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技少年手中的600歲紫禁城,美又颯

2020-12-18 記攝人間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後浪」眼中的故宮和未來什麼樣?

他們又會用哪些黑科技

讓故宮的珍貴藏品穿越歷史走向未來?

今天(12日),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斑駁的紅牆,

參加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的少年創客們

踏入故宮大門,

用他們親手創作的一件件

散發著青春氣息和智慧光芒的

「數字故宮」「活力故宮」作品,

給出答案。

從2017開始,每年的夏天,全國的少年創客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約會——參加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

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約定。

疫情或許會拖延進程,卻無法阻擋少年的奇思妙想。

因為熱愛,所以澎湃。

5月11日,作為全國科技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年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採取線上模式,如約而至。

少年創客們聞訊而動,來自27餘省、市、自治區的2000多支團隊、近10000名學生參與此次活動。

實踐活動堅持倡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讓科技更有溫度。題目來源於實際生活,力求以科技手段解決現實問題,用創客方式傳播科技冬奧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與600歲紫禁城的融合,傳播中國文化。

來看看科技少年們手中的600歲紫禁城吧。

這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瓊枝溢年光」。

看得出來這件作品的「原型」嗎?

沒錯,正是清代金瓶珍珠花樹景。

除了外形上儘量還原,這件作品的奇妙之處在於它還可以感知溫度。

四川省南充市小學的孩子們在每顆水晶珠裡插入光纖,並設計程序從溫溼度傳感器獲取溫度值,來控制不同顏色的LED燈發出不同的顏色。

光纖的導光性可以將LED燈的光傳至每一朵水晶珠花,這樣,在不同的溫度下水晶珠花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這不斷變化的流光溢彩就如同時間的變化永不停止,又如同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輝熠耀千年。」孩子們說。

接下來這款酷炫的作品是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丁蘭校區同學們帶來的「故宮 AR+」。

不需要特製的頭盔或眼鏡,你就能身臨其境「遊故宮」。

如果你使用的是 Android 設備,它的使用將變得非常有趣。創作團隊選用雷射雕刻出的故宮博物院 Logo 木板作為觸發器,只要你打開故宮 AR+ 並將取景框對準它,一個雄偉的太和殿便出現在你面前。

在iOS平臺上,它也十分簡單易用,掃描到一個平面即可開始觀賞,並且還支持放大與縮小,你甚至還可以走進這座宮殿,近距離觀賞它精美的內部結構,仿佛置身於太和殿內部。

在大飽眼福後,咱們再來一飽耳福。

這是由杭州餘杭良渚實驗小學帶來的「AI編鐘」。

由於觀眾無法在故宮接觸到編鐘,孩子們運用了雷射切割與燈帶,以及編鐘模型,製作出AI編鐘,結合APP inventor曲庫和燈帶跳動,引導使用者敲出相應的音符。

「大家就可以輕鬆學會敲打編鐘了。」孩子們說,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不應該被遺忘,「我們想讓大家重拾這個樂器,所以發明了這個編鐘教學裝置。」

帶隊老師葉智清介紹道,學校自去年12月份開始學習區裡統一規劃的人工智慧課,這是孩子們學習後獨立完成的作品。

「用現代科技激活古老文化,對孩子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葉智清說。

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很多——具有人臉識別和語音交互功能,會用不同國家語言講述自己「身世」的日晷;有通過燈帶跳動引導人們學習彈奏技巧的AI編鐘;有具有自動出紙功能,可以判別遊客寫的「之」字與王羲之相似程度的展示系統;有的同學把手機嵌入粘土、廢罐子、舊筷子做的模型中,虛實結合展示金甌永固杯的魅力……

5000年厚重的中華文明,讓少年創客們在放飛創新夢想時,有了堅強的底蘊和自信。

正如帶隊老師們所說,四年來,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不斷蛻變升級,搭建起一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不斷推進中國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

