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是個體在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從生理機能、形態結構和心理狀態等方面表現出的相對穩定的特質。
諸多醫家在研究中發現,同一年齡段的兒童有胖瘦高低、喜靜好動之分,也有睡眠好差、多汗無汗之分,還有食量多少、便幹便稀之分,而這些不同的體質使得兒童在同一致病條件下會出現病與不病,對同一藥物出現不同反應的情況 。
由於兒童五臟六腑成而未全、易寒易熱、易虛易實、脾胃易傷、神氣怯弱的特點 ,決定了兒童在發病過程中的病理生理特點,這些理論為兒童體質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一、兒童體質形成的有關因素
1、先天遺傳因素
兒童體質形成的先天因素取決於父母。胚胎由父親的精子、母親的卵子結合而成,並由母親的氣血滋養而發育,進而形成個體。因此父母的體質、年齡、飲食習慣、智慧以及孕期母親的胎教和胎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女的體質,對兒童體質具有重要的影響,使兒童體質有不同特點。
有關專家提出,對產婦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 A、脂質可以促進兒童的特異性免疫發育。注意孕期營養、保持體重正常增長、堅持運動可控制低體重兒與巨大兒的發生概率,使新生兒出生質量維持在正 常範圍內。
2、飲食調養
由於兒童的脾胃功能尚不健全,並且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飲食,再加上父母缺少兒童飲食的相關知 識,所以很易引起兒童暴飲暴食,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脾胃運化無權、生化乏源,導致兒童氣血不足, 進而患上貧血、厭食、腹瀉等疾病。
有專家提出「 辨質論食」 理論 ,提出不同兒童應吃不同食物,長期不正確的飲食會導致病理性體質。父母的寵溺以及知識缺乏,造成兒童飲食不合理,不辨兒童的年齡、體質濫用營養品,造成兒童營養不均衡,有的兒童零食不離口,喜食辛辣食品或冷飲,久則形成患病體質。
由於當今兒童越來越嬌貴,長期錦衣暖被,同時多動少靜,易致出汗過多、耗氣傷陰、易感外邪,使兒童很容易形成便秘、發熱、咳嗽的體質。
3、社會環境、精神情志
每個人都處於社會之中,其臟腑氣血時刻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人的體質的形成與社會環境、 精神情志也有相應的關係。如果人們出生於動蕩的 年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則會衣食無著、憂思傷脾,使氣血無以化生, 進而形成氣虛體質,同時會出現很多內傷疾病,生於饑荒年代的兒童體質明顯不如生於安定年代的兒童。
精神情志是人體氣血功能的外在表現,不良的精神狀態會損傷人的氣血,對臟腑的功能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個體的體質。因為兒童有自己豐富的情感活動,所以不良的精神狀態會對兒童體質的形成產生影響。
4、地理氣候
不同的地域會有不同的水土質量、微量元素等,而這些因素會對個體體質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人體 的元氣隨著個體所處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不同地域的人會有不同的體質,北方多為氣虛型,南方多為陰虛型。
5、醫藥因素
生活中由於家長有關醫療知識缺乏,最終錯過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或者一些醫生診治不當的原因、 濫用溫補藥,使疾病久治不愈; 臨床上長期用藥如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使兒童體質發生改變;患有白血病的兒童由於長期化療致使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兒童體內菌群失調,抵抗力下降, 從而影響兒童體質。
二、兒童養護特點
隨著對兒童體質研究的不斷深入,兒童養護也日益受到重視,根據兒童體質的特點,在養護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未病先防
在疾病發生之前改變病理體質,體質的強弱決定著抵抗外邪能力的大小,改善體質可以減少很多疾病 的發生。我們應根據兒童不同的體質,使用飲食、按摩 、中醫針灸、藥浴等藥物和非藥物的方法對其進行調理,增強體質。
2、接種防病
利用遺傳學、現代免疫學的相關知識,科學合理地對兒童進行預防接種,根據醫生的指導合理使用保健 藥物,增強兒童的抵抗力,增強兒童的體質。
3、既病早治
正確處理疾病與體質的關係,根據兒童的體質決定治療的原則、用藥劑量以及治療宜忌。臨床用藥的 重要依據是個體的體質,用藥時不僅要做到對症治療,使臨床症狀得以消除,而且要分辨出個體是何種體質,以求做到「 治 本」。
否則,即使臨床症狀消失,存在的病理體質也會成為下次繼續發病的基礎。同時治療要做到及時有效, 防止發生傳變。
4、食療
食療是未來改善體質的新方向,長期的飲食習慣以及食物品質對體質有著明顯的影響,正常體質的人會隨著飲食中營養成分的改變而改變。
因此應根據不同的體質特點通過飲食糾正偏差,改善體質。兒童適合清淡營養、平補陰陽的廣泛食譜,兒童吃飯時選擇營養易消化、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同時保持心情愉快,定時進餐。
三、總結
兒童的體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受多重因素影響的。作為父母,了解小孩體質形成的因素,並進行針對性撫養,有利於小孩的健康成長,甚至對於小孩成年以後的體質也有切實幫助。
更多關於小孩體質的問題,你可以關注我@健康養生貼身管家,發送「666」加入「每日健康養生群」,為您答疑解惑!
「點讚&轉發&評論&收藏」↓↓↓,分享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