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沉迷手遊,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 影響身體健康
長時間捧著手機玩遊戲會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影響孩子頸椎等。
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導致行為異常
手機遊戲可以時刻陪伴在遊戲者身邊,唾手可得。
遊戲中泛化的虛擬世界,讓遊戲者享受著隔離現實生活之後的、封閉的「遊戲場景感」。
遊戲規則的嵌入性,讓遊戲者感覺是個體在自主地操控身心。
手機遊戲讓遊戲者捲入身心、不可自拔,渾然不覺的「身心塌陷」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表現出恍惚、退縮、無序等異常狀態。
3. 損傷腦神經
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4. 耽誤孩子學習
網絡世界找到慰藉: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學習感到枯燥,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慰藉,形成惡性循環,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便捷的查詢方式:很多孩子遇到學習困難,不肯深入思考,直接在手機上搜尋答案,導致認知與思考能力減退,產生思維惰性。
5. 導致睡眠障礙
美國一家健康機構做了一項關於手機光線和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影響的研究:讓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28分鐘之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也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手機屏幕所放射出來的短波藍光對人體視網膜刺激強烈,經常暴露在這種光線下,將導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讓人變得非常難以入睡。
四類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癮: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
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首都國學.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紮根首都北京,深耕細播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五進工程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事業單位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幼兒園學校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街鄉社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家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企業公司工廠
首都國學.果雪兒學前國學教育
果雪兒,學國學,小朋友,最快樂!
幼兒國學玩起來
國醫養國娃,國學為國家
中醫特色幼兒園、國學特色幼兒園、中國特色幼兒園建設的倡導者、推動者、實踐者、研發者;
關愛幼師健康倡議者;
全民中醫啟蒙健康教育發起者;
中醫幼兒園公益聯盟組織者。
點個「在看」,願您的所有遇見,皆是美好。
點個「在看」,養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場終身修行。
點個「在看」,成長自我,是今生的使命和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