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法》篇《亡論》章,亡國之論
【原文】
守國而侍(恃)其地險者削,用國而侍(恃)其強者弱。興兵失理,所伐不當,天降二央(殃)。逆節不成,是胃(謂)得天;逆節果成,天將不盈其命而重其刑。贏極必靜,動舉必正。贏極而不靜,是胃(謂)失[天];動舉而不正,是胃(謂)後命。大殺服民,僇(戮)降人,刑無罪,過(禍)皆反自及也。所伐當罪,其禍五之;所伐不當,其禍什(十)之。
【譯文】
防守一方如果僅憑地勢險要固守,其國防力量將遭受嚴重削弱。進攻一方倘若僅憑國力強盛而強攻猛打,國力也必然遭到損失。興兵出師無名,徵伐不合天道,雙方都將遭天道懲罰。遭遇對抗如果成功抵擋住了,那算上天保佑;如果遭遇對抗沒有能抵擋住,上天不會延續其天命,而必然給予重重的懲罰。徵伐如果大勝,就必須使社會儘快安定,行動舉措都要公允端正。如果大勝還不知安定秩序,這就是失道。行動舉措都有失公允端正,那就是步亡國的後塵。大肆殺害已然臣服的百姓;已經歸降的也要殺戮;無罪之人慘遭刑牢之災,這都是引火燒身的行偽。討伐當罪之國,禍福尚且各半,但是討伐不當,就只有禍患了。
【詳解】
《黃帝四經》雖然是一部治國之書,但並非是停留於簡單的權謀術數,而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哲學思想指導。所以從哲學這個層面上解讀,《黃帝四經》對於普通人也是大有裨益的,對於理解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社會和人性,都有所幫助。所以說《黃帝四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讀物,更何況其思想在歷史上被成功地踐行過,取得了「文景之治」的輝煌成就,所以,對於我們當前人類面臨的「地球村」中的治理,也是有所幫助和借鑑意義的。
自從1973年《黃帝四經》從馬王堆漢墓出土以來,先後有多人翻譯過,並付諸出版。不過,過往的翻譯並不十分準確,鮮有「智慧」被深入發掘,故而,「潯陽野老」(百家號)不自量力地重新翻譯,以深入挖掘古人的「智慧」為重點,希望今人可以鏡鑑。
這一段探討了國家安全的問題,提出來順應「天道」攻防,不可「失天」。「守國而恃其地險者削,用國而恃其強者弱」。從攻守兩個方面闡述了用兵的原則。「守國」就是防守的一方,這個似乎並不難理解,而「用國」就有點費勁了,雖然理解上不難,但要解釋「用」字的用法,還是著實費了些周章的。在同為出於戰國時期的《禮記·大道既隱》中有這樣一段: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具體內容就不詳細翻譯了,「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的意思就是:為自己建功立業,所以陰謀詭計因此發生,戰爭也由此興起了。這裡的「用是作」和「由此起」是互文,所以,「用」的意思就是「由」。
回到本文中,「用」就是「由」。《爾雅》:「由,自也。」也就是指發起的一方。我翻譯的原則就是「錙銖必較」,一個字都不要放過。所以叫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
「守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防守的一方,那「用國」就是發起挑戰的一方。我覺得「守國」也可以理解為守成之國,「用國」也就是發起挑戰的國家。西方哲學是二元對立的,東方哲學是混元一體的。所以,今天的西方人用「修昔底德陷阱」來看待中美博弈。中國擁有五千年光輝的歷史積澱,我們作為「東方智慧」的繼承者則不應該簡單地附和西方。我們應該使用我們的語言和理論來解讀當今的時局。這就是「文化自信」。
「守國」仰仗地利險要而守,其能力必然被削弱。也就是本來有十分的國力,但僅憑地利而固守,不做他圖,那麼十分的國力,也就等於只有七八分了。同樣的道理,「用國」如果僅僅憑藉自己的國力強大,恃強猛攻,本來十分的國力,也就被大大地削弱了。
並且這一段其實也是互文。「守國而恃其地險者削,用國而恃其強者弱」,與「守國而恃其強者弱,用國而恃其地險者削」是差不多的意思。表面上是說攻守雙方的作戰原則,但實際上暗指的更多。好比女孩對男孩說:「聽說最近有一部電影很好看。」其實,這句話的後面暗含著好幾個意思,聽不到畫外音的就是憑實力單身的直男癌。而西方人就是直男癌類型。
今天的那個守成大國,難道不就是「恃其強者弱」的典型代表嗎?軍事上圍堵,經濟上打貿易戰,科技上打斷供牌,政治上栽贓污衊抹黑,妥妥地雙重標準症候群。本來擁有十分的國力,被他這樣一陣折騰,等於只有七、八分國力了。再加上天災人禍的疫情沒有控制好,其國力就只剩下四、五分了。
未來,中國也會成為守成大國,也一定會有來自其他新興國家乃至老牌帝國的挑戰,我們是不是也要用這樣的方法應對呢?動輒制裁、圍堵、打壓,顯然不行,這難道不需要「智慧」嗎?
作為應對守成大國的花式打壓,我們是不是可以憑藉我們的實力以超強硬對待強硬呢?顯然,那是一個十分愚蠢的辦法。你圍堵我,不跟我玩,我就找其他小夥伴一起玩,於是RCEP就籤訂了,是不是加了一分?然後,國內國際雙循環,妥善處理好自己家裡的事,是不是又加一分?科技上不斷出成果,惹的其他國家側目,希望能分一杯羹,紛紛爭取合作,是不是又加一分?傾舉國之力研製出多款疫苗,並且和國際上分享成果,是不是就阻止了守成大國用疫苗收割和綁架的機會?同時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減敵一分的同時自己再加一分。
狠狠地打擊那個上躥下跳的袋鼠,道義上掀開他的遮羞布,經濟上狠狠地打擊。即瓦解了對手的聯合,同時,讓他們為了那點蠅頭小利相互拆臺。殺雞儆猴的操作下來,是不是減敵一分的同時,自己再加一分?
經過這樣分析,大家應該能明白了吧。不能以險固守,不能用強硬奪。有可以固守的險要當然是好事,有強大的實力更是好事。但不知道順應天道,因勢利導,全盤考慮,只知道以強用強,那就是自縛手腳。
對於我們個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假設某人情商極高,左右逢源,結果他處處用他的強項,混得風生水起。他因此而放棄了踏實的做事和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那麼,他這一生充其量也就是個混社會的角色,很難有大出息,是不是這個道理?
潯陽野老翻譯撰寫,版權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貝,如需引用轉載必須標註來源。更多《黃帝四經》及《老子》解讀請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論》78逆之所在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亡論》80犯禁絕理
老子是流氓嗎?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逐字逐句解讀《老子》——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