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讓孩子更容易粗心

2020-08-28 小暖懷

在生活中,我們喜歡對孩子進行提醒,例如提醒孩子喝水、帶作業、背書包等等。擔心孩子忘記這些小小的細節,所以父母喜歡在孩子背後叮囑要細心,不要粗心大意。可發現越是對孩子進行提醒,孩子就越粗心,而且粗心越來越嚴重。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永遠是把孩子看作是長不大的,處事情永遠是比不上父母的,可父母應知道,越是把孩子看作什麼都不懂的,孩子是真的什麼都不懂,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父母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辦了,孩子就不需要動手動腦去思考怎樣操作。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不想去動腦筋了,不想去動手了。父母經常有背後的提醒,越是提醒,孩子就越擔心、緊張,越是緊張,孩子就會岀錯。當孩子岀錯,就想到孩子的粗心大意了,為什麼會粗心大意?那是因為孩子沒有認識思考分析。

經常提醒孩子,孩子的心情會岀於逼迫性的狀態中,有逼迫狀態岀現,孩子就會顧慮到很多東西,孩子就會顧慮到很多的細節了。孩子能力方面還很弱,一旦顧慮到許多東西,孩子就會丟三拉四。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動手動腦,只有當孩子動手動腦了,孩子才會用心去思考、分析問題,孩子的思維全面了,才會把事情容易想得周到。

孩子粗心,是孩子的認知結構還不夠穩定,缺乏對事物整體的認知。父母在指導孩子的過程中,應做到溫故而知新,把新的內容與舊的內容聯繫起來。孩子粗心,看起來好像是粗心所致,其實那是孩子對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徹所致。父母應引導孩子熟悉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廷,讓孩子通過多次練習,加深對概念的應用。

平時孩子的不良習慣也容易導致孩子的粗心,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發現孩子有不良習慣就應告訴孩子,然後父母應採取策施改進孩子的不良習慣。孩子的責任心不強也容易導致孩子的粗心,父母應該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容易在事情上不負責任,推卸責任,孩子就會認為這不關於他的事情,所以處事情就會馬虎、粗心。粗心大意也是孩子不良生活習慣的一種表現。

總之,父母不要過於保護、包辦等不當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培養孩子生活要井然有序,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多讓孩子動手動腦的習慣,培養孩子從小就應具有責任

