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乎人性的理才叫合理

2020-12-15 解碼國學

行位第二位饒益行,華嚴文中說他以智入於一切佛法,為眾生說,令除顛倒。用智來入佛法,很多人在問,我怎麼樣才能入,就這個智,要以智入。智慧要怎麼產生呢?阿惹巴扎那地地,還是地藏菩薩智慧水?不是去搞那些,那些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媒介。

要以智入,有兩個層次,第一,要放空,不要有太多的我。杯子是空的水,才倒的下去;杯子要是滿的,水根本加不上去。杯子要空是什麼,把自己心中很多複雜的概念、意識形態、自己想的、自以為是的那些東西通通丟掉,重新來過。這樣才有可能產生智慧。

第二,進來以後要接受的東西,不要太執著,一直執著就完了。要做到這兩點,它有一個前提,你的人生觀要健全,人格性要健全,不然沒辦法。

一接觸佛法,就執著,就會產生「不是說嗎?」不是說什麼?那就是執著。佛法有標準沒錯,可是它更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以人性為標準,人性不能扭曲、人格要健全、心理要健康、人生觀不能偏激、人際關係要良好。

這五大人格性,每一個都要八十分,這才叫及格。有這樣健康的心態,叫心態很健全了,接受佛法沒有問題,既然要學佛了,丟掉噪聲,第一個條件會具足。第二個條件,佛法拿來,我是以健康的心態接受的,而不是死在那個地方。

人格健全,知道怎麼處理才合理,合理絕對是合著那個情來的,合著人性來的。假如沒有人性,理第一個就是自己想的,「學佛很好,吃肉是業障」,家人一跟她再講一下,「你們都是業障鬼」,這就是人格性不健全。

合理符合人性,在處理人家會接受,只有符合人性的理才叫合理,不是道理,不符合人性的不算。同樣依此而立下來的規矩叫法,法假如不合理,不合人性,那個法就不合法,關鍵是在這裡。

從人性才有合理,理是符合人性的那個理才有用,不符合人性的不算,這個叫做義學、論學的東西。哲學不是,哲學就自己去推理,理這樣可通,就要把人性往那邊扭曲過來。

因此智要擁有,有智以後才能入一切佛法,先具足兩個條件,進入很快,也不會怪裡怪氣、佛裡佛氣 。這種以人性為核心的人,他有一個特質就是土裡土氣,人性是最土的,因為他最原始。佛裡佛氣的叫法執,怪裡怪氣的不是法執,是妖執,妖精纏繞著他。比如問訊,他想要儘量符合佛法的規矩,那個儘量當中就over,過度了,不正常。

禮儀都是文化,文化可簡,在哪個時候要呢?法會的時候要。因為法會是密法,密法有手印,走的步伐什麼,通通是密法的,腳步也是密法的手印之一,就必須照那個規矩來。

除了這些,在生活中不要這樣怪裡怪氣,生活才會自在,不然怎麼會自在?因為學佛,多了很多束縛,那就不對。所以依以智入於一切佛法,這個就是行,第一個是自己要能行,行了以後把所行的,為眾生說,如行而說,令除顛倒!(海雲師演十行,圓明撮心要Ⅲ2-18)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國學深廣浩瀚,解碼增慧添福!

