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性侵案反轉,受害者均有罪!最涼薄的,莫過於女性消費女性

2020-09-22 來惜傾訴


血已經止住了,但李星星的下體一直疼痛。她安靜了好些天,鮑某明終於把手機還給她。

2016 年初,剛滿 14 歲的李星星拿到手機,在百度上查詢「下體疼痛的原因」, 彈出一個醫生診療的對話框,看頭像是一位「醫生奶奶」。

李星星告訴醫生發痛的起因。

「你被強暴了。」

這是李星星人生第一次直面這句話。

——《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



南風窗今年 4 月 9 日發布的一篇名為《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的文章,隨即引發全網公憤,警方介入調查,網友人肉戀童癖「父親」。

時隔近半年,該案件水落石出。9 月 17 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通告:「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 真實情況是,李星星不是南風窗文章裡那個 2001 年出生「瘦弱的剛滿 14 歲的未成年」,而是一名身高一米七,體重一百來斤的成年少女。1997 出生的她,在 2015 年的時候已經是個年滿 18 的成年人了。

李星星偽造了年齡,在QQ上以母親的名義尋求「寄養」。目標明確,就是想找個飯票。

對於此事,網友總結得很明了:「戀童癖」遇上了詐騙犯。 一個以養父之名行苟且齷齪之事,一個造假和賣慘,利用弱勢人設來愚弄公眾、消耗人們的善良,而行謀利之實。此案件的調查結果展現了一副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的世間醜態,至此,長達近半年的「高管性侵養女」案到此畫上了一個句號。

此外,今年還有兩個性侵/ 騷擾事件引起公憤,然後反轉。 前段時間,一位名叫「加油吧Vicky」(梁某)的網友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愛你,才要強暴你》的長文,控訴男友羅冠軍的種種惡行。

女方稱,自己是先被羅冠軍強姦,然後才被迫和羅冠軍在一起。在戀愛期間,女生發現羅冠軍不僅約炮、嫖娼,甚至還強姦過不止一個女生。

當女方懷孕的時,羅冠軍還逼迫她墮胎。可怕的是,女生想曝光羅冠軍,他就以散布女生裸照相威脅。最終,女生還是選擇曝光了羅冠軍,她說:「我已經做好了被毀滅的準備。」

帖子一經曝光,引發了巨大的轟動。許多網友對羅某的外形、人格、性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侮辱。網友、網絡大V們紛紛幫忙轉載,更有甚者,扒出了羅冠軍的身份證信息。

一時間,羅某的照片在全網瘋傳,甚至在他的照片上打上「強姦犯」三個字。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就在大家情緒高昂地討伐羅冠軍時,事情發生了巨大的反轉。

首先,是羅冠軍發表了聲明,貼出了聊天記錄,列出了時間線,爆出了電話錄音,一一否定了女方的說辭。

至於墮胎,女方拒絕給民警提供醫院的證明,並且已經向羅冠軍索要了一萬元作為補償。接著,羅冠軍又放出了50多分鐘的錄音。女生親口承認:「我想靠這個出名,因為我以後要當律師,我的律師也想靠這個案子出名,我直接給你說了吧!」

此時,開始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現了。

「現在看起來,是羅冠軍說的更可信啊!」

「這女的想出名想瘋了吧?」

......

越來越多的人到女生的微博底下討伐她,可能是迫於輿論的壓力,女方委託律師發聲明澄清:羅冠軍並沒有強姦她,只因雙方沒有處理好分手事宜,才在網上曝光冤枉羅冠軍。

可笑不?還有更可笑的。

去年7月11日,@春秋兩不沾- (裴某)通過微博發布了一條視頻,這段視頻迅速在網上發酵。「遭遇騷擾威脅」、「警察未能立案」等情節引起無數網友關切,很多人轉發擴散或者@警方希望能引起關注。

視頻中她顯得十分害怕,雙眼哭紅,一邊抽泣一邊講述,同時還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信息。

