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良:用48年詮釋雷鋒精神

2020-12-25 聊城新聞網

   人物檔案

  陳金良,男,1944年4月生,中共黨員,東阿縣公安局退休民警,196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8月退伍後分配到東阿縣公安局工作,2002年1月退休。自1963年起,他48年如一日堅持學雷鋒做好事,多年來,他的腳步踏遍了山東、河南、河北等省的20餘個地市的汽車站、火車站。東阿縣的許多學校、敬老院和企業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無數人從他默默無聞的奔波中受益,他以自己的無私奉獻和執著追求詮釋了現代經濟社會條件下的雷鋒精神。

  榮譽榜單

  2005年3月28日,聊城市公安局做出向陳金良學習的決定,同年4月15日,山東省公安廳為陳金良記一等功。2007年2月,他被評為首屆「感動山東」十佳人物。2011年9月,他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手持小喇叭和快板向旅客宣傳安全

  多年來,到過東阿縣的人,會在火車站或汽車站看到陳金良的身影。他一手拿著小喇叭,一手拿著快板,以自己創作的快板書向旅客宣傳安全知識:「打竹板,笑開顏,旅客同志聽我談;今天不把別的講,專給小偷畫個像;畫像到底是啥樣?聽我給您說端詳;賊眼亂翻瞅人群,擁擁擠擠硬靠人,身擋手觸探虛實,得手抽身即逃遁。以上就是小偷像,大家務必要警惕!」陳金良詼諧的語言,認真的態度,給南來北往的旅客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1990年開始,每逢星期天、節假日,陳金良都會手持小喇叭和快板出現在東阿縣的車站、公交車、十字路口,聲情並茂地在來往聊城和東阿縣的火車、客車上進行宣傳、表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戒菸忌酒、人身安全等內容,並全力幫助旅客解決困難。22年來,陳金良為旅客宣傳每年達2300多車次,按每車30人計算,就有近152萬人次。

  去年8月的一天早晨,一位去商丘的旅客在東阿汽車站下車去廁所,沒有告訴司機,等他從廁所出來,車已經開走了。他的包在車上,裡面有1萬多元錢,旅客急得大哭。陳金良了解情況後,立即借了一輛摩託車,帶著這位旅客就追,一邊追一邊安慰他說:「不要急,就是追到商丘我也要追上!」路上下起了大雨,陳金良全身都溼透了,但他沒有避雨,依然開足馬力往前追。追出100多公裡後,終於在鄆城汽車站追上了那輛客車。

  為旅客排憂解難的事,陳金良不知做了多少,他把出走的少年送回家,幫迷路的老太太找到親人,自己拿出錢來平息旅客間的爭吵。

  1985年,陳金良外出宣傳時,乘坐的長途汽車發生了意外,翻倒在公路旁的溝內,他用盡力氣支撐著身子,保護了壓在他身下的五歲女孩,可自己的腰和腿受到了嚴重傷害,至今腿內還留有2塊鋼板和10個螺絲釘。多年來,他就是拖著這樣的身體,不停地學雷鋒做好事、義務奉獻搞宣傳。

  以雷鋒精神為支撐做好事無止境

  2002年1月,退休後的陳金良主動要求回單位工作,別人勸他在家好好休息、安享晚年。但他卻說:「雖然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但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保持先進性,為社會、為群眾做好事不能退休。我得拼命幹,在有生之年好好幹。」每逢東阿縣組織大型活動,他都會拿著小喇叭出現在現場,幫助民警維持秩序。

  2004年「五一」期間,聊城市舉辦文化旅遊活動,東阿汽車站客流量猛增到每天四五千人,發車場上人山人海。為此,陳金良一連幾天盯靠在車站,幫助旅客排隊上車。他不知疲倦地在車站內來回奔跑,維持秩序,嗓子喊啞了,汗溼透了衣服,可他全然不顧,根本不像60多歲的老人。

  近兩年,他還時常到聊城大學和學生一起參加學雷鋒活動,非常辛苦。單位領導和家人怕他病倒了,就勸他減少社會活動,他卻說:「有雷鋒精神支撐著我,累不倒。」

  退休並沒有使陳金良停下義務進行安全知識宣傳的腳步,從2002年起,他自費到聊城、濟南、德州、濮陽等地的汽車站、火車站搞宣傳、做好事,從未間斷。陳金良說:「我是一名警察,宣傳安全是我的職責,而快板書則是我能掌握的最好方式。」2004年3月以來,他又走出東阿、走出山東,帶著他的小喇叭自費到聊城、濟南、德州、泰安、濟寧、菏澤、臨沂、河北石家莊、衡水等地的汽車站、火車站進行義務宣傳,為旅客做好事,受到廣大旅客的廣泛讚譽,被譽為「活雷鋒」、「安全神」。

  陳金良在外面搞宣傳做好事,中午一般就花3塊錢在小飯店或者地攤上吃碗麵條;因說話多,嗓子經常沙啞,他就帶著一個大水杯,口乾了就喝口水。每年春節,陳金良只在家裡休息一天,大年初二就拿著喇叭去了車站。每次在車上做完宣傳後,陳金良都是滿頭大汗。很多人認為他是在作秀,說他愛出風頭、有野心,對此,陳金良笑稱:「我最大的野心就是做個好人,多做點好事來教育後代。」

