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監護權依法轉移之後怎麼辦?

2020-12-24 公益時報網
兒童監護權依法轉移之後怎麼辦?

2014-09-10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經上海長寧法院執行局、辦公室、少年庭多方聯繫後,最終確定將被遺棄的樂樂送往上海市某兒童保護機構。

我國父母健在的「孤兒」有五六十萬人。由於法律問題,這些孩子無法進入福利院;法院、醫院不得不出於人道主義臨時收養這些被拋棄的孩子。但是,「法官媽媽」、「醫生爸爸」並不能解決所有困境兒童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就學、戶籍等問題時,他們一籌莫展。

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舉行的困境兒童權益保護法官沙龍上,不少專家呼籲:儘快制定《兒童福利法》,解除「法官媽媽」、「醫生爸爸」的困境。

母親不滿法院判決棄子而去

2013年8月,上海市長寧法院立案大廳中出現了一個孤獨的身影:一個名叫樂樂的6歲男孩手裡拿著1000元,臉上滿是焦慮。法官上前詢問才知道他已被遺棄。此前,長寧法院審理了樂樂生母王某要求生父對其撫養的案件。王某是足浴店員工,與劉某發生一夜情後生下了樂樂。由於對法院判決不滿,王某將樂樂遺棄在法院,法官發現後多次撥打王某電話,均已關機,到暫住地尋找也沒人,後通過多個部門都沒有辦法解決樂樂的住處,只得將樂樂領回家,但樂樂的撫養就成了法院的「燙手山芋」。

目前,《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民法通則》都對兒童撫養權有所規定,對於未成年人父母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未成年人生父生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所在居委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但在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找不到臨時收留單位,「法官媽媽」因此誕生。

長寧法院少年庭法官顧薛磊很無奈:「法院對樂樂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過生日,使他找到家的感覺;後來還給樂樂的媽媽找到了工作,讓她自食其力。但樂樂的心理還是出現了一定問題。」長寧法院副院長秦明華說:「『法官媽媽』不能解決所有孩子的問題——這就是司法中困擾我們的問題。」

通過司法剝奪無良父母監護權

全國人大最近的調研結果顯示:全國每年5.5萬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家庭監護缺失造成的拐賣、虐待、性侵案不斷增多。能否通過判決,取消這些生父母的監護權?福建莆田陽光青少年服務中心不久前在當地法院的判決支持下,取消了一個虐待孩子的母親的監護權。「未成年人保護法能不能撤銷監護權?程序怎麼走,行政怎麼走,都不清楚。」中心主任許如金說:「恰好孩子所在村委會願意出來一起公訴,我們才能根據現有證據贏得監護權。」

公益組織上海小希望之家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救下17名困境兒童,但理事長陳嵐仍然感覺法制保障太弱,「撤銷監護權以後怎麼辦?要有第三方來保障孩子的身心恢復,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本來就運作青少年保護工作的上海市婦聯顯得較為專業。上海市婦聯副主席劉琪告訴記者,市婦聯已經開啟了拯救被困醫院兒童計劃,目前通過與警方的合作,已有2名兒童回家,「根據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上海近5年被遺棄在醫院的兒童就有近千名。警方在與不負責任的生父母溝通中一提到遺棄罪,父母就立馬把孩子領了回去——法律的力量還是巨大的。上海能否先行一步設立地方性法規?我們可以成為公益訴訟的起訴方。此外,我們還急需更多社會組織對這類家庭進行連續幫扶。」

建立機制介入困境兒童家庭

「不少執法部門認為,家長打孩子,是家庭的事情,不應該涉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巡視員馬東表示,是時候轉化理念了,「民政部門已經提出設立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可以臨時介入到出現家暴的家庭中——這類機制一定要系統建立。」據了解,國家層面已經在考慮制定《兒童福利法》。上海市高院少年指導處處長朱妙告訴記者,上海已經遞交了相關意見:

首先是建立發現機制。一旦發現兒童處於困境,老師、鄰居、居委會、公安部門甚至醫院都有報告的義務,之後還要有臨時庇護機制——公安機關應該進行證據收集,兒童心理幹預機構也需要及時介入。朱妙建議,如果需要啟動民事訴訟,應由婦聯、團委機關參與;涉及刑事案件的,由檢察院、公安介入。