相關焦點

  • 孩子變得越來越粗心,家長光靠提醒沒有效果,要了解孩子心理動機
    老劉整天就像唐僧一樣,在孩子旁邊念念叨叨地,提醒孩子要認真點,別忘了點小數點,別忘了拿書本,可是效果甚微。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暴露出各種各樣的缺點和毛病以及壞習慣,這是一個成長的必經過程,是不可避免的。身為家長的我們不可太過急躁,當發現孩子出現某些缺點和毛病後,先要切身的了解孩子的這些缺點和毛病形成的原因才好。
  • 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變粗心的?不了解心理動機,提醒多少遍都沒用
    這又造成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衝突,沒找到孩子粗心的正確歸因,只是批評無法解決問題,反倒讓孩子的陰影越來越大。粗心是一點點養成的習慣,可能最開始孩子只是無意識的粗心,到最後養成了習慣。再之後,孩子會慢慢發現,自己的粗心能得到家長的關心。比如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家長會覺得是應該的,反倒孩子在比賽中出現點失誤,家長又是反覆提醒,又是加大練習量。慢慢的,孩子為了讓媽媽關注到自己的努力,潛意識裡就會犯粗心的錯誤。這種現象在二胎家庭中尤其多,為了爭寵甚至不惜變叛逆。
  • 孩子粗心怎麼辦?首先看他是不是「真粗心」,才能「對症下藥」
    有些媽媽反映,自己的孩子總是在考試中粗心大意而丟了很多的分數,那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粗心? 首先家長要正確了解什麼是「粗心」,粗心是結果並不是原因。其次要分辨什麼是「真粗心」和「假粗心」。
  • 孩子考不好,老說是粗心怎麼辦?
    相信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都碰到過類似情況:「那道題我明明會的,只是粗心而已。」面對這種情況,那到底是不是孩子的一種藉口呢?還是孩子真的就不會做呢?更有人說過粗心≈不會做;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我認為我們每個人在學生時代也有過粗心的經歷,那究竟出粗心是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它呢?粗心其實是一種外在的結果和現象,那反應到學生的內心,是因為學生對這道題的相關知識點不是非常熟練,出現模稜兩可的情況,才會出現在做題的時候,有一種似是而非的現象,好像會又不會。似而非的感覺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我沒有仔細看,我粗心了,所以我做錯了。
  • 粗心的孩子,需要媽媽更多的關注
    如何改正孩子粗心的毛病 粗心的孩子,媽媽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寬容,慢慢想辦法,千萬不要瞎指揮、亂批評,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孩子細心的好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養成的。 首先,要找一找孩子形成粗心習慣的客觀原因。
  • 孩子很粗心,改掉粗心的習慣,關鍵在於「認知到自己的錯誤」
    因為孩子最初的是從家長或者是其他的監護人身上獲得「粗心」的一個行為習慣,有的孩子可能會進行持續的粗心下去,但是育德就會改掉,這都是要取決於孩子對「粗心」帶來的反饋是什麼。比如;家裡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就會無意間的提到了自己的孩子成績,因為一次粗心,不然就是第一名了,旁邊的親戚就會誇讚孩子很棒了還拿了那麼多獎狀,已經很不錯了,家長謙虛的說道「孩子是挺棒的就是一個毛病粗心了。」
  • 小學生粗心怎麼辦 如何克服孩子粗心問題
    孩子在小的時候,普遍會有粗心大意的時候,有時候丟三落四,有時候拿東忘西,這些都不算什麼稀奇事。但是,有的孩子粗心比較明顯,經常會因為粗心做錯很多事情,這樣以來,家長就會比較關注,粗心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粗心不利於孩子成長,那麼,孩子總是粗心該如何糾正?如何解決孩子粗心問題?
  • 孩子粗心?不妨試試日本發明的「指差確認」法,有效減少錯誤率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粗心是一件特別讓人惱火的事情。你說如果孩子不會,是能力不夠,錯了是應該的,父母可以通過耐心的講解教育,幫助孩子學會。但是如果孩子明明會,只是因為粗心,漏字跳行,寫錯算錯,那這樣的錯誤就有些不值了。如果孩子有這種粗心的習慣,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沒用。這就不是能力問題,是態度問題了,你說能不讓父母惱火嗎?
  • 班主任提醒: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因為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家長必讀)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 睿智燈塔-孩子做題老是粗心怎麼辦,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
    孩子做題老是粗心怎麼辦?每次考試前家長都會對孩子叮囑,做題時要仔細審題,看清楚之後再回答,孩子也點了點頭。可是每當孩子考完試,還是會因為粗心而導致很多題沒有做對,這種情況讓許多家長也十分頭疼。那麼,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呢?
  • 孩子考試粗心,父母幫助孩子科學面對,成績就會提升
    期末考試結束了,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粗心,把加號看成減號,讀題時看錯字,每次給孩子提醒,要細心,可是孩子也搞不清,為什麼總是犯同樣的錯。孩子考試做作業時,粗心看錯題抄錯題,是孩子經常犯的錯誤。粗心,看上去是表面不經意、不小心,可背後,有一定的必然性。粗心的原因是什麼呢?1、過度自信平時表現比較好的孩子,因為經常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誇獎,對自己有信心,考試的時候認為簡單的題目就會,容易粗心大意,看錯題。
  • 孩子『粗心』怎麼辦?這2種做法,會讓孩子更『粗心』
    關注:【小妹變形記】讓我們更懂孩子!孩子在平時寫作業或者考試的時候,很多題明明會做,就因為孩子粗心,連題都沒讀懂,就開始寫答案,這樣又怎麼能做對呢?例如總是會把9看成6,5看成3等等。孩子粗心與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分不開的。
  • 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 不要用「粗心」為考不好的孩子開脫,真正的原因是這些
    又一學期結束了,昨天有個媽媽發了孩子的數學期末試卷給我,說:「這些考試題目不難,但孩子成績不好,因為他很粗心,老是犯些低級錯誤。」聽了這話,我有一瞬間不想跟這位媽媽對話,因為類似的話我聽說過很多,也多次強調過不要用粗心為孩子開脫,但每次考試後,總有些媽媽一再強調說自己孩子不是不會,只是粗心。
  • 孩子成績不好,都是粗心惹的禍?爸爸媽媽要注意了
    儘管家長們叮囑叮囑再叮囑,提醒提醒再提醒,但在孩子粗心的問題上卻一直收效甚微。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將粗心看做是一個小毛病,而不對其採取措施。要想迫切改變孩子粗心的問題,最根本孩子需要在家長的引導下,幫孩子挖掘粗心的根源,讓孩子認真思考,從而培養好的習慣。
  • 睿智燈塔-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1、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從日常生活中細節出發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考試不粗心,其它時候粗心也無所謂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如果孩子平時做事沒有條理、注意力也不集中,怎麼能保證在考試中超常發揮,取得好成績?
  • 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每次考試沒考好,有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會這樣說—— 孩子說:「我太粗心了,會做的題都沒有做對。」 家長說:「孩子這次因為粗心沒考好,下次注意就行了,下次一定能考好!」 真的是這樣嗎?
  • 老教師提醒:孩子做錯題,不是因為粗心,而是這5點!
    亮亮正在鼓搗著新買的模型,頭也不抬地說:「知道了,粗心而已,我等會兒改就是了」。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說:「你總以『粗心』作理由,可在媽媽看來,粗心正是因為你沒有上心」。會的題審錯了、簡單的題做錯了、寫對的題填塗錯了.每當遇到上述情況,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我又粗心了」。孩子偶爾粗心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犯錯、反思中進步和成長。
  • 面對「聰明是聰明,就是太粗心」的孩子,家長該怎樣改正孩子呢?
    相信很多孩子都是「聰明是聰明,就是太粗心大意了」,因為粗心大意,本該做對的題卻總做錯;因為粗心大意,這道題肯定會,可是就是因為沒有看好題目做錯了。 今天去朋友家,朋友家的孩子正在做考試卷,我就在一旁看了看。
  • 「粗心」比「無知」更可怕,「粗心」潛藏的本質家長們應該知曉
    從教以來,有不少家長私信過來說,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常常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因為粗心,孩子的作業總是與100分無緣:因為粗心,孩子每次考試總是意外丟分,因為粗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許多家長對孩子頻頻出現的「粗心」現象一方面心急如焚,一方面又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