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指出了社會上哪些問題
這部影片中主人公夫婦的相處方式不同於以往看到的印度傳統夫妻,沒有男尊女卑,相反男主人公是一個很聽老婆話的好老公,整部影片圍繞主人公夫婦想把女兒送進優等學校展開,中間發生了一系列的感人故事,也很深刻的反應了印度問題,每次看印度電影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總是能拍出令人不僅又笑又哭,還讓人思考的電影,和友人在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存在的問題上,進行了一番討論,教育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根本,當教育變成一筆生意,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我期待實現教育公平的那一天,寒門貴子不在成為公眾的焦點,而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即使是個人微小的抗爭,也會逐漸影響其他人,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心理上的貧窮才是真正的可怕,真正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針對環境而裝出來的,這樣的人生也會活得很累,這部影片是在講教育、階層、現實,但也是人性,不論窮人和富人,都不應該剝奪別人的權利,如果你不適應社會的法則,你就只有承擔結果並坦然接受。女主從最開始要送女兒去最好的私立學校,到最後主動送女兒去公立學校。
從皮婭開始,應該會有更多的家庭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公立學校,慢慢地改變這個社會「潛規則」,讓每個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得到公平的對待。女主為了孩子能進好學校,和自己老公所做的一切的「努力」,都是可以理解的,無論是在電影中的印度,還是現實中的中國,可能在有孩子的家庭中都是深有體會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做好自己走的每一步,無愧於自己的內心,無論怎樣選擇,都勇敢地去接受這樣的結果,那就是最好的決定。又有一種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感覺。
每個國家的影片都有地方特色,印度的地方特色更為鮮明。通過影片來反應印度的階層、生活。而這片子對教育深深地紕漏,力度是我國教育電影電視劇無法比擬的。片中反應的問題卻是我國也普遍存在的,不想去對教育做過多的評價,教育也不是一部電影能解決的問題,該私校還是私校,該學區房還是學區房,該手段還是手段,只是沒有影片中的手段過激罷了。不錯的電影,切入點很好,愛和分享,在貴族私立學校學不會,卻能在被真心相待的窮人區學會。
最震撼的,為了給拉吉女兒湊兩萬多的入學費,朋友竟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做賭注去碰瓷。印度有錢也不一定上得了貴族學校,而中國孩子的上學問題,是有房有錢就能輕易解決的,不知是幸事還是不幸,最大的淚點是窮人家的男孩沒有被錄取的一幕:小男孩:爸爸,對不起,父親:這不過是運氣。小男孩:那我是運氣不好的人,對嗎?父親:不,沒有錄取你,是學校運氣不好,你是最幸運的。媽媽愛孩子,無微不至,爸爸愛媽媽,溫柔疼愛。相信大部分孩子是幸福的,擁有善念真心、好的人品。
看到印度電影的崛起,一如既往的正能量,一如既往的貼近現實。雖然具有印度特色,但是部分內容卻貼近中國國情,為了孩子而拼命擠入與自己身份格格不入的上流社會,或偽造假證書想獲取貧困生資格,無論哪個國家的父母都為子女的就學擇校問題操碎了心。《起跑線》真的和中國很多家長很像了,為了孩子真的能付出很多東西,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機會,我想很多家長都會做出裝窮人這個決定。一直以為希亞姆一家人是知道他們富人這個事實的,沒想到是真「蠢」,為了拉吉的女兒能上學,阻止別人偷,跳車訛人。
是校長,把教育做成了商業。最後那些認同的想鼓掌的家長都被制止下來,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我一直在努力做好一個爸爸做好一個老公,可是如果我做不好一個好人。」主旋律色彩有點濃,但是這是必然的結局。踮起腳尖融入看起來頂級的圈子,這個過程中伴隨虛偽焦慮不悅不適,還要放棄大部分自我,進到一個遭人睥睨的舊世界,卻能安然自在擁有珍貴的真善美,笑容歡樂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