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小孩體質,有利孩子健康成長,為人父母必須了解。

2020-09-04 健康養生貼身管家

體質是個體在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從生理機能、形態結構和心理狀態等方面表現出的相對穩定的特質。

諸多醫家在研究中發現,同一年齡段的兒童有胖瘦高低喜靜好動之分,也有睡眠好差多汗無汗之分,還有食量多少便幹便稀之分,而這些不同的體質使得兒童在同一致病條件下會出現病與不病,對同一藥物出現不同反應的情況

由於兒童五臟六腑成而未全、易寒易熱、易虛易實、脾胃易傷、神氣怯弱的特點 ,決定了兒童在發病過程中的病理生理特點,這些理論為兒童體質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一、兒童體質形成的有關因素

1、先天遺傳因素

兒童體質形成的先天因素取決於父母。胚胎由父親的精子、母親的卵子結合而成,並由母親的氣血滋養而發育,進而形成個體。因此父母的體質、年齡、飲食習慣、智慧以及孕期母親的胎教和胎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女的體質,對兒童體質具有重要的影響,使兒童體質有不同特點。

有關專家提出,對產婦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 A、脂質可以促進兒童的特異性免疫發育。注意孕期營養、保持體重正常增長、堅持運動可控制低體重兒與巨大兒的發生概率,使新生兒出生質量維持在正 常範圍內。

2、飲食調養

由於兒童的脾胃功能尚不健全,並且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飲食,再加上父母缺少兒童飲食的相關知 識,所以很易引起兒童暴飲暴食,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脾胃運化無權、生化乏源,導致兒童氣血不足, 進而患上貧血、厭食、腹瀉等疾病。

有專家提出「 辨質論食」 理論 ,提出不同兒童應吃不同食物長期不正確的飲食會導致病理性體質。父母的寵溺以及知識缺乏,造成兒童飲食不合理,不辨兒童的年齡、體質濫用營養品,造成兒童營養不均衡有的兒童零食不離口,喜食辛辣食品或冷飲,久則形成患病體質

由於當今兒童越來越嬌貴,長期錦衣暖被,同時多動少靜,易致出汗過多耗氣傷陰易感外邪使兒童很容易形成便秘、發熱、咳嗽的體質

3、社會環境、精神情志

每個人都處於社會之中,其臟腑氣血時刻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人的體質的形成與社會環境、 精神情志也有相應的關係。如果人們出生於動蕩的 年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則會衣食無著、憂思傷脾,使氣血無以化生, 進而形成氣虛體質,同時會出現很多內傷疾病,生於饑荒年代的兒童體質明顯不如生於安定年代的兒童。

精神情志是人體氣血功能的外在表現,不良的精神狀態會損傷人的氣血,對臟腑的功能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個體的體質。因為兒童有自己豐富的情感活動,所以不良的精神狀態會對兒童體質的形成產生影響

4、地理氣候

不同的地域會有不同的水土質量、微量元素等,而這些因素會對個體體質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人體 的元氣隨著個體所處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不同地域的人會有不同的體質,北方多為氣虛型,南方多為陰虛型。

5、醫藥因素

生活中由於家長有關醫療知識缺乏,最終錯過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或者一些醫生診治不當的原因、 濫用溫補藥,使疾病久治不愈; 臨床上長期用藥如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使兒童體質發生改變;患有白血病的兒童由於長期化療致使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兒童體內菌群失調,抵抗力下降, 從而影響兒童體質。

二、兒童養護特點

隨著對兒童體質研究的不斷深入,兒童養護也日益受到重視,根據兒童體質的特點,在養護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未病先防

在疾病發生之前改變病理體質,體質的強弱決定著抵抗外邪能力的大小,改善體質可以減少很多疾病 的發生。我們應根據兒童不同的體質,使用飲食、按摩 、中醫針灸、藥浴藥物和非藥物的方法對其進行調理,增強體質

2、接種防病

利用遺傳學、現代免疫學的相關知識,科學合理地對兒童進行預防接種,根據醫生的指導合理使用保健 藥物,增強兒童的抵抗力,增強兒童的體質

3、既病早治

正確處理疾病與體質的關係,根據兒童的體質決定治療的原則、用藥劑量以及治療宜忌。臨床用藥的 重要依據是個體的體質,用藥時不僅要做到對症治療,使臨床症狀得以消除,而且要分辨出個體是何種體質,以求做到「 治 本」

否則,即使臨床症狀消失,存在的病理體質也會成為下次繼續發病的基礎。同時治療要做到及時有效, 防止發生傳變

4、食療

食療是未來改善體質的新方向,長期的飲食習慣以及食物品質對體質有著明顯的影響,正常體質的人會隨著飲食中營養成分的改變而改變。

因此應根據不同的體質特點通過飲食糾正偏差,改善體質兒童適合清淡營養、平補陰陽的廣泛食譜,兒童吃飯時選擇營養易消化、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同時保持心情愉快,定時進餐

三、總結

兒童的體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受多重因素影響的。作為父母,了解小孩體質形成的因素,並進行針對性撫養,有利於小孩的健康成長,甚至對於小孩成年以後的體質也有切實幫助

更多關於小孩體質的問題,你可以關注我@健康養生貼身管家,發送「666加入每日健康養生群」,為您答疑解惑!

