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2020-07-30 眾望理財師

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規律沒有,一般成績好的家庭的家長被問到如何培養孩子的時候,家長一般都回復「根本沒有培養過」比如,最近的重慶高考狀元,她叫謝欣穎,理科726分。比如,她不刷題,不上輔導班,上課時保證100%專注力。這樣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謝爸爸給出的答案和其他成績好的家長沒區別:根本沒有培養過。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但是真的沒有培養嗎?謝爸爸說,從她一歲多開始,家裡就訂了很多幼兒畫報、繪本等。

「小時候她看不懂,我們就給她講,她主要是看圖。慢慢的,她自己看了給我們把故事講出來。」

女兒因此愛上了閱讀,也逐漸養成了高效閱讀的能力。

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5歲起就帶她學習鋼琴,最終通過了鋼琴十級考試。

當然,學霸的養成是方方面面的,邏輯能力、鑽研能力、認真細緻的習慣......

這些好習慣,以及背後的經濟支出,都是不可獲取的支持~~


近些年媒體採訪過很多高考狀元,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大多數孩子都多才多藝。

今年武漢理科狀元唐楚玥,除了拿下725分高分外,打球、遊泳、吹拉彈唱,樣樣都會,還謙虛地說自己的硬筆書法是入門級。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2019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不僅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參加過學校的足球聯賽,書法和畫畫也相當出彩。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去年深圳狀元溫卓越,從小習得一手好字,因為滿分作文卷面走紅。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全能的孩子背後是家長的各種「興趣愛好班」以及數不盡的金錢投入,「碎鈔機」之說果然是名不虛傳的。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我們看看最近大火的《三十而已》裡顧佳的孩子,為了孩子能上好的幼兒園,一家人搬到豪宅裡,僅僅是幼兒園,就開始學習騎馬,爸媽英語都異常流利,媽媽全職帶孩子,爸爸是一家企業的CEO。

孩子就是家庭的縮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這個拼爹,拼的是格局,拼的是思維。

但是格局的背後,也是爸媽的格局,爸媽溫飽都滿足不了,如何能有更好的格局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即便在金錢上無法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父母睿智透徹,積極又相愛,那麼跟隨他們一起生活的孩子,一定不會差。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爹拼媽。

但不只是金錢,而是父母的思想、格局、用心栽培,付出。

「偶爾我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

2004年安徽理科狀元說:

「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而清華才女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後4:30關機。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不停刷手機短視頻的父母,怎麼有底氣要求孩子遠離遊戲?

父母沒有養成積極上進的品質,孩子又怎麼會天生努力?

高考的背後的家庭,是父母的博弈

不是鼓勵人人當狀元,也不是鼓勵所有父母卯足勁把孩子培養成狀元,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際遇和天賦。

