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個她,一直轉悠在一個你看得見,但伸手卻怎麼也夠不著的地方。正是她說的,她對你沒感覺,可你以為這是女生固有的矜持和刁難。於是呢,你仍不停地送著小禮物,逮個由頭就試著約她。
對此,她也只是表示謝謝你的好意。你想,是不是自己的努力還不夠呢?整日裡挖空心思地琢磨,如何才能討得她歡心。慢慢你發現,你們的交往模式陷入了打電話不接、發簡訊不回的境地。縱使偶爾有回應,那也是諸如「求你別再逼我了」之類的字樣——
也許她是你同學,因為你的緣故,她都很少在班級群裡講話了,關於她的事情,你都是從別的同學那打聽來;
也許她是你同事,雖然每天上班都能看到她,可她那冷冰冰、硬邦邦、無動於衷的模樣讓你想撞牆;
也許你們不過是出入在同一幢寫字樓,運氣好時能在電梯裡碰上,再有的交集,也不過是上下班的路上一前一後走那麼一程。
她一丁點兒的機會也不給你,好像她真的是很不喜歡你。可問題是,你偏偏就是停不了、放不下!「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這類經驗之談,在你聽來根本就是鬼話。
放不下?我們都想知道是「為什麼」
放不下?我們都想問個「為什麼」。幸好,心理學在處理這檔子事上有專長,就像學者海苔熊說的,心理學的背後,其實就是針對一個現象提出幾種不同的解釋,把原先就模糊的事情搞得更複雜。
1.不想讓彼此陷入尷尬的境地
讀過來人的文章,你往往會發現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人生一大悲劇:你追求她的時候,她壓根沒把你當回事兒,可待你放開手、轉了身,她才覺得還是你最好。可問題是,那時候,多半都已回不了頭。或許有人會覺著,那是一雪前恥的好時機。如果這樣想,那只能說,你真的是太孩子氣了。
社會心理學有指出,隨著時間的流逝,歸因越來越具有情境性,人們會將過去很久的事件解釋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為主體、刺激客體的原因。
也就是說,當初你們沒能在一起,你不太會覺著是因為她不好,也不太會覺著是因為自己不好,你會覺著是「世道」不好,你們倆倒都成了受害者。這時光,如若她生活不如意,回過頭來找你,你們相互舔舐傷口還來不及,哪還有報仇雪恨的心思!
但尷尬也跟著來了:你陷入了趨避衝突之中,一邊回不了頭,一邊餘情未了,兩邊都在撕扯著,這種滋味肯定不好受;此外,當那個曾經在你眼裡嫋嫋婷婷、美豔無雙,似這般世間少見的姑娘,轉眼間跌進了生活的陷阱,低聲、哀怨地出現在你眼前,你腸子都悔青了吧?
或許是早有預見,為著儘可能地迴避這樣的局面,所以呢,你一直在猶疑著,這手,是放還是不放?或是再等等,等到徹底死了心再放?
2.那個「特殊意義」還存活著
為了找到浪漫愛情的內涵,我曾翻閱了近半個世紀的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發現當人們陷入愛情的時候會發生一些特殊的現象。
首先會發生的是另一個人開始被賦予了「特殊意義」,就像你可能見到過周邊那個誰指著心愛的人兒對你講的,「我的世界有了一個新的中心」。蕭伯納也用了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他說,「愛情中的人會誇大一個女人和另外一個女人的差別。」而事實也確實是這樣。
不僅這個人對你來說有特殊的含義,你會全身心地關注她,你會對她極度地吹捧,而且你也精力異常的旺盛,仿佛飛到了空中,整宿睡不著,一直到黎明。即便睡著,午夜夢回,到處都是她的身影。
那一段時光裡,你會把全部的關注放在這個人身上,雖然她可能兇你、不理你甚或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刺激你,同時呢,你也可以列出你不喜歡她的地方,但對這些你馬上置之不理,然後很用力地去愛著,只因那個「特殊意義」還在你心中存活著。
3.她怎能不愛我?這不科學!
