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家譜名稱釋義

2021-02-08 中華文氏宗親網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作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作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家譜。家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家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關鍵字:文氏家譜、文氏宗譜文氏族譜、文氏家乘、文氏支譜、文氏房譜、文氏通譜、文氏統譜、文氏聯譜


家譜名稱繁多,大致有宗譜、世譜、族譜、家乘、會通譜、統宗譜、支譜、房譜。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


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


家譜,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跡而逐漸演變來的,前身稱為世家、世本和玉牒,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於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最早的家譜,僅指一直系之本家譜,後漸漸擴增至同一祖先的各分支的所有後裔。


宗譜:《說文》:「尊祖廟也。」漢賈誼說:「流派所出為宗。」宗,其義為祖廟。與最早具有「狹義性」的家譜而言,家譜僅指一家一直系。而宗譜,應包括同一祖宗下所有支系,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是不能稱為「宗譜」。


族譜:「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是「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於族,族之於家。「宗」之下又因分衍或遷徙等原因,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就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之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的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因此,宗譜、族譜、家譜是記載人名、世系、生歿、事跡的譜牒。但從宗、族、家的早期含義看,「繼別為宗」,除嫡長子以外所有的分支都納入的這種譜牒的為宗譜。而族譜雖意義大致與宗譜相同,但由於分居、遠遷等原因,雖也將旁支納入譜內,其遠遷的旁支並沒有完整地納入,只有本宗的部分族人,這種譜牒屬於族譜。至於家譜,「謂一門之內」,其所記述的世系是以本家上下直係為主體,只留與本家傳承收藏,例凡這種譜,應屬家譜。上述三種譜牒雖有差別,但因上溯遠近不一,或傳襲舊譜名,故後世也大多統而稱之。



通常,我們會看到眾多的文氏家譜中,有些譜書冠名為「文氏某房家譜」或「文氏支譜」,那麼,與一般的譜書有沒有區別呢?


我們也可以簡單地進行區分一下:


支譜:支,指分支,樹有主幹分支,文氏同一始祖下繁衍眾多子孫後代,而又各自枝繁葉茂成世系,因創業,避難等原因遷徙出該始祖祖居地,修編家譜時冠名「支譜」,表明歸屬某宗派。如,江西萍鄉文氏誠齋公支譜,(清)文叔來編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該支始祖為後唐文時(春元),始遷萍鄉祖為明代文必達,乃江右文氏下一分支。


房譜:根據某一個世代的排行,如長房二房三房等,在編修家譜時,按房分卷,稱之為房譜。該世代的排行,並不一定只是親兄弟的排序。如,文氏三房四修支譜六卷,(清)文大原等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也有以增加名諱來區分,如湖南寧鄉文氏亨房族譜六卷,(民國)文光錫,文大源主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因此,在編修家譜的過程中,一般會將支譜和房譜合起來,總稱「支房譜」,這樣能清楚明白表明該譜是哪支哪房。


家乘:原指家事的記錄,後與家譜家史同義。明代高啟 《夢松軒記》:「近代卿相之後有不數傳,其譜牒尚明,家乘猶在,而子孫已失其業。」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餘嘗序 馬 氏家乘,然其夫之名字,與母之族氏則忘之久矣。」 有少許部份文氏家譜名稱冠以「文氏家乘」。乘,實際上是家譜定量的一個別稱,「付梓一大乘」,「發某公支下一小乘」,多作稱謂單位。


通譜:在譜牒的諸多種類中,通譜是中國譜牒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譜種,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三所說的「同姓通譜」,是指在同姓者或同姓宗族間通過合作(認同共祖、連通世系、重排昭穆等)編撰出來的大家認同的譜牒。相對於以一族一支為記載對象的「族譜」、「家譜」、「支譜」而言,反映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姓宗族之間、同一宗族的不同支派之間關于姓氏的淵源關係和從某一代開始出現的世系會通關係,因此,又可稱為「聯譜」。


同時,通譜本身也是一個有眾多分類的類別。


通譜的別稱有全譜、會譜、會通譜、統會宗譜、會宗統譜、統譜、統宗譜、統宗世譜、統宗譜略、統宗簿、開族統匯圖譜、聯宗統譜、大同譜、大同宗譜等等。

就是在單獨的宗譜、族譜、家譜、家乘、世譜和譜中,為了包括大範圍的族人,也常常有將各族先前所刊刻的大量譜牒統合起來的情況。如,江右文氏通譜,(現代)《江右文氏通譜》編纂委員會文強、文起等主編,2006年計算機雷射照排膠印本。公開出版。是譜,以江右春元公為始祖,涉及贛、湘、鄂、粵、桂、黔、滇、蜀、閩、越、吳、瓊、港、臺、豫、魯等地區文氏源流與世系。


