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與物質,而是這種東西

2020-12-16 紫葉喃語

一對合格的父母可以成就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

很多父母,總喜歡把自己以為的最好東西留給孩子,他們會拼命地為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財富,他們以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衣食無憂。

其實不然。

楊絳一生從容優雅,婚姻幸福,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的父母送給她的寶貴的禮物。這份禮物不是金錢,也不是名利,而是父母一直的相敬如賓,恩愛和諧,家庭溫馨。

01 夫妻恩愛與和睦是一個家庭興旺的基礎

楊絳的父母也屬於舊時代的包辦婚姻,那時的包辦婚姻很多都不是很幸福。有的家庭即使是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多半也是由於女方的卑微與懦弱才能維持表面上的和諧。

但楊絳的父母不同,雖然是包辦婚姻,但他們卻一直恩愛如初,也是當時中國模範夫妻的典範。

楊絳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中寫道:

他們談的話真多,過去的、當前的、有關自己的、有關親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他們有時嘲笑,有時感慨,有時自我檢討,有時總結經驗……簡直是無話不談。

楊絳的父親做過律師,他願意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詳細講給母親聽,兩人還會是一起分析討論,相敬如賓,共同成長。

父親生了重病,西醫、中醫都喊放棄的時候,母親卻不願意放過,她懇請一位名中醫給父親開中藥。

父親留過洋,他不相信中醫,只信西醫,不願意吃中藥,母親就把中藥磨粉裝在西藥的膠囊裡面,讓父親吃下去,最後父親的病竟然好了。

在母親的照料下,父親死裡逃生。在楊絳的心目中,母親是無所不能的,不但體現在照料病重的父親一事上,在打理家務,在經濟不寬裕時為一家人的生活精打細算,在教育幾個子女上,母親都是一把好手。

父親和母親是夫妻,但是更像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可以把平淡的柴米油鹽的日子,過得充滿了溫馨和甜蜜。

正是有了這麼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家人才能風雨同行,楊絳也才有幸在一個充滿溫馨的大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02 父母的恩愛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一輩子恩愛如初,楊絳也是看在眼裡的,也對她成年後的婚姻態度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楊絳與錢鍾書幸福恩愛一輩子。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她的父母,也有父母的影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不和諧的家庭,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或深或淺的負面影響。

有的父母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不和諧的行為,自己不經意的話語和動作,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卻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有時,父母對孩子不需要過多的說教,因為那太空洞和乏味,最好的說教就是自己做出一個良好的榜樣,都說,榜樣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03 恩愛的父母才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全的孩子

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首先做好自己,首先讓讓自己合格。孩子自然也會耳濡目染。

試想如果楊絳沒有一對恩愛的父母,她的家庭不幸福,那麼她也不一定會有一顆健全的心,不一定會有卓越的成就,她的婚姻也不一定會美滿,她也不一定能夠淡定從容地走過一生。

心理健全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有一對合格的父母。他們會從父母的一言一行當中得到啟發,從父母的生活狀態中去看見未來的自己。如果父母恩愛,家庭和諧,那麼孩子未來的生活,也更容易過得幸福美滿。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充滿火藥味的家庭,或者是父母常年不和諧的家庭當中,他如何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好的希望?如何有信心去過好自己的未來的每一天?

作為父母,不要以為自己把孩子生下來以後就完成了任務,以為孩子只是自己的私人物品,自己可以在孩子面前肆意妄為。

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作品,一對合格的父母,一定知道要做孩子最好的榜樣,一定知道用自己的言行默默地 去感染孩子,懂得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這樣,才可能讓孩子更有力量和信心去過好自己未來的每一天。

那些自以為給孩子足夠的金錢和物質享受,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對孩子盡了責任,實在太片面。

孩子有能力他完全可以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沒有能力,就是給他備了一座金山又有何用?

父母給孩子精神的力量、父母良好的榜樣與言行,才是給孩子終身受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好的禮物,會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實,更穩健。