相關焦點

  • 曾仕強:自主性是合乎人性的,被動性是不合乎人性的!
    自主性是合乎人性的,被動性是不合乎人性的。
  • 合乎造句和解釋_合乎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合乎(hé hū)。近義詞有:符合。符合;合於。[合乎事實。合乎規律。合乎要求。]合乎參考例句:1、這部電影由於合乎大眾口味,所以極為賣座。2、生活的目標是使生活合乎於自然規律。3、不要因為合乎傳統,就信以為真。
  • 從「存在即合理」的原意與被誤讀,看人性在信息傳播上有何特點
    「存在即合理」是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非常有名的一個論斷,而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凡是現實的事物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事物都是現實的。但是這句話普遍被人們接受的意思卻是「凡是發生了的和存在的東西,都是有道理的,甚至是對的」,這顯然是一種與原意不同的誤讀。
  • 存在即合理嗎?!
    ——凡存在都合理,凡合理都存在。也有另一種說法——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很多人對這句話有異議的原因是,他們誤解了什麼是合理,合理這個詞是中文,沒辦法翻譯出黑格爾本來想表達的想法,那麼他真正地想表達的想法是什麼呢?
  • 黑格爾「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爾「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句話常被國內一些人簡譯成「存在即合理」,而在中文語境中,合理更多是被解讀為應該、應是、應當的意思,而沒有原文中思維理性的涵義;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利用這句被曲解的話來為自己不合理和不正當的行為作辯解,並大有泛濫之勢。
  • 眾人對黑格爾「存在即合理」的誤解
    「存在即合理」,被經常引用為黑格爾的名言,來為現實中不合理的現象辯解。其實,黑格爾的真實意思是:「凡不合理的,是一定要被改正的」。在黑格爾看來,現實的很多東西是不真實的,只有符合概念的存在,才是真實的存在。
  • 大家都在說「存在即合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是合什麼理
    「存在即合理」,出自某位哲學家之口,是被誤解最多的名言之一。有人說這句話的原意是「存在就是有理由的」,在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有理由的」一詞被翻譯成了「合理的」,所以才有了「存在即合理」這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拋開這些不談,「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究竟是正確的嗎?
  • 吳敦義:依法作合乎義理的處理
    吳敦義:依法作合乎義理的處理 2010年12月06日 14:42:00  來源:   中國臺灣網12月6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陳水扁已經發監服刑,刑期至少17年半,但吳淑珍的刑期要如何執行,卻是一大難題。
  • 什麼是豐滿的人性?(讀馬斯洛人本哲學)
    追求完美是人性的本能。馬斯洛用豐滿代替了完美,是想給人類以追求並達到的希望吧。那麼什麼是豐滿的人性呢?豐滿的人性具備哪些特徵呢?1.真:真實,誠實,坦率,本分,本質,未摻假的完全。2.善:善良。3.完整:有秩序,不分離.既沒有多餘的也不缺少任何東西。
  • 「心即理」是王陽明人性論的中心思想,也是王陽明心學的起點
    「心即理」是王陽明人性論的中心思想,也是王陽明心學的起點,這個最初起源於他對程朱理學「心理為二」的批判,所謂「心理為二」即是世界觀所指的客觀和主觀的對立,而王陽明處於理論實踐的需要,將主觀與客觀統-起來, 以說明封建社會固有的仁、義、禮、智不僅是客觀的道德規範以及統治階級的意志
  • 發現同學的論文是淘寶代寫的,該向學校舉報嗎舉報是否合乎情理?
    有他們這樣的人,社會才有不斷進步的基礎,才能變得更公平更合理。但為什麼說他們的是樸素和幼稚的?因為他們沒有深入思考本問題和我的回答的底層邏輯,那我就只好解釋一下。本問題問的是否合乎情理,我的觀點是合理不合情。合理不用我多說了,我就說為什麼不合情。
  • 亞里斯多德人性論思想淺析
    【關鍵詞】亞里斯多德 人性 理性 非理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世界思想史比較有影響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對於亞里斯多德的人性論思想,很少有人研究。人性論的認識有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資產階級要求解放「人」的過程。它是一個由自然人性論發展到理性人性論的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 塞耶斯從馬克思主義人性論角度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近年來,塞耶斯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人性論,從人性與歷史的辯證互動入手,對功利主義從哲學基礎、實踐方式、預期目的等方面展開了系列批判性思考,值得中國學界借鑑。當然,塞耶斯的觀點並非盡善盡美,恰如人性與歷史的互動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塞耶斯對功利主義人性的批判也處於未完成的過程中。
  • 行善也當合乎中道
    下面具體來分享行善也當合乎中道:1.我們的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便不可推辭。這裡重點講這個字「有」,能夠「給予」說明一件事情,說明「有」。例如:在經濟中你可以買一些麵包,給予別人,因為你有這個經濟力。在家庭中你可以動手幫助父母、孩子。在社會中你可以給人微笑,給社會帶來貢獻。
  • 存在即合理,其實也是不合理的
    黑格爾有句中國人熟知的名言,即「存在的即合理的」。在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中的原話為:「凡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謂的「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的意思更多是以「事出有因」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事物。但是,這句話也常常被人不恰當地運用於許多場合。
  • 左高山:人性是照亮黑暗的光輝——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7年畢業致辭
    接下來我向各位報告的主題是:人性是照亮黑暗的光輝。我這裡借用了蘋果公司CEO庫克的觀點,沒有徵得他的同意,不過我在此做了注釋,不違反學術規範。在進一步向大家報告前,我先給大家介紹我們學院的一名老教授、著名哲學家曾釗新先生。曾先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命題:人性是道德的第二土壤。結果遭到了學術界的猛烈批判,說他在為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復闢,他們說「我們無產階級不講人性,不需要人性」。
  • 正當防衛「新規」乃是合理糾偏
    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關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記得之前,我和一個朋友討論過,朋友會說,「人性本惡」,因為人都是利己主義的。
  • 人性本善就是個謬誤
    合乎自然的,就是合乎本性的。人有自由,萬物叫自然。這兩個概念從康德以後,就對立的比較清楚了。人的自然是什麼?偏向於人生下來基本的本性,包括你的正面的能力,跟負面的其他的欲望在內都屬於自然。宇宙萬物裡面只有人類才分善惡,其他生物只分生存繁衍、死亡毀滅;只有人類才有善惡的分辨,甚至為了善可以犧牲生命,那就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地方,所以叫做「人性向善」。人性本善的說法,犯的是自然主義的謬誤,原因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