通譜的形成,標誌著同姓聯結關係開始了向實體性的同姓集團的轉化過程。同姓集團是否形成,首先即表現在通譜的編撰上。通譜的基本前提是「重同姓」,通譜,應該分為狹義的通譜、統宗譜和聯宗譜三類。


如果同姓一個宗族很強大,將另一宗族的族譜與本族的族譜合併,又在組織上實現的一定程度的合併,謂為合族,我們有時會在文氏族譜中看到如「宗族合同」「合族合同」等等。另一種情況,各宗族採取對等的立場,在名義上進行了合併,但實際上卻保持了各自原有結構的獨立,這一過程與聯宗相近,所形成的通譜,應具有聯宗譜的性質。事實上,兩個宗族把各自的族譜拼合在一起,大多只限於使共同的記事(主要是古代的故事)得以互相參照,世次也因此得以統一,而在宗族的結構上相互幾乎沒有什麼影響。這種情況在後世更為常見。此時,除了稱為通譜以外,往往還有合譜、合編、全譜等名稱。


統宗譜,在本宗與分支的關係非常明確的情況下實現宗族的統合,編就而成。反映的是一個實體性宗族內部主幹與分支的關係,即類似於「歸宗」,不能也不必稱為聯宗。


聯宗譜,可以看作是與狹義宗譜相對而言的廣義的通譜,是指若干個同姓不同宗的宗族通過追溯共同的祖先和建立相應的譜系關係而編修的聯宗族譜(亦稱"合族譜")。通譜和統宗譜大規模展開,會出現一省範圍或數省聯合進行的局面,如湘桂文氏聯譜,西南文氏聯譜等。



譜牒之所以能進行分類的主要依據,是各種譜牒編纂時確定的功能目標,特別是譜牒記錄的世系所涉及的不同範圍。以某一具體宗族的直、旁世係為範圍而編成的譜牒,是一般的宗譜(包括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房譜等);以若干個宗族形成之聯合體、複合體的世系(主要為直系)為範圍而編成的譜牒,就是所謂通譜。一般宗譜中可以包括通譜的某些內容(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通譜中同樣可以而且必然會涉及一般宗譜的某些內容。



以上,僅僅從歷史衍變,血緣關係等方面對家譜各種名稱簡單地說明,了解文氏家譜的名稱及歷史衍變,目的主要是更好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和家譜文化,更是為了說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



