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稷」指什麼穀物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稷」有的詞典解釋為「粟」,有的解釋為「黍」,有的解釋為「高粱」,「稷」究竟指什麼呢?

「稷」在古書上曾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指「粟」,脫粒後是小米。《爾雅?釋草》中提到「稷」,三國時的孫炎註解說:「稷,粟也。」還有一種說法指「黍類不黏者」。《本草綱目》中說:「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第三種說法指高粱。清人王念孫說:「稷,今人謂之高粱。」稷在黃河流域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多見,是古代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被當做百穀之長,因此也用來作五穀的總名,古代管理農事的官叫「稷官」。

「稷」也指五穀之神,也就是穀神。「稷祠」「稷廟」都是祭祀稷神的地方。與穀神「稷」相關的「社」指土神。古代帝王、諸侯都要祭祀土神和穀神。在農業社會裡,土地和莊稼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所以,「社稷」又成為國家的代稱。例如《孟子?盡心下》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相關焦點

  • 五穀中的菽是指什麼?五穀包含哪幾種穀物?
    許多朋友不清楚這五穀具體指的是什麼穀物,尤其「菽」在現代漢語中應用較少,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五穀中的菽是指什麼。 一、五穀中的菽是指什麼 「菽」讀作shū,原義是像豆類生長的樣子,或指大豆,後來被用作豆類的總稱。
  • 稷:與粟異名的五穀之長
    稷在上古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稷的身世之謎稷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最受人們尊崇的糧食作物,但對其真實身份的認定,人們卻又摸頭不知腦,說東指西的都有。稷據《禮記曲禮下》載,古人一般將祭祀宗廟所用的稷稱為「明粢」。《爾雅釋草》亦有「粢,稷」的詮釋。
  • 《論語》有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其中「五穀」指的什麼?
    《論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中,「五穀」指什麼?「四體」就是指四肢,「四體不勤」指不勤快不勞動;「五穀不分」指的是不能分辨常見的五種農作物。我國歷史上一直是農業立國,因而對農作物的認知和了解,是人人必備的普遍常識。老人在這裡諷刺孔子分不清穀物,不事勞作,只知道四處遊說,因而不符合「夫子」稱謂,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然而,「五穀」指的具體哪幾種穀物?
  • 古代所說的五穀是指哪些
    我們在日常中所說的五穀、六穀到底是什麼呢?首先得了解一下 水稻這種作物,就是今天人們所食用的米。在北方地區本來是沒有水稻的,水稻本是南方的作物,到後來才傳到北方。今天東北的北大荒稻米就很有名。五穀、六穀五穀主要是指,稷、黍shǔ、麥、菽shū、麻。六穀就是在五穀的基礎上加入了水稻。也有白谷之說,並不是說有上百種可以吃的糧食種類,主要是指穀物很多。稷,是指小米(去了殼的穀子的籽),又叫穀子、高粱、不黏的黍三種叫法。
  • 小米、稷米和黍米:區別,質量標準,水分含量,測定方法
    小米,稷米和黍米從外觀上看沒有明顯區別,呈金黃色,有淡淡的米香,很多人會誤以為是同一種糧食。它們在口感上有一定不同,黍米顆粒大於小米,稷米黏性比黍米小,小米黏性較小,通常用來煮粥。黍是中國古代主要糧食及釀造作物黍米黏性大,磨得麵粉可以做年糕。
  •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那麼五穀指的是五種作物嗎?
    那麼「五穀」在古代指的是什麼意思?指的是五種糧食作物嗎?先秦時期,人們種植的穀物有上百種之多,在當時的經典著作中找不到「五穀」的影子,只有「百穀」之說。「百」是怎麼一步步的變成「五」的呢。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當時社會上陰陽五行思想影響較大,認為「五」是萬物至尊,所以用「五」來代指所有穀物。二是人們長期實踐勞作的結晶,勞動人民通過長期實踐耕種。
  •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中的「五穀」指什麼?
    「谷」是指有殼的糧食,像稻、稷(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一層殼,所以叫作谷。「谷」字的發音,就是從殼的讀音來的。五穀原是中國古代稱的五種穀物,後泛指糧食類作物。五穀」到底是指哪些糧食呢?關於五穀的主流說法是稻(俗稱水稻、大)、黍(俗稱黃米)、稷(又稱粟,俗稱小米)、麥(俗稱小麥,製作麵粉用、菽(俗稱大豆)。但是,又有些其他的說法。比如,《黃帝內經》中認為五穀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穀類有三十三種,豆類有十四種,總共四十七種之多。
  • 《黃帝內經》裡記載的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分別是指哪些?
    那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是指哪些呢?五穀是指哪五穀?現代人對五穀的認知多來源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句話,但大部分人清不清楚五穀是指哪五穀。五穀是指稻、黍、稷、麥、菽這五種穀物。稻、麥依然是今天的主食。黍、稷和秫都是屬於「小米」。