「我現在就求求社會大眾幫幫我!保護我!我真的不想在我已經預知到我會有危險的時候報警求助了我還會被人殺死。」

而被指「性騷擾」的男子則拿出聊天截圖證明此女是微商,因為懷疑賣假項鍊,兩人產生了買賣糾紛,這才有了女子網上造謠男子性騷擾一事。

這件事情也是在今年公布了結果。2020年4月21日,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法院發布刑事判決,裴某編造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尋釁滋事罪。

有期徒刑一年,緩期一年。

一個涉嫌賣假貨的人,因為一次1000元的買賣糾紛都能動用網友的力量製造輿論誣陷他人。

為什麼她敢?

首先無可辯駁的是她愚蠢到低估警方的力量,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深知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製造受害者輿論有多麼簡單。

這幾個社會熱點事件有什麼共同特點?都是受害者單方面發聲。而且,都是女性。

老婦幼相對於成年男性來說的確是弱勢群體,尤其是歷史上長期的男權主義社會下,女性發聲的次數微乎其微。 直到上世紀女性力量崛起,越來越多的女性發聲,女權主義也因此產生。

然而,這本值得我們歡呼的事情卻在近幾年變了味:女權主義成為某些人為己牟利的工具。

例如18年一個震三觀的事情。 網友@伊利丹·怒風爆料,他在某網絡平臺上,和一個偽女權主義者@劉夶夶發生了衝突,接著@劉夶夶給他發送了很多辱罵的私信。

@劉夶把槍口對準中國男人,不停炮轟,連自己的老爸也不放過。

她們在一個平臺上製造性別對立,不斷製造恐男言論,卻在另一個平臺以「為國內女性尋愛情」的名義向外國男子收取費用,不斷輸送國內女性。簡言之就是變相賣淫。

大多數女性是不知道實情的,她們只會在狂轟濫炸的恐信息中逐漸失去理智,認為只要是性別爭執,受害者就一定是女的。

當然diao男依舊存在,他們依舊堅持強姦案的發生是因為女的穿著太騷(儘管這種聲音已經越來越少)。

性別不公的時代中,我們過去有多麼反感「受害者有罪論」,現在就有多麼支持「受害者必勝論」。在這個過程中,偽女權在帶節奏,不經思考發言的網友跟風謾罵,人們離真相越來越遠。

我們似乎掉入了一個「女性消費女性」的怪圈。

於是,當《財新網》提出質疑說:李星星似乎是自願而不是被性侵時,遭到全網炮轟,文章404,主筆人被迫辭職。

於是,羅冠軍搬了三次家,換了三份工作,但他的家人依舊遭受著辱罵,朋友也紛紛要和他劃清界限。

「為女性發聲」本是對社會很有正向意義的風氣,有人偏偏為了一己之私而去利用它帶節奏,越來越多不明真相的網友深陷其中。

從李星星、梁某再到裴某,多少不懷好意的女性乘著這股風捏造事實,試圖獲取輿論(尤其是女性輿論)主導權,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烏合之眾》裡說:「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在這個過程,人們更傾向於宣洩不滿,而不是尋求真相,一切提出合理懷疑的人都被驅逐出討論區,而被驅逐的聲音中,可能就隱藏著真相。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們不怕事情出現反轉,就怕不停反轉以後,人們的善良被消耗殆盡。

對於鮑毓明案,我們不要後悔發聲,因為他的確是戀童癖。假如沒有詐騙犯李星星,便有極大可能有真正的未成年人落入他的魔爪。

我們也不要後悔關注了羅冠軍案,因為現實中的確存在男朋友強姦女朋友這種案件。

最令人擔憂的是,當越來越多不懷好意的女性肆無忌憚消費女性的弱勢、消耗群眾的善良,或許會出現這種境況:

當真正有女性受害的時候,那些真心想幫助受害者的女性們,已經開始猶豫要不要及時發聲;而在猶豫的同時,那些正在受傷害的女性們,會不會錯過了最佳拯救時間?

