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男孩女孩學習能力的評價上,大家經常聽到這樣的總結:男孩更擅長理工科,邏輯思維更嚴密;女孩更擅長文科,情感更細膩,做事更認真。
道理聽過千萬遍,身邊的例子似乎也能證實男女學習差別的觀點,比如選擇理科的男生佔多數,到了高中之後,女生普遍學習理科難度更大。
但性別真的是造成孩子學習差距的主要原因嗎?
史丹福大學曾經調查了2008年到2015年間2.6億學生的考試成績,最後結果發現,男女之間的數學差距並不大,男孩在數學方面只比女孩略強而已。
科學家坎特倫的一項研究也發現,8歲的男孩和女孩在感知數字和掌握初等數學概念方面具有差不多的能力。在其中一項讓男孩女孩參與數學遊戲的實驗中,坎特倫也得出結論,大腦的成熟度並不因性別而異。
最後,坎特倫從一個標準化的數學能力測試發現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學習能力並沒有什麼差別。
那為什麼像數學計算機這樣的領域還是由男性主宰?
史丹福大學教育政策博士生艾琳·法勒提到,男女學生的受教育機會都受到性別規範和定型陳規以及我們對他們在學業上的期望的限制。」
這句話可能對我們理解男女的理科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在學前班和小學,男孩和女孩在數學測試上的表現通常是相似的。但到了高中和大學,更一致的差異開始突顯。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性別差異在表現較好的學生中往往更大,但在表現較差或一般的學生中未必如此。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1. 在暗示下默認自己「天生弱勢」
除了理科能力,也有調查發現,女孩對於理科的學習焦慮也明顯大於男孩,這種焦慮影響了女孩的理科積極性以及自信心。
即使是女孩表現出與男孩一樣的學習水平,她們也會對自己不夠自信。這種「理科焦慮」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周圍世界對於男女學習能力判斷的刻板印象。
小學 ,女孩們會聽到別人說:現在學習好是因為沒學理化生,等到以後加了這幾科,成績就會被男同學超過去了。
中學 ,女孩們會聽到別人說:女孩的理科就是比不過男生,考不好是有原因的。
大學 ,女孩們會聽到別人說:計算機、數學、工程這樣的專業還是男生來學更合適。
在這樣潛移默化的持續渲染下,等女孩們開始真正接觸到有難度的理科學科時,不自信,被否定成為了她們還沒開課就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2. 在別人的期望中選擇職業
像女博士、女司機能夠成為段子手創作的源泉一樣,學習能力強、邏輯計算能力優秀的少數理工女也會經常被別人扣上「不像女生」「不夠溫柔」「中性生物」的醜帽子。
大多數中國家長希望女孩從事教師、銀行這樣的工作,技術行業是男人的天地」,這種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壓制了女孩的擇業選擇。
從研究男孩女孩學習能力的眾多研究中可以看出,從性別上判斷孩子學習能力的不可取,家長也不應該讓這種想法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女孩在數學上遇到問題就及時的給予幫助和補習,男孩在數學成績上表現不錯也要勸誡他戒驕戒躁。
學習能力不能劃條性別分割線就一概而論,無論孩子在什麼時候遇到課程理解和成績提高的問題,家長都需要幫助孩子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解決。針對Y7&8學生在數學方面遇到的問題,英倫雲初中的線上數學圓桌課堂能為孩子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雲初中數學圓桌課堂9月12日正式開課!3-6人小班上課。精選出20個核心數學主題,總共20課時,幫助孩子理解算數、代數、幾何與概率統計領域的重點數學概念,系統梳理KS3階段的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