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初入官場,如何駕馭一品大臣?方法簡單到可以直接複製

2020-12-15 客多邦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

#曾國藩#要想馭人,得從自己被別人駕馭開始。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問題,甚至有一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抗拒被別人駕馭,總認為自己能力很強,聰慧過人,不願意被他人驅使。這樣的人,往往都是一些鬱郁不得志的人,很難有所作為。

曾國藩則不一樣,他初入官場時,人微言輕,誰也沒把他放在眼中,但他非常清楚,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在別人駕馭自己的同時,尋找機會,反客為主,駕馭對方。

下面,我們用曾國藩駕馭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事例詳細講解。

穆彰阿,滿洲鑲藍旗人。他和很多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不同,是進士出身,是八旗子弟中的翹楚人物,因此,深得道光皇帝信任,一路升遷,做到宰輔的位置上,權傾天下。當時,大清王朝的大半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都出自穆彰阿的門下。

由此可見,穆彰阿的影響力有多大。

穆彰阿作為朝廷的一品大臣,怎麼會看得起地位低微的曾國藩呢?這才是我們最值得關注和了解的地方。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提到曾國藩首先是和三品大員、理學大師唐鑑拉上關係。可唐鑑是太常寺卿,位不在翰林院,對曾國藩也是愛莫能助。

這也迫使曾國藩不得不另外尋找門路,而穆彰阿作為宰輔,自然有權保舉和提拔他。另外,曾國藩和穆彰阿還有一層名義上的師生關係。

曾國藩在會試中,穆彰阿是主考官、大總裁、閱卷大臣,按照科舉考試的規定,曾國藩是他的學生。

這是一層非常脆弱的關係,穆彰阿擔任過很多屆會試的主考官,門生故吏數不勝數,他根本不知道曾國藩是誰。

穆彰阿不知道曾國藩是誰,但曾國藩知道他是誰。

正是因為這一點原因,曾國藩曾多次到穆彰阿府中謝師。那麼,曾國藩又是如何駕馭這個一品大臣的呢?

他的方法簡單到可以直接複製,手段卻十分高明。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依舊十分實用。