  花甲之年又擔新責

  2007年,東阿縣環保局正式聘請陳金良為環保義務宣傳員。在實施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國家加強環境保護的新形勢下,老模範又擔當起新的責任,為環保鼓與呼。剛開始時,有的汙染企業不讓陳金良進,反而質問道:「你一宣傳,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我們怎麼掙錢?你多管這個閒事幹什麼?」陳金良理直氣壯地回答:「只要你們不好好治汙,破壞環境,危害子孫後代,讓大家沒有乾淨的水喝,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我就要管!」

  不讓進大門,陳金良就在門口宣傳。有一次,在一家企業門口,有幾位外地的客戶來辦業務,看到站在大門口的陳金良汗流浹背地在唱快板、搞宣傳,便問負責人:「這是你們的企業宣傳員吧?」企業老闆含糊地答應著。自此,企業老闆對陳金良另眼相看,準許他可以隨時進入廠區。後來這家企業投資數百萬元配備了治汙設備和在線自動檢測儀器,使汙染物全部實現了達標排放。

  陳金良還經常到企業進行環保調查,到河流溝渠查看水質,有時周末也顧不上休息。為了帶動和影響全社會都來關注保護環境,陳金良和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一起探討商議,創作了「環境保護很重要」等系列環保快板書和宣傳演講材料。他還經常來到學生們中間,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環保活動。在綠色學校創建工作中,陳金良不遺餘力,讓孩子們領會綠色學校內涵,以做報告、講體會、說快板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綠色環保知識,並且與孩子們一起出環保教育小報,開環保主題隊會,看環保圖書,剪貼綠色圖樣,促進了學生環保意識的提升。

