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成年人打賞主播看民事行為能力

2021-03-03 公基沙館長

Hi,我是沙館長

步知公考公基主講大咖老師

這是我們第298次見面

之前有學員問到老沙,說看到了許多關於未成年人打賞主播的新聞,有的能追回,有的卻無法追回或者部分追回,實際審判跟理論知識會有所出入,今天老沙就專門來整理了一下,先來看兩個案例。

案件經過:

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妥善審理了一起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進行高額打賞,從而引發的合同糾紛案件。兩年前,劉先生16歲的兒子在觀看該平臺的直播時,累計給主播打賞了近160萬元。日前,劉先生(化名)收到了某直播公司返還的近160萬元退款。

原告劉某生於2002年,初中輟學。2018年,父母將劉某帶至身邊幫助打理生意。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1月5日,劉某使用父母用於生意資金流轉的銀行卡,多次向某科技公司帳戶轉帳用於打賞直播平臺主播,打賞金額高達近160萬元。劉某父母得知後,希望某科技公司能退還全部打賞金額,遭到該公司拒絕,雙方對簿公堂。

 審理過程及結果:

一審法院判處某科技公司退還部分金額,原告劉某對判決結果存在異議,遂向天津三中院提起上訴。

二審過程中,劉某認為,自己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進行的巨額打賞與他的身份、年齡以及家庭經濟狀況都是不相適應的,其行為應當是無效的。被告辯稱,劉某初中輟學,而且年滿16周歲之後,自己獨立生活,其父安排開立銀行卡並管理大額款項,應當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直播平臺不應返還涉案的打賞金額。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中明確規定,關於合同案件的審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審承辦法官在詳細核實所涉事實情況並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後,將重點放在了對雙方的釋法明理上。法官希望該科技公司能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各界一道維護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法官也對原告的父母進行批評教育,希望家長能承擔起應盡的監護責任,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經多番溝通協調,近日,當事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原告申請撤回起訴,涉案公司自願返還近160萬元打賞款項並已經履行完畢。

案件經過:

記者搜索發現,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曾經審理過這樣一起案件。

自2016年起,時年15歲的涵涵(化名)以媽媽劉娟的身份進行實名驗證,截至2017年4月1日,在「映客」帳號充值657734元。這些充值的款項都是通過劉娟的微信或支付寶帳戶進行充值,甚至在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審理過程中,帳號仍然存在充值的行為。劉娟以涵涵名義將映客平臺所屬的蜜萊塢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返還657734元及利息。

審理過程及結果:

一審法院認為:涉案「映客」帳號以及向該「映客」帳號充值的帳戶均為劉娟所有,僅憑涵涵與劉娟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不足以證明劉娟不知情,故涵涵應自行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駁回了訴訟請求。

涵涵上訴之後,北京三中院二審認為,劉娟對涵涵的大額網絡交易消費所採取的放任態度,已經構成對涵涵交易行為的默認。故此期間內的網絡消費合同不應以涵涵系限制行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未予追認為由而認定無效。對於涵涵要求返還交易款項的請求,法院難以支持。

2016年5月26日劉娟向蜜萊塢公司發送律師函之日至2017年4月1日期間,涵涵通過劉娟名下帳戶充值「映客」帳戶共計49120元。但直至一審法院判決後,蜜萊塢公司才關停涉案帳號的金融功能。故蜜萊塢公司未能履行其作為網絡消費服務提供者的責任。

最終,北京三中院僅判決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向涵涵返還人民幣49120元。

從這兩個案例來看,在法院進行審理的過程中,對於原告的舉證要求還是很高的,至少都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舉證:

1、打賞、付費為未成年人操作; 

2、未經監護人同意; 

3、消費與被監護人年齡、智力不相適應。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你得要在家裡安裝監控,或者未成年人玩遊戲、看直播時你得有錄屏。當然,法官在裁定的過程中,也要依據相關的法律來進行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因此,對於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在直播平臺上進行充值並打賞主播的行為一概無效。

而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的行為效力待定,並不是完全就由法定代理人來決定是否同意或者追認行為的效力。未成年人在網絡上進行充值打賞的行為是否有效,主要取決於其年齡大小、充值打賞的金額、是否經過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認、與其心智是否符合等因素。

未成年人可以自主決定打賞一定金額,但如果超出了其年齡,與其心智不相符合,那麼,法定代理人可以決定是否同意或追認,如果不同意,不追認,則未成年人與直播平臺之間的買賣合同、未成年人與主播之間的贈與合同都不具備法律效力,屬於無效合同。但同時考慮到家庭監護的責任,會在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的總價款扣除一定比例再返還。所以這就是能全退或者部分退、不退的原因啦。

號外號外,沙館長進階課程又上新兩節民法課程啦!之前很多學員催館長更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也更新了六節課程啦,趕緊去學習吧!

