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著玩具不肯鬆手,看3種媽媽的應對方式,你是哪一種?

2020-12-24 彬媽談育兒

6歲的盧比正在玩具店,拿著那把他非常喜歡的機關槍比劃著。機關槍非常酷,前面是長長的槍口,一按到開關,整個槍不僅可以發出「突突突」的聲音,還有炫美的燈光效果在槍上旋繞。

盧比喜歡極了,拿著槍,摸摸這裡摸摸那裡,沿著玩具店的通道繼續往裡走。等轉了一圈發現沒有比機關槍更有意思的玩具,就拿著玩具直接跑出了玩具店。

媽媽看到盧比拿著槍跑走了,趕緊追出去,把他拉回店裡。

這時候如何應對孩子的這種對玩具的需求非常重要,這影響孩子的性格。

第一種媽媽的做法是:

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媽媽:家裡已經有十七八個各種各樣的機關槍了。盧比:這個機關槍家裡沒有!媽媽:怎麼沒有了,家裡有三四個這麼大的,還發光的機關槍呢!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呢!盧比:他們不一樣。盧比大聲哭泣,他非常想要這個玩具槍,甚至在地上跺腳,對媽媽撒脾氣,你這個壞媽媽。媽媽:好好好,給你買給你買。

第二種媽媽的做法是:

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媽媽:家裡已經有十七八個各種各樣的機關槍了。盧比:這個機關槍家裡沒有!媽媽:怎麼沒有了,家裡有三四個這麼大的,還發光的機關槍呢!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呢!盧比:他們不一樣。媽媽:把手鬆開,把槍放回去,我們家那麼多槍,你這孩子怎麼還要買,?盧比:媽媽,給我買這個槍吧!(;盧比急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媽媽: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看看我們隔壁的小明,他從來不像媽媽亂要東西,你能不能向他一樣懂點事啊!盧比倔強的抱著槍不肯撒手。媽媽把槍從孩子懷裡搶走,放回原處,然後拉著盧比徑直往往外走去。

第二種媽媽的做法是:

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

媽媽回應到:「我知道你特別想要這個玩具槍,但是媽媽今天沒有帶夠錢。」盧比:可是,媽媽我很想要。媽媽嘆了口氣,直接從玩具店裡面出來了,不再和孩子過多糾纏。果然盧比看到媽媽走了,無奈的把玩具槍放下來,也跟著媽媽走了,但他非常不開心,走在後面裡拉著腳步,低著頭。媽媽走出不遠,就停下來等著孩子,等到孩子過來後,一把抱住孩子。媽媽今天沒有帶夠錢,所以不能給盧比買機關槍了,可盧比可以存錢自己買啊!媽媽記得盧比的零錢罐裡面已經有很多零錢了,你可以繼續存錢在裡面,等錢夠了再買啊!盧比:可是我的錢完全不夠啊,我現在就想要。媽媽:如果你現在就想要,也可以,那你需要向媽媽借錢。借了錢之後需要趕緊還給我,一個月之內你還機關槍的錢給我,之後每多一個月,你需要加3元還給我,這是利息。盧比抿著嘴,不講話,手指頭在胸口無意識的交叉,顯然心裡在思考到底該怎麼做。

我們仔細對比3種媽媽的應對方式,會發現第三種媽媽不管是在應對孩子需求上、滿足孩子情感上、教育孩子花錢、引發孩子思考上都做到了滿足。

第一種媽媽對於孩子過於溺愛,沒有自己的立場,雖然自己內心不想給孩子買機關槍,但是架不住孩子鬧騰啊,所以最後向孩子妥協了。這種妥協不會只有這麼一次,以後的每一次妥協都是在告訴孩子,你只要會鬧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長期以往孩子定然養成無法無天的性格。

第二種媽媽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卻沒有照顧好孩子的情緒,還拿孩子和別人家的作比較,對自家的孩子進行打壓,致使孩子一直沉浸在悲傷、難過的情緒中。長期以往,這種孩子會養成嫉妒、自卑心理。

那我們接下來就仔細分析第三種媽媽的教育方式好在哪裡。

1、共情關注,堅定的拒絕

既然要拒絕孩子,就要堅定的說「不」,不要因為孩子發發脾氣、哭一哭就立馬改變立場。同時也要在語言上照顧孩子的情緒,告訴他,媽媽知道他非常喜歡這個玩具。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懂他的。

2、直接從玩具店出來,不過多糾纏

其實直接從玩具店出來,是因為不要讓孩子一直看著機關槍。

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會遠遠超過對玩具的渴望,所以只要媽媽直接出來,孩子一般都會跟出去。

離開了機關槍這個讓孩子心動的玩具,孩子會很快平靜下來,才能去平靜的思考問題。

3、提出建議

媽媽提出了關於存錢的建議,以及向媽媽借錢之後如何還錢的建議,這是一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選擇的機會,同時也是教育孩子金錢重要性的機會。

