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本質,是學會不斷壓縮你的「時間顆粒」

2020-12-22 新校長傳媒

編者按:

時間與人有著怎樣的關係?它如何影響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如果站在時間的角度來看待教育中偏離基本規律和核心價值的現象,能否找到破局之道?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孫先亮校長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研究分享。

有許多東西貫穿、支撐我們的一生,卻不易被我們察覺,我們往往在失去之後才知曉其重要性。比如,陽光和空氣,還有時間。

時間有多重要?我看過一篇文章《如果飛機的窗戶飛了出去》,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每個人只有15秒時間戴上氧氣面罩,否則就會陷入昏厥。15秒,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命。

縱觀人的一生,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能夠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需要承擔的事務越來越多:從學生到工作,從個體到家庭,從員工到領導,從被父母照顧到照顧父母……角色的多重性與責任的多樣性,對每個人時間管理與分配能力的要求也水漲船高。

這種現象同樣發生在教育領域。教育的根本價值是生命的成長和健康的發展,如今,不僅需要教授的內容與日俱增,教育還要面對更大的責任,於是,教育工作者們每天都能感受到時間帶來的壓力。

如何最大程度發揮時間的效能,是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

時間是生命的價值尺度

理解和把握時間的價值,我認為,應當從時間與人的關係、時間與教育的關係、時間與教育中人的關係三個視角認識,這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價值」二字,這是實現顛覆傳統教育、實現破局的根本。為此,我們首先要站在時間角度理解生命和教育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要站在時間角度來審視?因為,時間的兩個基本屬性決定了時間是生命價值的一把尺子。

其一,時間對所有人是公平的。

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有時間相伴。客觀上,時間不因富貴貧窮、高低貴賤、性別不同產生差異。

其二,時間是絕對的,也是相對的。

所謂絕對,是指時間是客觀的存在,這種客觀性意味著,從哲學上看,時間是所有人和事物的存在方式,與空間構成了四維;時間有自己運行的規律,對個體的而言它是有限的,但對於整個世界而言,它是無限的。

時間的相對性在於,時間的長短可以改變事物和人的性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之後,有人問他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作了一個比喻:如果你坐在熾熱的火爐旁邊,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如果坐在一個喜歡的漂亮女子旁邊,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在不同的情景中,有人會覺得度日如年,有人會感到一眼萬年。尼採說過:「懶人在扼殺時間。」我們可以說:「勤奮可以贏得時間。」

所以,在知道時間的基本屬性之後,儘管我們可以說「人的未來取決於時間的管理,每個人都是時間的主人」,但我們需要清楚認識到,時間不是人的奴隸,你應當尊重它,併科學地利用它,決不可以隨意支配。

我們可以改變對於時間態度,讓時間財富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從而成就不同凡響的事業高峰,就像我們常說的,「在有限時間裡創造無限的價值,對社會做出無限的貢獻」。

由於具備這樣的基本屬性,時間這把尺子,可以用來衡量生命價值。

那些世間公認生命價值極高的人,他們對時間做了什麼?

比爾·蓋茨的父親曾說,兒子每天睡覺之前都在擔心,一覺醒來企業就失去競爭力了,破產了。巨大的危機意識讓比爾·蓋茨每天都在努力創新,不斷進取拼搏,他的行程總是滿滿當當,一直在為世界創造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巨大財富。2019年,美國雜誌還將他評為「過去十年影響世界最深的十位思想家」。

賈伯斯曾在史丹福大學演講時提到,人的生命時間很短,不要隨波逐流,要善於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要有勇氣接受自己的本心和直覺。賈伯斯在世的56年裡,以「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信念,確實為世界創造了許多東西。對他而言,時間是用來不斷創造價值的。

巴菲特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投資以長線為主。在每筆投資發生之前,他都會耗費大量時間如饑似渴地閱讀相關專業領域的內容,這鑄就了他「股神」的稱號。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時間是財富,可以創造價值;時間的價值,由生命的價值衡量。時間管理能力,決定了創造價值的大小。

