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受表揚的「備課」咋被老師吐槽了?》
作者:曹永亮
最近一段時間,贛縣區石芫中心小學胡欣老師工整認真別具匠心的備課,被贛縣區教科體局教研室檢查發現後發到網上,引起了人們廣泛高度關注:贏得一片讚譽聲的同時,但同時也引來廣大一線老師對「備課」的熱烈吐槽。
出生於1997年的胡欣老師,是該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她的備課,之所以引起贛縣教科體局檢查組的注意並對她提出表揚,是因為胡欣老師的備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書寫認真工整(2)不同的內容用紅藍兩色筆區分書寫,醒目美觀(3)更重要的,重要的知識點胡老師都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用簡筆畫給畫了出來,圖文並茂,令人賞心悅目。
所以,胡欣老師的備課,就難怪要被檢查組提出表揚,並被重大媒體讚譽肯定了。
但胡老師的備課,網上走紅之後,同時,也遭到了廣大一線老師的吐槽。
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然,胡老師作為年青老師,採用上述方式方法備課,做法被表揚和肯定,是毋容置疑的。這裡,我們要討論的是老師們「吐嘈」的日常「備課」中嚴重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
備課是什麼?就是老師上課的教學設計。老師就是憑藉它對學生進行「傳道解惑授業」的。如果沒有備課,教學就會順馬遊韁,老師打的就是「無準備之仗」,這是絕對不行的。
但問題還得辯證看:是不是備課就非得以工整抄寫在「備課本」上的形式呈現?是不是「備課」抄寫工整認真的老師就一定是教學態度好教學能力強的老師?
目前的教育環境下,這個問題太值得商榷了。
某所城關鎮學校有幾位把抄「備課」當書法練的老師,他們每天都頭歪著認真抄寫每一頁「備課」,邊抄邊欣賞,把它當作一天工作的一件大事對待,成就感十足。因此,每次有關部門檢查他們的「備課」,都對他們的「備課」提出表揚:某某老師,抄寫字跡工整,不塗不抹,乾淨利索,「重點」突出,環節齊全,態度認真,值得表揚,希望大家以他們為榜樣,把「備課」儘量寫好一點!
但與他們的「備課」受表揚不一致的是:這幾位「書法式備課」的老師,課帶的都很一般,甚至達不到一般教學水平,孩子在他們班上課,家長直來學校找校長要求給孩子換班。後來,學校沒有辦法,不得不把他們換帶「副科」,或者安排他們去偏遠學校「支教」。
出現這種老師「備課」認真與實際教學能力之間存在嚴重差異的現象,不是「現代化」的教育笑話嗎?
實際有效的備課,是老師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心裡出」的,絕對不是機械照抄照辦別人的成品「教案」 ,呈現形式也不絕對就得工工整整人云亦云地抄在「備課本」上。真正用「心」上課的負責任的老師,備課是「爛熟於心」的,承載信息的文字可以「亂畫」在課本上,或卡片上,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這種備課的老師上課,運用備課是靈活自如的,他們「信書」,但不「盡信書」。
教學活動歷來都是創造性極強的動態生成性勞動,雖然有「綱線」,但只是一種大致方向的「粗線條」 ,參加活動的老師哪絕對就得「壓線」行走。
試問,有哪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上課是「死八板子」絕對按「教案」上的?如果一個老師上課離不開「手抄教案」,或被「教案」牽著鼻子走,那這個老師十有八九充其量只能是一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讀書匠」或「抄字匠」老師。在過去「刻講義」上課的年代,這種老師作為後勤人員專為上課受學生歡迎的一線老師刻講義,絕對是一把好手。
北京城關區小學的柏繼明校長,基於某學校有老師抄「備課」,在「備課」中寫「罵」檢查人員的內容,檢查人員卻沒看出來,還表揚這位老師「備課」寫得好的形式主義情況,她大膽提出讓老師從繁重的「備課」勞動中解放出來,做出了讓老師每學期只寫兩篇代表性的備課的決定。柏校長,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務實校長」(另外柏校長還強調老師不要刻意坐班,提倡老師要「散養」,關心老師個人健康和家庭生活)。
像柏這樣的校長才是務實創新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育教學帶頭人」。這樣的內行領導知道教學成敗的關鍵點在哪?形式主義只能造成一時迎接檢查表面好看但長遠發展於事無益勞民傷財的後果。
凡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領導,都是有見解,敢作為,不盲目,不跟風,不搞花拳繡腿個性化極強的行家裡手。這種領導當前迎接檢查可能得不了好成績,但是,從歷史發展的長遠角度講,肯定會是一位「蓋棺定論」的好領導。
民間老百姓有句諷刺自行車不能騎的話說得好:破自行車除了鈴不響,其它哪都響!
當老師表面的抄寫「備課」工整與否淪為有關部門用來衡量老師教育教學勞動價值大小的時候,教育的形式主義就變著花樣出現了:「上」邊缺少求真務實的評價內在靈魂,「下」面自然就會產生相應弄虛作假的外在技巧。
作者簡介:曹永亮,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師畢業參加工作。現本科文憑,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苗安中學教師。工作期間先後擔任教師、教務主任、校長等工作 。業餘愛好籃球和寫作(近年來先後在當地紙刊和各地微刊發表各類文章3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