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火車站站臺上擠滿了候車的人
▲劉大爺直接躺在過道上睡覺
紅網株洲站3月1日訊(株洲晚報記者 趙露)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周期性短期人口遷移。2月24日,大年初六,記者從家鄉返回報社上班,登上K158次列車,跟隨返工人群感受春運。
這些在外打拼的人們,在度過了短暫的春節假期後,又匆匆離開家鄉,為了生計到遠方拼搏,他們帶著家人的期盼與等待,開始了新一年的希望。夾雜在擁擠的人潮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奔波的辛苦和對家的眷戀,一幕幕酸甜苦辣的情景與故事正在上演,而在這些酸甜苦辣的背後,承載著中國人濃濃的家文化和特色國情。
上車
晚上10點,離列車到站還有半個小時,在記者家鄉的貴港火車站,狹小的候車室裡,擠滿了等候K158北上的人,只有少數旅客能坐著候車,一眼望去,黑色的人頭填充了整個候車室。
列車進站前幾分鐘,旅客們陸續來到站臺候車,因為人太擁擠,車站客運員為了安全,把原本距離鐵軌1米的警戒線往內移到了5米,看見有越線的旅客,客運員立馬大聲制止。「人太多了,沒時間一一去勸導,喝罵是最有效的手段。」
火車剛停穩,旅客紛紛擠上車。記者所在的16號車廂卻因為突然卡住,導致近20位旅客無法上車。一對帶著兩位孩子的年輕夫婦被擠在車門進不去,丈夫看見這陣勢,怕孩子受苦,抱起一個孩子,手拉著妻子說要走,不坐這趟車了。妻子拼命拉住他的衣領並急忙喊道,「擠上車就行了,你把票退了還需要退票費。」
一名穿襯衣的小夥子看到旁邊臨加的17號車廂空空蕩蕩,就想進17號車廂,卻被客運員攔住了,小夥子的爭論引起了未上車旅客的注意,大家紛紛質疑為什麼不能進17號車廂。列車員說,「17號車廂是給柳州站的旅客預留的,到了柳州,17號車廂比16號還要擠。」
好不容易擠上列車,記者發現車廂兩端和過道上已經站滿了人群,定員118人的車廂居然擠了超過170名旅客,既有頭髮花白的老人,也有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還有懷著身孕的婦女。
列車從出發運行80公裡後,準時到達來賓車站。在來賓上車的多名旅客迅速分成兩路湧向15、16兩節車廂。在16號車廂前,由於車上旅客已將車門堵得嚴嚴實實,滯留車下的旅客無法上車,情緒顯得十分激動。此時,一名身著橙色大衣的男子使出渾身力氣,將車門附近的旅客拼命往車廂裡擠。在他的幫助下,10多名旅客終於艱難上車。此時,車廂裡的人員已經增加到190多名。
佔位
此時,車廂內的旅客人數基本平穩下來。行李箱,背包,編織袋……記者數了數,雖然列車剛剛駛離來賓站,但行李架上已經被各種行李裝滿,有些旅客因為上車時間較晚,沒搶到行李架的位置。而車廂裡的每一個空位,都已被徵用,每個旅客都搶佔著自己的地盤。
一名大爺直接躺在了配電室下,即便人來人往,廁所就在旁邊,他依舊打著呼嚕大睡。3個小時後,大爺才醒過來,他告訴記者,他姓劉,不會網絡訂票,託工友幫忙才電話訂到了一張從玉林到孝感的站票。「從玉林到孝感20多小時,要是一直站著,人肯定受不了。」
看到記者站在一邊,劉大爺招呼記者一起坐在他的行李上。今年53歲的劉大爺本該是在家照顧孫子,但是閒不住的他還是趁年前用工荒,和村裡的人一起到親戚在孝感承包的工地打工。「現在家裡還種地,我的主要工作還是務農,因為親戚的工地臨時需要幫手,我這才從老家去孝感幫一段時間的忙。」劉大爺說,在工地裡打工,他每個月能掙4000塊錢,不需要子女贍養了。
兩名中年男人搶佔了列車的左門,他們正用筆記本看著2009年春晚趙本山小品《不差錢》,時不時發出笑聲,即便趙本山已經不再活躍在春晚舞臺上。
右門則被一名哈爾濱旅客和一名廣西旅客佔領。雖然彼此都說著普通話,卻因為口語關係,他們的交流有些困難,時常要不停重複話語。
