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2020-11-05 山西中公事業考試指南

現在的手機是不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平臺app,是不是有些主播還挺招人喜歡的?有事沒事還給刷刷小禮物,前期9歲的小男孩用父母的卡打賞了主播幾十萬,這個大家都覺得很誇張吧,那他的打賞行為有效嗎?他的父母可不可以要回錢呢,這個就需要通過法律去認定了,這也是本章節剖析的知識點。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即自然人依法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的資格。我國《民法總則》規定,以自然人的年齡與精神狀態為標準,將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三類。

按照年齡分類:無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民法總則》第20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否則其作出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事前)、追認(事後),但是可以獨立實施存獲利益(只享有權利,不承擔義務)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除此之外,其作出的民事法律行為屬於效力待定(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的狀態。

注意:以上、以下、以內均包含本數。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民法總則》第17、18條規定,(1)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的事實民事法律行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上述人員作出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二、按精神狀態分類:

1、根據《民法總則》第21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2、根據《民法總則》第22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3、正常人,智力正常,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三、考點歸納與總結(易混淆易錯點):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情形需要重點區分。

試題回顧: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的規定,下列人員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是:

A.14歲出版小說,獲得巨額稿費的甲

B.16歲繼承巨額遺產的富二代乙

C.17歲依靠按摩自食其力的盲人丙

D.19歲正在上大學仍需向父母要生活費的丁

【答案】CD。解析:根據《民法總則》第18條的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A選項中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B選項中乙雖然年滿十六周歲,但是沒有自己的勞動收入,仍然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C選項中丙年滿十六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可以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D選項中丁作為成年人,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故本題答案為CD。

相關焦點

  • 2020山東事業單位法律知識: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2020山東事業單位法律知識: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2020-11-26 10:37:50|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0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陸續發布,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備考,山東中公教育為大家提供山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
  •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標準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法律小主。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在法律上的分類。希望各位讀者朋友閱讀到本文的時候,給小主一個轉發,你的每一次轉發都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同時會讓更多的人們知曉我們擁有什麼權利,以此來更好的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如果各位讀者朋友有什麼疑問的,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或者評論。
  • 民法專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第13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出生,是指胎兒脫離母體並生存的法律事實。A.受贈人為董某 B.贈與合同已生效 C.受贈人為小飛 D.贈與合同未成立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第17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 【公基備考】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總則》根據行為人年齡與智力狀況的不同,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沒有民事權利能力,就不能享有民事權利,不能負擔民事義務。因此,無民事權利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2、自然人的特殊民事權利能力(1)概念自然人的特殊權利能力,指自然人充當特定民事主體的資格,法律只將其斌予符合特定條件的自然人,而不賦予所有的自然人。授予特殊權利能力的標準主要有三。
  • 《民法典》解讀13: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本條是關於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規定,此規定也是來源於民法通則,只是將民法通則的公民改為「自然人」,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何起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聊民法典7:法律適用規則,以及自然人從生到死的民事權利能力
    李立律師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01篇文字聊民法典7:法律適用規則,以及自然人從生到死的民事權利能力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係有特別規定的第二章 自然人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本條款是關於民事權利能力的規定。與現行《民法總則》內容相同這個條款,應當與第十六條的規定聯合起來看。在第十六條,關於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作了特別的規定。
  • 民法典: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
    專欄《民法典(總則編)》第7章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 第13條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民法典第14條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 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力行為的區別
    能夠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從而使法律關係發生、變更或消滅的資格。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法人的行為能力由法人的機關或代表行使。我國《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典》解讀19: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本條是由民法通則第十二條修改而來,還吸收了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內容。
  • 《民法典》解讀59: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取得與消滅
    本條是關於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取得和消滅的規定。本條來源於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第二款「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賦予法人民事權利能力,是承認法人為一類獨立民事主體的邏輯必然。
  •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我能做點兒啥!
    ;公平原則(合理、均衡);誠信原則(「帝王」條款,貫穿民事行為的始終);不得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模特到故宮拍裸照,有傷風化);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原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5. 民事權利能力: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6. 開始:從出生時起;結束:死亡時止,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7.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職測備考: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事業單位公眾號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職測備考: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微信號 】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5202602573   所謂民事權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自然人或社會組織參加民事法律關係、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 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夠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具有權利能力也就是具有義務能力,因此也可稱為權義能力。權利能力和權利這兩個概念是不相同的。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們享有的某種權益,表現為享有權利的人有權作出一定的行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應的行為。比如買賣,甲給乙錢,乙給甲貨。在必要時可請求有關國家機關(法院、行政機關)以強制性的協助實現其權益。
  • 《民法總則》:民事行為能力 考點分析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民法總則》修改的亮點問題——民事行為能力。  所謂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行為人以自己的行為獨立從事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它所強調的是「以自己的行為」從事活動的能力。根據行為人的年齡以及其辨認自己的能力,我國《民法總則》將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
  • 鉤沉 | 追溯我國第一部民事法律草案中的「民事行為能力」(作者:張相如)
    我國古代法律體系中,並沒有「民事行為能力」這樣的法律概念,直到清末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借鑑參考了德日民法,首次將西方民法的基本內容、制度和原則移植於我國第一部民法草案之中,開始有了對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45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該怎麼把握
    什麼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那些人?什麼是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該怎麼把握?相關閱讀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44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嗎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43條)|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有哪些要件民法典
  • 成考專升本民法總論複習: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成考專升本1、民事權利能力概念和特徵法律賦予公民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公民取得具體民事權利、承擔具體民事義務的前提和可能性。公民享有具體的民事權利、承擔具體的民事義務是實現民事權利能力的體現。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包括兩層含義:主體資格、主體享有權利的範圍。
  • 什麼是民事法律行為?《民法總則》:知道這4點對沒壞處
    民法,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既然有民法,那麼就有民事法律行為的存在,那麼究竟何為民事法律行為呢?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