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玩蟋蟀,大家一般都是自己去捉,那你知道怎麼捉蟋蟀嗎?

2020-12-12 寵物小話

在很久以前,玩蟋蟀,捉蟋蟀的人有很多,會捉的人大有人在,當然不會的人也有,如果你也想玩自己捉到的蟋蟀那麼就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選擇捕捉蟋蟀的時間和地點,還有工具。

首先捕捉它們你需要籠子是用長10釐米左右,直徑2釐米左右的小竹筒製成。一頭可以是竹節,一頭可以棉花作塞;也可兩頭均用棉花 作塞子,以利透氣。第二是罩,蟋蟀的跳躍能力很強,如徒手捕捉,容易使之傷殘,因此,用特製網罩捕捉,效果較好。一般用尼龍絲網製成的罩,無論 製作或購買,都很方便。這樣為捕捉提高了很多便利。

還有就是杏葉鍁,用來挖掘泥塊,從巢穴中驅趕蟋蟀,也可用旋鑿 或水果刀代用。水壺,用以灌水驅出蟋蟀。竹籤,當土塊較硬或在磚石坑中翻掘時,可用以助力。另外手電和熒草都是必備的工具。有了這些捕捉到好的蟋蟀就容易很多了。

那麼捕捉的時間如何選擇呢,蟋蟀通常在晚間捕捉,也有在白天捕捉的。由於蟋蟀晝伏夜出,通常在夜間鳴叫,所以夜間是主要捕捉的時間。夜間捕 蟲最有利的時間是89點,直到第二天拂曉。這段時間為蟋蟀 的鳴叫盛期,從間歇鳴叫漸至長鳴。這段時間去,較為容易有收穫,因為聲音較大容易發現和搜索。

還有就是實踐表明,蟋蟀的好壞,除取決於它的遺傳性外,還與它棲息的環境場所有密切聯繫。古人認為「出於草土者其身則軟,生於磚石者其體則剛,生於淺草瘠土磚石深坑向陽之地者,其性必 劣」。這些到底是不是正確的也需要人們自己去體驗了。

下面最重要的捕捉蟋蟀地點在城市住宅前後,垃圾堆及畜禽附近好蟲較少;草叢、田園等較為潮溼處的蟋蟀亦性情溫和而軟弱;而麻地、豆棚或雜草叢生的山地常有好蟲 藏匿;在荒僻的石坑、巖縫、河邊大樹根及古寺廟人跡罕至處,常 有剛烈強悍的好蟲。因此選擇這些地方捕捉,常能有所收穫。所以選擇一個好的地點能提高很大的效率。這些你學到了嗎。

