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急

2020-10-25 當下的五米

早晨。

一看表,七點十分,離我每天送NiNi上學的時間只差五分鐘。

看表前一秒還悠然地收拾、溫和地與孩子說話的我,就像變戲法般,瞬間掉到劇情裡——幹什麼都火急火燎,看什麼都不順眼,一說話就吼叫。

這是我無數次掉入的劇情。

小我,也就是自戀,攫取了時間的概念,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情是:在七點十五分之前,我要什麼都整理好,和孩子悠然自得地出門。

而現在七點十分,我還有這個沒收拾,那個沒準備好,五分鐘之內怎麼可能出門。

所以,小我的完美受損了,破碎了。小我覺得受到了攻擊,於是充滿攻擊性。

這就是此刻我的劇情。

有時候我能覺察到劇情,有時候不能。

正如此刻,我被小我編造的劇情佔據了。我以為小我就是我,我就是小我。

活在劇情中的我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不知道哪一個瞬間不如我意,就會爆掉。

渾身是刺,是此刻我的真實寫照。

就在這時,NiNi水靈靈地凝視著我,輕輕地對我說:

「媽媽,不要急。」

那一瞬間,我的感覺就好比一下子摘掉VR眼鏡,從虛幻的小我劇場回到真實的世界,看見此刻真實的孩子。

我恍了恍神,感受到自己的呼吸,邁步走上前,蹲下來,緊緊地抱住NiNi:

「謝謝孩子,媽媽愛你,媽媽慢慢來。」

孩子天使般的語言把我從劇情拽回到當下,回到此刻。

回到當下,並不意味著時間往前推或者變慢了,而是我接受出門晚的事實。

小我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情裡,只有發火、道歉、內疚這唯一一種植入後臺的木馬程序,每一次,千百次,後臺自動運行。

當覺知之光照亮我與小我之間的空間,我看見自由,看見我可以有很多種選擇的自由。

我可以動作再快一些。

我可以牽著孩子的小手歡快奔跑。

我可以和孩子道歉,下次再早一點,再快一些。

我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怎樣都可以。

這一次,帶入覺知之光的,是孩子靈氣的呼喚:

