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國次》37五逆皆成

2021-01-13 潯陽野老

《黃帝四經》中論述國家治理的五種悖逆現象

《經法》篇《國次》章

【原文】

毋陽竊,毋陰竊,毋土敝,毋故(人)執,毋黨別。陽竊者天奪[其光,陰竊]者土地芒(荒),土敝者天加之以兵,人執者流之四方,黨別[者外]內相功(攻)。陽竊者疾,陰竊者幾(飢),土敝者亡地,人執者失民,黨別者亂,此胃(謂)五逆。五逆皆成,[亂天之紀,逆]地之剛(綱)。變故亂常,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殃,是]胃(謂)過極失當。

【譯文】

不要明目張胆地掠奪,不要偷偷摸摸地搜刮,不要荒廢農桑時令,不要擅政專權,也不要內部黨爭。明目張胆地掠奪,天道會使其失去正義合理性;偷偷摸摸地搜刮民脂民膏,最終百姓四散而造成土地荒蕪;不興農桑就是逼迫百姓造反;擅政專權會造成百官流散四方;結黨營私,朋黨爭鬥,必然內憂外患彼此呼應。掠奪者遭人仇恨,貪汙者導致民飢,荒農桑者失去地道的贍養,擅政專權者失去民心的支持,黨爭者內憂外患,這就是「五逆」,即五種悖天逆理的行徑。「五逆」都觸犯了,就是違背了天道法度,改變了地道法紀。混亂了世間規律,荒廢昌明的制度,隨心所欲地妄為,難免就會身陷危殆禍殃。這就是越過「天極」,有失「天當」了。

【詳解】

前面我們分別講過了五逆。也就是在國家治理上五種不可饒恕的悖逆,不要明奪,不要暗搶,不要耽誤農桑,不要擅政而人執,也不要黨爭。如果這五逆都同時觸犯了,這就是違背了「道」的法度。原文「五逆皆成,亂天之紀,逆地之綱。」其中「亂天之紀,逆地之綱」是一種對仗的文體,也叫駢文。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組成對偶的語句,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字詞組織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效果,使語句更具節奏韻律,增加表現力,是古人比較喜歡的文學表達方式。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種文體風格,到了漢代就演變成為「漢賦」的「鋪採摛文」了。

聊了一下古文的行文特點,咱們回頭來探討一下《黃帝四經》的「理」之所在。我們先按照事情的本來面目,來梳理一下領導者的本質。我們之前也提到過,哪怕是群居動物,絕大多數也都是有一個首領的,原始人類也不例外。有了首領的統一指揮,群體就具備了靈魂,統一行動,共同抵禦來自自然的嚴酷挑戰。不論這個頭領帶領的是幾十人的部落,還是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其核心本質不外如此。人類進步的實質不僅僅是生產力的進步,也是組織管理和協調合作能力的日益完善。

回顧人類的童年,當生產力還極其落後的時候,原始人類還只能勉強地填飽肚子,就算偶爾有多餘的食物,也難以貯存,所以在這個階段,部落首領除了指揮權和得天獨厚的交配權之外,並沒有太多的個人利益可言。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事物和勞動產品開始大量富餘,個人對勞動產品和生產資料的佔有便成為可能。於是公有制慢慢過渡到了私有制的時代。

但並非是有了私有制,就必然是一個災難性的結局。關鍵是要看首領是以全體部族利益為重,還是以個人佔有為重。本章所探討的這五個方面,其實就是判斷首領意志的關鍵所在。不論是「陽竊」還是「陰竊」,其本質都是謀求私人佔有,而不是考慮部族的整體利益。當領導者把自己和部族群眾對立起來,那麼農耕是否荒廢就屬於是部族群眾的事。而首領是不參加具體生產勞動的,只需要在收穫的時候收取約定應該獲得的那部分即可。

「首領」為了確保自己長期獨佔特權,勢必就要強化自己的權利,提防有人篡奪自己的權利和地位。相反,另一些想要奪取特權的覬覦者,紛紛結黨以謀求更多的私利。而看待這一切問題是否符合天道的分水嶺就是他們是在務「公」,還是務「私」。聰明的首領知道,如果過分謀求私利,勢必有損於整體部族的發展。有節制的獲取就可以讓自己領導的部族更具有強大的實力,而自己也同時是受益者。

所以,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而言,「克己奉公」是一個永恆的功課,也是《老子》裡翻過來調過去反覆論述的重點內容。例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第38章)」。如果領導人克制不住自己那顆貪婪的心,其結果必然就是「變故亂常,擅制更爽」。意思也就是改變了應該堅持的道理,混亂了應遵循的法則。「擅」字我們說了是獨斷專行,一旦獨斷專行,那麼原來的常規和傳統,乃至制度和規矩也就不復存在了。「爽」字在這裡不是爽快的意思,而是指昌明的制度,「更爽」就是改變了昌明的制度,其實和前面「擅制」的意思是一樣的。

