊絳則在一旁臨帖,寫累了困勁兒也上來了,她索性直接趴在桌子上休息。可沒想到的是,比她先醒來的錢鍾書會突然萌生出惡作劇的心思。

他看著睡著的楊絳,玩心大起,於是他用飽蘸濃墨的筆想給楊絳畫個大花臉,可沒想到剛一落筆,楊絳就醒了。

雖然惡作劇才開始,可楊絳到底還是吃了苦頭。

楊絳皮膚極為嬌嫩,竟然比宣紙還吃墨,錢鍾書這一筆下去,讓她洗墨跡差點兒將臉洗破皮。

看著楊絳,錢鍾書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以後再也不敢做這樣的事了。每次無聊至極的時候,他就改畫楊絳的肖像,然後在上面添上眼鏡和鬍子,聊以解悶。

這樣的錢鍾書,讓楊絳即便走到歲月的盡頭,回想起來,還忍不住笑出來。

因為有愛,一個人的生活也依舊幸福甜蜜

楊絳和錢鍾書在巴黎的生活,也讓她印象深刻。

在巴黎的這一年,楊絳和錢鍾書真實地了解了法國特有的文化,同時他們對歐洲整體也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語言及文學方面。他們兩人一年內讀過的文學經典不計其數。

楊絳對於語言極其熱愛,在法國這段時間,她利用一切可以練習的機會閱讀和交談,以便能夠了解歐洲文化更深層次的東西。同時,錢鍾書也毫不示弱,中文、英文、法文、德文還有義大利文,無一放過。我們常常說書海,在楊絳和錢鍾書這裡,那兒確實是一片海,而他們已然是兩條自由的魚,能夠隨心在這片海洋裡徜徉遨遊。

楊絳和錢鍾書愛讀書,但卻不是死讀書,他們並不呆板。他們的生活裡,有很多樂趣。

那時候,他們喜歡到外面去「探險」,除了讀書、讀詩和背詩之外,他們每天都會出去轉轉。他們喜歡猜測故事。每當看到不同的房子,他們都會一起猜測裡面住著什麼樣的人家,會有怎樣的故事。而當看到人流中形形色色的人時,他們也會猜測那人有怎樣的身份,又要到哪裡去。

樂趣一直隱藏在平淡的生活中,你善於去發現,就能享受到它的美。

顯然,楊絳和錢鍾書都是能夠發現樂趣的人。他們兩個在一起,即便是平淡如水的日子,也能被他們過得有滋有味。

或許,這就是愛情。

因為有愛,即便生活平淡也依然有滋味

錢鍾書在語言方面很有天賦,甚至比楊絳還要敏感一些。剛來法國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同讀過一本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當時讀起來還有些吃勁,而且錢鍾書的生字還要更多一些。可是一年後,楊絳認識的字已經不如他多了。

為此,錢鍾書還得意了一陣子。

錢瑗是楊絳和錢鍾書唯一的孩子,在楊絳的生命裡,錢瑗是無可替代的。

關於錢瑗的事,楊絳記得很清楚。她記得,阿瑗在剛能坐穩的時候,就能像個大人一樣,拿著一本碩大的書,一坐就是好半天。如果給她一支筆,她就在書上畫來畫去的。那個時候楊絳常想,這或許真的就是遺傳。

阿瑗很多地方像錢鍾書,手腳的骨骼都很像。

錢鍾書很喜歡阿瑗,每次都是看看這兒,親親那兒。大人看書的時候,阿瑗也搶著看,有時候她安安靜靜地自己一個人畫書玩兒,很乖巧。她也喜歡爸爸媽媽推車帶她出門去「探險」,她最早能說的話就是「外外」。

陪伴,是最長情的愛

在楊絳的記憶裡,錢鍾書和阿瑗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笑聲不斷,哪怕是「埋地雷」這種無聊的遊戲,他們也能玩得很開心。