「點讚&轉發&評論&收藏」↓↓↓,分享是一種美德。

相關焦點

  • 正確調理孩子體質,讓寶寶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每個年齡段、每個時間段,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疾病挑戰。春天的流感、夏天的手足口,秋天的輪狀、冬天的諾如,還有各種感冒發燒咳嗽鼻炎,花式不愛吃飯和不睡覺……而家長們則因為缺乏對孩子健康本源和疾病狀態的了解,而陷入深深的焦慮,不知所措。中醫說「治病求本」,其實,不管是在疾病狀態,還是日常保健,我們都應該「求本」,只有將生命的本源保護好了,才能獲得長久的健康。
  • 為什麼父母是小孩體質不佳的"罪魁禍首"?
    似乎,現在的小孩體質越來越差了,去醫院的頻率越來越高了。小兒體質為什麼越來越差,筆者認為父母是小孩體質不佳的「罪魁禍首」!一、為什麼現在的小孩體質越來越差了?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老一輩&34;式撫養小孩,吃得差、穿得差、住得差,但是孩子發育良好,不容易生病。
  •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對於父母來說,可能會嫌性教育太早,然而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小。此外,根據國家計生委的數據,2013年我國人工流產次數高達1300萬次。其中約50%的流產女性不到25歲,15-19歲女孩的多次懷孕率顯著高於20-24歲女性。可見,早期性教育的缺失,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深遠。家長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從小給孩子開展性教育啟蒙。
  • 為人「父母」是否要經過考試!為人「子女」又是否合格
    圖片均來自網絡為人父母是否需要「考試」 大多數「家人」都會以一種「都是為你好的態度」自居,往往這種,都是以自己的閱歷去想問題,去思考問題,不太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覺得「小孩小小年紀懂什麼」為出發點,卻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又或者以自己的理解去對待孩子,認為這是對他好,認為這個肯定行,但是對待孩子的選擇卻選擇無視又或者否定。
  • 父母的正確引導教育,會使孩子健康成長,這就是幸福
    如果對這種自卑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與教育,那麼就會形成心理疾病。另外,阿德勒強調個人必須與社會構成聯繫。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以及與他人的配合能力,會直接影響著他的心理健康。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解決的問題,認為自己無法處理,這個就是自卑情緒。我們可以看出來,憤怒和眼淚以及道歉一樣,都是自卑情結的表現。
  • 兒童健康成長,最值得父母關注的兩件事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孩子們的開心快樂和健康成長是我們所有父母的心願。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注意加強體育鍛鍊,這兩點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點,也是做父母需要關注的重點。孩子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們已經不用過多參加體力勞動。由於父母過於關愛和不恰當教育方式,給孩子們造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和影響,比如不正確用眼方式和長時間用眼、運動過少身體素質下降。
  • 孩子愛模仿怎麼辦?父母要注意言傳身教,讓孩子健康成長
    理解能力更好當孩子在多次進行模仿之後,他對於一些事情就會變得更加敏感,也更能理解一些事情的流程。因為孩子一旦在理解能力上比別的孩子更好,那麼他對於課堂上的知識也可以更好的接收,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我們在看到孩子在生活中總是喜歡去模仿一些東西的時候不要過於激動或者斥責孩子,而是需要和孩子進行講解,如何進行正確的模仿。
  • 兒童|為人父母,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以前聽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試,就覺得可怕。」當時不以為意,但是後來目睹了身邊眾多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的方式,深深覺得每一對父母都應該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要養育好孩子,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
  • 亳州市譙城區十河鎮:國民體質監測活動進校圖 助力兒童健康成長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3至6歲兒童的體質現狀,充實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系統和資料庫,進一步引導兒童積極參加體育鍛鍊,養成良好的熱愛運動生活習慣,9月7日,十河鎮聯合市、區文體育旅遊局來到十河展望幼兒園開展體質監測活動。
  • 孩子兩歲了,為人父母,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麼
    孩子兩歲了,為人父母,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麼?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看看孩子各個方面的健康情況。如何增進健康由於幼兒還不能依靠自身的意識來保持健壯的體魄,因此需要靠父母或老師的幫忙。幼兒不僅在健康方面需要照料,其生活的全部,都需要他人的幫助。