在這有限的空間裡,和這幾名旅客一樣爭取到固定地盤的人,無疑都是勝利者。
煎熬
或蹲或站在過道的旅客,毫不掩飾地對這幾位「大地主」投去羨慕的眼光。因為太過無聊,過道裡3位精力還較充沛的人聊了起來,3人中一位是邵陽人,在貴港做生意;一位是嶽陽人,從廣西媳婦老家探親返回湖南;還有一位是北上打工的廣西小夥子。3人並沒有太多共同話語,聊得最多的是香菸和飲食。做生意的邵陽人說出了背井離鄉的無奈,「湖南人(他想表達的是邵陽人)比較精明,在廣西做生意要容易許多。」閒聊間隙,他不時關切地望著坐在廁所門口睡著的兒子,「他還在讀書,假期過去幫我照料生意。」
最讓人注目的是車廂中站立的李梅秀一家,李梅秀和婆婆一人抱著一個孩子,因為只買到一個坐票,她只能和婆婆換著坐。李梅秀說,「我多次到火車站排隊購票,也沒能買到坐票。為此回家的日子拖了又拖,最後無奈只好購買了站票。」說話間,列車有些晃動,她懷中的女兒「哇哇」大哭起來,她花了很長時間才將孩子哄睡。
同樣在車廂過道裡,也有一位來自衡陽的父親帶著他10歲的兒子和6歲的女兒,女兒幸福地躺在他懷中熟睡。記者注意到,在抱著女兒的數個小時裡,父親的手也許早就發麻,卻不敢移動怕驚醒了她。
因為16車廂開水機壞了,一位父親想給女兒打水,但看到已經被人群填滿的過道,只好無奈地等待飲料售賣員的到來。
所幸飲料售賣員很快就來了,她皮膚有些黝黑,40歲左右,並沒有邊推著車子邊喊那句「香菸啤酒礦泉水烤魚片了,白酒飲料方便麵火腿腸了啊」的火車名言,甚至她還沒有適應如此人山人海的陣勢。她的胸牌上連名字都沒有寫,只寫著「實習生NO.4489」。這是她第一次在火車上度過春運。
25日凌晨1點,列車停靠在柳州,16車廂列車員老韋和同事沈學勇換班,回家和親人團聚。這個除夕也是在火車上度過的男人,帶著疲憊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2007年11月,柳州鐵路局搬遷到南寧,結束了全國唯一一個鐵路局不在省會城市的歷史。但即便如此,K158上的客運員大多仍居住在柳州。
也許因為太過疲勞,剛接班的沈學勇還有些不在狀態,上車後就昏昏欲睡。列車行駛到桂林北時,他才猛然驚醒過來,連忙問身邊的旅客到哪了,得到確定的回覆後,他趕忙往車廂裡大喊,「桂林北到了」。
到站
25日9時,列車到達衡陽站,很多旅客下車後,16車廂內擠成一團的人群開始有所鬆動。車廂只上來了一位70歲穿黑色大衣的大爺。大爺的孫子在成都打工,此次回家買不到衡陽的票,就買了到江西萍鄉的車票,打算在株洲下車,因為行李太多,讓他到株洲火車站去接車。
大爺說,春運買票不容易,他在衡陽火車站工作了幾十年,雖然已經退休,但只要把以前的證件拿出來,上車還算容易,為此接孫子的重任就落在了他身上。
快到株洲時,記者在車廂連接處遇到了正在準備站著吃酸辣粉的李漢明。李漢明今年30歲,老家在廣西博白,因為常年在外打工,他的普通話十分流利。
李漢明告訴記者,他是去年才到北京打工的,現在一個工地上幹建築活,「前些年在廣東那邊的工廠做工,不僅活多不說,收入也不高。」 李漢明說,老婆在老家照顧孩子,平時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她就跑去給人幫忙,賺點外快貼補家用,「經常大晚上才回家,非常辛苦。」為了讓家裡人生活得更好些,今年初他決定北上「掘金」。現在雖然工作辛苦,但每個月過萬元的收入讓他感覺十分欣慰。
他表示,工地的生活既單調又枯燥,每天下工後,整個人都累到不行,更談不上其他娛樂活動。對他而言,外出打工最好的安慰就是給在老家的老婆和孩子「煲電話粥」,經常一打就是一小時。「一年在外幹活,只有春節才能回家跟親人團聚幾天。」
上午10點42分,列車晚點14分停靠在株洲火車站。此時記者已雙腿發軟,身心疲憊。但李漢明距離目的地北京還有近20個小時。他在渴望長沙下車的人很多,能搶到座位的同時,也害怕上車的人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