而在楊絳的記憶中,最難以忘記的,還是一件趣事。

那時候上海淪陷,大家都生活在極度的壓抑和恐慌中,有一次,家裡的廚房突然著了火。

當時,他們一家三口都在。阿瑗見著了火,驚慌失措地從廚房出來:「娘!娘!不好了!快快快,快,快,快!」緊接著,錢鍾書也同樣驚慌失措地喊:「娘!快快快快快!」聽到了聲音,楊絳趕忙滅火,可等到忙完之後,再回頭看向那父女倆,他們哪有一點兒緊張和恐懼的模樣?他們正在一旁快活地嘻嘻哈哈呢。

那樣子,讓楊絳哭笑不得。

時光越走越遠,阿瑗長大了,和錢鍾書先後離開了,可是在楊絳的記憶裡,她還是那個可愛的孩子,錢鍾書還是那個帶著點兒「痴氣」,有些笨拙,身上卻充滿愛的人。

從相遇開始,一直到錢鍾書離開,楊絳和他風雨攜手,不論日子怎麼跌宕起伏,她都能感受到錢鍾書的愛。

這一生,能遇上他,楊絳覺得自己很幸福。

家是幸福的港灣

她記得,那是1974年,她和錢鍾書一起住進了學部七號樓西側盡頭的辦公室,吃飯、睡覺、學習,都在這間辦公室。辦公室的條件簡陋,冬天還要自己燒煤取暖。

有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兩個人因為沒注意到煙囪出氣口被堵住,差點兒煤氣中毒。因為睡前吃了安眠藥,楊絳夢中聞到味道,卻無法醒過來。可她的耳畔突然傳來一聲悶響,是錢鍾書摔倒在地上了,楊絳心頭一急就醒了過來,急忙扶起錢鍾書,然後開窗放風。原來錢鍾書也在夢中聞到了煤氣的味道,他起床想去開窗,可因為吸入了煤氣,頭一昏就摔倒了。

錢鍾書腦門磕到了旁邊的暖氣上,還留了一道疤。

後來,煤氣罐取代了蜂窩煤。

一天晚上睡覺之前,楊絳把煤爐熄了。可第二天早上,錢鍾書照舊頗為得意地端著早飯出現,還有她喜歡的豬油年糕。起初楊絳沒太注意,可是吃著吃著她忽然想到,錢鍾書根本不會用煤氣罐,因為他壓根不會劃火柴。

楊絳疑惑地看著錢鍾書,問:「誰給你點的火呀?」

直到這時候,錢鍾書才得意地說:「我會劃火柴了!」

劃火柴,多小的一件事,可是於「笨拙」的錢鍾書來說,卻切切實實是第一次。從在英國開始,一直到住院之前,錢鍾書一直堅持著為楊絳準備早餐的習慣。這份獨有的「早安問候」,他堅持了一生,直到生命盡頭。中途,他也遇到過「小困難」,可他願意為楊絳而努力。