相關焦點

  • 科技「後浪」讓600年紫禁城煥發數字活力
    12月12日,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暨2020年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行。在主題演講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分享了故宮博物院在館校合作及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的探索。據朱鴻文介紹,故宮的端門數字館,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一次創新融合。「今天的故宮博物院,將繼續加強與科技的融合,真正把故宮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鑑的會客廳。」
  • 紫禁城今年迎600歲 《韓熙載夜宴圖》上半年率先露臉
    去年「入宮」 女青年最多  紫禁城今年迎來600歲 《韓熙載夜宴圖》上半年率先露臉  2020年到了,恢弘的紫禁城正式迎來600周歲,新展覽、新文創、新數據已經趕著趟兒地發布了。今年上半年,《韓熙載夜宴圖》將率先露臉。隨後,「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國與凡爾賽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等大展也將挨個揭開面紗。  國寶重器時隔數年再亮相,不僅秀貌,還將展「內涵」——近年來新的解讀、新的研究成果等也會同時揭秘。
  • 紫禁城600歲刷屏了!王旭東:讓故宮活起來
    (本報記者王珏攝)「我們將迎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通過一系列活動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辭舊迎新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給人們帶來一份「大禮」。自2019年4月8日上任後,王旭東首次面對媒體,並接受人民日報專訪,介紹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
  • 穿越600年看紫禁城:"太和殿脊獸"亮相
    今年,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生日。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木質宮殿建築群,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在這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發生了無數故事。當下,故宮邀觀眾登午門城樓,賞金色屋頂層巒起伏,轉瞬看盡600年。
  • 京東秋季家裝節秀國潮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幣文創潮品全網首發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壽誕」,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當屬今年最值得「剁手」的紀念品。現在,集收藏、美觀、實用多重價值於一體的紀念幣文創好物來了!可愛的「故宮瑞獅」由5克圓形銀質紀念幣以及小獅子擺件組成,小獅子的創意源自故宮太和門前的一對銅獅,無論是單品還是套裝,都可作為家中的潮物擺件;仿渾天儀擺件以清康熙銀鍍金渾天儀為創意來源,融合年輪概念和古老天千地支紀年法,表達了歲月如金、圓滿如意的美好祝願;七彩雕金插屏以紫禁城太和殿垂脊為背景畫面,結合飛龍與祥雲元素,屏面採用七彩雕金版畫工藝,極具古風韻味;而「紫禁和美」套裝及「中和藏寶」套裝,不僅外包裝根據三大殿建築方位組合
  • 看昨晚紫禁城之美 臺灣島內心涼了
    原標題:看昨晚紫禁城之美,臺灣心涼…臺灣島內感慨兩岸故宮「此消彼長」,臺媒直指這是蔡當局的「鍋」。北京故宮在元宵夜首度開放遊客預約賞燈的消息一出,購票網站瞬間癱瘓。「紫禁城上元之夜」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大臣們上朝的時間竟然是在漆黑的凌晨?皇宮裡的孩子平時都玩什麼遊戲?交泰殿中的自鳴鐘是怎麼運行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
  • 紫禁城600年賀歲禮,濃濃宮味過大年
    從1420年到2020年,今年春節是紫禁城600歲生日,也是這座宮城即將迎來的第600個新年,由故宮宮廷文化出品《宮裡上新》潮玩年品禮盒,不僅是600年紫禁城送給當下的賀歲禮,更是一份是潮玩新春的新年「宮」略。
  • 讓600歲的紫禁城迸發更多活力 - 中國城市報-人民網
    「我們將迎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通過一系列活動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辭舊迎新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給人們帶來一份「大禮」。自2019年4月8日上任後,王旭東首次面對媒體,介紹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
  • 600歲紫禁城上演現代燈光秀
    600歲紫禁城上演現代燈光秀 2019-02-19 09:30
  • 紫禁城建成600年發紀念券,掃描「太和殿」可觀飛龍騰空
    今天一早,紫禁城收到一份科技含量頗高的600歲生日賀禮——「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通過專有的APP掃描紀念券上的「太和殿」,飛龍瞬間騰空而起。券正面圖案選用紫禁城代表性建築太和殿為主景,背景輔以紫禁城鳥瞰圖,同時展現其雄偉壯觀與歷史深邃;右上角為雕刻凹版團花,嵌入「六百年」字樣,更顯莊重。券背面圖案主景選用的是紫禁城九龍壁右側第一條龍,寓意龍騰盛世;右上角為故宮日晷。三交六椀菱花窗欞、琉璃磚雕、日晷、龜背紋、江崖海水紋等故宮經典元素則分布在紀念券的不同位置。除了外觀,紀念券的「內涵」也頗有講究。
  • 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陶瓷館活動介紹
    「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2020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600周年的誕辰,在九、十月份將集中舉辦一系列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的展覽
  • 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在故宮,他們看向未來
    以「大成之城 生生不息——孩子手中的600歲紫禁城」為主題的2020年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是文化與科技的激情碰撞,更是一場歷史與未來的對話。顛覆性技術創新為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重大機遇今年7月,科技日報社與故宮博物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加強交流合作,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自信。
  • 紫禁城建成600年發紀念券,手機掃「太和殿」可觀飛龍騰空
    今天一早,紫禁城收到一份科技含量頗高的600歲生日賀禮——「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通過專有的APP掃描紀念券上的「太和殿」,飛龍瞬間騰空而起。券正面圖案選用紫禁城代表性建築太和殿為主景,背景輔以紫禁城鳥瞰圖,同時展現其雄偉壯觀與歷史深邃;右上角為雕刻凹版團花,嵌入「六百年」字樣,更顯莊重。券背面圖案主景選用的是紫禁城九龍壁右側第一條龍,寓意龍騰盛世;右上角為故宮日晷。三交六椀菱花窗欞、琉璃磚雕、日晷、龜背紋、江崖海水紋等故宮經典元素則分布在紀念券的不同位置。
  • 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宣告落成……
    今天是2020年12月8日,600年前的今天,大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永樂皇帝頒布詔書:「爰自營建以來,天下軍民樂於趨事,天人協贊,景貺駢臻。今已告成。」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
  • 出書、拍電視劇、發紀念幣……600歲的紫禁城,今年打算這樣過生日
    央視網消息:這兩天,一組故宮的對比照片刷屏了↓↓↓新老照片仿佛將時間之河摺疊,歷史與當下的重合不禁讓人感嘆:95歲的故宮依然風華正茂。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亦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最近公布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過生日,故宮是認真的!
  • 帶你穿越紫禁城600年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今天正式開展清晨6點,央視新聞開啟8小時獨家沉浸式直播>帶你「雲打卡」紫禁城直播正在進行中精彩內容太多,來一睹為快!紫禁城晨曦旭日緩緩東升日光照耀下,角樓盡顯壯麗輝煌紫禁城在晨曦中醒來宮門開紫禁城內最大宮門浩蕩開啟太和殿的脊獸北方有這麼個說法:「一個人閒得五脊六獸的」
  •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地點在哪裡?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地點在哪裡?  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舉行的展覽,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 2021宮裡上新福筒,為紫禁城600歲生日點亮一盞燈
    昨天,故宮博物院在「微故宮」公眾號,發布紫禁城建成600年主題文章,隨後,600歲生日的祝福湧向紫禁城。-大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即1420年12月8日)永樂皇帝頒布詔書:「爰自營建以來,天下軍民樂於趨事,天人協贊,景貺駢臻。今已告成。」
  • 紫禁城今天600歲!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今天,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