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教育家羅豫章 為學術問題遠行千裡

2020-12-13 紐約市腳下旳小鐵匠

羅豫章,名從彥,字仲素,北宋教育家,福建南劍人。生於北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死於南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活了六十四歲。在他年幼的時候,曾經向同那的吳儀學過經學。後來他了解到楊時對程順、程頤的學說很有研究,繼承了二程的學術成就,於是步行到將樂拜楊時為老師。

羅豫章

他專心聽楊時講學三天,極為感動,對楊時的學識十分推崇。他驚嘆說:如果不能得到楊時的教導,真是枉活一生。楊時對他也特別愛護。羅豫章有了這樣好的學習條件,於是專心求學,前後跟隨楊時二十多年。有一次楊時在講學中,談到《易經》中的一個問題,羅豫章始終搞不清楚,於是他賣了部份田產,專程去洛陽向程頤請教。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由福建到河南幾千裡路,為了弄清楚一個學習上的問題,他不惜變賣財產,長途跋涉數千裡去請教,由此可見羅豫章求學的認真、踏實精神。

楊時

自從羅豫章拜楊時為老師以後,就立志以做聖賢為目標,不想再從事於政治生活了。他一生中,除在臨死前幾年,曾以特科被派任惠州(今廣東惠陽)博羅縣主簿這一官職之外,沒有擔任過其他官職。他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私人講學活動中。他最著名的學生是李延年和朱韋齋。李延年是集宋代理學的大成者朱熹的老師。朱韋齋是朱熹的父親。羅豫章教學生,不主張口頭說教,而是讓學生從自我的體會中得到教有。李延年曾經回憶他老師羅像幸的教育說,「先生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並立面使自化,如春風發物,蓋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另外從《羅豫章集,誨子侄文》中,更可以明顯看出羅豫章的教學思想。

朱熹

他在這篇文章中,描寫了兩個不懂教育的父親和一個很懂教育的父親的對話。他描寫的那個很懂教育的父親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子孫呢?他寫道,那位父親對孩子不打不罵,只是寫上唐朝杜牧教小侄阿宜的兩句話,又寫上當代著名朝臣仿效杜牧教侄兒的幾句話,再寫上范文正公家訓題東壁的幾句話。他把這些寫在壁上,用它來教育子孫,子孫就自然成為很有德行修養的人了。由此可見,羅豫章是主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有的教育史家把羅豫章這種教育方法稱為自化主義。羅豫章的著作有《遵堯錄》等,後世學者把他的論著編輯為《羅豫章先生集》。

