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心學:要想輕鬆駕馭人心,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2020-12-15 客多邦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

#曾國藩#曾國藩能從湖南湘鄉農村單槍匹馬獨闖京城,在沒有背景和銀子鋪路的情況下,僅用九年時間就連升十級,僅僅39歲就做到二品禮部侍郎的位置上,除了靠自己的學識和謀略外,也與他善於心學有很大關係。

曾國藩真正用心學駕馭人心,是在他36歲的時候。這一年,曾國藩被升授為正四品翰林院詹事府少詹事兼署大理寺少卿,讓他首次嘗到了權力帶來的快感。

正是這次升遷,讓曾國藩也清醒地認識到,駕馭人心其實沒有技巧,只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到三點原因,問自己三個問題,就能輕鬆駕馭人心了。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也提到,曾國藩進入翰林院工作,成為一名從七品檢討的時候,他的頂頭上司是從四品侍讀學士趙楫。

趙楫雖然也是一個漢人官員,卻偏偏喜歡巴結滿人官員,對比自己職位低的漢人官員一向看不起,加上曾國藩身材瘦小,長相也不雅觀,而且沒有銀子賄賂他,因此,對曾國藩一直很不禮貌,對他百般刁難。在曾國藩剛剛工作的三年時間裡,趙楫一個好評也沒給他。當然,這還不算,後來,乾脆以曾國藩「辦事糊塗為由」,向道光皇帝告了一狀,讓曾國藩被貶為翰林院一名候補檢討。

幸好曾國藩得到了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賞識,在候補半年時間後,才得到重用。

但是,就在曾國藩得到道光皇帝賞識,大家都認為他前途無量的時候,曾國藩再次被革掉職位,再次成為翰林院一名檢討。

這次,是因為曾國藩在欽命協助修繕文廟的過程中,舉報工部侍郎匡正貪汙而遭到打擊。匡正彈劾曾國藩在修繕文廟時,專橫跋扈,不把上憲放在眼中,從而將其從翰林院侍講學士的位置上貶為一名檢討。

匡正祖上軍功赫赫,在朝中很有實力,大家都認為曾國藩的仕途徹底走到頭了。因此,當他搬出自己侍講學士辦公室,走進檢討辦公室時,立即遭到了同事們的嘲笑。

曾國藩不為所動,他被貶職也不是頭一回,並不當一回事,依舊每天早早就到辦公室,很晚才下班回府。

此時,正是夏秋交替之時,一不小心,曾國藩感冒很嚴重,整天眼淚汪汪,為此,他去向上司趙楫請幾天假,希望能找個郎中看看。

沒想到趙楫不僅不準他的假,還對他一頓呵斥,認為他才被降職幾天就要請假,顯然是沒把他這個上憲放在眼中。

曾國藩一時語塞,反駁不得,只好每天都拖著虛弱的身體,帶病上班。

曾國藩的困境很快就得到緩解。一天早晨,曾國藩剛剛進自己的辦公室,聖旨就到了,原來,道光皇帝派人經過核實後,認定了曾國藩彈劾匡正的事實,將匡正降三級使用,並沒收其家產一半充公,而曾國藩以敢於任事,不怕得罪權貴而得到重用,不僅將他的所有處分取消,還官升一級,升授為翰林院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兼署大理寺少卿,成了趙楫的頂頭上司了。

曾國藩一下子又成了翰林院裡的大紅人了,一時之間,翰林院四品以下的官員都來行禮叩見,向曾國藩匯報工作。

可是,在這些官員中,唯獨不見趙楫的身影。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對待趙楫的呢?曾國藩用三個方法,不僅駕馭了趙楫,也駕馭了曾經欺凌他的每一個同事的心。

