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是農曆冬月初一,雖至寒冬時節,但在榆社縣社城村5000平方米的育苗玻璃大棚裡,卻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一株株長壽花、仙客來、一品紅在苗床上茁壯成長……
社城村位於榆社縣城北15公裡處,是一個有上千年悠久歷史的古村落。過去,這裡人多地少、土地貧瘠、生產技術落後,村民收入來源有限,大部分人都是勒緊腰帶過日子。近年來,該村以黨建引領為「龍頭」,以產業發展為根本,著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走出了一條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路。
社城村現有692戶、1604人,建檔立卡時全村貧困人口有236戶、556人。近年來,社城村黨支部著力在建班子、強隊伍上下功夫,把黨組織建設成為引領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火車頭」和戰鬥堡壘。該村擇優選配新成員充實班子,建立起「村幹部任務積分制度」,實現幹部「人人有崗位、個個定職責、處處做表率」。
村集體出資40萬元成立錦祥苑花卉公司,由黨員種植戶、村民代表和致富帶頭人組成監事會,打造「社城花卉」品牌,通過黨員幹部「一對一」包聯、外出找市場、跑訂單,降低花卉種植風險,打開銷路、提高利潤,今年以來幫助全村銷售家庭用花45萬盆、市政花卉80萬盆,帶動貧困用工200餘人,銷售收入456萬元,利潤155萬元。
目前,社城村打造了設施蔬菜、花卉、中藥材、果樹、雜糧、扶貧工廠等六大主導產業,帶動戶均增收1萬餘元。
「在家門口就業真好!學著技術,還掙著錢,俺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過去,靠打零工勉強維持全家生活的該村村民鄭留英,如今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一個月能賺2400多元,而且在照顧家人的同時,還學會了養花種植技術。提起現在的生活,全村人和鄭留英一樣,說得最多的就是「很滿足也很幸福」。
如何讓產業發展更持久、更有生命力?社城村堅持「黨小組設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黨的活動開在產業鏈上」,以花卉、設施蔬菜、中藥材種植等主導產業劃分六個產業黨小組,選拔「黨員致富帶頭人」擔任組長,實現「帶頭服務」與「發揮作用」的深度融合。
該村中藥材黨小組組長孟啟華介紹:「我們小組有13名黨員,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認識、探討產業發展,實現了黨建工作和產業發展雙融合、兩促進。」在黨小組的組織下,社城村還創新開展了「我為家鄉添光彩」「脫貧攻堅決戰100天」等主題黨日活動,將組織生活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著力增強組織生活實效性和吸引力。
同時,社城村通過將全村劃分為11個黨建網格,黨小組長兼任網格長,推動實現黨建工作到網格、服務群眾到網格、社會治理到網格;通過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村務監督月例會等村級組織運行制度機制,有效推動黨的領導和基層民主治理有機融合;通過建立村民文明新風積分制度,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村民公約、文明公約,不斷提升基層德治水平;通過開展「潔美家庭示範戶」「最美家庭戶」評選和「孝善養老」愛心積分兌換等活動,樹立文明鄉風,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感恩奮進。
2018年,社城村實現了整村脫貧;2019年,該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如今的社城村,產業興了,農民富了,村莊美了,這座千年古村落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山西晚報記者 張楊 通訊員 梁朝波
(責編:李琳)
【來源:山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