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制度"研討會召開

2021-12-18 上海檢察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法學會未成年人法研究會會長、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姚建龍認為,此次會議取得了兩大成果、四個共識、一個啟發和三個建議。

兩大成果:

第一個成果就是有關部門初步達成一致意見,擬起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成年子女臨時監護辦法》,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進步。在司法實踐中,僅僅是因為未成年子女無人監護而造成的很多司法困境,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早就應該解決,而且大家都感同身受,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有解決,我覺得今天的研討會讓大家下定了決心要把這個問題解決,這是今天很重要的一個成果。

第二個成果,我們也意識到,我們從事未成年人法研究以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同志,對於民法總則的起草不能視而不見,我們應當積極的參與來影響立法的進程。一旦民法總則正式通過之後,我們再來探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根基性的問題,那個時候就已經晚了。所以我們今天的第二項成果就是,由宋老師負責的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可能會聯合團中央、民政部等,最近將會在北京專門召開一次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研討會,並且形成相關的立法建議,提交到全國人大以及相關的決策部門作參考。這也源自於我們通過這次研討,對於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在未成年人保護整個制度中的一個基礎性地位的一個共同的認識。

四個共識:

第一個共識:監護制度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制度,而且只有我們這些從事未成年人保護的人才會把監護制度提到如此之高的高度。

第二個共識:對於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制度的探討,我覺得有一點我們沒辦法去迴避,那就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因為轉移監護權制度的設計,是以父母沒有人性為前提的。討論監護權轉移制度,我們確實要直面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有勇氣、更需要擔當,還需要制度設計的精細性。

第三個共識:我們如今討論這個議題,可以得出一個非常欣慰的觀點,那就是2014年兩高兩部的《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確實是成功地激活了《民法通則》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剝奪監護權的殭屍條款。

第四個共識:監護權轉移制度設計,形式上是家與國的博弈,但實質上是國家的大愛擔當,讓「國家母親」名副其實。我們在討論監護權轉移制度設計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接受國家親權這種觀念,國家親權的一個基本立場和主張就是,國家是孩子的最終監護人。當父母不能、不宜或者拒絕履行監護權的時候,國家有權力、也有責任進行幹預,直至接管監護權。


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檢辦副主任史衛忠高度評價召開此次研討會對推動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的重要意義,他結合曹建明檢察長在未檢成立三十周年上的講話,詳細介紹了高檢院設立未檢辦後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發展路徑和下一階段工作方向及重點,並指出,未檢是一項獨立的、重要的檢察業務,是檢察機關新的增長點,大有作為,公德無量。

維護未成年人監護權,一要立足本職打擊犯罪,在辦案中注重發現問題,向有關職能部門提出檢察建議,結合法律監督職能,在強制幹預上有所作為。二要完善法律,通過人大代表議案,向有關部門完善法律的建議,以解決未檢實務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第三,要做好有關部門的銜接配合工作及檢察機關內部協調工作。既要有主導,也要有統籌,明確檢察機關的職能界限和工作重心。第四,抓好未檢幹部的業務能力提升,加強鍛鍊,緊跟時代發展更新知識儲備,積極應對新業務拓展的挑戰。