相關焦點

  • 「隨筆」夜半捉蟋蟀
    為了不鬧出笑話,所以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上網查了資料:蟋蟀、蛐蛐是一種昆蟲,只是一個為學名,一個為俗稱。個頭小,黑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俗稱陰蟲。而蟈蟈個頭大,綠色和棕灰色,多數喜歡乾燥有陽光的地方,怕水,這種昆蟲稱陽蟲。看到這段文字之後,我才定下心來開始寫下這篇文章。
  • 夏天捉蟋蟀 —— 敘事小學生優秀日記周記作文400字
    夏天捉蟋蟀 今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天氣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熱乎乎的空氣好像凝注了,整個城市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這天晚上爸爸媽媽說要帶我去捉蟋蟀,我聽了高興極了。這時我們準備好了捉蟋蟀的工具,手電筒、小罐子、小網兜。向小區公園直奔而去,走在公園的路上還聽到了一些蛐蛐的叫聲,那種叫聲非常優美動聽。
  • 鬥蛐蛐兒自古就「風靡全國」,老北京小時候都用這招兒捉蟋蟀
    曲先生是東北人,不知道「賺績」在吳語裡就是蟋蟀的意思。蟋蟀在古代還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名稱,但「官名」是蟋蟀,在北方叫它「蛐蛐兒」,有點兒「愛稱」的味道了。僕固秋資料圖自《詩經》開始,蟋蟀經常出現在詩歌中。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蟈蟈是綠色的,像螞蚱,但較大些。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油葫蘆、蟈蟈號稱中國三大鳴蟲。三大鳴蟲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韻味的當數蟋蟀。古人玩蟋蟀講究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叫"留意於物"。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宰相賈似道,竟然因玩蟲而誤國;第二種境界稱"以娛為賭",把鬥蟋蟀作為賭博手段;第三種境界叫"寓意於物",這是最高境界,多為文人雅士所為。
  • 蟋蟀我們都知道,但是你了解它嗎?
    大家好,我是百家號作者,蟋蟀我們都知道,古時候有鬥蟋蟀的,到了現在還是有一些人晚上活躍在田野上,這難道也能發展成一門職業?一起看看吧。這個東西不能用手捂,你知道了不,為什麼呢?首多種了,一傢伙就傷著他了。
  • 用什麼方法殺死地裡的蟋蟀
    蟋蟀在我們這邊叫蛐蛐,在我們這邊如果殺死蛐蛐的話,人家肯定說你是敗家子!呵呵,主要是我們這邊的蛐蛐一般都好鬥,而且全國有名,是非常值錢的昆蟲!不過,也正是由於值錢,現如今我們這邊基本好蛐蛐都快捉淨了!好了,切入正題!
  • 村裡的蟋蟀生意 賣蟋蟀吃飯用的「盤子」等成村民致富手段
    夜間是捉蟋蟀的最佳時機,因此手電筒、頭燈成了必需品蟋蟀吃飯用的盤子,村裡也有賣兩個孩子把捉來的蟋蟀拿到市場上賣蟋蟀交易現場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文首席記者 楊東華/圖有需求才有市場,蟋蟀生意的興盛,源於收購商的大量到來。
  • 蟋蟀那些事兒系列
    秋天,蟲子叫了,老人領一群孩子,到農村去捉蟋蟀,看到有秸稈堆積物,父親站在上面用腳蹬踏,各路蟲子都跳出來了,孩子們亂捉一氣兒!有鵬先生的祖籍在遼寧海城,父親行三個,上面兩個哥哥,大哥日本時是個憲兵,那時,把一家的生活罩住了。國民黨佔東北時,二哥是警察,也維護了一家人。解放了,講成份,大哥日子不好過呀。在有鵬先生拒絕入疆後,大伯家裡的一個弟弟去了叔叔身邊。現在官至正廳。
  • 寵物種類多,你知道寵物蟋蟀怎麼飼養嗎?
    說起寵物,大家會說道我們很熟悉的寵物。是乖巧可愛的寵物狗,寵物貓和寵物倉鼠等,他們是受到很多人歡迎的。或者是喜歡養水裡面的寵物,寵物魚是很多人的首選。他們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不僅僅如此。養魚對中國人來說是吉利的象徵。生活中會見到很多種類的寵物。不知道大家還知道什麼寵物呢?
  • 秋天即將到來,農村蟋蟀又叫了,回憶童年怎麼抓到強蟋蟀
    看尾巴上有幾根,如果尾巴上有兩根的那就是雄性,尾巴上中間多了一根的是雌性的蟋蟀,雄性蟋蟀會叫,雌性蟋蟀不會叫,一塊地盤容不下兩隻雄性的蟋蟀,所以只要雄性的蟋蟀一面對面,馬上就會打鬥起來的,因為雄性蟋蟀會爭奪自己領地,靠鳴叫聲來吸引異性。蟋蟀打鬥的時候也會鳴叫,那應該是屬於兩種的吧,一種是給自己提士氣。
  • 蟋蟀吟唱入夢來……
    一立秋,蟋蟀就進家了,蟋蟀也叫蛐蛐,在我們老家,蟋蟀也叫秋蛉。今天在單位上洗手間,一進去就聽見蟋蟀叫個不停,心想現在這手機鈴聲真有點意思,後仔細辯別,發現是真蟋蟀叫。我小時候最愛玩鬥蛐蛐,為抓蛐蛐,八九歲的年齡,大中午也不睡覺,跑出十幾裡外捉蛐蛐,小時怕墳墓,但墳墓上草密,捉起蛐蛐來,我也忘了怕了。有次在一雜草叢中,我躍進去後猛然竄起一條大人手臂般粗的蛇,嚇得我抱頭鼠竄,父親說他在本地從來沒見過那麼大的蛇。