愛情發展有種種原因,愛情消亡也有種種原因。我們也許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全部,但是我們還是知道不少,而且大多都和自尊有關。
自尊,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有兩個相關的方面:個人效能感和個人價值感,正是這種信念——或者,更準確地講,是這種體驗——我們才能活著並值得活著。
自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經驗。它影響到我們出入什麼樣的場所,影響到我們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影響到我們和什麼樣的人來往,也影響到我們對愛人的選擇,以及在愛情關係中的行為。決定愛情成功與否的諸多至關重要的因素中,自尊的影響是極大的。
有人因為自尊不足,在愛情中遭遇點挫折就退縮了,甚至僅因為害怕自尊心受更大的傷害就繞道而行、逃之夭夭。也有人因為自尊不足,根本無法接受對方不喜歡自己的事實,想力挽狂瀾,進而造出種種事端來。前者的表現多半是「拿不起」,後者的表現多半是「放不下」。
正如心理學家納撒尼爾·布蘭登在《浪漫愛情的心理》一書中說的,如果不了解絕大多數人在兩性關係裡都有某種自尊不足的話,我們就不可能理解大多數兩性關係中的悲劇。
4.她不愛我,這或許是個誤會
撇開自尊不足這類帶著「病態」的堅持不說,很有一部分人,真心的覺著,對方沒喜歡上自己是因為她沒了解到自己的好。其實,這種想法挺不靠譜的。
Helen Fisher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古人的壽命都不長,沒辦法像我們一樣花個一年治療失戀,花兩年找新伴侶,然後再失戀,再找新伴侶。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在有生之年趕快找個優質的伴侶交配,生小孩,然後一起撫養他長大。古人必須眼光好、手腳快地把潛力股抓得牢牢的。
Helen Fisher認為,這種在短時間內快速判定,要不要和一個人發展關係的能力,已經深深地刻在我們人類的基因裡,變成了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就是說,愛上一個人真的不需要太久,一見鍾情絕對是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故事。
不過,另一位學者McCrae說,一見鍾情只會發生在準備好了的人身上。進化讓我們對於正在找尋的事物特別敏感,就好像當你肚子餓的時候,會對食物的味道非常的敏感。這還不一樣麼,如果你正在找尋新的對象,當然較容易看見身旁的潛力股,並很容易產生戀愛感覺。
想來,她不喜歡你,可能不是不了解你的好,只是她還沒戀愛的需求吧。正如學者皮皮說的,「處在穩定關係中,並未想要另覓情感寄放處的男女們反而會覺得身旁的潛力股惹人厭。因為他們沒有準備好把心打開,也不打算這麼做。」
誰有轍?感情事,難就難在無法自控!
放下,你也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你總以為你與她的感情是刻骨銘心的,那它的消亡也該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所以你告訴自己,除非有那麼一件轟動的事情發生,你才能真正地放下。可問題是,萬一真有那麼件轟動的事情發生了,你不但沒能放下,反而在你眼裡,你和她的感情變得更加刻骨銘心了。
那怎麼辦呢?有人想到了去關注心理學,想,或許成為一個心理專家就能通達世事,處理這些問題就易如反掌了(據目測,不少人正是抱著這個心思走上心理諮詢師之路的)。
事實上,感情事,難就難在無法自控,即便是心理專家也並不是什麼教主,更不能保證能處理好自身情感上的問題。一如海苔熊在接受採訪時對我說的:「在感情的實踐上(我)也沒比一般人高明到哪裡去,有時候我寫的東西,自己也還做不到,大多數的時候,我只是站在一個『大家一起共勉吧』的立場而已」。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讀到這,你一定有些悲觀了吧!其實也不要緊,就這樣容自己往前走一段吧,要知道,人性中有一個很可靠的制動系統,它不會讓你在完全沒有希望的事情上執著太久。
有句話說了也許你不信:十年後,你可能連她的名字都記不得了。或許,那時候你才真正驚覺,原來你最害怕的事情,不是你無法放下她,而是有那麼一天,你突然不喜歡她了。
得瑟吧!有個人讓你魂牽夢繞是福分
在我快寫完的時候,看到知乎裡的一篇文章,文章裡有講,追求女生是一件美差。
誠如斯言,這個世界有多少事情,能讓你嘗試著義無反顧呢?!尤其是自己喜歡的姑娘,不論是如花,似玉,勝過天仙;還是素口,蠻腰,風月可見,她走過十字路口的時候,你站在一百碼開外就浮想聯翩。
她當然不會一開始就喜歡你,你需要在寫字樓門口蹲守幾次,冒著遭鬨笑,甚或被人指指點點的風險,遞上一份小禮物。她當然還有理由把禮物給扔了,來一句,「欸,老兄,我真的對你沒感覺」。
可這種牽絆、思念、追逐,本身對於男人來說,總該是充滿樂趣的。求而不得,也多少是宿命。可你我肯定都曾聽聞,人生幾個最美妙的時刻,總是包含了一句,「我答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