另外:大家有什麼建議可以在評論區發言哦!~~

下周見啦~~

作者丨公基沙館長     編輯丨小玉     設計丨滄月

「認識沙館長」

    近期學習活動

點擊閱讀原文,老沙給大家送現金紅包啦。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民法典》是如何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所謂民事行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關於這些《民法典》也作出了如下規定: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典」《民法典》是如何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什麼是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是怎樣規定的?所謂民事行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關於這些《民法典》也作出了如下規定: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法律知識: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現在的手機是不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平臺app,是不是有些主播還挺招人喜歡的?有事沒事還給刷刷小禮物,前期9歲的小男孩用父母的卡打賞了主播幾十萬,這個大家都覺得很誇張吧,那他的打賞行為有效嗎?他的父母可不可以要回錢呢,這個就需要通過法律去認定了,這也是本章節剖析的知識點。
  • 一時衝動打賞主播的錢,後悔了還能要回來嗎?
    所以,如果不存在《合同法》規定的合同無效或可撤銷的幾種情形,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衝動之下通過直播平臺對主播的打賞,在法律上是一種贈與行為,自願贈與主播的錢是要不回來的。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行為是否有效
    現在很多網絡平臺的直播是可以進行打賞的,主要是粉絲對於網紅主播的一種支持和肯定。打賞的都不是實物,一般都是通過金額去購買的虛擬禮物。那麼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行為是否有效?下面就由周雅麗律師為你介紹相關內容。
  • 民法典一問一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孩子打賞主播的錢款能要回嗎?聽聽網警蜀黍怎麼說
    最近幾年,看直播的孩子也不少,隨之而來的,打賞主播的事件時有發生。《指導意見(二)》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民法典一問一答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丈夫「打賞」女主播,妻子可以要求返還打賞款嗎?
    對於未成年人的打賞,法律允許其撤銷,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不能享受未成年人的「優待」,沒有合同法第54條規定的情形,無法撤銷其贈與行為,只能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所以,每個成年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本案中,翟某在平臺充值19萬,但是前後充值次數為84次,充值金額從1元到1萬元不等,打賞邱某雖有16萬元,但是打賞次數超過1200次,時間跨度為3個月。基於此,翟某打賞雖然處分的是夫妻共同財產,但是其行為是為滿足個人精神需求,從結果看也確實充分享受到網際網路直播用戶的體驗,應當認定為其個人生活所需,因此,翟某行為雖然沒有卻王某同意,但是依然有效。法院判決:駁回王某訴請。
  • 【普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
  • 給主播的打賞能否追回?「打賞」的禮物是贈與還是服務費?
    法院認為:在直播過程中,趙某給其點讚、打賞系自願行為,趙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知道其行為的後果,另外,國家法律、行政法規並無禁止劉某從事的主播活動。由此法院拒絕了趙某的討回打賞請求。部分主播為了獲取打賞,甚至出賣人格,如稱直播觀眾為「老公」「爸爸」等;也有的主播會在直播中出賣色相;甚至會如案例3一樣作出給人養老的承諾等。在這種情況下,簡單的將打賞行為認定為贈與,明顯與客觀事實不符。
  • 寒門子弟打賞主播掏空家底
    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這項意見,為未成年人網絡打賞退款相關事宜提供了法律維權依據。在此之後,未成年人維權情況究竟如何?孩子打賞花掉的錢,家長還要得回來嗎?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的黃今(化名)16歲了。2020年6月,不到一個月時間裡,他通過微信、支付寶,一共給酷我音樂的主播打賞了69295元。
  • 有請檢察官|「熊孩子」打賞主播可追回
    法院認為,小吳 「打賞」主播的行為,事後未能得到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亦非是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該合同行為無效。但本案中,小吳監護人未能履行監護責任,且未能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機及銀行卡密碼,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 每日一「典」: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
  • 每日一「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法典宣傳丨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每日一「典」】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
  • 每日說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自願打賞符合網絡服務合同特徵
    鄭寧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今年最高法院出臺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中指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等,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