「心欲是行,身危有殃」其實說的就是「為所欲為」。一切以自己心裡的欲望為旨歸而施行。「是」字在這裡指的是認為正確、肯定的。心欲是行的結果必然是「身危有秧」,和前文當中講的「天將降殃」其實沒有太大區別,是同一個意思。造成這「天將降秧」的原因只有一個,「是謂過極失當」。

「極」就是「天極」,「當」就是「天當」。合在一起說:這就是越過「天極」,有失「天當」。我們之前講過「天極」,也就是天道所允許的極限。超越極限就會使事物發生質變。或許有小夥伴會問,中國古話裡不是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話嗎?好吧,我只能說這句話被大家誤會的太久了,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修為自己,修持自己,那就是等待天誅地滅的下場。和本章的「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殃」講的是同一個道理。

用今天探討的《黃帝四經》的理論,對照當今世界,誰在「過極失當」大家一目了然。在美國優先的理念主導下,川普拿著榔頭把全世界都敲打了一遍,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利。看似給美國攫取了諸多利益,自然受到美國選民的歡迎,再加上非農就業數據和股票走勢持續向好,就只等大選投票的那一天到來,川普的連任簡直就是板上釘釘,連一個像樣的挑戰者都沒有。當然,今天的情況又另當別論了。

所以,這也就是國家沒有歷史的悲哀。川普這一波神操作,滿足的是什麼人?反智腦殘粉們,你以為一個專門利己毫不利人的資本家,會真的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上做事嗎!圖樣圖森破,為了自己的選票,川普消耗的是美國前44任總統積累下來的國家軟實力,是以犧牲美國的前途和未來為代價的瘋狂豪賭。

提升關稅和貿易壁壘不是判斷一個領導人是否「過極失當」的指標。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關鍵要看這個領導人代表的是什麼?是否代表先進生產力;是否代表先進文化;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黃帝四經》面前,川普妥妥地就是在裸奔。

潯陽野老翻譯撰寫,版權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貝,如需引用轉載必須標註來源。更多《黃帝四經》及《老子》解讀請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國次》33聖人之伐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國次》34毋陽竊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國次》35毋陰竊