相關焦點

  • 【文氏族譜】湖南湘鄉高衝文氏支譜——光緒三十二年版
    房譜舊序           三頁家訓源流序事跡考       九頁傳贊            十六頁節烈傳            五頁本源錄序記          三頁文氏大宗種公開派分支絲圖  十四頁文氏大宗派序歌歷代遷居地名表 一頁文氏大宗種公開派分支系錄 三十五頁
  • 中國家譜知識譜名
  •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展史
    家譜。家譜就是書寫、儲存家族記憶的晶片。家族祭祀、遊子尋根、生兒育女——最重要的參考指南都是家譜。我國人民修譜,最早始於何時?最早家譜是神馬模樣呢?已經無法確切考證。不過,東晉時期,家譜修撰不僅成為傳統,而且還出了專門研究家譜的人才,主要出在賈、王兩大家族,以至於後世常常把家譜學稱為「賈王之學」。
  • 魚菜共生,文氏增氧小鋼炮的製作方法
    文氏增氧在魚菜共生系統中,能很好地解決魚和菜,特別是魚需要的水溶氧問題。現在要購買一個標準的文氏增氧管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想跟自己的系統的管路完全吻合,那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自己動手製作一個是最合適經濟的。
  • 新家譜的體例
    家譜在初創時期,只有單一的世系和人名,經過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個高峰期後,到宋代,家譜體例基本定型,就是「蘇歐體例」,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期,家譜體例更加完善。舊家譜中的恩榮錄、贊像、五服圖、科名、讓官、節孝、烈女、貞女、義夫、封贈等,不僅標題名稱不適應,其內涵也帶有忠君,歧視婦女的封建色彩,必須擯棄,剔除其封建糟粕。對舊家譜中的序、凡例、姓氏源考、世系、人物傳、字輩譜。家訓族規、祠堂、墳墓、附錄應繼承下來。同時,應增加家族發展史述略,居住地地情、大事記、統計表、專記、補修等新形式,使新體例創新發展,在實踐中創建新體例。
  • 你們要的文氏管來了
    昨天的推文一出,大家紛紛在後臺給小編留言,討要文氏管的製作方法。
  • 行測邏輯判斷高分技巧:文氏圖法
    以下內容節選自《行測邏輯判斷高分技巧》解釋:所謂文氏圖法就是利用文氏圖來求解結論的方法文氏圖就是用一條封閉曲線直觀地表示集合及其關係的圖形,它能直觀地表現出集合之間的關係。其中圓表示一個類,兩個圓相交,其相交部分就是兩個類的共同部分。兩個圓不相交,則說明這兩個類沒有共同元素。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共有五種:全同、全異、真包含、真包含於和交叉。
  • 光緒32年《湘鄉高衝文氏支譜》
    十四頁文氏大宗派序歌歷代遷居地名表 一頁文氏大宗種公開派分支系錄 三十五頁第三本高衝長田後裔派行           一頁輝璋公派裔絲圖系錄          十頁雙塘公派裔絲圖系錄          七頁均衡絲圖系錄         十九頁旭庭公系錄              一頁
  •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家譜是影響人數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影響面最廣的書籍之一。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達的王朝之一,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先後組織編修了數部大型譜牒著作。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蕩,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致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
  • 家譜標準範本
    譜序是每部家譜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家譜卷首應有數量不等的序文。  此說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譜遇到特別原因而破損,後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還是大部散失。  【時氏家譜的修譜定義與內容結構】    是一種特殊的文獻,亦稱祖譜、宗譜、族譜、世譜、支譜、系譜、統譜、家乘、私譜、譜傳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習慣統稱為家譜。        一部完整的家譜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書。
  • 家譜: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 連綿不斷的家族史
    文徵明家譜蘇州《文氏族譜續集》、「二拍」作者凌濛初家譜湖州《凌氏宗譜》、實業家張謇家譜《南通張氏常樂支譜》、建築學家貝聿銘家譜《吳中貝氏家譜》……各種印本的名人家譜,不勝枚舉。顧燕說,這些家譜載有名人不見於其他文獻的生平資料,可補正史、方志之不逮,且家譜中大量的其他記載,提供了其生活背景、家庭教育、社會關係等諸多史實,其價值不言而喻。
  • 五年級數學教學視頻與例題《文氏圖基本概念》
    維恩圖,也叫文氏圖,用於顯示元素集合重疊區域的圖示。
  • 家譜是什麼
    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
  • 谷歌更新動態塗鴉:紀念「文氏圖」發明者誕辰
    DoNews 8月5日消息 5日,谷歌首頁更新塗鴉,以紀念「文氏圖」發明者John Venn 108歲誕辰。 在本次塗鴉中,谷歌利用文氏圖製作了有趣的小遊戲,以此向這位偉大的數學家致敬。 文氏圖,也叫維恩圖,用於顯示元素集合重疊區域的圖示,由John Venn第一次在《論命題和推理的圖表化和機械化表現》一文中使用。(完)
  • 中國家譜淵源--10
    宋、明以來,家譜是維繫家族血緣關係的主要紐帶,每個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組織,必有一部以至數部家譜。
  • 「家譜」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就是家譜。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中國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於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
  • 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三段論題目技巧:文氏圖
    行測判斷推理答題技巧:【北京中公教育行測頻道】2020京考行測判斷推理答題技巧,包括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邏輯推理、類比推理等解題技巧,本文整理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三段論題目技巧:文氏圖。更多北京公務員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公務員考試網。
  • 293年家譜鑄造名家美名
    本報訊(通訊員艾宏偉)門頭溝永定鎮侯莊子村73歲的村民侯德鎧家中,有一本保存了293年的家譜,記載了自清康熙五十年鑄造名家侯氏家族奉旨進京至現在293年間人的變遷。  在侯德鎧家,老人取出一個發黃的16開本子。老人說,原家譜有兩個16開紙大小,用毛筆字豎著寫在發黃的厚宣紙上。
  • 宗譜與族譜、家譜、支譜稱謂涵義
    家譜   宗譜   族譜分別涵蓋的範圍當前,修譜書時書上封面用家譜、宗譜、族譜命名都沒有錯。家   譜家譜這個詞,既有廣義,又有狹義。平時人們口頭上所說的家譜,就是一個各類譜的廣義稱呼,家譜包含有家譜、宗譜、族譜,以及家乘、譜牒。當然,這裡提到的家乘一般不用做譜的名稱,更多是作為一個稱呼用在譜的扉頁上,也用於譜局的一個標記而存在於譜上。譜牒一詞則只會出現在譜的文獻之中,泛指譜以及譜的各類資料總稱,一般也不會用於譜的封面名稱。所以家乘以及譜牒就不在這裡詳細講述。
  •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也是研究名人家世、生平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怎樣判定一部家譜為名人家譜      名人家譜,簡單地說就是記載了本族中一個或數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家譜。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於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產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它資料而確定。筆者業餘時間在整理、研究家譜的同時,陸續收藏了一些名人家譜,今擇其要而羅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