  • 「五穀豐登」中的「五穀」是指哪五類食物?古人的日常食物是什麼
    「五穀豐登」中的「五穀」是指哪五類食物?古代農民的日常食物是什麼?唐代大詩人李紳曾寫過《憫農·二首》,其中就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詩句。「粟」是穀子的別稱將其去殼之後就叫小米。作為古代社會中北方地區,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曾在歷史發展中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 說:五穀是「稻、黍、稷、麥、菽」還是「麻、黍、稷、麥、菽」?
    稷:五穀之神,延伸意義即為糧食。社稷的本意就是土地和糧食五穀一種說法: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 我國古代的「五穀」、「六畜」分別是什麼?能說全的人不簡單
    那麼這裡所說的「五穀」、「六畜」到底是指哪幾種穀物和動物呢?首先來說一下「五穀」,我們常說「人都是是五穀雜糧長大的」,其實這裡的五穀所指的就是帶殼的糧食。而關於五穀的說法則有兩種,一種說是「麻、黍、稷、麥、菽」,而另一種則將其中的「麻」替換成了「稻」。
  • 四體不勤 也分五穀|五穀到底是哪五種穀物呢?德福康教您認五穀
    鄭玄(東漢)註:「五穀,麻、黍、稷、麥、豆也。」根據《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趙歧(東漢)註:「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前者有麻無稻,後者有稻無麻。麻就是可以織布的麻,因其種子可以食用,曾躋身五穀之列。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區域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 50萬人大數據研究:全穀物食物或可預防大腸癌!什麼是全穀物?
    今天咱們就說說:到底什麼是全穀物?平時飲食要注意什麼? 什麼是全穀物飲食? 再比如大米,全穀物指糙米,而我們通常吃的白米只包含胚乳,不含胚芽和麩皮。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定義為: 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然經過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穀粒所具備的麩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穀物。
  • 「五穀」、「雜糧」不是一碼事兒 分別指的是什麼
    五穀雜糧是對糧食作物的統稱,五穀主要指主食,雜糧則主要指輔食。但五穀究竟指哪幾種作物,答案卻不是唯一的,《周禮》中的五穀指「麻、黍、稷、麥、菽(豆)」;《孟子》中的五穀指「稻、黍、稷、麥、菽」《管子》中的五穀指「黍、秫、菽、麥、稻」;《楚辭》中的五穀指「稻、稷、黍、菽、麻。」而在近代編成的《辭源》上,五穀為「稻、黍、稷、麥、豆。」
  • 植物中的五穀是什麼?可能沒幾個人能完全說對!
    一說「五穀」是指「黍、稷、麥、菽、稻」,一說是「黍、稷、麥、菽、麻」。這兩種說法之所以出現分歧,緣自當時的作物並不止於五種,像「百穀」、「六穀」和「九穀」之說的存在就是一個明證。 而「五穀」、「六穀」、「九穀」等稱謂的出現,最早的記錄應是鄭玄的《周禮注》:「三農生九穀,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也。
  • 新式稷米水分儀快速檢測糧食含水率
    稷米水分儀的應用範圍稷米含水量測試儀實質為烘箱法滷素水分儀,它能夠快速加熱並乾燥樣品,自動測算加熱前後樣品的質量差與加熱前樣品重量的百分比,也可認為加熱前後樣品的質量差是水分散失量。糧食行業常用於檢測大米、黑米、碎米、黍米、稷米、小米、糙米、紅米、香稻米、優質大米、食用粳米、食用秈米、高粱、玉米、小麥、稻穀、花生等農作物含水率。稷米質量指標根據國標GB13358-2008稷米中的規定,稷米的碎米含量不能超過6.0%,而水分含量則不能超出14.0%,其色澤跟氣味不能有異常。
  • 《詩經》往事:周人始祖=百穀之長=稷
    始祖稷《周頌》裡有一篇《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周人是一個農耕民族,周的始祖稷是一個種田達人。關於稷種田的手藝,《大雅·生民》也有描寫: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fú)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xiù)。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慄,即有邰家室。
  • 看看你的身體最需要哪種穀物呢?
    內經上講「五穀為養」說的就是穀物最為養人,讓我們了解一下。秈米,甘平,產地一般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四川等位於南方的位置,一般為細長型或橢圓形,比較適宜煮飯而食,功效很多,可以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填髓充飢,一般病人初愈先不要吃秈米,可以磨成粉做點心,給病人吃,可以補虛療膈。
  • 五穀是什麼?
    文章轉載自「地球雜誌」人們通常用「五穀」作為穀類糧食的統稱,穀物糧食的種植對於農耕民族來說始終是重中之重。中國古代以土神和穀神的合稱「社稷」來指代國家,足見土地和糧食對中華文明的重要意義。在典籍中查找「五穀」,主要有兩種常見的說法:一種是稻、麥、黍、稷、菽, 一種是麻、麥、黍、稷、菽。兩種說法的差別在於稻和麻,麻可以部分食用,但是麻的主要功能還是織布。第一種說法沒有把麻包含在五穀裡面,而把稻放在首位,更加符合人們今天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