事實上,幫助人們學會管理時間,是教育非常重要的責任之一。另一方面,既然教育能產生這樣的價值,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做好教育教學的時間管理。

教育的真正價值是時間所承載的內涵

詹姆斯·卡斯是一名哲學家,退休之後,他匯集畢生的思考寫了一本書,《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書中他寫到,有限的遊戲以取勝為目的,無限的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

那麼,教育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我想,教育應該是有限的遊戲。時間是有限的:小學只有6年,初中只有3年,高中只有3年;空間也是有限的:教育主要發生在一些固定場所。但是,另一方面,教育也是無限的遊戲,因為每個生命因為教育而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教育本身如果要持續的做下去,那麼就取決於如何做教育。

作者家博爾赫斯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時間永遠分叉,通向無數的未來」,教育也有無數個可能性。

每所學校、每位執教者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為什麼教育的差別如此之大?為什麼有些孩子特別喜歡自己的學校,有些孩子特別討厭自己的學校?

根本區別在於,學校是否做到了在有限時間內對生命無限賦值——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更進一步地說,學校是否認知到以下幾點:時間是教育最大的資源;同樣的時間有不同的價值;有限的時間演繹無限的價值。

具體而言,這首先取決於學校如何思考,如何給孩子創造各種各樣的機會、平臺和資源,讓孩子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獲得更多的能力和素質。有限還是無限,其實由理念選擇決定。學校確定了一個適合學生潛質與個性、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理念後,便會發現,教育在有限之中創造著無限。

傳統教育破壞了教育的生態,時間被無限地延長,大量重複的訓練、競爭性地加班加點、頻繁地測試,分數與升學的追逐,都極端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製造了壓力,最終我們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

對時間的把握,決定了教育品質的界線。現代教育應該注重時間承載的內涵,首先要確定做正確的教育事情,然後才是正確地做教育的事。

學生成長的本質是學會壓縮「時間顆粒」

一所學校應該怎麼做?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教育中時間與人的關係。

教育的最終對象是生命,最終目標是讓生命具備無限發展和不斷提升的可能。

每個人的生命周期是不確定的,但他會在學校度過最美好的青春,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們創造發展機會、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在青春年華真正地飛揚起來,彰顯生命的活力。

要提升生命的素質,就要讓時間綻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們不應把時間按段來切分,而是應該將時間切分為顆粒,讓時間成為能被更加重視的一個點,而不是一個可以被浪費、消耗的段。

眾所周知,結構不同,性質也就不同。例如,乙醇和甲醚由同樣的分子構成,但因結構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性質。

再來看我們的教育時間安排。多年以來,學校早晨幾點開始上課,課間休息多長時間,一天多少節課,基本上是都是統一的,學校之間大同小異,都沒有太大改變,很少有人思考過其中的問題,這些長期被沿用的統一時間是不能被重構的嗎?

2014年,我在美國參加培訓,發現所到學校的課時結構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不僅是每節課的長短不同,課間的時間也是長短不同,學校之間的差別更是很大。這啟發我思考:我們必須要改變這一切,重建學校的時間結構,將時間進行重新組合,以聚合出最大的教育價值和學生成長價值。

在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和設計後,青島二中從2019年開春天開始調整課時,在學生的在校時間長度不變的前提下,內容如下:

課間休息時間由10分鐘變為5分鐘(後又變為7分鐘),保證學生課間的選課走班時間;每節課40分鐘的時間。

上午取消了課間操的時間,由5節課變為6節課,下午以校本課程、STEAM課程、體育課(每天一節體育課)為主。

於是,課時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了,這為學生更加充分的個性發展創造了時間的資源和條件。

其次是嚴格控制教學時間。與一些學校把全部時間用於與高考相關的學科不同,學校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這九個與高考直接相關的科目,在高一和高二年級都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課時標準設計,理化生政史地都是最低限度的課時。

儘管為了高考的需要,有的老師希望增加課時,但是學校依然堅持以最少的課時,倒逼老師不做一個靠消耗時間和汗水獲取優異成績的老師,而是做一個以智慧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老師。因為學校要給學生釋放更多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當然,壓縮教學的時間更需要學科的手段和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今天,我們處在了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學校教育單位時間內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藉助現代技術的應用。