  •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在三歲以前不能很好的理解大人們的語言,因此對他們嘮叨也是無濟於事還不如用實際行動來要求他們。但是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家長們要注意了!孩子三歲以前父母對孩子適當的嘮叨是推動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你要在孩子語言關鍵期掌握大量的詞彙,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就要了解"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
  • 育兒,是父母的修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因為我們總會覺得孩子表現不好,似乎就意味著父母教不好。於是,我們不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便也不能針對那些不完美而做出改變。可是為人父母,本身就是一場相互成長,如果自己沒有改變,自己眼中的孩子也就一如既往地問題連連。
  • 孩子的性別認同教育,父母必須要了解的
    人的性別認同是通過對自我性別體象的理解,對神經內分泌和排尿等生理活動機制的初步明確,以及通過父母的示範作用、社會的強化作用和語言的影響等得以發展的。很多父母認為,性別認知是件自然不過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順理成章地完成性別認同,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其實,除了先天原因的影響,一個孩子最終確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主要是在外界環境和教育等因素的滲透下緩慢進行的。
  •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天下父母真是煞費苦心
    ​寄拜是我國的常見民俗、人們將孩子寄拜給他人、主要是為了新求孩子平安成長,同時也增進了兩家之間的友誼。為了孩子的成長,天下父母真是煞費苦心。依照託付對象的不同,寄拜可以分好幾種。寄名時,家人將孩子帶到佛寺敬香,並請和尚給他賜一個僧名。此後小孩就成為寄名僧,平時在家也穿著僧衣。等長到十二歲時,再由長輩帶著到寺院還俗,換名改裝。
  • 從芬蘭父母的三大焦慮,聊聊為人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孩子的成長問題
    閱讀這樣的調查,對我來說很有趣,天下父母心,我想無論在哪裡,都難免對於父母這個角色,有些心理上的期許和現實的落差,之間的距離難免讓人焦慮。 我自己,就曾經在嬰兒初生的那一年,焦慮自己的母奶量,焦慮他的成長指標。在臺灣的幾個朋友,則焦慮著孩子該不該去補習,該上什麼學校。 因此,看到媒體的調查呈現出芬蘭爸媽們在意的事,我很有興趣了解,他們對於父母這個角色,在意的是什麼,又是否有任何焦慮?
  • # 育兒有招 #為人父母,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因為列寧怕挨訓,剛開始不敢說,後來他媽媽說撒謊的孩子不招人喜歡。」「額,也對。那咱們應該做個什麼樣的小朋友啊?」「誠實、說話算數、敢於承認錯誤的小孩。」很高興,楷寶聽懂了。父母和孩子玩耍交流父母一定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遇事要冷靜克制,不能大吼大叫。平時對孩子應加強溝通交流,注重教育指導。第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在家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深刻影響著孩子。梁啓超就說過,教育很簡單,需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
  • 營養專家:三類健康零食孩子可以放心吃,父母不用擔心
    ……孩子一提到吃零食,相信很多父母都是拒絕的。一方面是因為擔心孩子吃零食而不吃飯;另一方面父母認為零食含有各種添加劑,不健康,吃多了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但是在很多時候父母都擰不過孩子的死纏爛打,也只好允許孩子吃零食。然而,家長們或許不用那麼擔憂你的孩子愛吃零食,因為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零食都是有害的。
  • 梧桐山論道300講之85 致家長:幫孩子正確認識社會以及親子關係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應幫助他們逐步認識一些社會現象,以及隱藏在社會現象之下的道理和規律,這可以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和成熟,提升為人處事的能力和水平。當日常與孩子一起看新聞或討論周圍發生一些事件時,都可以藉機來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重點是認識和理解「人、事、理」。比如:1〉、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聰明的人在做聰明的事,也有很多愚蠢的人在做愚蠢的事。
  • 如何讓孩子始終保持健康身體,告訴你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
    現在的小孩運動時間太少,長時間坐著看書、看電視、吃飯或者打電腦遊戲。因此家長們要多加鼓勵孩子體育鍛鍊,解決這一引起兒童懶惰和肥胖的問題。體育鍛鍊是一項父母子女可以共同參與、親歷親為的活動,體育鍛鍊的過程,既是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磨鍊意志品質的過程,也是孩子體會公平競爭、團隊精神、人際交往的過程,是孩子宣洩不良情緒、克服焦慮、享受教育帶來的歡樂和愉悅的過程,更是父母們了解孩子、引導孩子、加深親情、加強溝通的一個互動的過程。
  • 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成長的第一課
    尤其是為人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親子溝通的保證,更是父母主宰自己的人生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再比如:有的父母認為聽話才是好孩子,所以孩子不聽話,他們就會生氣。而有的父母認為獨立思考才是好孩子的必備品質,聽話不是,所以孩子質疑他們時,他們不僅不生氣,還會欣喜孩子的成長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