願這世上少一些喊「狼來了」的女性。

願我們能幫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來惜情感傾訴平臺

在當代社會,女性比男性承受更多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

多數女生的壓力來自於婚姻、戀愛、家庭、交友、職場。

女性更渴望傾訴,得到陪伴,疏解煩惱。

來惜,暖心的女性情感傾訴平臺,擁有眾多匿名傾聽者和專業心理學人士,為您提供暖心、專屬、即時、匿名的傾訴陪伴服務,幫助更多女性成長。

相關焦點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反轉:養女李星星該當何罪?
    015個月前引爆輿論的「上市公司高管性侵養女」一案,在昨天再次引發熱議。昨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了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反轉的部分,是李星星說謊了。沒反轉的部分,就是鮑毓明的確是個有特殊癖好的人,這個是實錘。結果出來之前,全網都在等待懲罰鮑毓明,還李星星一個公道,以正視聽。同時,讓其他像李星星一樣的受害者,有更多的發聲機會。沒想到,我們等來的是一個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的全員惡人結局。
  • 湯蘭蘭事件 | 洩露性侵受害者身份,是尋求真相還是在消費人性?
    然而,在辦案人員拒絕採訪,受害女孩隱姓埋名的情況下,以上媒體僅以當年被判有罪者的一方之言,使用帶有預設立場和引導性的陳述懷疑案件另有隱情。依據卷宗,湯蘭蘭受害時只有未滿14歲。結案後,政府做了一系列包括重新指派監護人,更改受害者姓名,轉移戶籍、學校,等大量保護未成年人安全的後續工作。
  • 誘騙數名女性上床後卷錢逃跑!「受害者有罪論」重現?
    一提到性侵案、猥褻案,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受害者群體便是女性,每一件類似案件發生的背後,都有一個甚至多個身心被嚴重摧殘的女性。近日一則登上熱搜的新聞引起了我的關注,原因不僅僅是這件事太過讓人匪夷所思,其後的評論更是讓人毀盡三觀,只見事態發展視頻下面的評論區儼然成為了一個網絡暴力的現場,顯然「受害者有罪論」是這群「鍵盤俠」的中心指導思想。
  • 「性侵養女案」迎來反轉?受害者為一張「飯票」,依附高管?
    4月12日,財新網洋洋灑灑發了一篇與《南風窗》爭鋒相對的長文,在這篇《高管性侵養女案疑雲》一文中,財經網給出了上述問題的答案:李星星反常的行為和心理可能源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到底什麼是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受害者對施暴者產生好感,甚至反過來幫助施暴者。
  • 狼父性侵居然無罪:為什麼日本的性侵案難從刑事訴訟中獲得正義?
    伴隨刑罰上修,廢除原本刑期比「強姦罪」和「強姦致死罪」還要重的「集團強姦罪」與「集團強姦致死傷罪」。擴大性犯罪定義,但法律要件不變讓舉證更為困難總的來說,日本2017年的《刑法》修正最大的特徵,就是將「強姦」改成「強制性交」。這是因為原本《刑法》第177條將「強姦罪」定義為「姦淫女性」,受害者只限女性,而且處罰的行為只有「侵入女性性器」這一種「性交」而已。
  • 鮑某某性侵案現驚天大反轉
