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訴訟是解決公正的最佳途徑,為什麼古代中國人不愛打官司?

2020-12-16 白羽城居士

其實我國古代人不愛打官司是一種誤解,關於訴訟這種事情也是分時期,分階段的。例如大宋朝人民就普遍愛打官司,也不懼怕與人對簿公堂,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愛打官司的宋朝人

我國古代,隋唐之前基本上是以家族為中心,依靠家族內部就能把日常矛盾消解於無形,這就是所謂的「息訟」傳統。宋朝社會較此前有了一個大的轉折,歷史學家稱為「宋元革命」,宋朝以後,都市繁榮,市場經濟發達,傳統的家族結構逐漸瓦解,進入了以個體為中心的「近世」社會。

在宋代留下的文獻中,兄弟分田興訟外,大家族中各房之間爭地爭產也會到衙門,訴諸官員。父子互訟、兄弟相爭、子告母、叔告侄,鄰裡為爭產的小事,也要對簿公堂。一時間,「唯利是趨,所爭之田不滿一畝,互爭之訟不止數年」。不光是平民百姓,就連講究清靜無為,普度眾生的僧俗、僧道之間,也常因爭奪土地、田產、山林等資產,相持不下,互不退讓,最後至公堂。

士人胥吏與百姓爭財,商舖小販之間奪利,動輒就要告諸衙門,請地方官裁決。「輕利重義」的說教,「親親不訟」的美德,一下彷彿消失得無影無蹤。

宋朝自己也發現了本朝人好打官司的特點。曾做過地方官的袁採,在所著《袁氏世範》中,提到本朝人「至於兄弟析產,或因一根荄(音該,意為草根)之微,紛爭失歡;比鄰山地,偶有竹木在兩界之間,則興訟連年」,兄弟分田,常為田間的草根竹木斤斤計較,興訟連年

《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說,「江西之俗,固好健訟」。因為這裡不僅出現專門教人打官司的《訟學》,還流傳大量傳授訴訟技巧的書籍。據《宋史》記載,山東「登、萊、高密負海之北,楚商兼湊,民性愎戾而好訟鬥」,而安徽、陝西、四川等地,也是「民性愎戾而好訟鬥」。修《宋史》的元朝人不理解這樣的變化,只好以「地氣使然」、「民氣如此」來解釋。

其實,宋朝人好打官司的習氣,用「時代風氣使然」的解釋並不徹底,其實還以家族為基本單位的社會結構,慢慢被商業性的市民社會所取代,這才是宋人好訟的決定性因素。更重要是,當時的宋代官員還是士大夫,官場整體風氣要好於明清。

二、不愛打官司的明清

到了吏治腐敗的明清,打官司就成了官員腐敗的重要手段。對於明清的官老爺們來說,法律從來沒有規定審理案件是否需要訟費用,既然有這麼大的漏洞,就代表著打官司絕對不是免費的。一旦案件得到受理,原告與被告就要繳納許多費用。在《情女幽魂》中,官老爺升堂時各種要錢,和那句經典的「免費退堂」也不是空穴來風。

由於明朝公務員400年都沒漲過工資,下面的辦事人員自然就要利用職務發財。於是在訴訟過程中,一些衙役就依仗權勢向當事人索要「酒飯錢」、「車馬費」、「解鎖錢」等數目不等的費用,書吏師爺們就要索要「踏勘費」、「和息費」、「買批費」等費用,用來彌補自己薪水不足的問題。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老百姓除非萬不得已一般都不到衙門打官司,以免遭到各種各樣的盤剝。民間甚至一度出現了「餓死不做賊,冤死不告狀」的諺語。

三、現代人的司法觀念

「化幹戈為玉帛」一直是儒家的至高理想,也受到歷代朝廷的尊崇,從官方到民間,都力圖實現這個美好理想。 

在司法制度並不健全的古代,民刑不分,簡單的民事糾紛也要遭受處罰。如果在公堂上情緒激動,說了過激的言語也會遭到刑罰,特別是敗訴一方遭受鞭刑、杖刑都是十分常見的事情。吃夠了苦頭的底層勞動人民自然不會選擇自找倒黴。隨之而來,民間社會也一改往「好訟」、「健訟」的態度,漸漸變成了日息事寧人的「息訟」。

儒家傳統文化中,原告、被告雙方如果能夠私下和解,固然最好。如果雙方撕破臉皮對簿公堂,就會被街坊四鄰看成是極不體面的事情。許多人礙於面子的因素,覺得打官司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特別是自己坐在被告席,被起訴覺得是很丟面子。

到了近現代,法制不健全,許多基層法院案件多,辦案人員少,案件積壓嚴重。從當事人起訴到執行,已經很長時間過去過了。加上律師費,鑑定費,也是不小的開支。既耗時又耗錢,不到萬不得已當然沒有人打官司。