愛或許真的是不老不朽的。

風能吹散沙,歲月能離散人,但是愛的痕跡卻吹不散,斬不斷。

當站在生命的盡頭處,楊絳回憶這段過往的時候,還依稀能瞧見錢鍾書得意的模樣,他說「我會劃火柴了」時的高興,仿佛他辦了一件多偉大的事。

作者|劉穎《楊絳:淡定從容,便是優雅》

授權|春風化雨

排版|小雅

審核|李子語

【熱點話題】關於#家庭#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紫翹討論~

相關焦點

  • 回憶往事的說說短句子 有些人,在生命裡經過,其實就是一種幸福
    一、如果我能回到從前,我會選擇不認識你。不是我後悔,是我不能應對此刻的結局。二、「某些往事會冒出來,毫無徵兆地,隨之而來的是石頭般的沉默或者中邪般的粗暴消沉和崩潰迷茫的眼神噩夢和突然襲來的悲哀。三、不見煙花,只聞其鳴四、到了一定的時候,我身邊的人紛紛離去。
  • 不為往事擾,只為餘生笑!
    過去的成為回憶,逝去的成為往事,不管是感情還是事情,過去了就算了,得不到就忘了,不必執迷不悟,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已失去的,也不是得不到的,而是此時此刻你所擁有的,只有珍惜眼前,才不會留下遺憾,只有把握現在,才不會辜負流年。
  • 2018,往事清零;2019,愛恨隨心!
    所有的當下,經過時間的洗禮後都會變成往事,所有的往事都會與我們漸行漸遠,漸漸消失在回憶的長河中。時間匆匆,悄然無聲地又一年,2018年裡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已經成為了往事,感恩所有的遇見,跟過往不再有虧欠,用心期待新的一年,善待接下來的每一天。時間如流水,說快不快,說慢也不慢,2018一整年也就稀裡糊塗地過來了。
  • 楊絳: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成員的角色往往是多變的
    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成員的角色往往不是唯一的。父母不以「父母」的頭銜來壓制、逼迫孩子,孩子不以「孩子」的名義來一味索取;父母可以像孩子一樣,偶爾任性、淘氣,孩子可以像父母一樣,體貼、愛護家裡的兩個「老小孩」。
  • Beyond《無淚的遺憾》賞析
    無法釋懷的過往,是對曾經深情的悼念。忘不掉的過去,就如你,誰都無法代替。傷心的句子,動情的旋律,一遍遍的訴說著昨日的故事。在記憶的長河裡,遺憾多如繁星。它就像生活中的調味劑,雖然增添了許多煩惱,但也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想起往事心裡難受的句子,句句觸及心靈,還沒讀完就落淚了!
    1、當過往的記憶,化為指尖的那縷清風,徐徐飄過之後,便再無痕跡留下。2、我怎麼留得住你,我從來未高估自己。4、回憶就像一根緊繃的弦,極力追憶過去,稍一不留神,就又回到了現實。5、誰的寂寞覆我華裳,誰的華裳覆我肩膀。6、我懷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給的致命曾經。
  • 佛說:一切的過往都是緣
    所有過往,皆是恩賜,所有過往皆是序幕,沒有平白無故的經歷,沒有不期而遇的人,你說經歷的只不過都是你應該去經歷的,或早或晚都要面對,該去遇見的人千辛萬苦都會遇見,沒有例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經歷的歡喜也好,悲傷也罷這都是你應該去接受和面對的,萬緣發生皆系緣分;幫助你的人給你愛和溫暖,傷害你的幫你成長,不理你的人讓你明白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得到,你的過往就是上天給你最寶貴的財富!
  • 古風歌曲《辭九門回憶》背後的兩個故事動人心弦
    創作靈感來自老九門短篇集,二月紅篇,文中正值二月紅喪妻兩年的大壽之日,身處歡笑之地,卻仍是只想吃一口熟悉的麵湯,若過些年、再過些年,身邊的友人漸漸離散,那些悲傷已不是似乎散落在房間角落,而是連呼吸都要帶動著過往。過往的情,過往的義,過往的家國情仇,通通融入戲裡,不後悔,不怨懟,只有那麼些許遺憾,些許而已。
  • 讀書筆記‖楊絳《我們仨》
    在早幾年的時候,我十分不習慣在電子設備上看書,偏愛紙質書,可是現在變了,電子書也挺好,節約時間,節約成本。但是對我來說,讀電子書有一個缺點,就是對文章有些內容無法深入思考,就如最近讀的《人間失格》,總會出神,費腦子的文字讓我楞在屏幕上,仿佛什麼都忘了,忘了思考,忘了看書,可是一切都並沒有靜止。或許這個致命缺點僅限於我。但是對我來說就夠了。
  • 追求幸福的路徑:淡忘往事,降低期待,保持勇氣