從2016年開始,學校全面推動「網際網路+教學」,提出了「生學為本、合作內化、師教為要、點撥升華」的方針,通過對傳統教學的原則和流程進行再造與顛覆,實現了「師生零距離,資源無邊界,學習全時空」。在過去的一個學年,共開展網際網路+教學課18491節,錄製微視頻10375個,網上答疑1922684次。

我們用「網際網路+教學」解決了課時的本質問題。

教學不拖堂,周六周日從不加課,沒有大量作業,也沒有頻繁的考試,但高考效果是沒問題的。這說明,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時間結構,為學生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這種調整解放了教師,但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要以自己的獨特優勢智慧和專業素養,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的個性發展的支持。

如何激活老師們呢?青島二中採取了「1+N」的貢獻度評價,鼓勵每個老師在以最少的時間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有更多時間和機會為學生開設選修課、擔任學生發展導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驗、指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指導學生開展學術課題研究等等,讓教師的才智,轉化為學生發展的資源。

教師們通過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有了生命的厚重感,通過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通過「網際網路+學習」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獲得成功感和幸福感。教師擺脫了傳統教師角色的機械與枯燥,突破了「職業倦怠期」和「高原期」,不斷從優秀走向卓越,從高原走向高峰。

學校進行時間結構調整和更好地管理時間最大目的,就是賦予學生更多發展的自由時間。

丹尼爾·夾克在《驅動力》一書中指出:讓人的發展驅動力3.0是指「自主、專精、目的」,其中首要的就是自主。許多教育的思想家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陶行知曾提出「六大解放」,其中包括解放學生的時間與空間;蒙臺梭利說的「解放學生,給學生以自由」也是如此。

教育,只有當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獨立思考時間、自主發展時間還給他們,學生的發展活力和教育的活力,也就充分迸發出來了。

我們向學生提供了能真正實現生命解放的生態環境。比如,在高三,學生有4天和老師一起學習,1天是自學,也就是「4+1」。學生的內在被激活,自身發展有了動力,學習效能也就變好了,自我發展方向也就更加清晰。

解放了時間,就能不斷讓學生的個性發展得到彰顯。為此,青島二中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平臺資源和機會。

學生每周都有適合自己的選修課程,13門外語課程為每個學生修習第二外語提供了機會;大量的社團活動每周都要開展活動;學校的30多個創新實驗室讓學生沉浸於興趣發展之中;定期開展的遊學和職業體驗活動,讓學生探索自己的未來專業和職業方向……青島二中的學生們不會等到填報高考志願才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在這之前,他們就已經想明白了。

通過這樣的科學調整,每個生命的活力都能得到激發和尊重,每個生命的內涵都變得更加豐富。學生的創新活力有了釋放的時間和空間,科技創新活動、STEM活動、藝術創意活動、模聯活動等等,都為學生的創新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最大的支持。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教育卻要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做好確定的準備。

古羅馬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所著的《沉思錄》曾寫到:「道德的完美無缺,在於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度過。」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老師,如果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每個人都會活出最大的精彩。