相關焦點

  • 北宋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泰州
    北宋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泰州(今江蘇泰縣)人,年輕時曾在泰山(今山東泰安市)與孫復、石介一起讀書十一餘載當時胡玻家境貧寒,只能布衣裹膚,淡飯充飢,但並濟《不以此為苦,勤奮讀書,日以繼夜,學識長進甚快。三人在一起,窮完學問,探求義理,時人稱「宋初三先生」。
  • 學術引領 聚力前行——高密一中教育家書院啟動
    教育家書院為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  圖片由高密一中提供 初冬時節,陽光依舊燦爛溫暖。日前,高密一中教育家書院正式啟動,這標誌著該校在落實「用學術力量引領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學校綜合改革方面又邁出了堅實一步,對學校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育家書院的成立,將更好地營造學校的研究氛圍,凝聚全體教職工智慧,共謀學校未來發展,搭建互動交流的學術研究平臺。」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陳餘彬在教育家書院啟動儀式上說。
  •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程頤
    中國北宋思想家,理學創立者之一。曾任國子監教授和崇政殿說書等職。。十四五歲時,與兄程顥同學於周敦頤。在遊太學時,作《顏子所好何學論》,主管太學的胡瑗驚異其才。王安石當政時,未被起用,與兄程顥在洛陽講學。司馬光執政時,被薦為崇政殿說書,與修國子監條規。在為哲宗侍講期間,敢以天下為己任,議論褒貶,無所顧忌,聲名日高,從遊者日眾。其後,程頤因反對司馬光的新黨執政而被貶,任西京國子監守。
  • 胡瑗:北宋理學先驅和教育家
    胡瑗:北宋理學先驅和教育家 2020-07-27 11:09:15 來源: □邱貴平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四月初八,胡瑗生於淮南東路泰州如皋縣寧海鄉胡家莊(今如皋市如城鎮)。
  • 孤篇橫絕——評王希孟和《千裡江山圖》
    北宋王希孟的青綠山水卷《千裡江山圖》可比《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兩宋,而論設色之明豔,布局的宏遠,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不為過。《千裡江山圖》卷後有元人李溥光的跋,云:「使王晉卿、趙千裡見之,亦當氣短。」王晉卿就是北宋王詵,趙千裡就是南宋趙伯駒,自唐李思訓以後,青綠山水畫家以此二人最著名。王希孟早夭,作品極少,而且長期藏在宮廷,聲名不傳。
  • 富裕的北宋為何最終窮途潦倒?
    不可否認,透過開放榷場、土地私有和抬高商人地位等手段,北宋相對於其他朝代,跳脫了土地稅和人頭稅的迴圈,多了更多的稅源,也讓北宋的帳面收入在宋仁宗及宋神宗執政期間達到了歷代高峰,但建國八十年後,各種內憂外患生生壓垮了宋王朝的財政系統。外患大家都耳熟能詳,如遼、西夏和女真,下面著重說說內部問題。
  •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圖為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 梅鐿瀧 攝中新網西安12月12日電 (記者 梅鐿瀧)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12日在西安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省內外多家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 範仲淹與北宋時代
    《範仲淹全集》範仲淹 撰李勇先 劉 琳 王蓉貴 點校中華書局千裡江山圖(局部) 北宋 王希孟繪【光明書話】李勇先、劉琳、王蓉貴點校的《範仲淹全集》由中華書局出版了。全集所用底本有兩個,《文集》二十卷所用為中華書局1984年影印北宋刻本,宋刻本是目前傳世最好的版本;《別集》至《補編》所用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範式歲寒堂刻《范文正公忠宣公全集》,該本在元明刊本基礎上有校勘增補,是收錄範仲淹作品及相關文字最全的版本;《續補》和附錄則是在康熙本基礎上,網絡群書重編而成。此外,點校者還在每首詩文後註明該詩文在其他文獻所見之卷次,便於讀者查閱互校。
  •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教育家——契
    但到了北宋時期,教學的宗旨呈現出了不好的現象:讀書為了做官,為了榮華富貴。以此來主導人們的價值取向,以天下為己任被拋到了九霄雲外。蘇軾在《樂全先生文集敘》中慨嘆:「嗚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語非不工也,政事文學非不敏且博也,然至於臨大事,鮮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
  • 純粹的教育家朱小蔓
    記得她來所不久就召開全員大會,提出要與大家共商發展願景,提議重建所學術委員會,所有委員均由民主投票推選,所領導不得兼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所裡的重大學術問題一律交給學術委員會討論決定,以推動行政拍板轉向科學決策。僅此一舉,她贏得了全所科研人員的真心擁戴,無不交口稱讚。學術委員會成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討論所訓。
  •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北宋時盛行高薪養廉,公務員待遇那是一等一地好。《清平樂》裡,官位中不溜的範懟懟說了,自己一年收入是三十萬錢。有大佬粗略地估算過,不考慮北宋至今1000年的通貨膨脹,這個收入折合成現在大概是年薪10萬RMB。
  • 「千裡鶯啼綠映紅」原詩究竟是「千裡」還是「十裡」?
    如杜牧之《江南春》雲『十裡鶯啼綠映紅』,今本誤作『千裡』,若依俗本,『千裡鶯啼』,誰人聽得?『千裡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裡』,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千裡鶯啼綠映紅」原詩究竟是「千裡」還是「十裡」?
  • 北宋思想家張載的「橫渠四句」 蘊含著哪些哲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北宋張載一生為學的歸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馮友蘭先生稱其為「橫渠四句」。張載(1020—1077年),字子厚,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關學的創始人,世稱「橫渠先生」。  「天地之心」最早見於周易《復》卦彖辭,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簡介
    其主要教育思想為: (1)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義和諧發展的教育方針,認為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必須在「共和精神」的指導下,接受五個方面的教育: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2)主張 「思想自由、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思想。(3)強調發展個性,崇尚自然。為使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強調要有「自動」、「自學」、「自助」 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學方法。
  • 《千裡江山圖》明年8月將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搬上舞臺
    北宋青綠山水代表畫作《千裡江山圖》,明年8月將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搬上舞臺——11月26日,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新聞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舉行。
  • [光明日報]「民胞物與 和合天下」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思想家張載提出的「橫渠四句」,成為後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志向和傳統。12月12日,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舉行。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民胞物與 和合天下」為主題,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張載作為儒學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標誌性人物,是一位識見閎通、超邁前賢的思想家,是一位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實幹家
  • 國寶《千裡江山圖》亮相方特演繹3D《飛越千裡江山》視頻
    昨日上午9:28,由華強方特集團匠心打造的國內首個中國畫球幕影院遊樂項目——《飛越千裡江山》在蕪湖方特歡樂世界舉辦了盛大的首映儀式活動。古典長袖開場舞給整個活動,增添了一份中國山水畫獨有的靚麗色彩,在蕪湖方特旅遊區常務副總經理佟興先生致辭後,相關領導一同上臺參與流沙啟動儀式,宣布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飛越千裡江山》項目正式開放納客!
  • 「民胞物與 和合天下」 紀念張載誕辰一千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
    光明日報西安12月12日電(記者張哲浩 見習記者李潔)「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思想家張載提出的「橫渠四句」,成為後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志向和傳統。  12月12日,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舉行。
  • 宋代畫家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幅員遼闊的帝國版圖
    但是,每當大家看到這幅作品時候,一定會充滿疑惑:這麼一幅滿眼儘是藍色的作品,為什麼被稱之為青綠山水?老實說,我確實被學生問到過這麼個問題。一般來說,中國古代山水畫根據顏色和用料的不同,分為三種不同類型:水墨、淺絳(又稱為赭石、赭色)和青綠。
  • 南陽兩銘堂〖紀念北宋大儒張載誕辰1000周年〗活動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成為海內外政要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著作《正蒙》、《橫渠易說》、《經學理窟》、《張子語錄》、文集等,經後人編為《張子全書》(《張載集》),其另一著作《崇文集》共十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