「啟動司法幹預機制之後,要給父母留一點機會,儘量讓孩子回到家庭。」朱妙說,確實回不了家的孩子,應該由政府設立聯席工作制度,在福利院中解決他們的衛生、戶籍、教育等問題。

據了解,上海長寧法院少年庭已經與民政部門達成協議,設立困境兒童臨時收容場所,由民政局給予看護。(據《文匯報》)

相關焦點

  • 深圳被傳列入兒童監護權轉移試點 官方否認
    據介紹,進入救助站的孩子中有近1/3曾有過輕微違法行為,近八成是留守兒童。  救助站扮演的是臨時監護人角色,但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家庭。設在市救助站內的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主要工作目標就是讓接受救助的未成年人重返家庭。  「現在試點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正是時候。」
  • 未成年人監護權撤銷轉移案例何時破零
    少年兒童失去正常監護之後怎麼辦?對於未盡監護義務的監護人如何對待?被撤銷的監護人如何實現有效的轉移?……日前,在由團中央牽頭召開的未成年人保護座談會暨相關議案建議提案辦理答覆協商會上,這些問題成為與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聚焦的話題。
  • 監護權轉移有利於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原標題:「監護權轉移」有利於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23日,南京市政府召開全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推進會,出臺一系列硬招實招,全力呵護處於困境中的未成年人。在本次會議上傳遞出的信息,南京還將探索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屢教不改的監護人,依法採取行政和司法幹預措施,轉移監護權。
  • 「監護權轉移之訴應慎之又慎」
    監護資格可被撤銷      2015年1月1日起,「兩高」、公安部和民政部聯合制定的《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實施。   在《意見》中,提起監護權訴訟的資格主體得以明確。在此之前,儘管我國已有相關法律明確可以撤銷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但由於提起監護權訴訟資格主體不明確,這一條款也被稱為「殭屍條款」。   徐州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綜合處副處長、未檢處原副處長趙卿認為:「《意見》的出臺,是兒童利益最大化和國家監護責任的最好詮釋。
  • 「撤銷父母監護權」僅是第一步
    此前報導:徐州女孩被生父性侵 民政局打官司「奪回」監護權 徐州10歲女童遭生父性侵,母親不聞不問,幸好她遇上了好心人張女士,逃離了「惡爸媽」的夢魘。2月4日,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作出了判決,撤銷邵某、王某對女兒小玲(化名)的監護權,指定徐州市銅山區民政局為小玲的監護人。
  • 從本案看監護權的臨時轉移
    所謂監護權的轉移,是指監護人基於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託他人行使,並由他人承擔相應法律後果的行為。對於監護權的轉移,我國《民法通則》未作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二十二條規定了監護權的轉移。該條前段規定:「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託給他人。」肯定了監護權的轉移。
  • 如何對不"靠譜"父母進行懲戒:喚醒"監護權轉移"
    一紙判決,喚醒「監護權轉移」這一沉睡20多年的法律條款,監護權轉移後的託底機制如何完善?  如何發現、評估、鑑定不良父母監護侵害行為,對不稱職父母進行懲罰和矯正?  2015年1月1日,《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正式實施。
  • 監護權被放棄,接下來該怎麼辦?
    監護權被放棄,接下來該怎麼辦? 2013-12-10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會賢 身患癌症晚期的外婆找到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希望通過自願放棄孩子的監護權,讓福利中心收養小文文,以後讓她有機會被其他正常家庭撫養。福利中心主任唐榮生告訴《公益時報》記者,中心已經聯繫到了孩子的母親,這位母親因為長期吸毒,自己的生活都很難照顧周全,也願意將孩子送到福利院。 「我們已經跟她籤署了轉移監護權和撫養權的協議,但後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智障女童兩度被性侵,智障父母監護權需轉移
    有話姚說  如果監護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那麼兒童的權益也無從談起。  「12歲智障女孩劉某某再遭性侵懷孕」一事,近期引發廣泛關注。據新京報報導,女孩的親友表示,「她父母有三級的智力障礙,劉某某鑑定為二級(智力障礙)」。  今年3月份,廣東茂名12歲智障女孩劉某某被發現曾遭性侵懷孕。
  • 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將實踐 失責父母將失監護權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多家試點未成年人保護的地區,將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個案實踐工作。這意味著,對孩子監護不當的父母等監護人,將被撤銷監護權。  去年5月,民政部在北京等全國20個地區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有媒體報導稱,民政部即將公布第二批試點單位,深圳已確定為第二批試點單位之一。