近幾年,隨著我國法制社會進程的加快,司法環境得到改善,人們的法律意識得到加強,各級各部門也加強了對行業內部的管理和規範,許多基層法院都是超負荷運轉。因此,中國人不愛打官司的傳統會慢慢消失。

相關焦點

  • 「走法律途徑」成免責擋箭牌,只因違法成本過低
    在一些矛盾糾紛中,理應承擔責任的一方拋出「走法律途徑」的話語,不見得是真心希望尋求公平正義,他們往往心裡打著另一副「小算盤」:抓住普通群眾維權的短板,逼其知難而退。對濫用法律途逕行為監管缺位,也是「走法律途徑實則走不通」的重要原因。
  • 社會學分析:為什麼中國人不願意打官司?終於明白了
    中國人不願意打官司不是近代才有的現象,是從古至今一直如此,要解答這個疑惑,需要對中國社會有一些基本的認識。這裡我推薦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讀通了也就對這個問題有答案了。首先,中國自古以來不是法治社會。
  • 律師告訴你:為什麼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打官司打不贏
    因此,本律師建議,不要輕易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打官司,具體原因總結如下:一、作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手方,證據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我們都知道,一個案件或糾紛的產生,就是因為原被告雙方無法達成一致,無法達成一致的原因有很多,無非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這些理由有的是站住腳的,有的是站不住腳的。
  • 百姓遇事不願打官司,原因何在?
    很多朋友有這樣一個疑問: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遇到糾紛,不願意打官司,要麼吃啞巴虧算了,要麼採取極端手段。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打官司呢?長期以來,立法執法的一些環節難免十全十美,導致人民群眾對法律公信力的不信任。百姓自古對官府就沒有什麼好印象,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官府都是貪汙腐敗的代名詞,與其打官司找官府,不過是是與虎謀皮,徒增煩惱。
  • 民間借貸欠錢不還怎麼辦?除了訴訟打官司,還有這7種方法可以做
    很多人有這樣的煩惱,我借給對方錢,但是對方始終不還錢,面對債務人欠錢不還,許多債權人都會採取打官司的方式來維權。無可厚非,打官司訴訟這條路是最有效的,風險也是最低的。但也有些人不喜歡用訴訟的方式來解決,那麼除了起訴還有哪些法律途徑可以討債?下面是律師來幫助大家解決問題總結的幾點方法。
  • 打官司到底要多少錢?至少6種費用!2種方式可減少訴訟成本
    一說到打官司,很多人第一反映就是打官司太貴,打不起官司,所以遇到糾紛有的人寧願自認倒黴也沒想過走訴訟解決,是的,打官司肯定會產生費用。,像打官司這種非常專業的事務就應該交給律師來處理,即使是看似非常簡單的案件也會有很多麻煩問題,比如管轄法院、案由選擇、基本法律關係的確定等等,一不小心弄錯就會面臨被駁回的風險,所以委託律師代理,由律師全面系統且程序和實體並重地把握案件脈絡,設計嚴密的、可操作的、具有前瞻性的訴訟方案來大大提高案件的勝訴率,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打官司都會找律師的原因,當然律師不是免費提供法律服務的,委託律師是要支付律師費的
  • 「微普法」為什麼同樣是打官司,收到的文書卻不同?
    那些年上法院打官司總會收到法院送的這樣或那樣的「書」傻傻分不清楚為什麼同樣是打官司,收到的文書卻不同?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調解促使當事人達成協議而製作的法律文書。裁定書人民法院為處理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而依法製作的訴訟文書。
  • 打官司真的要請律師嗎?答案是......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打官司可以不請律師(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需要由監護人進行代理訴訟的除外)。但當事人在自行訴訟中,常常會犯不少錯誤,例如: 第一、有些當事人,在遇到糾紛之後,就在報紙、電視、網絡等途徑收集一些法律資訊,或者到處諮詢律師(而且這種諮詢往往是免費的),他們諮詢之後,獲得了一些法律資訊,就以為掌握了法律的技巧和精髓,於是就滿懷信心地上了法庭
  • 打官司費力不討好?讓律師告訴你:民事糾紛其實還有這種解決辦法
    導致的結果就是遭受損失的一方往往就算是打了官司,最後一合計,發現請律師花了的錢,打官司耗了的時間,整理材料花費了的精力往往都得不到定量的計算,更別提賠償了。難道就只能認栽嗎?不!其實除了打官司,還有這種解決方式,一般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小編整理,供您參考:調解(中立的第三方在當事人之間調停疏導,幫助交換意見,提出解決建議,促成雙方化解矛盾的活動。)
  • 你可能還不知道,打官司其實可以墊資訴訟,先打官司後收費
    不懂法律總有些遺憾,甚至因此吃過苦頭,我們想憑自己的能力過上想要的生活,但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在不經意間讓自己手足無措。這就是現實。打官司難,是大家公認的一個事實。是不是交了訴訟費,請律師給了錢,結果最後判決下來並沒有遂了自己的心意?證據充足、關係明確的借貸糾紛,到法院去立案卻不受理?明明法院判決贏了官司,可是到了執行階段還是拿不到錢?