《黃帝四經》之《稱》篇01

相關焦點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亡論》82興兵失理
    大殺服民,僇(戮)降人,刑無罪,過(禍)皆反自及也。所伐當罪,其禍五之;所伐不當,其禍什(十)之。【譯文】防守一方如果僅憑地勢險要固守,其國防力量將遭受嚴重削弱。進攻一方倘若僅憑國力強盛而強攻猛打,國力也必然遭到損失。興兵出師無名,徵伐不合天道,雙方都將遭天道懲罰。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亡論》81守國而恃其地險者削
    【詳解】《黃帝四經》雖然是一部治國之書,但並非是停留於簡單的權謀術數,而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哲學思想指導。所以從哲學這個層面上解讀,《黃帝四經》對於普通人也是大有裨益的,對於理解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社會和人性,都有所幫助。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亡論》80犯禁絕理
    這五種情況,都是在引火燒身。【詳解】今天開始和大家聊《黃帝四經》中《經法》篇中的《亡論》章。這是一篇分析各種足以造成亡國的弊病篇章。提示帝王要謹慎地避免其中的任何一項。這些弊病有「六危」、「三不辜」、「三壅」、「三兇」和「五禍」。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道法》15無私者知
    衰敗的國家又變得興盛,禍患轉變成了福德,誰又能瞭然其中究竟呢?只要反求於無名無形的「道」,便可以洞悉禍福之所以產生的因由。對應化解的辦法在於達到公平權衡,輕重不能裁量,便是失「道」。【詳解】前面說到至公至靜的聖人治理天下,能至正而有功。有一個成語叫「至公無私」。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道法》14公者明
    目前來看網上給廣大普通讀者詳細解讀《黃帝四經》的還幾乎沒有,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空白。「公」是道家和法家重要的思想,基本包含了公家、公平、公正。「明」字一般是指修明、明智、聖明。在道家思想中也表示通曉規律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中說「知常曰明」,莊子在《齊物論》中有「莫若以明」,基本都是這個用法。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道法》08事必有言
    讀《黃帝四經》,然後修正自己的得與失,妥善地安放自己的靈魂。《經法》篇【道法】法之為道虛無刑(形),其裻dú冥冥,萬物之所從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動,動有害,曰不時,曰時而[倍]。動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稱,不知所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誣,曰虛誇,以不足為有餘。
  • 揭秘《黃帝四經》​全譯本(無價之寶)!
    (黃帝四經·經法·國次)譯文:為政治國如果失去正常的法則,天下就會不安定。攻奪他國之地而不進行分封,便不能真正滅亡其國並長久地佔有它。在徵伐他國時,如果不能最終達到天道所限定的準度,則經過徵伐本已衰落的國家會重新振興起來。在討伐亂逆禁止暴虐時如果未達到準度,反而會招惹禍患。
  • 《黃帝內經》導讀61
    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腎俞。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凡五十七穴者,皆髒之陰絡,水之所客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經脈常深,其氣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間。
  • 《黃帝陰符經講義》
    經名:黃帝陰符經講義。南宋夏元鼎(字宗禹)撰,成書於寶慶三年。原本三卷,附圖說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然木火相生於五行為最盛,人身五行視木火為盛衰,如真元不虧,則木火熾然。潛應天機,常人縱之以傷生,是輕命恣奸也。聖人煉之以成道,是返歸正也。苟真元衰敗,則木火滅矣,天道缺矣,人道遠而鬼道近矣。哀哉。
  • 《黃帝陰符經》全篇
    前言在解《黃帝陰符經》這本書之前,我們需要先回答關於這本書的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黃帝陰符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第二個問題是,《黃帝陰符經》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誰?第三個問題,《黃帝陰符經》裡的陰符是什麼意思?
  • 《黃帝陰符經》奇門遁甲釋秘
    以及一九九二年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的王毅、盛瑞裕合編的《黃帝陰符經全書》巨著,多達 438 頁,搜集資料豐富,有其詳細的論述,恕不贅及,謹從經文內容結構中具體揭秘,並非標新立異以自成一家之言,實因見其原意如此,而不敢藏拙。《黃帝陰符經》歷稱黃帝撰,故名《黃帝陰符經》。
  • 《黃帝內經》導讀60
    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股骨上空,在股陽,出上膝四寸。胻骨空,在輔骨之上端。股際骨空,在毛中動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後,相去四寸。扁骨有滲理湊,無髓孔,易髓無空。  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橛骨,以年為壯數。視背俞陷者灸之,舉臂肩上陷者灸之,兩季脅之間灸之,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間灸之,腨下陷脈灸之,外踝後灸之。
  • 徐瑩||春夏與三時:帛書《黃帝四經》「先德後刑」考辨
    刑德在《黃帝四經》中是兼行並用且地位均等的。與儒家的重德和法家的重刑相比,帛書「先德後刑」的刑德觀不僅是一種刑德並重的思想學說,而且也是一條先秦時期禮法結合的新路線。馬王堆漢墓帛書 《黃帝四經》 刑德 先德後刑  刑德,是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四經》[1]的核心概念之一。帛書《黃帝四經》由天道的陰陽消長與四時輪轉推及人事,主張治國應當刑德並用,不可有所偏廢。
  • 《黃帝陰符經》註解
    黃帝陰符經《黃帝陰符經》全文共三百九十九字。一氣貫注,未分章節。
  • 《黃帝四經》中「名」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黃帝四經》中的「名」屬於法,這是就法的一般內涵而言的。那麼,它在法律體系中有什麼樣的地位和作用?它與《黃帝四經》中直指的「法」又有怎樣的關係?在筆者的視野內,學術界對這兩個問題(尤其是第一個問題)幾無涉及,然而,這些問題對於正確理解和認識《黃帝四經》的道法思想是很有意義的。
  •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篇第十四
    岐伯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皆當治之,故曰滑則從,澀則逆也。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故五藏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 帝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何如? 岐伯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而尺寒②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治主病者。 帝曰:經虛絡滿,何如? 岐伯曰: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帝曰:治此者奈何?
  • 黃帝內經 | 素問·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岐伯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皆當治之,故曰滑則從,澀則逆也。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故五藏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    帝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何如?    岐伯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治主病者。
  • 《道德經》的第一作者是黃帝,講得很深!
    張爾田是清朝的國學大師,他在《史微》中說:「老聃乃以守藏史述黃帝上古之言,著道德五千言。」也就是說皇帝之道,老子言之。武內義雄 說,《道德經》五千文是由種種材料薈萃而成,非一人一時之作。所以,《道德經》與黃帝書之間有深刻的關係。黃帝書中還有一部和《道德經》類似的《黃帝君 臣》,可惜沒有傳下來,不然我們就可以完全解密《道德經》了。為什麼以前的書現在都看不到了呢?
  • 讀經:《黃帝內經》靈樞 ● 官能篇第七十三
    明確了病情屬順屬逆的特徵,也就能預知順者可治,逆者不可治的區別了。如果臟腑經脈的陰陽沒有偏差,因外界氣候能影響內臟,所以由此可了解某些疾病的起因與時令有關。同時也需要推究疾病的標本,觀察其寒熱的變化,懂得病邪侵入傳變的規律及其盤踞的地方,可以說萬刺萬當而不會使疾病轉趨危殆的。若能了解九針的不同性能並能靈活運用,就是全面掌握了針刺治法。【原文】明於五輸,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條理。
  • 誦持《七俱胝佛母準提大陀羅尼經》滅十惡五逆、增福增壽
    據《七俱胝佛母準提大陀羅尼經》所記載,誦持準提陀羅尼能得到光明觸照,所有罪障,盡皆消滅,壽命延長,福德智慧增進,並得諸佛的庇護,生生世世遠離諸惡趣,迅速證得無上菩提的佛果。依《七佛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法》中記載,準提咒印能夠滅除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善業),具戒清淨,速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