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古代的「積木」,揭秘鬥拱的故事

2020-12-16 西安新豆遊學

三大問題,一個對策

鬥拱(dǒu gǒng)

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

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

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

合稱鬥拱

鬥拱位於屋頂和立柱之間

起到將房簷的重量傳遞到立柱的作用

重要的或是紀念性的建築

大都有鬥拱存在

(北京·天壇 祈年殿)

(大理·古城 五華樓)

(韓國首爾·景福宮 興禮門)

鬥拱之於中國古建

如大熊貓之於中國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都為之傾倒

他們與鬥拱之間

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佛光寺鬥拱

20世紀30年代

幾位號稱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的日本學者

得意洋洋地對外宣稱:

中國大陸已經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構遺存了

要想看只能去我們京都、奈良!

這個狂妄的臆斷,

讓國人顏面掃地,

卻得到當時世界範圍內

絕大多數古建築學權威的認同

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築結構

竟然只存在於日本?

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

梁思成夫婦徹夜難眠

一日,他們看到

《敦煌石窟圖錄》中披露的

敦煌第61號洞窟兩張唐朝壁畫

「大佛光之寺」

這幾個字就像一道閃電

一下劈開了茫茫暗夜

事不宜遲

梁思成夫婦帶上助手

一個拖著傷腿,一個忍著肺病

用上各種交通工具

風塵僕僕趕赴山西

「快看那!」

林徽因突然大叫一聲

餘暉映照的蒼山林海間

竟然露出了雄偉的半邊鬥拱

「鬥拱高度約等於柱高的一半」,

「屋簷出跳深遠」···

為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鬥拱

梁思成還忍著腿傷

搭起高高的架子

爬到屋頂上一探究竟

林徽因在大殿塵封千年的大梁上

找到了和殿外經幢記載相同的

佛光寺修建年代

以及寺院的出資建造者

鬥拱是東大殿絕對的主角,

它雖然只有簷柱的一半高,卻有著威壓之勢,

它縱橫恣肆,是美木的精魂。

在這裡,是鬥拱而不是屋頂塑造了建築的形象

中國古典建築中的鬥拱藝術在佛光寺發揮得登峰造極

——梁思成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鬥拱只是建築裝飾物

而研究證明

鬥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

而榫卯結合是抗震的關鍵

這結構技術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

遇有強烈地震時

採用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鬆動」卻不致「散架」

通過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

使整個房屋的地震荷載大為降低

實現「牆倒屋不塌

從而起到抗震的作用

四川平武縣報恩寺廣場

在2008 年5 月12 日震後

成了平武縣城居民的臨時避難所

它建於1460 年(明天順四年)

歷經1536 年、1618 年、1657 年、1786 年

以及1976 年的數次大地震

再次遭遇汶川地震的影響時

它的木構造脫榫,牆體開裂

但沒倒塌,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山西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