  • 老百姓如何自己打官司?今天告訴你訴訟流程,和法律時間節點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能經常遇到一些小糾紛,比如借錢不還、買了假冒偽劣產品、超市食品過期等。在協商無果,投訴無門,用盡了能求助的途徑後怎麼辦?對方還是很強硬,不還錢或不賠償。那麼這時,我們只能尋求法律的「強制手段」了,去法院打官司。
  • 徵收補償不公平,我應該是行政複議還是訴訟呢?
    北京徵地拆遷維權團隊前日有位當事人來電諮詢,自己家房子要拆遷了,但是補償極不合理,那位當事人還是有一些法律意識的,就直接問我們,到底我應該是提起行政複議還是訴訟呢?那個途徑更能幫我們解決補償問題呢?針對行政機關的各種行為不服的,到底是複議還是訴訟呢?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兩者的區別。
  • 打官司到底要多久
    「知道打官司花時間,但不知道花這麼多時間。」一個普通的合同糾紛案件結束後,當事人感嘆。打官司到底需要多久?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披露,法院簡易程序適用率為75.52%,結案率69.37%。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61條、第176條規定:法院一審審理期限為6個月,簡易程序和二審程序為3個月。
  • 打官司時訴訟保全的這些法律規定及注意事項你得懂
    訴訟保全是保障將來官司打贏後權益得到實現的有效途徑,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發現訴訟保全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超標底保全、保全錯誤、保全不成功等現象是有發生,嚴重的還會引發後續的賠償等一系列的問題,今天小編就針對訴訟中的保全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注意事項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解讀。
  • 為什麼現代人打官司不願意請律師?
    所以當生活中遇到糾紛或者受到委屈時,很多當事人都想通過打官司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不過在申請打官司的時候,很多當事人都不願意找律師代理訴訟。除非是遇到了自己無法處理的難題時,這些當事人才會再去找律師做自己的代理人。那麼這些當事人為什麼都不願意請律師呢?不請律師他們真的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嗎?
  • 你可能不知道,打官司其實可以墊資,相當於免費打官司了
    墊資訴訟,從字面意思來看可以理解為墊錢打官司。所謂的墊錢打官司就是我們出錢幫你打官司,那麼這裡面就涉及兩個問題了,第一個是墊錢。第二個是打官司。傳統的律師和律所均只有打官司這一個功能,那麼墊資訴訟就滿足這兩個功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最近律師行業的公司化改革,墊資訴訟模式逐漸浮出水面。他將為當事人提供更加可靠的法律服務。
  • 三種不同的糾紛解決方式——訴訟、仲裁、勞動仲裁
    我們平常說的打官司主要就是訴訟,仲裁、勞動仲裁其實也算是打官司,它們都與訴訟有關聯,但仲裁與勞動仲裁之間卻沒有什麼關係。跟大家普法普了這麼久,竟然沒有聊過這幾種機制。那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一下這三種糾紛解決方式。
  • 一句「走法律途徑解決」,卻成了一些人拒絕承擔責任的「保護傘」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文章背景:1,車子在停車場被砸壞,車主索賠,停車場工作人員稱不負責車輛的損失,糾紛協調不了,要車主「走法律途徑解決」;2,遊樂園管理疏忽,致使遊客在遊玩時受傷,雙方就賠償問題協調不成,園區負責人留下一句「走法律途徑解決」;3,發生交通事故,傷者急等錢用,而肇事者卻置之不理,交警協商無果,車主丟下一句話「走法律途徑解決」;
  • 打官司不請律師?其實打官司請律師的作用只有1個而已
    建立代理關係後,無論案件的複雜程度如何,律師在為客戶起草法律文件,收集證據和審查證據時都必須謹慎負責。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對法律的理解不明確,或者對訴訟的理解不徹底。只要他們認為自己是不公正的,他們就認為可以找到律師出庭解決。但是,律師不是神,不能幫助所有人。為什麼律師拒絕接受您的案件?
  • 現代人打官司為什麼不願意請律師?不請律師真的可以打贏官司嗎?
    所以當生活中遇到糾紛或者受到委屈時,很多當事人都想通過打官司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不過在申請打官司的時候,很多當事人都不願意找律師代理訴訟。除非是遇到了自己無法處理的難題時,這些當事人才會再去找律師做自己的代理人。那麼這些當事人為什麼都不願意請律師呢?不請律師他們真的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嗎?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大多數人都覺得律師是一個極其暴力的行業,他們會對律師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