相關焦點

  • 如何讓他人心甘情願幫你?看了曾國藩駕馭人心的方法,我明白了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權謀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建議感興趣的讀者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以全面了解曾國藩權謀術的若干細節和運用方法,從而舉一反三,為我所用。那麼,如何才能讓他人心甘情願幫助你呢?懂權謀術的人,都善於從駕馭人心的方法入手。曾國藩在官場上,一向提倡寬容才能聚眾,關鍵時刻要學會低頭,給他人臺階下。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視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曾國藩是一個駕馭人心的高手。看了曾國藩駕馭人心的方法,我終於明白了,其實,要想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除了寬容,還得有技巧。
  • 官場達人曾國藩:從「憤青」到「老奸巨猾」
    此人見訛詐曾國藩不成,轉而「傳詔」於湖廣總督官文,官文執其人審問,「不得實,亦未深究」,此人「後遂不知下落。」  晚年曾國藩也像其他老猾官僚一樣,熟練運用官場之「展」字訣,將許多棘手之事一拖了之。因為糧餉問題,地方財政上出現許多虧空,曾國藩拈用「展」字,來一個「累年相承」,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後年,最後不了了之。
  • 李鴻章初到上海,如何打壓地頭蛇?曾國藩教他一招,堪稱官場經典
    曾國藩曾經送給李鴻章一句話,通俗來講就是:先練好兵,打好仗,把性命保住才是根本;開辦洋務是以後再謀圖的事,要把眼前的先做好。李鴻章也確實不敢對此有所逾越。李鴻章自派兵駐紮上海以後整日埋頭練兵,並且聘請西方軍事顧問擔任教導淮勇軍作戰技術的老師。凡是太平軍騷擾搗亂、打罵叫囂一概不予理會,到了正面交鋒的時候也是虛與委婉、花樣百出,目地就是拖延時間。
  • 如何籠絡人心?牢記曾國藩的三個方法,讓他人心甘情願任你擺布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權謀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建議感興趣的讀者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以全面了解曾國藩權謀術的若干細節和運用方法,從而舉一反三,為我所用。曾國藩第二次出山的時候,朝廷依舊還是原來的朝廷,官場依舊還是原來的官場,可他為何就能混得走了呢?無論是籌糧籌餉,還是後勤保障,都比以前順暢,甚至到了「再至江西,人人愜望」的地步。可見曾國藩受歡迎的程度有多高。這是曾國藩的權謀術發揮了作用。
  • 從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官場沉浮中,讀懂職場成功學
    如何可以改變這樣的現狀呢? 有人閱讀《曾國藩傳》,找到了答案。 起因是曾國藩在新帝上任的幾個月中見識到其昏庸無能的一面,想要「一棒子打醒這個糊塗蟲」,便不顧清朝禮法,直接給鹹豐上了一道驚世駭俗的奏摺,直接指出他的三個大缺點。 其實曾國藩的本意是好的,他想要在亂世有所作為,想要再扶一把岌岌可危的清朝帝國。
  •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閱歷豐富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他也困此繼承了曾家的持家傳統,並發揚光大,總結出了著名的曾家「八寶飯」。曾國從小就銳意進取,他六歲入塾讀書,八歲能讀八股文通五經,十四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
  • 「文正」諡號最為尊貴,清朝共8位大臣有幸獲贈,曾國藩僅列第六
    在滿清王朝近300年的統治時間裡一共只有八位大臣死後獲得文正的諡號,他們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那麼,這八位獲諡號文正的大臣,他們生前都擔任什麼行政職務呢?誰的行政級別最高?先來看湯斌。他是河南睢州(今河南)人,出生於1627年,是康熙年間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學家。
  • 曾國藩心學:別人總和你對著幹怎麼辦?不用妥協,有一招實用方法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別人總和你對著幹怎麼辦?不用妥協,有一招實用方法。
  • 曾國藩:見風使舵的人,能風光一時卻下場悽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自古以來,很多人在官場上由於不會識別人心,導致吃了不少虧。此消息讓朝中的每個大臣都大吃一驚,更有御史彈劾廣西的地方官員不作為等各種罪狀。可19歲的鹹豐皇帝剛剛掌握大權,而且一直生活在深宮之中,並不相信真有人敢造反,於是不僅將聞風而奏的御史革職,還要問罪。作為禮部侍郎的曾國藩,覺得鹹豐皇帝此舉欠妥,有違大清禮制和律例,因為按照大清王朝賦予的權限,御史可以聞風而奏而無罪。