好的父母也成就了楊絳先生優雅從容的一生: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天外去捲去舒。

相關焦點

  • 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所謂的物質,而是品性
    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所謂的物質,而是品性如果說教養出來的孩子沒有教養,就算你給他帶來多少的豪車、豪宅,都是無用的。孩子一切會映射到家長的身上,你教出來的孩子是怎麼樣的,就能夠證明你是怎麼樣的。有的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根本就沒放多少的心思,只是想努力工作,給他帶來更多的物質上的幫助,可是一個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修養。
  • 教會孩子理財是父母最大的財富——財商培養
    有的父母確實跟孩子提錢了,但歇斯底裡,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為自己的付出鳴冤叫屈。孩子的教育來源有三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領域。「窮家富路」、「再窮不能窮孩子」是咱們國家,大多數家庭裡都會存在的思想。
  • 楊絳: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林則徐也說:「存心不好,風水無益;父母不敬,奉神無益。」親情不是單方面的愛與呵護,更該是雙方的溫暖與慰藉。感恩之心,不是債務負擔,而是催人向上的動力。錢瑗十歲時,首次回到錢家老宅。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房子財富,而是這樣東西,讓孩子受益終生
    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潛在影響孩子一生的軌跡。每位孩子因各自家風而不同,孩童時孩子們之間相差距很細微,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差距逐漸拉開。類似小樹苗,幼苗時期需即時修建枝杈,等大了才能長的漂亮,若放任不管,任風吹雨打長大後難免扭曲。中傳統優良,孕育人才的家風有以下幾類,看看你家是哪一類?
  • 和孩子談錢:物質豐富不等於金錢富裕,如何建立孩子財商?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錢從何而來,現代很多金錢的流轉都是通過銀行而來的,父母的薪水大部分都要從銀行獲取,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難意識到錢是從父母辛苦賺來的,如果生活物質豐富的話,就更不能理解錢從何而來。這樣他們就能夠理解父母的辛苦,明白金錢要和勞動掛鈎,賺錢不容易。2. 定期消費最好能給孩子設定一個消費日,周期可以由家長的收入來定,一周一次或者是是一個月兩次,這一天可以帶著孩子去超市或者是商場進行消費,允許他們選擇一兩樣自己想要的東西。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讓孩子被金錢綁架,過上打折的人生
    這種自卑感,對她是一種不願承受又難以驅除的折磨。  事實上,這位網友家裡並不窮,只是父母喜歡哭窮而已。可能在父母看來,哭窮是對她的一種教育方式,然而,這種所謂的教育卻成了毒藥,影響了她很多關乎人生走向的選擇。  弗洛伊德曾說過:「童年的不被滿足,哭窮的環境,會讓人自卑,自卑的人長大後,更難自立。」
  • 等到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金錢,而是在於孩子
    文 | 尼莫媽媽日記,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孩子,永遠是父母最愁心的話題,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開始設想他們的未來,為他們的學業奔波,為生活勞碌,但是無論怎麼樣,教育才是決定孩子將來發展的重要差別。很多人年老後才明白,其實年輕時的金錢、榮譽、地位,都不是決定人生是否成功的因素,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金錢,而是在於孩子。
  • 金錢!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嗎?
    現在很多父母表現對孩子的關愛首先就是從金錢物質方面,滿腦子裡都想的是讓自己的孩子怎麼成為富二代,官二代等等;希望把全世界他們喜歡的東西都買給他們其實我們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金錢,不是權利。而是讓他自己能夠感受到掙錢的艱辛及掌權的責任;思想品德方面的收穫比金錢更難獲取。那麼我們應該給孩子留下什麼樣的財富呢?又如何把這筆財富交到他們的手上:1.給他們儘可能好的教育 為什麼是儘可能好的教育呢?因為每個家庭的條件不一樣,所以在對孩子除了家庭自身的教育外,有的家庭還可以通過外在的教育機構進行教育提高孩子的品行等方面。
  • 懂規劃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財富
    懂規劃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財富這時候,就需要聰明的父母及時地將這些風險轉嫁出去,利用一些有效的工具,利用槓槓效應,輕鬆應對。這是為人父母替孩子做的第一個規劃,全方位地給予孩子保護。,上小學用多少錢,上中學需要多少,上高中,上大學,全部都提前規劃好,確保孩子在學習階段,不會因為金錢而煩惱,真的應該為他們的貼心點讚。
  • 不是要養出有出息的孩子,而是要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他的懂事和堅強,樂觀和感恩,將會成為一生的財富。但責任與感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只有學會適當放手,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己飛翔。她最後留給人世間的,是對父母的愛與感恩。畢淑敏說:「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所謂教會孩子「感恩」,並不是耳提命面的告訴孩子家長有多不容易,要孩子長大之後孝順。而是教會孩子愛的能力,學會愛自己,學會愛父母,學會愛生活。