    文 | 勤一一(爸媽精讀專欄作者)幸福是我們畢生都在追求的。楊絳曾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做人實在夠苦。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對於女人來說,追求幸福的道路更是坎坎坷坷,荊棘叢生。雖然幸福不是人間的常態,但是我們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在追尋的路上,我們漸漸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徑:淡忘往事,降低期待,保持勇氣。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民國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大多以悲劇結局,沒能夠善始善終。不過,也有極少數才子佳人,最終修成正果。在2003年7月,已經93歲高齡的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楊絳先生出了一本散文集《我們仨》。這本書一經面世後,就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累計出版一百多萬冊。
  • 楊絳婚後生活是怎樣的?錢鍾書只說了27個字,卻讓很多人自愧不如
    楊絳父母的相處模式也對楊絳的婚後生活影響極大。楊絳在清華初見錢鍾書時,覺得錢鍾書長得很一般,但錢鍾書卻看上了楊絳。但那時候校園裡卻有流言說錢鍾書訂婚了,楊絳也有男友了。這讓錢鍾書很慌,於是立馬行動,給楊絳寫信約她見面。見到之後第一句話就是他沒有訂婚,楊絳也說她沒有男朋友。於是兩人就在一起了,之後無話不談感情越來越好。
  • 經典語錄,生命太短,沒留時間給遺憾。若不是終點請微笑一直向前
    但其實讓我們哭泣的並不是那些歌本身,而是藏在回憶裡的那些人。11、是我的,風吹雨打也打不走;不是我的,死纏難打也留不住。12、用謊言騙別人可恥;用豪言騙自己可悲;用誓言騙世界可恨。13、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14、心裡裝著美好,眼裡的世界就美好。
  • 回憶是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而我現在任由它的性子
    佛曾說在劫難逃,或許一切的發展都只不過是世事累積之後的發洩。誰辜負了誰的青春,誰又解讀了誰的淚。我們匆匆而過都不過是彼此的一個過客,緣聚而起緣盡則散。就像落葉終歸要回歸大地,日月始終在星空運轉,冥冥之中自有其定律。然而人非聖賢終難逃離別傷悲。
  • 塵世間,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唯有放手過往,人生才能快樂
    人生一世,不該讓自己活得那麼累,不應該讓自己迷失在喧囂的塵世中,這世上,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唯獨生死。誰都有過去,都有遺憾,都有惆悵,所有擦肩而過的人和事,不一定非要忘記,但是一定要從容地放下,糾纏在過去中的人,過不好現在;活在遺憾中的人,看不到未來。
  • 百歲楊絳:心靜如水過好每一天
    楊絳的一生,低調是出了名的。有一年,她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請她「出山」,召開作品研討會。楊絳坦陳:「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麼賣書的事情,就不是我該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開不開研討會其實應該叫做檢討會,也不是我的事情。讀過我書的人都可以提意見的。」
  • 人的一生都在趕路,遇到這樣的風景停下來看看,別留遺憾!
    人生匆匆,往事如風,一晃小夥伴都已長大成人,有的求學進取、有的在城市打拼,有的在家中結婚生子,有的在不停的籌劃人生,各異的人生規劃讓我們彼此分開,但是有趣的童年故事仍迴蕩在我們心間。往事如煙,青春歲月已在我們不經意間悄悄溜走,留下的只有那條青春的痕跡,歲月的回憶。時間過得太快,感覺我們還沒年輕就老了!
  • 楊絳: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與物質,而是這種東西
    楊絳一生從容優雅,婚姻幸福,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的父母送給她的寶貴的禮物。這份禮物不是金錢,也不是名利,而是父母一直的相敬如賓,恩愛和諧,家庭溫馨。01 夫妻恩愛與和睦是一個家庭興旺的基礎楊絳的父母也屬於舊時代的包辦婚姻,那時的包辦婚姻很多都不是很幸福。
  • 庚子鼠年疫情,讓我們懂得了珍惜、包容、幸福
    到了一定的年齡,誰又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仿佛不久前還從外婆手中接過糖果,剛和奶奶拉過家常,蹦蹦跳跳跟在爺爺身旁……可是倏忽之間,只有殘存的一點點回憶,空蕩蕩的在風中飄零。書中楊絳第一次感到特別悲痛欲絕的是:她的母親在日軍入侵時逃難路途中去世。當時楊絳在國外留學,那時她女兒才剛六個月大。「我自己才做了半年媽媽,就失去了自己的媽媽。」
  • 楊絳迎101歲生日 自封「宅女 」
    在快速疾走的資訊時代,我們不缺速度,但泛著智慧之光的洞見才具長久魅力。文化不是流行,是積澱是傳承;大師不是過客,是恆星是路燈;名人不是符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對於自己的文化,該以何種姿態仰望,以何種方式傳承,值得我們深思。選擇在一些特別的日子,我們放慢腳步,傾聽智者的聲音。今日是楊絳101歲生日。楊絳一生處事淡然低調,尤其是自錢鍾書、女兒錢瑗,於近年陸續去世後,罕有公開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