最後,史衛忠副主任感謝上海市檢察院和徐匯區檢察院對拓展未檢職能做出的有益嘗試,祝福未成年人司法的明天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姚建龍:直面人性卑劣的制度設計 ——在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制度研討會上的發言
    我們上海市法學會未成年人法研究會、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幾乎是每年都召開一次,可以說是非常重型的研討會,因為來的學者、專家、實務部門的同志都是重量級的。而且,從判例研究、效果評估、實踐困境、完善建議等四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制度做了非常系統的研討。我在此,要對所有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實務部門的同志表示感謝。儘管有個別是我「威逼」而來的,有個別是我「交換」而來的。當然,更多的學者和專家是基於對未成年人的關愛、愛護、愛心來參加這個會的。
  • 未成年人監護權撤銷轉移案例何時破零
    被撤銷的監護人如何實現有效的轉移?……日前,在由團中央牽頭召開的未成年人保護座談會暨相關議案建議提案辦理答覆協商會上,這些問題成為與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聚焦的話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對監護人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處理有相關規定,但在實際操作層面,針對這類行為的法律責任追究,往往只有達到違法犯罪、直至捅出人命的程度才能實施,監護監督缺失和撤銷監護權訴訟主體不夠明確等問題是值得關注的焦點。專家指出,法律應細化對監護責任的規定,增加強制報告制度,完善撤銷和轉移監護權的實施主體,讓法律條文更具可執行性。
  • 先讓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接上地氣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多家試點未成年人保護的地區,將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個案實踐工作。這意味著,對孩子監護不當的父母等監護人,將被撤銷監護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雖然法律對撤銷監護人職責作出了規定,但至今尚無一例司法實踐案例,主要原因是現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不履行監護職責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具體情形,也沒有規定有權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有關人員、單位的範圍和適格監護人的具體條件,並且缺乏明確、細緻的監護權轉移司法程序。
  • 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將實踐 失責父母將失監護權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多家試點未成年人保護的地區,將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個案實踐工作。這意味著,對孩子監護不當的父母等監護人,將被撤銷監護權。  去年5月,民政部在北京等全國20個地區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有媒體報導稱,民政部即將公布第二批試點單位,深圳已確定為第二批試點單位之一。
  • 監護權轉移有利於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原標題:「監護權轉移」有利於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23日,南京市政府召開全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推進會,出臺一系列硬招實招,全力呵護處於困境中的未成年人。在本次會議上傳遞出的信息,南京還將探索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屢教不改的監護人,依法採取行政和司法幹預措施,轉移監護權。
  • 深圳被傳列入兒童監護權轉移試點 官方否認
    救助站去年救助200未成年人  我國在法律上確立強制剝奪兒童監護權制度已經20多年,但20年多來,全國無一例剝奪監護權案件進入司法程序,所以被稱為「殭屍」法條。  去年,深圳市救助站共救助未成年人約200人,至今仍有18人在站內接受救助,其中13名男孩。這18名未成年人中,大多是因為父母失職導致流浪。
  • 「監護權轉移之訴應慎之又慎」
    媒體熱議的南京虐童事件、南京餓死幼女事件、貴州畢節5名男童悶死垃圾箱事件等,暴露了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未成年人監護幹預和支持在現實中的障礙,未成年人監護問題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 喚醒「沉睡」的剝奪監護權制度
    「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12月1日,參與辦案的璧山區檢察院檢察長孟衛紅感慨地說。   此前,璧山區檢察院聯合該區民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填補了一系列剝奪監護權之後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管等空白。
  • 「轉移監護權」還須有更周全的考量
    中國現行法律中,雖然有關於剝奪父母監護權的相關條款,但在如何執行上沒有具體規定。最高法表示,希望通過行政與司法相銜接,實現對監護人監護權的轉移。(1月21日《新京報》)    正如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在某論壇上所言,近年來,我國接連發生了「南京餓死女童案」等多起監護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熱點事件,暴露出我國在未成年人的監護監督方面存在較大缺失。
  • 撤銷父母監護權制度的司法經驗及完善建議
    鑑於民法通則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相應條款欠缺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於2014年11月聯合發布了《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見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後,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於2015年2月4日作出的撤銷邵某、王某對女兒監護權一案,成為我國首例由民政部門申請撤銷父母監護權的案件。
  • 長寧探索監護權轉移聯動機制 父母若失當可"暫時託管"
    東方網6月1日消息:近年來,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案件屢屢發生,這與其監護人未盡到責任脫不了干係。那些疏忽大意、甚至狠心殘暴的父母該由誰來追責?記者近日從長寧區法院獲悉:在結合多年審判實踐的基礎上,該院將重點探索家庭暴力預防和監護權轉移的聯動機制。即當家庭監護失當時,及時進行司法幹預,轉移未成年人的監護權。
  • 從本案看監護權的臨時轉移
    [評析]  本案主要涉及到了監護權的轉移問題。  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當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在一般情況下,監護人應按照法律的規定,身體力行地履行監護職責,但是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監護人也可以委託他人代為履行監護職責,即監護權的轉移。
  • 兒童監護權依法轉移之後怎麼辦?
    兒童監護權依法轉移之後怎麼辦? 2014-09-10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目前,《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民法通則》都對兒童撫養權有所規定,對於未成年人父母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未成年人生父生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所在居委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但在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找不到臨時收留單位,「法官媽媽」因此誕生。
  • 監護權撤銷制度年內出臺 兒童被虐問題將非家事
    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司法制度,撤銷、轉移監護權的法律成為「殭屍條文」。福建判例和即將出臺的四部門意見,意義不止在於激活一條法律,更重要的是再次提醒未成年人保護國家應負的重要責任。  一次多部門聯合帶有明顯行政色彩的行動,意外促成了撤銷監護權典型判例的誕生。判後政府不管,法官就不敢落槌。
  • 情緒轉移定律:警惕!壞情緒會影響"運氣"
    關鍵詞:情緒轉移定律,家人。如果將手推向牆,你會發現,牆也在回推你,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中被稱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在心理學裡,被稱之為「情緒轉移定律」,比如將自己對某一事物的喜愛或憤怒,轉移到另一事物之上。
  • 直擊「ANISON DREAM STAGE 2015」演唱會 現場歌手採訪
    直擊「ANISON DREAM STAGE 2015」演唱會 現場歌手採訪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破解未成年人監護權幹預難題的意見有望近期出臺
    ,意見有望於近期出臺,破解監護權剝奪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張世峰是在12日在京舉行的「另一種未來——中國兒童福利和兒童保護制度建設論壇」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近年來,南京餓死女童事件等監護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問題時有發生,不斷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相關專家表示,現行法律中關於未成年人監護的規定相對籠統,可操作性不強,且措施較為柔性,難以發揮作用。此外,監護人如果屢教不改,很少能進入司法程序,被剝奪監護權的案例更是少見。
  • 如何對不"靠譜"父母進行懲戒:喚醒"監護權轉移"
    一紙判決,喚醒「監護權轉移」這一沉睡20多年的法律條款,監護權轉移後的託底機制如何完善?  如何發現、評估、鑑定不良父母監護侵害行為,對不稱職父母進行懲罰和矯正?  2015年1月1日,《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