但做父母的,該給孩子保駕護航。

我們傳遞給下一代的,不該是散漫、懶惰、遇到挫折就放棄。

而應該是自律、堅持、專注。

生活裡不存在從天而降的幸運,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驚喜。

有的只是千般投入、萬般辛苦後的得償所願,用心良苦。

相關焦點

  • 冠姓權之爭|端木異:性別議題背後,中國家庭的變遷與博弈
    傳統和現代的博弈:兩頭婚中的子女冠姓權爭議如上所述,由于姓氏是深深紮根在中國傳統家庭父權制之中的,因此女性爭奪子女冠姓也很容易被繞進父權話語裡打轉。雖然兩頭婚的類似婚姻模式在歷史上並不新(費孝通1930年代的作品中就提到過),也曾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流行,但在漢族多個不同地區出現甚至成為主流婚姻模式,是有其新的背景和需求作為支持的,這實際上是一個經過多方博弈的過程。
  • 遼寧新高考背景下:選科背後的紛爭/博弈與思考……
    ,有一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即在社會上,在各高中學校內部,圍繞著新高考改革方案最關鍵的一環——選科,卻出現了一些紛爭/博弈,如怎麼去選科,是基於興趣標準?/博弈紛爭/博弈(一) : 選科是基與涉選科目與高校各專業的聯繫數量的多少為標準?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的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只要看過很多狀元父母的採訪,就會發現那些天才的背後一定有著我們不知道的努力。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而這一點,拼的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用心。
  • 家庭教育變成博弈場,勝負都是失敗者,父母效能訓練實現「雙贏」
    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家庭中屢見不鮮,很多時候父母們的逼迫都是為了讓子女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由於觀念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認知層次的不同,讓雙方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所以激化了矛盾,在家庭教育中,雙方只能爭出個高下、分出個輸贏。但其實在家庭的博弈中,無論勝負雙方都是失敗者。
  • 高考志願填報與博弈論
    最近在讀萬維鋼老師著的《博弈論究竟是什麼》,可以說高考志願填報本質上同樣是一個典型的博弈論問題。 由此可見,考生填報志願時,既要考慮自己想上哪些高校,同時也要考慮其他學生的策略對自己錄取概率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計劃裡應該有他人的計劃」,這就是典型的博弈論問題, 和常見的博弈論問題類似,例如囚徒困境,高考志願填報的博弈的核心是根據其他參與者的策略,選擇最優的應對方式。
  • 高考狀元的背後,拼的是父母?別懷疑,確實如此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也是每位父母們的討論季:「他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別人家的孩子啊!「本以為高考狀元是書呆子,讀死書,把玩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尋找過去學霸們的成功基因,原來,他們的背後都是有優秀的父母,給了他們榜樣的力量。
  • 高考狀元揭秘:每一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託舉!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高考不是你一個人的博弈
    每一年的高考考場外,都會有很多家長在焦急地等待他們的孩子,他們在心裡為孩子加油打氣,一定要穩定發揮、考個好成績!考生在考場裡待多久,這些家長就在考場外等多久。高考不是考生一個人的博弈,更是家長的一次大考。
  • 高考狀元725分背後的真相:高考不光是拼成績,更要拼父母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可以說是史上最「難」的一次考試,而湖北,自然是「難」上加「難」。隨著高考分數出爐,湖北高考狀元最先走進人們視野。可與之比肩的還有一位,重慶高考狀元謝欣穎,3年前是重慶中考狀元,今年是重慶高考狀元,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
  • 難忘高考:莘莘學子破釜沉舟的背後,是多少父母在操碎了心!
    高考,是莘莘學子對三年高中學習生涯的一次總結,它也是打開自己理想大學的一把鑰匙。12年寒窗苦讀,考生們只為這一朝一夕,而父母們則是為孩子牽腸掛肚!今年的高考很特殊,比往年推遲了一個月。然而儘管很特殊,但不變的孩子和父母對這件人生大事的一種態度。分享幾個小故事,希望每一位考生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住,你今天的成就,和你的努力付出離不開關係,但也離不開父母以及親朋好友在背後的默默支持!
  • 高考狀元多出自中產家庭?為何基層勞動者和富豪家庭孩子少有狀元?
    在高考成績公布以後,各省份的高考狀元也相繼出爐,很多家長都在關注他們的教育經驗和家庭背景,並期待自己是否可以效仿。其實,一個孩子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從父母都是怎樣的人、持有怎樣的觀念中,就已經大體上決定了。
  • 全世界的父母都面對的一個問題:親子博弈!誰是最終贏家?
    《學習型家庭》第二課:博弈(一)全世界的父母都面對的一個問題:親子博弈!提到「博弈」這個詞,大家會想到什麼?感覺好像很深奧,「博弈」的本意是:下棋。提到下棋大家能想到幾種棋?第一個可能會想到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象棋,還有跳棋,圍棋、軍棋、五子棋、西洋棋等等。
  • 重寫2014年高考作文|中國家庭育兒真相:父母子女與規則雙向綁架
    而我,就在背叛和拋棄中,帶著日與夜的流淚,迎來了我的高考。那一年的高考題,是這樣的:當年我在這份材料中,讀出了一份規則與惻隱之心相對立的無奈;而如今,我在其中卻讀出了一種中國式家庭的育兒真相的殘酷和悲哀。何為中國式家庭育兒真相?即孩子扮演野生動物,父母的惻隱之心臣服於利他觀,父母子女與規則雙向綁架。
  • 因為高考是一場無法「雙贏」的零和博弈
    補課背後的「囚徒困境」暑假是補課的背後的道理,聽我慢慢道來。補課背後的「劇場效應」劇場效應最初是由盧梭提出的,在經濟學中是指,如果劇院著火了,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先跑出去,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這麼做,其結果必然是大家都擁堵在門口,誰都跑不出去,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慮他人利益的行為,導致了群體悲劇的上演
  • 親子博弈,誰是最終贏家?
    《學習型家庭》第二課:博弈(二)「教練啊,我太難了!」,有沒有家長心裡這樣想?「上一天班太累了,還要跟孩子鬥智鬥勇,哄著她/他,我曾經也是個寶寶呢,誰來哄我呀」,「天天對著神獸,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難道還讓我供著她/他嗎?」,「我也知道不應該發脾氣,好好溝通,可臣妾做不到啊!」
  • 高考狀元的背後,拼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高考成績公布,各個省的狀元也相對出現了。1.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考了726分,數學149分,外語148分,讓人讚嘆的是,三年前的中考,人家就是重慶市狀元727分,和高考成績只差一分。我們現在的孩子,每個學生都上好幾個補習班,小學的孩子有的報5到6個課外補習班,大人累,孩子也累,孩子成績還是沒有提高,和這個重慶狀元相比,父母是否該反省我們的教育了?
  • 為什麼家庭作業末尾,要讓家長籤字,背後原因多數父母不知
    相信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上學以後,每次完成家庭作業,都要讓家長籤字,這讓家長們特別不理解,認為這是多此一舉。那麼孩子完成家庭作業以後讓家長籤字,究竟是多次一舉還是背後另有原因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籤字背後有點滴的陪伴每一份家庭作業的末端,家長籤字的同時,還暗含著家長點滴的陪伴,相信很多家長並不是隨便籤字就了事了,而是會認真的幫助孩子檢查作業,糾正孩子的錯題。有些家長可能會不理解,如果家長都把作業檢查完了,老師做什麼?
  • 遲到、睡過頭、忘帶準考證,高考這些事,背後的原因竟在考生父母
    6月7日凌晨,K123次列車因暴雨臨時在在衢州市江山火車站停車,如果列車持續晚點,車上的一名由浙江義烏趕往湖北孝感參加高考的女生,將會錯過高考。很幸運地,鐵路部門緊急調度近線路列車,順利地將該名考生送上了火車,並最終趕上了高考。
  • 蕪湖19歲腦癱少年高考623分,勵志的背後更心疼父母
    隨著高考成績的陸續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多少人眼裡的青蔥歲月,心裡的五味陳雜。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背上了比普通家庭更沉重的負擔。讀初中的時候,我們學校有個老師的孩子出生就得了腦癱,有時候會在校園裡看到那個孩子在花壇旁邊轉圈圈。因為腦癱,孩子有運動障礙,走路從來都是踮著腳走路,而且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他的身體總是控制不住地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