  • 在清朝,「從一品」和「正一品」、「正二品」有多大差別?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為十二級,前八級都是超品,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入八分指享受八種待遇)也就是公爵以上是超品,大清的皇子大部分都是貝子以上,所以基本是超品。
  • 曾國藩心學:要想輕鬆駕馭人心,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
  • 如何與小人打交道?曾國藩給出2個辦法,小人甘願幫你的忙
    關於如何與小人打交道這件事,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煩心事,勞心勞力不討好,結果還可能會得罪不少人。但是細想一番,與小人打交道也是考驗你能力的時候,那些深諳人性之人,往往知道如何對付小人,可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小人是非常討厭的,能躲著絕不見面,偏偏這世界上卻少不了小人的蹤影,那麼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曾國藩大師,學習他是如何與小人打交道的吧。
  • 曾國藩義救林則徐,計謀高超不得罪人,堪稱官場教科書
    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拒絕轉載對於皇上起用林則徐,曾國藩早就預料到的,正因為這樣,穆彰阿才找他商議。曾國藩在心裡是對林則徐頗為崇敬的,因為林則徐和他一樣,是個清官,是個真正替老百姓辦事的人。再者,朝中有很多大臣都上書替林則徐說話,那是主戰派的人在搞事,你穆彰阿作為朝廷重臣,怎麼不知道這點風向呢?穆彰阿被曾國藩這幾句滴水不漏的話,塞得說不出話來,是啊,完全是他自己失察,怎麼還敢質問門生的不是呢?
  • 曾國藩:「一勤天下無難事」
    他是戰場打出來的悍將和官場練出來的能臣他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但他所受的挫折與磨難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這個人就是曾國藩,曾國藩曾七次參加科舉才考中秀才。他的學生李鴻章,曾經當著他的面說他是"儒緩」意思是反應慢。而他是如何克服笨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一個字「勤」。
  • 曾國藩的「理論」和麥肯錫的「方法」,馮唐的成功可以複製出來
    還有人認為,成事很簡單,跟著自己的心去做,走到哪是哪,只要把握時間,亂世也能成大事。其實關於成事,古往今來,前人經歷的案例足夠讓我們琢磨出一套成事的方法,然而前人成事的秘訣帶有一定的時代特性,天時、地利、人和是古代人成事的關鍵。古代人成事,它可以是三國時的草船借箭,只需掌握天機和風向,時機一到,守坐享漁翁之利即可。
  • 曾國藩的恩師有多厲害?提拔曾國藩十年,連躍十級成從二品高官
    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最有名的大臣之一,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而且單純的論功勞,曾國藩還要在另外三人之上;為何呢?因為曾國藩是湘軍的領袖,李鴻章不僅是他的學生,而且李鴻章的淮軍還是曾國藩一力促成的,骨幹都是湘軍精銳搭建的;而左宗棠也是出自湘軍,雖然和曾國藩關係不大,但多少有點聯繫。
  • 曾國藩如何從處處碰壁的憤青變為老奸巨猾
    因為糧餉問題,地方財政上出現許多虧空,曾國藩拈用「展」字,來一個「累年相承」,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後年,最後不了了之。有時他還以此訣授之屬下,比如他在致萬啟琛的一封信中說:「累年相承舊債,列入虧空項下,以一『展』字了之,此官場中之秘訣也。」 第三個矛盾是清廉與汙濁。曾國藩可以稱得上是清官,他的「清」貨真價實,問心無愧。
  • 湘軍與湘菜: 「一品宰相」曾國藩的樸素飲食觀
    曾國藩 在「曾左彭胡」為代表的湘軍人物中,為首的曾國藩出身農家,從小粗茶淡飯、蔬食自甘,主張少食、素食、清淡。時人稱其為「一品宰相」:一品者,一道葷菜也。 其飲食生活大致分為公務應酬和個人習慣。他見過各種豪華場面,公務應酬不見得是內心所願;而個人飲食習慣,才能反映他的喜好和追求。誠如曾公所言:「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
  • 《曾國藩傳》:從落榜書生到晚清重臣,他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極限
    ,目不暇接,那麼在眾多描寫曾國藩的人物傳記中,由百家講壇特邀主持人張宏傑編寫的這本《曾國藩傳》很是全面和系統,幾乎總結和概括了曾國藩從笨人到聖人的全部心路歷程,可以算作簡明傳記的一本入門之書。品讀歷史人物傳記最大的意義,不是要去複製聖賢之路,而是我們從中能夠看到什麼,學到什麼,領悟到什麼?讀完《曾國藩傳》,最大的感觸是:一個普通人,通過「笨辦法」,也可以成為超人,濃縮成一個字,那便是「勤」。
  • 曾國藩30歲前一無是處,高僧傳授四字訣,從此平步青雲
    對晚清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會聽說曾國藩這個名字。這個來自湖南的「糟老頭」真的很厲害。曾國藩是一位來自戰場的英勇將領,是官場培養出來的能幹的大臣。自古以來,他和王守仁是唯一能修身、齊家、平天下的人。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