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陳金良,男,1944年4月生,中共黨員,東阿縣公安局退休民警,196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8月退伍後分配到東阿縣公安局工作,2002年1月退休。自1963年起,他48年如一日堅持學雷鋒做好事,多年來,他的腳步踏遍了山東、河南、河北等省的20餘個地市的汽車站、火車站。東阿縣的許多學校、敬老院和企業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無數人從他默默無聞的奔波中受益,他以自己的無私奉獻和執著追求詮釋了現代經濟社會條件下的雷鋒精神。
榮譽榜單
2005年3月28日,聊城市公安局做出向陳金良學習的決定,同年4月15日,山東省公安廳為陳金良記一等功。2007年2月,他被評為首屆「感動山東」十佳人物。2011年9月,他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手持小喇叭和快板向旅客宣傳安全
多年來,到過東阿縣的人,會在火車站或汽車站看到陳金良的身影。他一手拿著小喇叭,一手拿著快板,以自己創作的快板書向旅客宣傳安全知識:「打竹板,笑開顏,旅客同志聽我談;今天不把別的講,專給小偷畫個像;畫像到底是啥樣?聽我給您說端詳;賊眼亂翻瞅人群,擁擁擠擠硬靠人,身擋手觸探虛實,得手抽身即逃遁。以上就是小偷像,大家務必要警惕!」陳金良詼諧的語言,認真的態度,給南來北往的旅客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1990年開始,每逢星期天、節假日,陳金良都會手持小喇叭和快板出現在東阿縣的車站、公交車、十字路口,聲情並茂地在來往聊城和東阿縣的火車、客車上進行宣傳、表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戒菸忌酒、人身安全等內容,並全力幫助旅客解決困難。22年來,陳金良為旅客宣傳每年達2300多車次,按每車30人計算,就有近152萬人次。
去年8月的一天早晨,一位去商丘的旅客在東阿汽車站下車去廁所,沒有告訴司機,等他從廁所出來,車已經開走了。他的包在車上,裡面有1萬多元錢,旅客急得大哭。陳金良了解情況後,立即借了一輛摩託車,帶著這位旅客就追,一邊追一邊安慰他說:「不要急,就是追到商丘我也要追上!」路上下起了大雨,陳金良全身都溼透了,但他沒有避雨,依然開足馬力往前追。追出100多公裡後,終於在鄆城汽車站追上了那輛客車。
為旅客排憂解難的事,陳金良不知做了多少,他把出走的少年送回家,幫迷路的老太太找到親人,自己拿出錢來平息旅客間的爭吵。
1985年,陳金良外出宣傳時,乘坐的長途汽車發生了意外,翻倒在公路旁的溝內,他用盡力氣支撐著身子,保護了壓在他身下的五歲女孩,可自己的腰和腿受到了嚴重傷害,至今腿內還留有2塊鋼板和10個螺絲釘。多年來,他就是拖著這樣的身體,不停地學雷鋒做好事、義務奉獻搞宣傳。
以雷鋒精神為支撐做好事無止境
2002年1月,退休後的陳金良主動要求回單位工作,別人勸他在家好好休息、安享晚年。但他卻說:「雖然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但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保持先進性,為社會、為群眾做好事不能退休。我得拼命幹,在有生之年好好幹。」每逢東阿縣組織大型活動,他都會拿著小喇叭出現在現場,幫助民警維持秩序。
2004年「五一」期間,聊城市舉辦文化旅遊活動,東阿汽車站客流量猛增到每天四五千人,發車場上人山人海。為此,陳金良一連幾天盯靠在車站,幫助旅客排隊上車。他不知疲倦地在車站內來回奔跑,維持秩序,嗓子喊啞了,汗溼透了衣服,可他全然不顧,根本不像60多歲的老人。
近兩年,他還時常到聊城大學和學生一起參加學雷鋒活動,非常辛苦。單位領導和家人怕他病倒了,就勸他減少社會活動,他卻說:「有雷鋒精神支撐著我,累不倒。」
退休並沒有使陳金良停下義務進行安全知識宣傳的腳步,從2002年起,他自費到聊城、濟南、德州、濮陽等地的汽車站、火車站搞宣傳、做好事,從未間斷。陳金良說:「我是一名警察,宣傳安全是我的職責,而快板書則是我能掌握的最好方式。」2004年3月以來,他又走出東阿、走出山東,帶著他的小喇叭自費到聊城、濟南、德州、泰安、濟寧、菏澤、臨沂、河北石家莊、衡水等地的汽車站、火車站進行義務宣傳,為旅客做好事,受到廣大旅客的廣泛讚譽,被譽為「活雷鋒」、「安全神」。
陳金良在外面搞宣傳做好事,中午一般就花3塊錢在小飯店或者地攤上吃碗麵條;因說話多,嗓子經常沙啞,他就帶著一個大水杯,口乾了就喝口水。每年春節,陳金良只在家裡休息一天,大年初二就拿著喇叭去了車站。每次在車上做完宣傳後,陳金良都是滿頭大汗。很多人認為他是在作秀,說他愛出風頭、有野心,對此,陳金良笑稱:「我最大的野心就是做個好人,多做點好事來教育後代。」
花甲之年又擔新責
2007年,東阿縣環保局正式聘請陳金良為環保義務宣傳員。在實施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國家加強環境保護的新形勢下,老模範又擔當起新的責任,為環保鼓與呼。剛開始時,有的汙染企業不讓陳金良進,反而質問道:「你一宣傳,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我們怎麼掙錢?你多管這個閒事幹什麼?」陳金良理直氣壯地回答:「只要你們不好好治汙,破壞環境,危害子孫後代,讓大家沒有乾淨的水喝,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我就要管!」
不讓進大門,陳金良就在門口宣傳。有一次,在一家企業門口,有幾位外地的客戶來辦業務,看到站在大門口的陳金良汗流浹背地在唱快板、搞宣傳,便問負責人:「這是你們的企業宣傳員吧?」企業老闆含糊地答應著。自此,企業老闆對陳金良另眼相看,準許他可以隨時進入廠區。後來這家企業投資數百萬元配備了治汙設備和在線自動檢測儀器,使汙染物全部實現了達標排放。
陳金良還經常到企業進行環保調查,到河流溝渠查看水質,有時周末也顧不上休息。為了帶動和影響全社會都來關注保護環境,陳金良和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一起探討商議,創作了「環境保護很重要」等系列環保快板書和宣傳演講材料。他還經常來到學生們中間,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環保活動。在綠色學校創建工作中,陳金良不遺餘力,讓孩子們領會綠色學校內涵,以做報告、講體會、說快板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綠色環保知識,並且與孩子們一起出環保教育小報,開環保主題隊會,看環保圖書,剪貼綠色圖樣,促進了學生環保意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