曾國藩的方法,讓很多人想不到。

相關焦點

  • 看了曾國藩駕馭人心的方法,我明白了
    懂權謀術的人,都善於從駕馭人心的方法入手。曾國藩在官場上,一向提倡寬容才能聚眾,關鍵時刻要學會低頭,給他人臺階下。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視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曾國藩是一個駕馭人心的高手。看了曾國藩駕馭人心的方法,我終於明白了,其實,要想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除了寬容,還得有技巧。
  • 鬼谷子:學會這三種方法揣摩人心,輕鬆看透他人!
    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鬼谷子:普通人學會了這三種揣摩術,也可以輕鬆駕馭人心!鬼谷子,中國古代一位頗具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他精通百家學問,吸收了各大學派的精華,獨創鬼谷門派,其卓著的智慧無人能及,門下弟子光張儀、蘇秦這樣的精英人才就有500多人,真可謂千古第一奇人!
  •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要想改變命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悟
    在貴州的三個年頭裡,王陽明遍歷種種苦難,受到無盡的折磨,卻在貴州悟道成道,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心學」體系。」一個人想通過人生經驗或閱遍天下藏書來獲得終極智慧的路是走不通的,因為你即使學再多的道理,也只是水中浮萍,心中無根,其實,世間的終極智慧人人身上都有,只是你從未想在自己身上找,只有在自己的心上培養出善根來,智慧才會培養出來。大千世界,眾生萬物,緣來緣滅,皆有良知。
  • 曾國藩:失意要忍,得意要淡
    作家張宏傑曾這樣評價過曾國藩:「一生都活在矛盾與衝突之中,一個有靈魂有體溫有意思的『聖人』」。 的確,曾國藩年輕時名不經傳,是一個見啥都要「懟」兩句的憤青,中年時幡然醒悟,立志要做「聖人」,後來得到朝廷重用,創建了湘軍,之手挽救了大清朝。
  • 曾國藩心學:別人總和你對著幹怎麼辦?不用妥協,有一招實用方法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別人總和你對著幹怎麼辦?不用妥協,有一招實用方法。
  • 王陽明:人生的智慧在於進退之間,莫要賭天意,不要猜人心
    但是我們依然要明白,人生的智慧在於進退之間。人生的智慧在於進退之間人這一輩子說短也不短,說長也不長,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要懂得:人生的道路就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意義的事情和人應該珍惜,無意義的事情要懂得捨棄。有一個人就參透了這種想法,活得通透,活的豁達,他就是明代的思想家、軍事家、心學家集大成者——王陽明。
  • 王明陽的心學與精神
    他開始明白,將天理和人心分開是不對的,人雖然有著種種的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強行用所謂的天理來壓制絕不可能有任何效果。雖然他不贊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慾」,也不認可人心和天理的分離,但「理」畢竟還是存在的,只有找到這個神秘的「理」,他才能徹底擊潰朱熹的體系,成就自己的聖賢之路。可是「理」在哪裡呢?
  • 學陽明心學
    曾國藩傳說中國歷史上三個半聖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諸葛亮,而半個聖人則指的是曾國藩。曾國藩我還算是略有研究的(我算是曾國藩妥妥的粉絲一枚),近代的大師,在聖人這個梯隊尚且只能算半個,那麼這個與孔子和諸葛亮齊名的王陽明他得牛到啥程度呢?抱著對王陽明的種種傳說,我開始在網上找他的各種書籍以及視頻學習資料。
  • 陽明先生六句話,道破心學最高境界
    他幾乎在自己的時代就成了國民偶像。中華上下五千年,多數學者認為,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無數牛人對他頂禮膜拜,曾國藩,張居正,孫中山,蔣介石,稻盛和夫..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什麼是王陽明的「心學」?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第一個是孔子,第二個是王陽明,半個則是曾國藩。那麼,人就必須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內心,了解人類內心的運行機制,從而發現天理,這其實就有點像我們現在所說的「心理學「思想。 不過,我們要注意,「心學"雖然不等於"心理學,但是「心理學"卻是是王陽明"心學「思想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他與前代學者,比如"心學「開創者宋代陸九淵最不同的一點,就是王陽明更強調要琢磨自己和對方的心理運行機制。
  • 要想活得好,先學會禁慾
    奮鬥要趁早,等到老了,即使有心也無力了,趁著年輕,就要努力奔跑,可是,人總有太多欲望,你控制不住自己,總忍不住貪婪一點。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說是晚清名臣曾國藩,年輕時好色,用現在話講,就是看到美女就走不動道,但把太多心思都放在兒女情長之上,卻耽誤了仕途的發展,曾國藩自我反思,趕緊戒掉了這個「毛病」。現在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是仍然有人不知足。
  • 要把領導交代的事情做好,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我經常在準備好一篇領導交代的文字材料,交給領導審核的時候,領導總能提出一些讓我自己都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某個數據是哪裡來的?某個表述是否精確?這樣的話術,我講出來,各部門的主管是否能聽進去,是否能執行到位?真是連環奪命問啊!
  • 曾國藩初入官場,如何駕馭一品大臣?方法簡單到可以直接複製
    #要想馭人,得從自己被別人駕馭開始。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問題,甚至有一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抗拒被別人駕馭,總認為自己能力很強,聰慧過人,不願意被他人驅使。這樣的人,往往都是一些鬱郁不得志的人,很難有所作為。曾國藩則不一樣,他初入官場時,人微言輕,誰也沒把他放在眼中,但他非常清楚,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在別人駕馭自己的同時,尋找機會,反客為主,駕馭對方。
  • 知人知面不知心,熟記曾國藩這五句識人口訣,輕鬆看懂人心!
    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我們要讀懂他人內心真實想法也不非常容易!但人性是亙古不變的,也是有規律可以總結的;於是我們需要多學習借鑑老祖宗總結人性的心得體會,然後學以致用,細緻觀察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抽絲剝繭、抓住本質,繼而看懂人心!
  • 曾國藩的心理操縱術:別人反對自己的意見怎麼辦?三招輕鬆化解
    《曾國藩的心理操縱術》之十五每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說不會被別人反對,恐怕是鳳毛麟角了。曾國藩由於生性懦弱,在他的一生中,被同僚和下屬反對的例子比比皆是。曾國藩認為,遇到別人反對自己的意見時該怎麼辦?其實很簡單,只需三招就能輕鬆化解。
  • 王陽明的心學與維護自己的內心世界
    王陽明的心學,被譽為「夜裡的燭光」,是對「心」的探索最為深刻的學問,據學者評價稱「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真三不朽」,為人們對其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個方面的高度概括。那麼,他是怎樣維護自己的內心世界,並且得到後人如此高的讚譽,神聖如燈塔,這位聖賢高在何處!
  • 陽明心學是企業管理的終極答案
    提到陽明心學,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王陽明這個人——他是明朝的一位聖人。人們常說「人無完人」,其實這句話不全對,歷史上還真是有完人存在。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完人有兩個半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就是王陽明,曾國藩是半個完人。
  • 陽明心學的文化源頭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性本善,要相,並貫徹自己內心本初想法。陽明心學的思想高度以及對生活的實用性深受後人所尊崇,其中不乏曾國藩這樣的清末名臣。任何一種思想體系都是先傳承再創新的,那陽明心學是傳承自哪裡呢?孟子
  • 夜讀丨曾國藩:人沒有出息的三個根源
    曾國藩說過:「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這就是曾國藩提出的人格成功三要素。
  • 曾國藩:要想孩子成才,這三件事必須做
    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大量補習班、興趣班,他們總是帶有某種焦慮,別人家的孩子又上補習班了,別人家的孩子又上舞蹈班了,好像自己的孩子不跟著報上幾個班,就落後一大截。家長們想要孩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注意方式方法。要想孩子成才,首先做好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