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是除手術治療以外,應用最廣的治療方案,很多患者在無法進行手術後,醫生都會推薦採用介入治療。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介入治療甚至比手術更重要。但對於如此重要的治療方式,仍有很多患者對於它很不了解,出現副作用也不知道怎麼辦。今天,互助君在整理收集一下資料以後,帶著大家一起揭開介入治療的「面紗」。
簡單來說,介入治療就是在現代醫學影像儀器的幫助下,對肝癌組織進行殺滅的一種創傷很小的治療方式。
詳細來講就是,在醫學影像儀器的幫助下,醫生就像有了「透視鏡」一樣,可以看清楚身體的每一個血管,進而可以找到那些供給腫瘤營養的血管。
找到這些血管以後,醫生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一方面可以通過這些血管將抗腫瘤藥物直接注入腫瘤組織,這樣藥物就能主要集中在腫瘤組織,既減少了用藥劑量,又能使副作用相對較小。常用的藥物主要是化療藥,如鉑類和抗代謝的藥等。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另一方面醫生也可以用一些物質,將這些給腫瘤供給營養的血管堵住,切除腫瘤組織獲取營養的途徑,達到「餓死」腫瘤細胞的作用。常用的栓塞劑有γ微球、碘油、標準化明膠海綿顆粒、藥物洗脫微球(DEB)等。
此外,醫生還可以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向腫瘤組織能注射藥物,又堵塞供給腫瘤的營養,兩者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而這就是肝癌患者應用最多的的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
除此之外,肝癌患者常用的介入手段還有包括肝動脈栓塞(TAE)、肝動脈灌注化療(HAIC)和肝動脈放療栓塞(TARE)等。
介入治療作為肝癌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方案,其優點也十分突出:
對於早期肝癌患者(腫瘤直徑<5cm的患者),行介入治療得到的生存效益,目前已經可以達到和手術切除相似的水平。而對於中晚期肝癌患者,單純的介入治療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多採用聯合其他的治療方案,同樣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截至到目前,無論是我國 的CSCO指南,還是美國的NCCN 指南,都已經將介入治療列為不能進行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Ⅰ級專家推薦)。因此,在療效方面,介入治療是比較有保障的。
目前介入治療不僅可以用於早期肝癌患者,還可以用於中晚期肝癌患者,對於手術後復發的患者、有門靜脈癌栓的患者,同樣可以使用。此外,介入治療還可以聯合其他治療方案,如靶向、免疫、消融等,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介入治療屬於微創手術,一般的傷口大概不超過3毫米,對人體的傷害相對較小。部分患者可在術後半小時即可起床活動,術後8小時即可恢復到術前水平。且出院以後,沒有特殊的注意事項。這和其他治療方案相比,無疑是一個明顯的優點。
在儀器的幫助下,醫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那些為腫瘤供給能量的血管,因此能精準定位腫瘤組織。因此在手術過程中,能儘可能的減輕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大幅度降低毒副作用。
目前,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介入治療已經被列入醫保範圍,最高報銷比例可達70%,相對於靶向和免疫治療一年幾十萬來講,比較經濟。
但無法否認,在某些方面,介入治療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對於那些轉氨酶很高、肝功能代謝異常、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需要先進行對症治療,調整好肝腎功能以後,才能進行介入手術。
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血清AFP水平、腫瘤大小和數目、包膜是否完整、有無癌栓、血供情況等都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到介入治療的治療效果。這就導致部分患者介入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
由於介入治療是通過供給腫瘤營養的血管起作用的,因此如果供給的血管過多,過大,那麼介入治療過程中,就很有可能導致堵塞較大的血管,進而引起局部組織缺血壞死,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介入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以栓塞後症候群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發熱、肝區疼痛、噁心和嘔吐等等。此外,還有可能有穿刺部位出血、白細胞下降、一過性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以及排尿困難等。但這種不良反應相對較輕,一般持續5~7天,經對症治療後大多數患者可以完全恢復。
這是因為給腫瘤供給營養的血管可能有很多條,而一次介入往往不能完全把這這些血管完全堵死。因此,一般需要進行2-4次。
可以用,對於門靜脈癌栓患者,儘管單純的介入治療可能效果不是那麼好,但是可以聯合其他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2020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中提到,TACE聯合放射治療可以用於門靜脈主幹癌栓、下腔靜脈癌栓的治療;TACE聯合分子靶向藥物、系統化療、免疫藥物和基因治療的等,也可也用於治療門靜脈癌栓患者。
介入治療不需要停用其他藥物。無論靶向治療期間還是免疫治療期間,如果要進行介入治療,都不需要停藥。相反,如果在介入期間聯用靶向或者免疫治療,反而會提高介入治療的效果。
兩者都是無法手術治療後首選的治療方案,二者的治療效果沒有太大差異,只不過在適用範圍、手術操作難度、治療費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肝癌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選擇。
預防性介入是指在肝切除術後,進行預防性介入來降低復發轉移的機率。如果在手術以後,懷疑自己手術沒有切除乾淨,或者出現了復發跡象,那就可以進行預防性介入。如果沒有出現上述症狀,那就可以先不用進行預防性介入。
在介入治療以後,如果出現了發熱、疼痛、腹脹、嘔吐等症狀,通常發燒在38度作用,很少有患者出現39度以上等高燒,一般在服用退燒藥以後,就能得到減輕。同樣的,疼痛、腹瀉等症狀,也可以通過對症治療快速緩解。
需要注意的是,TACE會使用一些化療藥物,因此在介入治療應該多飲水,多排尿,減輕化療藥物對腎臟的傷害。如果出現少尿、血尿,應當立刻尋求醫生的幫助。
到這裡關於介入的內容就介紹的差不多了,如果大家還有什麼關於介入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互助君會一一解答的。
最後祝大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