  • 監護權轉移「全國首案」追蹤
    2月4日,徐州市銅山區法院審判,撤銷小麗父母的監護權,並將監護權轉移到銅山區民政局;再由民政局與已收留小麗的好心人家庭籤訂寄養協議。這是「全國首案」——在《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今年1月1日實施後,全國第一起適用於此的監護權案。可是,我國關於未成年人監護權的爭奪和爭議,才剛剛開始不久。
  • 黑龍江虐童案,監護權轉移又成為關鍵
    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想到:剝奪這對父母的監護權。的確,我國《民法總則》第36條規定,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 「轉移監護權」還須有更周全的考量
    中國現行法律中,雖然有關於剝奪父母監護權的相關條款,但在如何執行上沒有具體規定。最高法表示,希望通過行政與司法相銜接,實現對監護人監護權的轉移。(1月21日《新京報》)    正如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在某論壇上所言,近年來,我國接連發生了「南京餓死女童案」等多起監護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熱點事件,暴露出我國在未成年人的監護監督方面存在較大缺失。
  • 姚建龍:直面人性卑劣的制度設計 ——在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制度研討會上的發言
    另一大核心主題是檢察機關,很多轉移監護權的案例都是由檢察機關以檢察建議的形式督促民政部提起的剝奪監護權訴訟。在某種意義上,檢察機關已經具有了「兒童保護檢察官」的角色。我覺得這種定位符合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法律地位,也是檢察機關探索如何在未成年人保護中找到的合理角色的重要成果。
  • 現場直擊:"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制度"研討會召開
    一旦民法總則正式通過之後,我們再來探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根基性的問題,那個時候就已經晚了。所以我們今天的第二項成果就是,由宋老師負責的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可能會聯合團中央、民政部等,最近將會在北京專門召開一次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研討會,並且形成相關的立法建議,提交到全國人大以及相關的決策部門作參考。
  • 12歲智障女童兩度被性侵,智障父母監護權需被轉移
    對於缺乏實際監護能力家庭中的兒童,政府和社會應當重視對兒童的監護責任,為其建立一套有效的監控和評估機制,及時發現問題,並且通過法律手段將兒童的監護權轉移到合適的主體之下。犯罪嫌疑人的無恥和猖獗實在是匪夷所思,但是在這起案件之中,僅僅加大力度追究犯罪嫌疑人的責任,明顯是不夠的。如何避免該女孩第三次被性侵,真正有效保護其權利以及保障其安全,則更為重要。
  • 美國富人轉移子女監護權 騙取助學金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大學招生舞弊案之後,美國媒體近來又曝光一系列富裕家庭鑽空子騙取大學助學金的醜聞,令人對美國高校的公平性再度產生質疑。多家媒體報導,芝加哥大約40個富裕家庭通過父母轉移子女監護權的方式,使得子女的經濟狀況不再與父母收入「掛鈎」,從而能夠以貧困生的身份申請多項助學金和獎學金。
  • 為獲獎學金轉移監護權,這波操作太不地道!
    這個騙局顯然是由獨立升學顧問Lora Georgieva一手設計的,他是伊利諾州林肯郡一所教育機構的負責人,他們讓父母在高中三年級或高年級期間放棄對子女的合法監護權,轉移給朋友或家人。從而使得學生可以申請獨立身份,這意味著獲得經濟資助的資格僅取決於學生的收入而非父母的收入和資產。這波神操作也真是令人瞠目結舌!是的,你沒看錯。
  • 先讓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接上地氣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多家試點未成年人保護的地區,將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個案實踐工作。這意味著,對孩子監護不當的父母等監護人,將被撤銷監護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雖然法律對撤銷監護人職責作出了規定,但至今尚無一例司法實踐案例,主要原因是現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不履行監護職責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具體情形,也沒有規定有權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有關人員、單位的範圍和適格監護人的具體條件,並且缺乏明確、細緻的監護權轉移司法程序。
  • 喚醒「沉睡」的剝奪監護權制度
    「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12月1日,參與辦案的璧山區檢察院檢察長孟衛紅感慨地說。   此前,璧山區檢察院聯合該區民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填補了一系列剝奪監護權之後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管等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