來源|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上的演講發言

責編| 劉婷

相關焦點

  • 精神分析:人成長的本質就是不斷的喪失與被閹割
    他認為不論是儒家的人本主義,還是羅傑斯、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或者是薩提亞的人本主義更或者乃至大乘佛教的人本主義其本質是在填補功利文化背景下所成長起來的男男女女對「無條件關愛者」的渴望與幻想。很顯然,在這裡學派之間的分歧開始顯著,然而深入精神分析尤其是拉康派精神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的成長過程,其本質實際上就是一場不斷被閹割與不斷喪失的過程。現在很多文章都喜歡談到「原生家庭」與「創傷」,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創傷」其實是精神分析最喜歡涉及的。
  • 時間壓縮不經濟
    INSEAD商學院的迪瑞克斯(Dierickx)和庫爾(Cool)兩位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時間壓縮不經濟」理論(time compression diseconomies),指出違背規律地壓縮時間,加快進程,最終結果是不經濟的。
  • 成長的本質,是對失敗的包容
    現階段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們從小就在不斷的比較中長大,不斷的接受培訓,不斷的報各種課程,在競爭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分數成為了學校衡量你價值的唯一標準,成功成為了社會衡量你價值的唯一標準,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失敗』『失敗』
  • 哈爾濱市木質顆粒燃料廠-瀋陽環保顆粒生物質
    哈爾濱市木質顆粒燃料廠-瀋陽環保顆粒生物質瀋陽市刨花顆粒燃料廠公司,主要產品:橡木顆粒,刨花顆粒,紅木顆粒,雜木顆粒。公司生物質顆粒燃料銷售面向:江蘇,浙江,山東,河北,華北,東北一帶。尋找長期合作地區代理商,歡迎來電洽談公司緊跟市場的發展和客戶的需求,並結合公司的實踐經驗,不斷開發和完善產品。
  • 怎麼樣學會看透本質?
    聊跑題了,習慣性看透本質的人過的一定不會太差。在床上,你拍一下她屁股,她知道要換什麼動作。而不是,來一句,你TM打我屁股幹嘛?這就是看透本質。為何讓大家養成看透本質的習慣?而且機器算法還精準的定位你的愛好,機器知道你需要什麼樣的視頻,專門給你推薦什麼樣的。這就是當初短時頻火的原因,以及刷起來很難停下來的原因。
  • 學會本質思考讓你輕鬆解決問題
    導語:當你面對問題時,你會如何去思考?你的思考模式將會直接影響到你的行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也曾經歷:以為自己已經思考出解決策略,卻遲遲無法看見成效而苦惱,今天楠楠老師將告訴你如何破除思考慣性,改變思維模式,學會本質思考,讓你在往後面對問題時,能夠快速分析,找到痛點,做出正確的決策。9種思考慣性,阻礙思考本質什麼是本質?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看見你的內在小孩,修復成長的創傷
    一個人的潛能受限,往往來自我們內在小孩的成長創傷。如果我們內在成長創傷沒有得到修復,我們內在就會受阻,這份成長的受阻往往影響我們自身的探索。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恢復自我的具足,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深入內心深處看見內在小孩,我們越能深處看見,我們越能收穫豐盛的自我。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看見你的內在小孩,修復成長的創傷
    一個人的潛能受限,往往來自我們內在小孩的成長創傷。如果我們內在成長創傷沒有得到修復,我們內在就會受阻,這份成長的受阻往往影響我們自身的探索。 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恢復自我的具足,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深入內心深處看見內在小孩,我們越能深處看見,我們越能收穫豐盛的自我。
  • 顆粒構建精彩材料世界,打卡中國顆粒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
    2020年10月24日,中國顆粒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在廈門翔鷺國際大酒店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由中國顆粒學會、大同大學(臺北)、臺北科技大學共同主辦。粉體圈作為支持媒體,應邀參與會議。
  • 學會雙向成長提升複利
    只有企業價值持續成長,才可能緊密地督促市場的價格不斷向上;只有持續抬升的內在價值,才有可能保障我們長期複利在一個較短時間內得以實現,而不被時間成本拖拉垮掉。二、價值成長:小費雪(費雪的兒子)曾經幫巴菲特總結過「他每過十年都在進化」,巴菲特遇見芒格,找到而企業護城河的厲害,學會了以合理的價格買入最優秀的公司,而不是只撿菸蒂。我們個人成長的路還很長,也要遇到自己的芒格。