現在很多孩子都對錢沒有什麼概念,把爸爸媽媽辛苦幾年的錢拿去打賞主播,買遊戲裝備,一花就是三四萬。還有的大學生因為校園貸、青春貸,最後無力償還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所以對孩子的金錢教育要從小時候開始抓起,媽媽用存錢的概念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用向媽媽借錢來購物的方式告訴孩子貸款要怎麼還,怎麼加利息。

不過這種方式只適合5歲以上的孩子,5歲以下的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在玩具店直接抱走,然後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會好很多。

不同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會有所改變,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當好孩子的引路燈,大方向不變就好了。

關注我,用故事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4歲兒子抱著玩具不鬆手,媽媽不打不罵一招就制服,店主也稱讚
    4歲兒子抱著玩具不鬆手,媽媽不打不罵一招就制服,店主也稱讚當了父母以後就知道了,帶娃真的很難,尤其是孩子小時候,總是會有很多讓人頭疼的想法。其實這位媽媽對於給孩子買玩具是並不反對的,就像是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對孩子也是有好處的,但是這一次,媽媽就是不同意孩子買玩具,因為家中已經有一個一模一樣的玩具了,但是孩子就是抱著玩具不肯鬆手,吵鬧著一定要買。媽媽沒有對孩子進行批評,而是蹲下來對孩子說,你想買可以,但是我要從你的零花錢裡面扣掉買玩具的錢。
  • 臨潁:直擊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有的孩子緊緊地抱著媽媽不肯鬆手
    2020年9月1日,臨潁縣中小學正式陸續拉起開學大幕,小編帶你直擊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在臨潁雲朵生態幼兒園,攝影師谷鈳新拍下這組溫馨的畫面。孩子們進入院內,剛開始還有些膽怯,一會兒就玩開了。也有的孩子緊緊地抱著媽媽不肯鬆手。
  • 孩子逛超市抱著玩具不鬆手,奶奶的高情商舉動,讓眾人紛紛點讚
    母女倆正在收銀臺付款,小女孩大概上幼兒園的年齡,想要一個玩具娃娃,但媽媽不同意。小女孩一直央求著,但媽媽並沒有給買的意思,小女孩升級成大哭。見女兒沒有要停下的架勢,那位媽媽就吼起來:「你總什麼都要,家裡都有了還要新的,你說說你花多少錢了…」。後面的話已經記不太清了,就感覺這位媽媽把對生活的不滿都發洩在了孩子身上,最後把女兒拖回了家。
  • 孩子抱著商場玩具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人點讚
    他們年齡還小,經常會在看到玩具和美食的時候情緒失控。案例:小瑤的兒子平時還是很聽話的,可她卻從來都不肯帶兒子出去逛街。這主要是因為,兒子每次只要看到了自己中意的玩具,那就怎麼也不願意鬆手,直到小瑤答應給他買下來。那天奶奶心情比較好,決定帶著孫子出去逛一逛。
  • 娃總抱著毛絨玩具不鬆手?這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這種意識在形成
    每個孩子都至少會有一個毛絨玩具,那個玩具就像是他的好朋友的一樣,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這個玩具就能給他帶來安全感。但是有些孩子,會一整天都抱著玩具不撒手,這就讓父母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戀物癖」。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主要是孩子在形成「自我意識」。
  • 孩子抱著玩具不肯撒手,試試這2招,90%家長都贊同
    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家長最頭疼的應該就是孩子到了玩具區走不動。碰到喜歡的玩具,即使家裡已經買了一堆,也哭鬧著要買,如果家長不妥協,孩子甚至會在地上打滾。,強行把孩子撤離玩具區。另外一種呢,是採用柔和的方式,通過轉移注意力的行為帶孩子去另外一個他喜歡玩的地方。這兩種方式呢,雖然說解決孩子理想消費的行為,但細品下來,對孩子成長多少會有影響。
  • 孩子不肯收拾玩具?其實你只需要做好4件事,很重要
    和眾多小朋友一樣,我家孩子小時候也是具備這種無師自通的「特殊能力」-幾分鐘就能把家裡變成災後現場。老這樣我看著也頭疼,就試著用最簡單初階的辦法哄她:「我們一起來玩遊戲吧,把這個玩具放到這個框裡。」就這樣哄她把玩具收起來。針對各家情況也許還有些細節不同,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一個應對政策:對於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這種行為,我們可以接受情緒,但是拒絕行為。
  • 「媽媽,我再玩一會可以嗎?」你的應對方式,決定孩子不同人生
    女孩已經跑回淘氣包裡,爸爸一個箭步衝上去,直接抱著孩子、拎起書包就走了,孩子在爸爸的「挾持」下哇哇大哭,之後哭聲也漸漸走遠。可能很多家長都會遇見這樣的情況,本來和孩子約定好了玩耍時間,但到了時間孩子卻不遵守規定,屢次挑戰底線。
  • 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別急著剝奪,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體現
    林志穎家的大兒子在上綜藝節目的時候就帶了自己最喜歡的毛絨玩具,但是因為節目組的要求,所以不得不把他最喜歡的毛絨玩具給沒收了。因為小朋友從小就跟這個毛絨玩具形影不離,所以哭得梨花帶雨,林志穎也是花了好長時間才把小朋友哄好了。這個周末我帶女兒去公園玩的時候也遇見了一個不論到哪都抱著自己的毛絨玩具的小女孩。