全塔沒用一顆釘子

整座木塔耗盡3000立方米

2600多噸紅松木料

全部以榫卯結構相接

54種鬥拱遍布塔身

在近年的歲月中

應縣木塔曾遭受了多次地震襲擊

兩百多發炮彈與槍彈擊中

木塔曾大幅度擺動,風鈴全部震響

仍巍然屹立

小小鬥拱,立鼎萬鈞

技術上構思巧妙,制式縝密

美學上神秘莫測,奪人心魄

是集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於一身的特殊藝術

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築精神和氣質

可稱是中國古建築的靈魂

是中國古建築獨有的魅力

在歷史舞臺上散發著瑰麗的光芒

了解古建築、榫卯結構和鬥拱的相關知識

親手解構和重組一個清代鬥拱

體驗和感受這個結構的魅力

小巧精緻的鬥拱

質感古樸,造型奇特

與外國人交流時拿出來互動展示

提起中國時不再是陳詞濫調的

四大發明、京劇熊貓、北京奧運

還有真實可觸的古建鬥拱

相關焦點

  • 迷戀古建築,他把鬥拱做成積木賣到世界各國
    2016年,他來到杭州做了兩件事情,考取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碩士、創辦了杭州晚峰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前者是為了在美術上繼續深造,後者是想把自己在古建築文化獲得的喜悅傳遞給其他人。  建築是一個空間,是立體的文化。
  • 這個迷戀古建築的山西人把鬥拱做成積木,賣到了世界各國
    框架結構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鬥拱積木:宋式四鋪作插昂補間鬥拱鬥拱積木:宋式六輔作補間鬥拱鬥拱是這種框架結構建築的一個獨特構件。它是由鬥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託座,將屋簷的荷載經鬥拱傳遞到立柱上。古代宮殿、寺廟正是因為鬥拱,才有了那恢弘的龐大屋頂。
  • 古代建築物中的鬥拱
    大家好,前面的課程我們認識了古代建築上的屋頂形式和屋簷上的小獸,今天我們來認識中國古代建築中獨有的構件——鬥拱。鬥拱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建築構件。鬥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鬥拱的實例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四龍四鳳銅方案,而早期鬥拱形象在戰國採桑獵壺及漢代墓闕、壁畫上均可見。鬥拱是由方形的鬥、升、拱、翹、昂組成的,是較大建築物的柱與屋頂間過渡的部分。大同市博物館北魏二廳展出的北魏尉遲定州墓石槨(如下圖),其中的建築構件鬥拱就是一鬥三升拱。
  • 鬥拱,中國建築獨有的魅力,成就「東方版樂高」
    鬥拱ATR獨具一格中國的古建築凝聚了傳統哲學所閃爍的靈氣。鬥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頂、額枋和簷檁間或構架間,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合稱鬥拱。鬥拱 ,是一種集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於一身的特殊藝術,,在美學和結構上它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除了構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縝密外,它那奪人心魄的裝飾美和形式美,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鬥拱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築精神和氣質,可稱是中國古建築的靈魂,是中國古建築獨有的魅力,在歷史舞臺上散發著瑰麗的光芒。
  • 他把中國古建築做成「樂高」
    轟轟的打磨聲中,昂和鬥在工人手中切割成型,做好的鬥拱積木排列得像等待接受檢閱的兵士。  這是劉文輝為之奉獻和奮鬥的事業。說事業可能還不夠準確,他以一種虔誠在做鬥拱積木。「我們回不去古代,但是我們可以用有溫度的產品來傳承。」  去年5月25日,武義縣桃溪鎮陶村延福寺,在央視的鏡頭下,劉文輝用一塊塊木頭搭起了這座始建於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國時期的建築模型。
  • 他40歲從頭開始,考上研究生,將中式積木賣給全世界
    《南禪寺香爐》框架結構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鬥拱則是這種框架結構建築的一個獨特構件。它是由鬥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託座,將屋簷的荷載經鬥拱傳遞到立柱上。「牆倒屋不塌」就是這個意思,古代宮殿、寺廟正是因為鬥拱,才有了那恢弘的龐大屋頂。
  • 四川南部縣發現罕見明代鬥拱建築
    東方網7月10日消息: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文物普查小組工作人員日前發現了一處明代鬥拱建築——昌坪廟。該廟位於南部縣大坪鎮七一村5組,這是近年來南充地區發現的唯一明代鬥拱建築,其鬥拱建造格調,在川北地區極為罕見。
  • 淘寶造物節落幕:榫卯積木「火鉗留名」 明年搭火箭去太空
    閉幕式上,「晚峰書屋」創始人劉文輝,憑藉把中國古建築中的榫卯結構做成「中國版樂高」,而成為今年的「天下第一造」。他的獎盃則是一個「金火鉗」,隨著劉文輝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金火鉗」上,網友表示:這是真的「火鉗留名」。
