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將看似乏味的學習過程切換成趣味性學習體驗,並從中拓展和延伸出功用價值,是大多數教育者終身研究的課題。
如何賦予實用性課程有趣的靈魂,其實很多學校早已開始教學探索,其中美國的學校頗具代表性。
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標新立異開設節約課程,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只用一美元完美度過一整天,那麼不妨通過節約系列課程進修一番。遠離被各種打折促銷支配的恐懼,拯救買買買的月光族於拮据吃土的困窘生活……不得不說,節約課程簡直就是衝動消費者的福音。
上一節殭屍逃生課是怎樣一種體驗?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首創殭屍逃生課程,從近些年在青少年人群風靡的殭屍文化為切入點,進而探討人類面對突發災難的求生技巧,深刻剖析人類在災難中的行為、本能和人性光輝。
殭屍文化+逃生指南巧妙結合的課程設計,著實吊足了年輕人的胃口。
在美國很多私立高中,學校都會定期安排學生們體驗極具趣味和創新的課程,通過全新的授課方式,挖掘和拓展孩子的各項能力。
不難看出,想讓孩子對課程抱有持續性的學習熱情,就要迎合孩子的樂玩天性和獵奇心理,如果還能將課程的功用性較好的傳達,兼顧學習趣味和應用體驗,無疑是最理想的教學狀態。
正如貝爾科教董事長王作冰所說:「有趣無用、有用無趣都不能稱之為一堂好課。只有把課程的實用性置於教學底層,通過趣學模式驅動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才能實現知識的有效傳遞,讓教育自然發生。」
如何構建一堂有趣有用的課程,貝爾科教自有妙方。
趣學模式 學有所樂
簡·麥戈尼格爾在《遊戲改變世界》一書中曾經說過:「遊戲是讓我們集中精力的大好機會,當我們緊張地投入其中時,注意力系統、動機系統、情緒及記憶中心都可以被充分激活,從而產生各類積極情緒和體驗。」
巧妙將遊戲元素,諸如目標意識、遊戲規則、反饋系統等與教學內容相融,可以讓孩子們在「趣學」模式中到達「樂學」狀態,從而實現「要我學」被動接受到「我要學」主動求索的態度轉變。
在貝爾雲課堂的編程和數學思維課程中,我們將原創MG動畫與趣味闖關深度結合,在學習過程中為孩子們搭建循序漸進的探索場景,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大腦裡形成畫面感,從而快速理解核心知識點。
教具同樣是調動孩子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載體。
尤其對於抽象思維還不成熟的學前兒童,多元化教具的介入,有助於孩子們將對具體事物的觀察和接觸轉化成感性認知,再把感性認知轉化成抽象、概括的理性認識。
從啟發數學思維的七巧板、情景繪本,到拓展編程思維的實物編程板、智能教具等,大量的配件、多變的玩法與各種主題課程融會貫通,賦予了學生更寬廣的造物與想像空間。
通過趣玩模式帶給孩子們更好的學習反饋與體驗,這是貝爾科教通過多年探索積累所得的教學智慧。
融會貫通 學以致用
「有用」的課程不只是傳授給學生應急的學習技巧,解一時之憂,更是定位終身能力和通用技能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汲取營養,發掘自身的成長空間。
在貝爾雲課堂在線編程課程中,我們在課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和實際案例。
例如結合數學角度知識,解決遊戲中旋轉設計的問題;結合數學等邊圖形知識,製作創建圖形繪製工具;結合物理斜拋運動知識,實現作品中模擬物理運動的效果等等。
通過編程思維+學科思維的結合,幫助學生找到編程學習與應試學科的關聯性,實現校內外學習相互補充,提升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能力。
想讓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並且能夠靈活應用、拓展延伸,動手實踐環節不容忽視。
因此在機器人編程課中,我們給予每一名孩子大量的自由創作空間,通過趣味導入環節幫助孩子們了解機械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引導孩子通過雙手改變機械運轉,賦予機器人全新的創意與玩法。
孩子們可以在機器人搭建、控制、運行過程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不斷建立自信心,實現從模仿到獨立創造的能力提升。
將一堂課的價值實現最大化,除了優質的課程內容本身,老師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一堂好課」背後是上到課程研發團隊、下到一線講師無數次的打磨與推敲。
貝爾科教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未來社會能力要求出發,不斷優化、精細教學設計,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整合教學資源,使得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精準對位學生能力增長點,從而實現孩子多維能力的提升,讓孩子具備應對未來智能時代的核心能力。
如何定義一堂好課?有趣的外化形式、有用的內核基礎兩者缺一不可,這是貝爾科教在創意科教領域探索、深耕9年,基於百萬級用戶實際體驗與反饋得出的最好答案。
在貝爾雲課堂的編程和數學思維課程中,我們將原創MG動畫與趣味闖關深度結合,在學習過程中為孩子們搭建循序漸進的探索場景,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大腦裡形成畫面感,從而快速理解核心知識點。通過趣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