    9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了鮑某某涉嫌性侵未成年養女韓某某案調查結果,最終結論是兩者實際上是以收養為名義而發展的兩性關係。 最近這幾年網上曝出的事情不斷刷新我對女性認識的下限。先有「白蓮花」董某潔出軌王某治,害的潘粵明身敗名裂,靠白夜追兇才東山再起,後有馬某蓉出軌王某強經紀人,鬧得人盡皆知,最後為了分家產各種下作,然後有東哥的美國性侵案,吳某波小三事件,某女理直氣壯出軌綠地集團高管事件,最後加上鮑某某性侵案。一個接一個,一個比一個精彩,有些事件的反轉讓人拍案叫絕,連呼精彩。
  • 鮑毓明性侵案不成立!事件雖反轉,但性侵需持續關注
    就在今天下午,備受矚目的鮑毓明性侵案調查最終結果發布。結果顯示,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對於這個「反轉」,很快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戀童癖遇上詐騙犯」是部分網友給出的解讀。在此後的19年內,兩人好似走進死胡同一般,只能通過不斷犯下新罪來掩飾最初的謊言,為此傷害了一個又一個真心待他們的身邊人。無疑,他們可恨,可又是誰一步步將他們推向深淵呢?是縱容這種性侵幼女的社會現實。
  • 「戀童癖遇到假幼女」鮑毓明性侵案迎來大反轉
    5個月前引爆輿論的「上市公司高管性侵養女」一案,在昨天再次引發熱議。鮑毓明雖然在法律上被宣告無罪,但是其在道德上也是有罪的,當他把一個自己以為恕我直言,像李星星和「羅冠軍案」梁穎這樣善於利用媒體達到自己目的的女性,我一點好感都沒有。
  • 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公布了,然後呢?
    這一切,其實根本稱不上反轉。01.並且,大家也太習慣於「女性會用性和身體去牟利」的敘事了,這樣的敘事普遍到幾乎每次這樣的事情發生,只要女方稍微不符合「完美受害者」形象,就會被用桃色眼鏡看待,仙人跳呼聲同樣高的劉強東案也一樣。但實際上,強姦案的誣告率——只有0.2%。
  • 施暴者無罪:為什麼日本的性侵案難從刑事訴訟中獲得正義?
    這是因為原本《刑法》第177條將「強姦罪」定義為「姦淫女性」,受害者只限女性,而且處罰的行為只有「侵入女性性器」這一種「性交」而已。所以日本將「強姦」改成「強制性交等罪」,除了擴大受害者範圍,不再將受害者限定於女性,處罰對象的行為也從「侵入女性性器」這一種「性交」,擴大到涵蓋所有性交行為。
  • 鮑毓明性侵案反轉:「女兒」是假幼女,「父親」是真戀童癖
    前幾天,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鮑毓明性侵案的最終調查報告——被指控「作為養父性侵14歲養女」的鮑毓明無罪。原來李星星並不是那個最大的受害者。在這場鬧劇裡,最受傷的是大眾的善意。——水木丁在《鮑毓明案結果出來,我沒有後悔發聲》所以只要這個事件的基礎沒有動搖,這個事件就不存在反轉。李星星騙了鮑毓明,鮑毓明就不是個戀童癖的變態嗎?他依舊是一個那個惡人。
  • 女性抽菸喝酒真的更易被性侵?
    雖然我國女性被性侵犯之後的報案率缺乏權威的官方數據。但是,無論是媒體報導,還是人們所見的常識,絕大多數女性在性侵後都選擇了沉默。其他國家的一些調查數據也可以作為參考,法國國際統計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只有不到10%的強姦案受害人選擇向警方報案,而日本政府通過的《犯罪被害者白皮書》稱,日本女性的數據僅僅為4%。
  • 愛潑斯坦性侵案受害者自述:他讓醫生給我們開鎮定劑和抗抑鬱藥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博雅琪】8月10日,涉嫌性侵和組織未成年女性進行性交易的美國億萬富翁愛潑斯坦在獄中「自殺」身亡。可即便如此,愛潑斯坦性侵案的風波仍在持續發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截圖報導稱,其中一名受害者——16歲時被愛潑斯坦「招募」的弗吉尼婭吉弗瑞向《邁阿密先驅報》透露說,醫生給她開了3年的贊安諾(Xanax),「有精神病醫生和婦科醫生前來(為我們)就診,還有牙醫給我們美白牙齒,」 弗吉尼婭接著回憶說,「有個醫生給我吃了贊安諾。