  • 《小狗錢錢》:父母的金錢觀,決定了孩子和財富的關係
    很多農村的父母,會很容易給孩子傳遞一種觀念,就是拼命節省,就會變得富有。特別是對於七零八零後這一代,真得遠遠不如後浪們懂得享受生活。有些父母,會給孩子傳遞一種有錢人就會變壞的理念,似乎金錢就是萬惡之源,導致受這些觀念薰陶的孩子,長大之後,就算有機會能獲得財富,他們本能的會抗拒這樣的機會。
  • 稱職的父母,留給孩子的不是房子、金錢,而是5個習慣
    讓孩子讀書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讓孩子培養終身堅持、學習的好習慣,是為了給孩子以後的人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正如龍應臺所說,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活得有尊嚴,有成就感。在家庭裡,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一張存摺、一輛車子或者一張房產證,而是立足社會的教養。品行與教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提升孩子立身於世、安身立命的能力。沒有教養的人,寸步難行。
  • 《傲慢與偏見》愛情需要金錢不是現實,而是一種責任
    愛情需要金錢不是現實,而是一種責任。《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丁認為愛情與婚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且金錢在婚姻中了佔有不可小覷的地位,愛情是婚姻最基本的條件,但財富又是幸福生活的堅實基礎。貧賤夫妻百事哀,美滿婚姻是以財富作為重要保障的,在奧斯丁看來,只看重金錢和財產而沒有愛情的婚姻不會幸福。但只有愛情而不考慮金錢的脫離現實的是不可取的婚姻,奧斯丁提倡的這種愛情與經濟並重的婚姻觀是前衛的。
  • 勞動價值≠金錢!不是嗎?當孩子家務勞動時,你會用金錢獎勵嗎?
    聽到這,您也許也有些明白了,咋一聽感覺是孩子向父母索要「勞務費」理所應當,父母也情願。實際上,這位朋友剛開始的這種教育觀點就有失偏頗。教育不能完全用經濟來衡量,更不能用金錢來交換。相信這些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孩子鍛鍊鍛鍊,更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殊不知,這種用錢來交換和衡量的方式,反而過早地增強了孩子對金錢意識,讓孩子感覺一切以經濟為基礎,才能做好事情,父母一旦有一天不再支付勞務費,孩子或許少做一點,甚至不做。
  • 「讀書」《對財富說是》:你有多少錢,取決於你的金錢意識
    生孩子之前,是個對待金錢和生活都特別佛系的人:有錢就花,沒錢不花,掙多了多花,掙少了少花,基本是個月光族。生了孩子之後,才發現生的不是娃,是碎鈔機,慢慢地才有了理財的意識。現在周圍還有一大群「騷動期媽媽」,既想上班掙錢,又想多陪陪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 把美德、善行傳給孩子們,不是留下財富,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
    窮養富養,不如培養人們都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但真相往往是:窮養操作不當,孩子自卑不堪,格局狹小;富養把握不好度,孩子驕縱攀比,自私自利。真正的金錢教育,並不是簡單地給孩子足夠的錢或者是父母自己嚴格地把控金錢。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都不如好好地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正確認知。
  • 自信的孩子才會快樂,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請注意無論如何都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 這種成功的歡樂是一種自信,自信的孩子才會快樂,而自信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需的良好心理素質。 但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自信的,有些孩子在面對問題時表現出來的是自卑,無論做什麼都覺得自己做不好,進而什麼都不敢去做。
  • 【財富管理】猶太人的家庭財富教育時間表
    談到財富教育,許多人也很容易窄化為理財教育。事實上,財富教育是要建立一套對應物質生活的價值觀,深度與廣度,遠高於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錢、賺錢。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提出,現代父母應該教育孩子3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欲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這些能力背後最重要的思維,也就是為自己負責,自力解決問題。培養孩子這三大財富能力,才是留給他們最有價值的資產。
  • 楊絳的人生哲學:快樂是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
    一次讀書活動中,有一個熱心讀者隨機問了楊絳這樣一個問題:「楊先生,您好!在您的眼裡,您是怎樣看待人生的?」楊絳先生略作思考後回答道:「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說到這裡,楊絳先生停了下來,她看著這位讀者,發現這位讀者若有所思,臉上滿是疑惑。
  • 孩子缺乏金錢觀念,一旦掉進「網貸」坑窪,就會被拖進生活的泥潭
    幾乎很少有孩子在童年的時候,會被允許支配一定數目的金錢,導致孩子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消費觀和金錢觀有一定的缺失,雖然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長,每個人漸漸也都有了更理性的判斷,但在充滿各種消費誘惑的當下,如果不對這種情況加以重視,可能會釀成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