  • 90後創客用積木還原福州古厝
    還原飛簷鬥拱並非易事水西林位於福州高新區南嶼鎮,有8座氣勢恢宏的明代大宅。受中國傳統建築獨有的榫卯結構的設計理念啟發,結合樂高積木的創意玩法,一群90後年輕人挑選了水西林文化街區中最具代表性的林春澤故居(又名「六朝大老」),運用3D列印技術將古建築完整復原後,再分割成50多個部件,設計出這一積木產品。
  • 山西柳家偷偷修建的皇家九層鬥拱
    九層鬥拱天自高,皇城之外風蕭蕭。在古代社會啊,九為極數,只有皇家才能出現,但是在山西晉城的柳氏民居,卻有著一座九層鬥拱,不禁讓人遐想非非···鬥拱是我們古代建築的大門頭,在古時候代表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 星堡積木新系列 盛世唐朝系列積木之鎮遠坊
    星堡積木曾經以一套開創性的中國風原創拼搭積木題材中華街席捲市場,雖然之後星堡也繼續了第二彈中華街系列,但是因為更換了設計團隊的關係頗有種得其型不得其神的感覺。這次星堡再次和中華街第一彈的設計團隊墨笛文化聯手推出了全新的國風積木玩具—— 盛世唐朝系列。
  • 原來古代就有樂高,五千年歷史的榫卯建築改造變玩具
    原來古代就有樂高,五千年歷史的榫卯建築改造變玩具 「晚峰書屋」劉文輝,憑藉把中國古建築中的榫卯結構做成積木
  • 國產積木的春天,到底在哪裡?來自積木圈子的思考
    另外,目前這種分工,並沒有很實在的為咱們中國積木圈子玩家帶來便利,反而為原來的積木廠家帶來了更大的利益。畢竟現在開個廠,做好銷售渠道和修改下設計(你懂我意思),就可以量產了,連生產線都不需要了。 而實際上大家有很方便的想買什麼零件就買到什麼零件嗎?沒有,而且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因為這太虧錢了。
  • 揭秘!帶你走進啟蒙積木工廠
    考考大家:一盒積木是怎樣誕生的?從上圖可以看到,在經歷了開模、注塑等等複雜的工序之後,才誕生了積木迷們喜愛的啟蒙積木產品。如此多形狀和顏色不同的積木顆粒,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為了滿足大家一直以來的好奇心,小蒙送上一期工廠揭秘,帶大家在線雲參觀~1、生產基地啟蒙積木品牌創立於1994年,源自1982年創立的華信塑料模具廠。總部坐落於世界玩具之城——汕頭澄海。截止目前,我們已在汕頭澄海建立4個生產基地。
  • 500萬粒積木展現「中國」古建
    近日,在北京頤堤港的一個樂高展覽驚豔亮相,18件作品、超過500萬粒樂高積木還原了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符號,它們全部出自全球首位華人樂高認證拼砌大師洪子健之手。40萬粒積木再現故宮步入頤堤港購物中心,散布在一樓的熊貓、南獅、盤龍等一人多高的樂高積木作品吸引了不少顧客拍照留念。令人尤為驚嘆的是主展廳裡更為恢弘的作品——《故宮》。
  • 樂高達人巧手搭建,500萬粒積木展現中國古建
    磅礴大氣的故宮,雄關萬裡的長城,鬱鬱蔥蔥的蘇杭水鄉,還有遊人如織的黃鶴樓,竟都是用樂高玩具搭建起來的……頤堤港近日舉辦的一個樂高展覽驚豔亮相,18件作品、超過500萬粒樂高積木還原了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符號,它們全部出自全球首位華人樂高認證拼砌大師洪子健之手。
  • 破解中國古建築的秘密
    中國古建築普遍存在的鬥拱就是很好的例子。鬥是正方形的底座,拱像是弓形的長條木材,一個鬥上摞一個拱,層層疊疊,合起來就是經典的鬥拱結構。鬥和拱都是標準材,鬥和拱的比例都是固定的,所以不管鬥拱怎麼拼接,它的截面始終都是一樣的。這樣,不管鬥拱的組合怎麼變化,它的總體長寬很容易就能推算出來,古人就能很容易地把握建築的整體設計了。
  • 回國創業的年輕人:年薪百萬算什麼,玩積木才是「正事」
    作為踩在千禧一代邊緣的劉文輝,讓全世界知道「中國有這麼好的東西」一直是他從年輕時就孜孜追求的夢想。如今,通過網際網路和淘寶,這個夢想正在一點點實現,他受中國古代建築啟發而創造的「中國積木」遠銷歐美。劉文輝在工藝領域摸索一段時間,終於找到令他興奮的東西:鬥拱。那是中國傳統榫卯建築中的核心組件,劉文輝的創意是將它單獨拿出來,做成工藝品或者積木玩具。慎重考慮後,他還是決定不開實體店,而是直接開一家淘寶店。
  • 樂高達人巧手搭建中國古建,用40萬粒積木再現故宮
    磅礴大氣的故宮,雄關萬裡的長城,鬱鬱蔥蔥的蘇杭水鄉,還有遊人如織的黃鶴樓,竟都是用樂高玩具搭建起來的……近日,在北京頤堤港的一個樂高展覽驚豔亮相,18件作品、超過500萬粒樂高積木還原了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符號,它們全部出自全球首位華人樂高認證拼砌大師洪子健之手。
  • 房梁上的「密符」——中國古代建築紋飾地圖
    一在談建築紋飾之前,我們必須介紹一些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結構。其中房梁部分最突出的就是榫卯結構。傳說在紫禁城這樣龐大的古建築結構裡,卻找不到一根鐵釘,成就這種奇蹟的,就是榫卯結構。後來隨著房屋主體部分不斷擴大,需要承擔的重量也越來越多,逐漸出現了橫梁和立柱,多條橫梁和立柱交疊的地方就形成了「鬥拱」結構。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鮮明的特色,因此,中國建築學會還把它作為自己的會徽,象徵著中國建築文化的傑出成就。為了加固建築,古人會在木材上刷一層油漆以起到保護木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