  • 當街打死前女友,一大片人秉承受害者有罪論,能否對女性好一點?
    更不敢去想像,他的家人現在有多痛心,從嬰兒般的哭聲到她長大成人,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昨天還活潑亂跳的女兒,今天就已經陰陽相隔,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絕望,說是生不如死也不為過。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麼銷聲匿跡,面對這樣的暴行,網絡上對邢某的譴責鋪天蓋地,立即處死的聲音不絕於耳。但隨之而來的,是受害者有罪論的話語也遍及網絡。
  • 「鮑某性侵案」大反轉:一個戀童癖,一個詐騙犯,耍的全國團團轉
    作者:我是肆零肆 來源:404聲音麵包9月17日下午,警方通報了「鮑某性侵養女案」最新調查進展,內容如下:總之,得出一個結論:「鮑某性侵案」是一場變態狂遇到詐騙犯、戀童癖遇到仙人跳的惡臭爛戲,「貪財好色」這四個字的完美融合和詮釋,真可謂曲盡其妙,酣暢淋漓,把全國人民耍的團團轉。 對於這樣的糟爛事,以後我是不會再輕易關注了。現在看到「反轉」兩個字就腦袋疼,對,臉疼拐的,經受不起。 最重要的是良心上極度過不去。
  • 畸形的「受害者有罪論」
    1.受害者「有罪」有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當有女性被性侵後,那些人言之鑿鑿地表示:肯定是她穿著暴露,行為挑逗。大冬天包裹嚴實,也不見得犯罪率降低。合著拼命掙扎,死命抵抗,在他們看來其實是在挑逗?希望這些人自己(這些人中有不少女性),自己的女兒、妻子、母親在遇到這樣情況時,他們(她們)也能讓她們好好享受,並且大義滅親,肯定是自己的女兒、妻子、母親勾引那罪犯的!先前我說過,只要是個女的,就有可能被性侵,無關穿著、長相。決定性因素不在受害者身上,而在罪犯身上,他想犯罪。
  • 「以案說法」性侵因女性愛打扮輕浮?被強姦,真是她穿的「騷」嗎
    很多人會帶著有色眼鏡,認為被性侵的女孩也「有罪」。每當性侵案發生的時候," 女生不檢點 "" 誰讓你穿的裙子太短 " 之類的 " 受害者有罪論 " 的怪論總會冒出來。稀奇的是,這樣的論調竟堂而皇之地印在了一所 " 雙一流 " 高校的新生安全知識手冊上。
  • 「鮑毓明案」真相水落石出:哪有什麼受害者,網友才是受害者
    01時隔五個月,「鮑毓明性侵案」水落石出,沒有一個「白蓮花」,「反轉」的讓人難受。整個事件中,沒有一個受害者,沒有一個白蓮花,被欺騙的廣大網友才是受害者。這件事情,曾鬧得滿城風雨,許多作者都曾為此口誅筆伐發過聲,如今迎來這樣的反轉,大家都覺得又丟臉又難受。
  • 越來越多的惡性事件裡,「有罪的」都是受害者
    比拳打腳踢更傷人的,是你說受害者有罪。/《摩天大樓》「受害者有罪」的潛臺詞,就是「施害者情有可原」。「嵩縣男子當街打死前女友」事件,大概是這兩天最令人憤怒的一條新聞了。早在警方通報出來之前,記錄下行兇現場的視頻就已經在網絡上熱傳。
  • 面對性侵,要求戴套是女性最大的自保
    看到一則統計數據: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清華大學與LoveMatters發布的中國性侵司法案件大數據報告:全國性侵案數量呈逐年增長態勢,2017年審結的強姦案數量幾乎為2014年的兩倍;超過55%的被告人表示其為酒後作案;原被告雙方超過半數為網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