相關焦點

  • 陳金良
    心繫百姓,關心老人  陳金良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被人們譽為當代「活雷鋒」。  1985年,陳金良出差到黑龍江,遇上70多歲的老太太沒座站著,陳金良主動把自己的坐位讓給了她。不幸長途汽車在途中發生意外,翻倒在公路旁。
  • 堅持學雷鋒近60年被贊「活雷鋒」!77歲聊城老人陳金良的一天
    ,但是還是被他這種公益的精神感動,使勁鼓起掌來。 因為年齡關係, 年逾古稀的他臉上略顯疲憊,幾段快板說下來,即使在嚴寒冬天,汗水仍順著陳金良斑白的鬢角流了下來,但卻絲毫沒有減弱他為人服務的熱情。1985年陳金良由於拼命保護車禍中5歲女童的生命,導致腰部受到嚴重損傷,左小腿骨骨折。至今,他腿內還留有一塊鋼板和十個螺絲釘。由於每天都要走很多路,加上左腿上還有鋼板和螺絲釘,陳金良走路姿勢很特別,走起路來大多是右腿用力。
  • 133 陳金良事跡
    陳金良,男,漢族,1944年4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公安局退休民警。   陳金良16歲參軍,1968年4月轉業到東阿工作。60年代,他曾作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無論在部隊還是轉業後,他都一如既往地做好事。每逢周末、節假日,他都到車站、用自編的快板宣傳安全、衛生知識,為旅客解決困難。他關愛老人、關心孩子,用四十年的堅持,把雷鋒精神融入血脈、傳承下去。
  • 聊城東阿退休幹警陳金良 50年如一日做好人好事事跡被拍成微電影
    聊城東阿退休幹警陳金良 50年如一日做好人好事事跡將被拍成微電影在聊城東阿有個小有名氣的好人,他的名字叫陳金良,是東阿公安局退休民警,從1963年起,他一手拿著小喇叭,一手拿著快板,以自己創作的快板書向旅客宣傳安全知識:「打竹板,笑開顏,旅客同志聽我談
  • 雷鋒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
    ,雷鋒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雷鋒精神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既親切感人,又植根深厚,最易於被人民群眾所學習和把握。雷鋒精神五十多年來生生不息,一直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所尊崇,所追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雷鋒就是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一員,就是其中當之無愧的傑出代表,雷鋒精神就是五千年來優秀中華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相結合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延續。
  • 安徽阜陽陳金良:用貨櫃養出健康魚
    安徽阜陽陳金良:用貨櫃養出健康魚2018-12-25 10:3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青年報&nbsp&nbsp&nbsp&nbsp「有技術才有話語權」&nbsp&nbsp&nbsp&nbsp2004年,28歲的陳金良到深圳創業,「我在藥品銷售行業做了10年,創辦了兩家公司,也算融入了深圳」。
  • 雷鋒手抄報 雷鋒精神代代傳
    >雷鋒手抄報 雷鋒精神代代傳2016-03-05 09:58:1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幹  雷鋒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7歲就失去父母,成了一個孤兒。解放後,他參了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
  • 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
    十年傳承 發展陽光教育2010年,劉豐華從家鄉瀏陽考到長沙高新區,分配至雷鋒小學任副校長,後升任校長。雷鋒精神浸潤著他的同時,他也認真思考著作為雷鋒家鄉的學校,如何讓孩子們打上雷鋒精神的烙印,讓他們在紅色基因的滋潤下一步步成長?
  • 當今時代雷鋒精神的重要意義
    雷鋒是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是我們黨執政以來影響最廣泛、最持久、最深刻的一個先進典型。50年來,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雷鋒精神歷經歲月變遷,仍然在廣大國人心目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雷鋒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中華兒女建設祖國、奉獻社會的熱血之中。這說明雷鋒精神雖有著特殊的時代印記,但也一定蘊含著超越時間的價值,能夠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和情感的共鳴。
  • 愛的教育——「雷鋒精神,人人可學」
    三月春風暖人心,雷鋒精神永傳承。疫情當下,雷鋒,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
  • 陳金良:平價藥店開拓者·杭州日報
    記者 柴悅穎 文 張之冰 攝 今年距離陳金良走出體制,已經整整過去13年。 從一家國企藥廠的兼職銷售員做到廠長,他花了5年,之後負氣辭職創業,走到了零售終端當起董事長,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就像一輛過山車,借著天天好大藥房重又開回峰頂。
  • 沐浴晴日暖風,傳承雷鋒精神!
    沐浴晴日暖風 傳承雷鋒精神———大連市一〇二中學弘揚雷鋒精神主題演講比賽綠陰幽草,等風來,更添一絲清涼;薔薇滿架,等風來5月30日下午,我校高一年級「弘揚雷鋒精神主題演講比賽」圓滿落幕。同學們經過一個星期的精心準備、全情投入與精彩表現,收穫了這個夏日的豐碩果實。
  • 讓雷鋒精神永駐校園——駐馬店實驗小學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側記
    駐馬店實驗小學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長期深入挖掘雷鋒精神與時代契合的德育教育資源,以雷鋒精神引領校園文化,堅持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把學雷鋒精神活動融入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切實構建「雷鋒精神」和諧校園。
  • 【第一視點】雷鋒精神花開醫專——專訪我校張彥文校長
    2018年3月6日中午十二點整,由校團委舉辦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大學生文化活動廣場舉行。
  • 用英模事跡感動社會 讓雷鋒精神廣為傳播
    劉建成:最大的收穫就是傳承和弘揚了雷鋒精神、傳播了社會正能量。組建學雷鋒巡講團,用愛心和真情呼喚良知,用英模的事跡感動社會,讓雷鋒精神在三晉大地廣為傳播。  我們通過巡講,在全省各地發揮了學雷鋒、獻愛心、見行動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推動了全省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走向常態化,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 學習雷鋒:51年不變的傳承無論編制任務怎樣轉換,學習雷鋒精神的...
    姜潤邈整理有這樣一個班集體,51年前,因學雷鋒事跡突出,被北京軍區授予「小熔爐班」榮譽稱號,毛主席還親切接見了第一任班長王國勇;有這樣一支部隊,51年來,無論編制任務怎樣轉換,學習雷鋒精神的接力活動始終沒有中斷,數十次被各級授予學雷鋒先進集體。這支部隊就是武警北京總隊七支隊。
  • 雷鋒精神"助人為樂"成首選 專家:要了解真實雷鋒
    146人  67人  不願意  願意  ■專家分析   雷鋒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到現在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雷鋒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更加珍貴。  對於孩子的德育教育來講,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用這種樹立模範的方法讓大家去學習。
  • 記敘文:雷鋒精神,助力抗疫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時時刻刻都在激勵著華夏兒女,傳頌在每個人的心中。雷鋒,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2年,卻有「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的美譽。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精神深深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突如其來,醫護人員奮勇鬥敵,疫情像一面鏡子,照出人間的溫暖,也顯現出了雷鋒精神。
  • 學雷鋒黑板報內容:雷鋒精神與愛心
    我們今天的所謂學雷鋒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雷鋒,每年三月五日的學雷鋒活動更多帶有一些紀念色彩,所以有了俗語:「雷鋒叔叔三月來了四月走」。  雷鋒精神體現在一個個具體行為當中,我們對雷鋒精神的理解也是從他的具體行為認識的,這樣人們理解的雷鋒精神比較狹隘具體,把扶老攜幼、扶微救困、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情理解為學雷鋒,這當然是誤解了。
  • 京倫飯店門童的「雷鋒精神」
    我們認識中的雷鋒,不是人為塑造的典型,也不是供在神壇上的傳奇。他是我們身邊的一員。陳秋傑是京倫飯店的一名門童,負責為每日進出飯店的客人提供各種幫助,包括搬運行李、開關大門,有時候也需要幫客人訂票買報紙、招呼計程車……就是這麼一個如此平凡的崗位,陳秋傑一幹就是十幾年。陳秋傑在「門童」界口碑極好。許多飯店業的老總都知道京倫飯店有一個這樣的傳奇。在3月學雷鋒月中,我們來到京倫飯店,拜訪了這位數十年如一日地做著飯店門童工作的陳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