  • 孩子和小朋友搶玩具怎麼辦?家長不再為難,一招巧應對
    這時那個孩子的家長也過來了,我連忙道歉,讓豆包還給弟弟,可他就是不肯,也哭了起來,我一時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其實,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搶玩具的事情經常發生,一招就可以巧妙應對。學會交換首先,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不可以搶奪,如果是自己的玩具被搶了,也會很不開心,試著讓孩子體會別人的心情。其次,媽媽告訴孩子,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和別人交換著玩。
  • 孩子玩具總被搶,家長怎麼辦?別總叫孩子讓步,物權意識要重視
    元寶的經歷兩歲半前的元寶被別人搶走玩具,他是蒙圈的,會反應不過來,然後跑到我身邊大哭,吵嚷著要回家,後來碰見這種情況我的處理方式是先制止對方的孩子從元寶手上搶走玩具,然後嚴肅的告訴這個孩子:「小朋友,這個是弟弟的東西,你必須經過弟弟的同意才可以分享給你,否則你不能搶的,知道嗎?」然後,我會問元寶,你願意把手裡的玩具給小朋友玩嗎?
  • 「活久見」,孩子不肯走路,媽媽趴地躺下,孩子:算了,我自己走
    每次帶孩子出門,最讓家長頭疼,除了孩子想撒潑打滾買玩具之外,就是孩子走著走著就不肯走路了。哪怕媽媽手上拎再多東西,孩子不想走的時候,就會張開雙臂站在媽媽面前來一句:要抱抱。孩子明明會走路,卻不肯走,非要家長抱。家長不肯抱就賴在原地不肯走,甚至躺在地上等著家長抱。
  • 3種「危險」玩具,你家裡至少有一種,趁孩子不注意就丟了吧
    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可說是他們擁有玩具數量的巔峰期,從小到大不知道買了多少玩具,但是家長們在給孩子買玩具之前會考慮到安全性問題嗎?針對這一問題,可能很多家長不太敢相信,在我此前做的一個訪談中,以「你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首先會考慮什麼問題?」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導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
    ,小傢伙哪裡肯聽,無論媽媽怎麼說就不肯走。於是,媽媽生氣地一把扯過小男孩的手臂,連拖帶拽地強行拉走了,孩子哭喊著:「我不要回家。」媽媽兇巴巴地說道:「行,你不走,我走。有本事你就睡在外面吧,永遠別回家。「,然後鬆手快步地往前走,小男孩緊緊地跟在後面一路哭著叫「媽媽」。
  • 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
    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無獨有偶,有位家長也在網上分享了發生在自家寶寶身上類似的事情。這位寶寶揪的不是自己的肉臉蛋兒,而是亂糟糟的頭髮。在媽媽拍攝的視頻和圖片中,能夠看到寶寶的小手攥成了拳頭,牢牢揪著自己的一撮頭髮,看著就很痛。
  • 女人最喜歡的幾種擁抱方式,你試過哪一種?
    女人最喜歡的幾種擁抱方式,你試過哪一種?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表示親愛而擁抱,而生活中很多情侶之間經常會有擁抱的方式來表示愛意。但是擁抱的姿勢雖然有很多種,女人卻最喜歡這4種。你和喜歡的他做過哪幾種呢?第1種公主抱公主寶,顧名思義就是將女人打橫抱起放在自己的臂彎處,這種姿勢的擁抱也是最能顯示男友力的動作,因為只有身體強壯的男人才能將自己的女友雙腳離地的抱起來。第2種背後抱著是一種比較具有安全感的相擁姿勢,男人在女人身後將女人抱在自己的懷裡,會讓女人有種背後有人依靠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安全感。
  • 3種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式
    思想家盧梭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式。」
  • 孩子睡覺「戀物」,一直抱著玩具,家長糾結要不要幹預
    孩子是家長的掌心的寶,有點異常,心裡就慌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抱著玩具睡覺是好習慣嗎?對於孩子睡覺抱著玩具這件事,有很多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趕緊矯正過來,並且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總是依戀某個玩具或者某種東西,是「戀物症」的表現,或者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很多家長都對這件事很恐懼,並且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矯正這個問題。
  • 孩子說:我要看電視。這是什麼潛臺詞?用這3種方式體諒孩子
    抱著電視看世界如果電視也不給孩子看,在孩子沒入園之前,孩子面對的是單調。若孩子不具備玩樂的資格,孩子會吵著要看電視,要不然,狗急了還會跳牆呢~一臺電視,打開就是一個世界。當然可以讓孩子開心。適當調節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是可控的。為啥?
  • 中國家長3種典型教養方式,你是哪一種?
    目前,社會上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有三種比較主流的看法:   第一種:絕對權威型   具體表現:孩子怎麼培養,全父母說了算;   這一類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控制權。一個十六七歲的男孩出去參加同學聚會,媽媽會問:「和誰在一起?去幾個人?什麼活動?什麼性質?你帶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