  • 一隻蛐蛐11萬,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裡的蟋蟀嗎
    山東省寧陽縣一隻蛐蛐賣出了11萬元的價格,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調侃「我不如蛐蛐」、「還上啥班呀我也回去捉蛐蛐去」、「後悔昨天還用拖鞋拍死了一隻」……蟋蟀屬於無脊椎動物。在文學作品中,蟋蟀是被寫得很多的一種昆蟲。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之所以有趣,不正是因為在那短短的泥牆之下,恰有「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麼?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很多關於蛐蛐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小學課本裡的小「蛐蛐」們。
  • 舊時京城的閒趣享受:養蟈蟈兒和玩蟋蟀
    養蟈蟈兒和養蟋蟀曾是我少年時的嗜好,舊京時玩秋蟲聽蟈蟈兒和蟋蟀鳴唱與鬥蟋蟀曾是人們的一種閒趣享受。舊京時每年的初秋都有從四九城外進城走街串巷出售蟈蟈的農民,他們挑著個挑子,兩頭的籮筐及提繩上掛滿眾多小蟈蟈籠子。賣蟈蟈兒的從來不用吆喝,因為那「聒聒……聒聒」的齊鳴聲,就是極美妙動聽的高分貝的貨聲啦!那時的伏蟈蟈兒,街市中的一些茶館兒、大酒缸掌柜的必買幾個,將蟈蟈籠子高掛在店鋪的窗欞或立柱上,那蟈蟈兒不時的鳴唱給品茗喝酒的老少爺們增添了優雅的情趣。
  • 有很多人喜歡鬥蟋蟀,你知道蟋蟀有多少種,產地在哪嗎?
    蟋蟀在古代擁有很多很多的粉絲,鬥蟋蟀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大家都是參與其中但是真正了解蟋蟀種類,和產地的卻是少之又少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蟋蟀的種類與產地。我國蟋蟀到底有多少種,歷來各說不一。有的說近代文獻記載一共有64種,有的稱與「七十二地煞」相符為72種,持這種論點的認為按正統的諸色有,五黃、八白、九紫、十三青,為35例,加上異品佳種35例和各種顏色之首的紫黃、天藍青2種共72種,這些大家都知道嗎,原來在文獻中,一個小小的蟋蟀竟然有這麼多種。但是呢但我國古代文獻資料中,《促織經》記載的能叫上名字的,又能描述出形態顏色或鬥性強弱的就達190多種。
  • 「蟋蟀相公」指誰,鬥蟋蟀被寫進了聊齋
    瞧瞧,這是多麼浪漫啊,試想一下,在草叢裡,有一隻蟋蟀對著自己心愛的蟲兒,摩擦翅膀,發出鳴響,這和星夜之下,一位手持吉他,在花壇邊對著心儀的女孩子自彈自唱的人,是多麼相像啊。一般的動物,都沒有人類那麼智慧,懂得發明樂器,所以,它們如果要發出鳴響的話,都是依靠自己的嗓子。
  • 自然教育課程:找蟋蟀,捕蟋蟀,學蟋蟀
    了解蟋蟀的覓食習性,思考:怎樣用美食在野外誘捕蟋蟀?觀察蟋蟀的外觀及行為,你會模仿蟋蟀叫、模仿蟋蟀跳嗎?地點:蟋蟀喜陰暗潮溼環境,溝渠兩岸、雜草叢中、玉米根下、鐵路道基、亂石墳崗等人很少去的生活區域,而且又有水和食物的地方,就能找到蟋蟀。叫聲:在野外(喜陰暗潮溼的地方),從蟋蟀的叫聲判斷蟋蟀的位置。時間:白天選擇多雲天,光線亮度高,光照均勻,易捕捉。夜晚捕捉就以聽鳴叫聲為主了。食物:蟋蟀喜歡吃甜食,比如:白糖、麵包、餅乾等,用這些食物當誘餌,就容易捕捉到蟋蟀。
  • 中國民間鬥蛐蛐的歷史和蟋蟀文化
    鬥蟋的壽命僅為百日左右,這就將鬥蟋蟀的季節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漢字中,「秋」這個字正是蟋蟀的象形。蟋蟀是中國三大鳴蟲之一,素來被民間市井所喜。隨著社會上玩鳴蟲漸成風尚,蟋蟀這種破壞莊稼的害蟲反而變得價值不菲,像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線飛蛛、鐵彈子等知名的蟋蟀品種在古時候是千金難求的。野生蟋蟀的壽命大約為100天。
  • 用油葫蘆與蟋蟀做釣餌垂釣草魚,看完讓你收穫滿滿
    油葫蘆也屬蟋蟀科,而蟋蟀類的蟲子又有許多不同的種類,但它們的身體顏色都是深紫色,只是油葫蘆的身體大許多,最大的長可達3~4釐米,在郊野的草叢中到處都可找到。那麼用油葫蘆與蟋蟀做釣餌垂釣草魚,你聽說過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蟋蟀、爬叉、屎殼郎,小時候吃過的昆蟲還真不少
    一個原因是小時候家窮,缺腥少油的,經常肚餓,看見能吃的就想往嘴裡塞;另外是小孩們饞,無論什麼都敢下嘴嘗嘗。下地放羊薅草去,掐麻蒴,摘龍葵籽,折甜黍稈,走一路,吃一路。地裡刨出個紅薯,泥不搓淨連皮帶肉脆脆甜甜地啃光。小時候河裡捉蝦,夥伴們都是把小蝦掐去頭盔剝掉腹甲,生吞活咽的,鮮鮮鹹鹹,別有一番味道。
  • 農曆中國|七月十九 · 鬥蟋蟀
    尤其是到了白露時節,蟋蟀已經長得老結了,雄蟲只要相遇,便會有一場搏殺,所以市井之間便開始鬥蟋蟀的遊戲。鬥蟋蟀是將兩隻雄蟲放進同一隻泥盆之中;各自的主人,會用蒸熟的日菣草或馬尾鬃引逗;這時好鬥的蟋蟀,便會發出嚁嚁的鳴叫聲,互不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