「媽媽,不要急。」

謝謝你,親愛的小天使。

謝謝你來到媽媽身邊,謝謝你讓媽媽看見自由之美。

相關焦點

  • 《不急不吼做媽媽》: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媽媽
    《不急不吼做媽媽》是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超人氣暢銷書,洞悉育兒痛點,理解媽媽真正的難處,引導媽媽緩解焦慮、發現嘮叨易怒的深層動機、從根本上扭轉情緒失控的育兒局面。不急不吼做媽媽一、剖析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
  • 《不急不吼做媽媽》:好媽媽從來不喋喋不休
    既然孩子都不喜歡嘮叨,那麼,愛嘮叨媽媽絕對不是好媽媽。所以,你要想做個好媽媽,一定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如果你想管,但卻總是管不住的自己的嘴巴,不妨讀一下《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他曾經從事教育多年,且開設了「媽媽心理學講座」,多年的從業經歷,讓他既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著身經百戰的實踐經驗,而本書正好是他教育知識與實踐經驗,比如「媽媽心理學講座」案例匯集的成果。
  • 寶寶愛吃手,媽媽不要急!
    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會吃手手啦!少數嬰兒出生的時候就會吃手,大部分的嬰兒在出生4個月左右開始吃手。不管寶寶什麼時候會吃手,這都是寶寶正常的發育現象。所以,寶寶吃手的時候,家長應該這樣做:1、不要阻止寶寶吃手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長千萬不要阻止。2、注意衛生保持寶寶雙手乾淨衛生,要確保尖銳、有毒、細小或其他危險的東西遠離嬰兒。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前途就在媽媽的嘴裡,你做對了嗎?
    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在多年來的教育經驗中發現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結合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結集成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並結合大量實例教你如何不急不吼做媽媽!不少媽媽都像這個媽媽一樣,不管孩子做的好不好,最後都是打擊,家長以為只有打擊孩子才能努力,殊不知,這樣卻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2、母性期沒有及時切換到女性期在《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中,作者山崎房一提到一個科學概念:伴隨著生育,女性會在女性和母性期進行切換。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停止嘮叨,媽媽要學會的幾招
    同樣喋喋不休的場景轉換,在家裡,媽媽也像唐僧般喋喋不休:「作業做完了嗎?」「這道題講了很多次,你怎麼還不會?」「你看看某某某,再看看你自己」「快點!別磨磨蹭蹭的!要遲到了!」「多穿件衣服!」孩子受得了嗎?那麼,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媽媽呢?如何控制焦慮急躁的情緒?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呢?最近我看了《不急不吼做媽媽》,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
  • 急尋「Rh陰性血」救助西藏媽媽
    急尋「Rh陰性血」救助西藏媽媽 2020-12-09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停止嘮叨,媽媽要學會的幾招
    最近我看了《不急不吼做媽媽》,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不急不吼做媽媽》作者山崎房一,日本著名教育專家。他曾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爸爸心理學講座」,在日本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收到全國25000多名家長的積極反饋。
  • 《不急不吼做媽媽》:有一種炫耀叫做,「我的媽媽很溫柔」
    在大家的印象裡,父愛總是沉默如山,而母愛的表達直接而外露,天冷了喊你多穿點衣服,下雨了叮囑你記得帶傘,按時吃飯,不要熬夜玩手機等等,甚至有時候會覺得母親很囉嗦。 母親總在你身邊提醒叮囑甚至念叨,是孩子從小最早接觸的人,同時也是早期關係中最親密的人之一,母親的態度與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事甚至是性格特徵。
  • 新手媽媽不會抱娃,束手無策急得團團轉,多次失敗後氣得扔襪子
    很多媽媽在生娃之前幾乎沒有抱過孩子,甚至還會覺得孩子有些煩,可當自己的寶寶到來時,媽媽內心的柔軟被觸動了,無時無刻不想抱一抱小天使。有的媽媽面對自己的寶寶可以自然而然抱起,而有的媽媽卻束手無策,急得團團轉。
  • --《不急不吼做媽媽》書評