  • 最該養成的習慣,是不斷讓自己學會「歸零」
    這是智遠的第078篇成長筆記的分享。「給自己不斷歸零,是為了「反彈」的更高」。俗不知,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環境也在隨時發生變化,個人也在不斷的調整,要讓自己掌握「隨時清零」的能力,是發展中必不可少分割的一部分。
  • 不斷成長,才是最大的成功?
    用戶每日劇增,營業額也不斷飆升,而為了全身心的投入進去,肖然下定決心,毅然地辭去了他年薪20萬的穩定工作。但如果運用肖然的這種方式去思考,你會發現,你抓住的是問題的本質,你的邏輯和思考方向是正確的,那麼你的決策與接下來的動作,也會更接近正確的軌道。能看透問題本質的人,和看不出的人,註定是兩種不同的結局。
  • 三十而已or三十而立,龍牡壯骨顆粒升級進階又煥新態
    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健民龍牡壯骨顆粒早已年過三十,今年是上市第三十五年,卻仍舊代代更迭升級,不斷注入新技術、升級新配方,始終保持「年輕態」。 其實,不僅僅是人,對於企業和品牌也是如此,健民龍牡壯骨顆粒已上市三十五年,早已過了三十的年齡界限,然而在兒童補益劑領域仍舊是佔據著龍頭地位,始終保持著遙遙領先的銷量與極佳的口碑,這正是得益於其始終秉承的創新進步精神。   龍牡壯骨顆粒是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是兒童健康成長藥物領域的領導品牌。
  • 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今年就沒有再堅持,我也嘗試做了電商,自己開了拼多多店鋪,20天會有一單,目前店鋪好像是殭屍店鋪一樣,我看到了抖音大軍中短視頻收入的「豪華」我也買了手機支架,甚至補光燈,可是點讚永遠是個位數,考駕照科目二考了三次沒過,再也沒去過駕校了,老公跟我一塊報考的人家駕照都拿了三年了,而我還需要重新學,我之前也思考過這些問題,是怎麼回事呢,老公說是我大大咧咧的性格引起的,我不無否認,我想做的太多,想成功的地方太多,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 國科大公益講座「科學家在身邊」成長計劃六期:小顆粒,大智慧
    2020年7月25日上午,「科學家在身邊」成長計劃公益講座第六期特邀中國顆粒學會秘書長、中科院過程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科普研學聯盟副秘書長、中科院科教聯盟講師王體壯博士,為中學生朋友分享了題為「『小顆粒,大智慧』之科學魅力,文明階梯」的科普講座。
  • 所謂成長,就是不斷提升思考力
    比如,網上有一篇學習巴菲特時間管理的文章,介紹的方法叫「三步走」策略:第1步列出你想要完成的25個目標。第2步選出排名前5的目標。第3步,把所有時間聚焦在完成前5個目標上,對於後20個目標要堅決消滅。這樣,巴菲特為了聚焦他的前5個目標,從不參加行業活動,也幾乎不參加任何內部會議。
  • 以家人之名 龍牡壯骨顆粒為孩子成長保駕護航
    反觀現實生活裡,有一種幸福叫做「我陪你慢慢長大」,對於父母來說,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無時無刻守護著自己的孩子,陪著哭,陪著笑,見證他們的成長。但是還有一句話說,真正的陪伴不僅在於時間多寡,更在於用心。寶寶在幼兒時期總是很容易出現鈣質缺乏、脾胃發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問題,這些都需要用心的父母及時發現並幫助寶寶儘早調養。
  • 學會用副業賺錢,讓你的時間變的充足
    利用有效的時間,是賺錢最快的方式,通過自身的資本或者勞動力產生收入的一個過程,我們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而獲取利潤、掙得錢財。也就是說,有產出才有回報,並帶來收入,賺錢本質是一個資源互換的過程,副業給你機會,你提供資源,服務,時間,力氣等。
  • 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讓我們看透生活的本質
    一杯香茗等君來 雨雲攝影 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讓我們看透生活的本質 看透生活的本質,依然好好地活著,吃茶去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真到了那一步,沒有一個人會淡定的,也許還由不得自己。也許吧。
  • 骨骼健康從娃娃抓起 兒童成長就用龍牡壯骨顆粒
    因此,為了讓孩子骨骼健康生長,家長要抓住兒童生長的關鍵時期,及時使用龍牡壯骨顆粒等補益劑為他們補足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龍牡壯骨顆粒:骨骼生長補益良劑龍牡壯骨顆粒以乳酸鈣等有機鈣為鈣源,不消耗胃酸,不會刺激兒童腸胃,在補鈣的同時,還可以補充維生素D,促進兒童對鈣的高效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