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出通告《關於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萬噸,約合460億根。而禁令中提到的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通知》中明確了禁止範圍不包括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上自帶的塑料吸管。
將不可降解的吸管改為可降解的吸管,目前紙質可降解吸管被商家替代的塑料吸管比較多,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主要替代產品包括聚乳酸(PLA)、紙等材質製成的可降解吸管,竹木、不鏽鋼等材質製成的可循環使用吸管。PLA使用可再生植物資源提取出的原料加工而成,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自9月以來,某吸管廠家已接到價值1000多萬元的可降解吸管訂單。預計,今年可降解、可循環產品在公司年銷售額佔比將再提高十個百分點。目前已有不少商家使用紙質吸管,但是仍有塑料吸管存在,相對以前使用塑料吸管的商家明顯變少
而使用感更接近於塑料吸管的PLA可降解吸管推廣的主要障礙還是在於高於高昂的成本。一根塑料吸管約0.01元,1根紙吸管約0.03元,1根PLA吸管約0.05元。成本是塑料吸管的3到5倍
有的消費者不太清楚禁止使用塑料吸管的規定,但如果有好用的替代品,也可以接受,但是紙質吸管一咬就變形,長時間泡在水裡會軟掉,喝起來有一股味道特別彆扭
也有的消費者表示支持
面對政策變局,不少廠家生產設備已經更新,如今可降解吸管已佔業務的70%左右。但是「隨著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進,尤其全社會對這個工作的重視,相信人們將對環境友好型材料達成共識,市場需求量和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替代產品的生產成本也會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