    「不要爬桌子」「好好吃飯」「不要欺負狗」「放下媽媽的耳環」「作業怎麼還沒有做好!」我相信這樣的場景,在我們媽媽的世界裡,簡直是太常見了。我也想要對女兒溫柔規勸,淳淳教導。但是夢想豐滿,現實總是殘酷。有時我真的是害怕一個憂鬱就讓事態失控到出軌,所以最後總是要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收場。有的時候我甚至在想,媽媽不焦慮是萬萬不可能的。不要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急不吼,做媽媽》則告訴我,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焦慮,承認它才能真正改變它!
  • 全國大幅度降溫不要急,強生嬰兒來呵護你
    >全國大幅度降溫不要急,強生嬰兒來呵護你2017-04-12 16:04:4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這種氣溫驟降的天氣對於成人來說都不能很快適應,更別說是身體還沒發育成熟的寶寶了,寶媽們也是急得焦頭爛額。強生嬰兒為了能讓寶寶舒適地度過降溫時期,推出了一套溫暖呵護的方案。  前幾天還是一幅春暖花開的樣子,這幾天快速降溫,北方大部分地區或沿海城市也伴有大風。這樣氣溫驟降的天氣,寶寶嬌弱的體質很容易就會感冒,嚴重的甚至會患上肺炎、急性喉炎等情況。
  • 很多媽媽不知道,為什麼不能急著讓孩子快快長大?答案就在這裡
    他開心極了,心中的願望層出不窮:我們應有房子,還要生幾個孩子,還要有一個大莊園……他一下接一下地轉動著紐扣,日月如梭,生命就這樣從他身邊急駛而過。還沒來得及思索其後果,他已老態龍鍾,衰臥病榻。至此,他再也沒有要為之而轉動紐扣的事了。回首往日,他開始後悔自己太過性急,這才醒悟:即使等待,也是有意義的事情啊!當通過等地滿足了願望,那才是最令人幸福的事兒啊!
  • 上課鈴快響了,孩子還賴在床上,媽媽急瘋了
    對孩子清晨睡懶覺,在不同年齡階段,媽媽的態度截然不同。入幼兒園前,特別是二三歲前,媽媽大愛無疆,孩子睡到午日當頭,都不去打擾。看到睡夢中孩子,嘴角彎彎的笑容,媽媽是滿滿的幸福。媽媽急瘋了,大呼小叫,孩子卻賴在床上鼾聲如雷。 面對孩子清晨賴床,睡懶覺,媽媽如何應對?在我看來,因人而異,媽媽可採用兩種截然不同方法,即溫柔型和粗暴型。 第一種方法,和風細雨,溫柔型。清晨,媽媽準備好早餐,把孩子衣服拿到床邊。然後俯下身子,輕聲細語叫著孩子乳名,時間不早了,應該起床了。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心聲:媽媽,你溫柔而堅定的樣子可真美
    2在我看過的育兒書籍中,有一本叫做《不急不吼做媽媽》的育兒書籍,我反覆看過幾次,受益匪淺。選擇這本書的理由非常簡單:人的情緒是有兩面性的。有好也有壞,而急和吼是很多媽媽經常性會下意識做出的行為。而如何做到不急不吼的做媽媽,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這也是我最初對這本書感興趣的原因。
  • 不急不吼,教你如何做個溫柔的媽媽
    「如果我變成媽媽嘮叨的那樣我就不再是我自己只會變成無線操控的木偶……」————————摘自《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我最近看到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看完不禁感嘆,要是能早十幾年看到這本書,對於女兒的教育我一定能做得更好一些。
  • 6歲兒子把媽媽的包藏了起來,媽媽急哭了
    原來,上午媽媽出去辦事的時候,兒子獨自在家,發現了一個空紙箱子。小傢伙突發奇想,用剪子在紙箱子上剪了兩個洞,把自己扮成了機器人。媽媽回家的時候,兒子正頭戴紙箱子,模仿著機器人在床上蹦來蹦去,床上、地上到處都是紙箱子裡掉落的泡沫碎屑。媽媽讓兒子不要再這樣玩,兒子不聽,依然故我,媽媽生氣了,一把搶過紙箱子,就給扔到了門外。
  • 追奶媽媽不要盲目減奶粉
    ​我們千萬不要為了母乳而母乳,在問我的很多媽媽(下圖),如果確定寶寶沒吃飽,尤其是生長曲線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或者已經低於3%了,在寶寶沒有生病的前提下,就是提示寶寶攝入不足,這時候該加奶粉就加,先保證寶寶的健康,同時追奶,兩不耽誤!
  • 母乳餵養講科學 寶寶一哭不要急著餵奶
    寶寶一哭不要急著餵奶今年的8月1日—7日是第28個世界母乳餵養周。母乳是嬰兒最理想、最安全的天然食物。出生7天後,寶寶的胃會一點點變大,胃口也逐漸增大,此時媽媽的奶水量會隨之增加。」 盧玉娃說。但一些特殊情況也需要引起注意。如未滿月的寶寶,由於新手媽媽每天餵奶次數不足八次,或者每次每側乳房餵奶時間不足10分鐘,那就要增加哺乳次數或單次哺乳時長。盧玉娃說,對於滿月之後的寶寶,其吃奶效率會不斷提高,尤其是三個月後,如果媽媽奶水足夠,寶寶一般5分鐘就可以吃飽。
  • 去個菜市場,回來二寶沒了,媽媽急哭了,老大打開抽屜,媽媽懵了
    日前有位寶媽去菜市場買菜,出去之前囑咐家中老大好好照顧弟弟,結果媽媽出去不到一小時回來看嬰兒床上的小弟弟沒了,一時間她就慌了神兒,趕緊質問大女兒把小弟弟弄到哪裡去了。大女兒一臉無辜,媽媽急哭了。結果大女兒調皮地跑到電視櫃拉開了抽屜,媽媽瞬間懵圈了,只見二小寶笑滋滋看著媽媽,兩個寶寶演的一齣好戲。
  • 2歲寶寶出現口吃現象不要急,這樣悄悄幫助孩子最合適
    最近有一位媽媽留言說:「近來,我們發現2歲的寶寶說話經常口吃,真是又氣又急,因為以前並沒有這種情況啊。請幫我們想想辦法吧。」 爸爸媽媽們發現這種情況不必過於著急。暫時不讓孩子學說話,用幾天到一周的時間把重點放在搭積木、拼圖、串珠等動手操作的項目上。在孩子心平氣和時,不知不覺地一面動手一面就會說出正常順利的句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