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遊戲的三個好處,之後會對「玩物喪志」有更好地理解

2020-12-14 子安同學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感謝每位讀者。

玩遊戲真的能夠幫助我們,真的能夠讓我們減輕壓力嗎?很多人都特別喜歡打遊戲,很多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跟別人解釋遊戲這個東西,上學的時候打遊戲就是玩物喪志,長大了很多朋友也會覺得打遊戲在浪費時間。但是遊戲帶給我們積極的力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其實人在玩遊戲的時候,更能樂觀地迎接挑戰,也更容易向他人尋求幫助。

遊戲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接下來我就和你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第1個方面遊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壓力和痛苦。

牛津大學做了一組實驗,在創傷性的事件發生6個小時之後,記憶才最終形成,只要在事件發生6個小時之內玩俄羅斯方塊就能明顯降低受到嚴重創傷後的壓力感覺,因為俄羅斯方塊是一個挑戰性很大,信息量豐富,能給人視覺刺激的遊戲。可以搶奪大腦的注意力,避免大腦過度關注創傷信息,如果是玩兒不太運用視力的遊戲,像拼字遊戲問答遊戲就沒有太多效果了,大腦仍然有太多的視覺可以被調動,就會在大腦中重複出現創傷的畫面。

牛津大學還有一個很細緻的研究玩俄羅斯方塊,並不會讓人主動回憶自己看到的細節,這款遊戲呢,不是抹掉人民的記憶,而是使記憶呢有了控制權,當我們不想回憶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就不用去回憶,當然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所有的人都會害怕的時候。

美國的新澤西學院就做了一個研究,做手術之前的小朋友玩電子遊戲,幾乎消除了手術的害怕感和緊張感,從麻藥中醒過來之後,玩過遊戲的小朋友會比服用抗焦慮藥物的小朋友更少的有焦慮感。也就是說普通電子遊戲比大多數抗焦慮的藥物更能防止焦慮,甚至沒有副作用。

第2個方面遊戲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和諧。

遊戲是緩解矛盾的不錯方法不只是人類想要做,動物也會這樣做,尤其是大猩猩在發生矛盾之後,一直星星會裝出一個很好玩的東西,蹲下來琢磨,甚至拿個小棍戳一說,其他的星星被吸引過來,過了一會兒,大家就發現沒什麼好玩兒的,大部分都離開了,只有有矛盾的一隻星星會留下來和原來的那隻星星一起玩遊戲,兩隻猩猩在遊戲裡就發生了和解。

有一組實驗讓年輕人和老人一起搭檔玩遊戲,每周至少玩30分鐘,6個星期之後老人和年輕人成為了朋友,而且參加實驗的老人不只是對他一起玩遊戲的那個人有好感,對整個年輕群體都有了不錯的印象,參加實驗的年輕人對整個老人群體也發生了變化。

這是因為玩兒合作類的遊戲可以增強我們的同理心,強大同理心,讓我們消除社會的緊張感,扭轉對別人的偏見。

第3個方面遊戲讓我們更擅長自我激勵。

在遊戲中我們總是扮演英雄,憑藉百折不撓的精神取得勝利。開發遊戲的人利用遊戲提升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勇氣和毅力。許多患白血病的兒童需要堅持服用口服藥,2~3年,他們無法忍受惡性疲勞的副作用,難以堅持定期服用而沒有定期服用,會造成病情的惡化。為此有人開發了一款遊戲,專門幫助這些患病的兒童在服藥期來玩,希望藉此提高他們服藥的堅持度。

在這款遊戲裡,玩家可以控制一個超級英雄,在人體內飛行攻擊細胞,它使用武器則是化療轟炸機和抗生素手榴彈。研究結果顯示,在三個月的時間裡,玩家體內的抗癌藥劑提高了41%,他們明顯更好地跟上了治療進展。

實際上兒童有治癒的動機,但沒有堅持治療的意志力,而遊戲可以幫助他們康復,喚醒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的就是具備決定問題或達到特定目標的技術和能力。

兒童在玩遊戲時遇到了關卡,越來越有難度,他們通過一次次的嘗試,不斷提升技能改善策略,最終殺死了癌細胞,這就灌輸了一種信念,如果堅持學習,堅持練習,付出努力,就可以達成艱巨的目標。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既然遊戲有這麼多好處。那為什麼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沉迷遊戲影響了生活工作呢?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玩了哪款遊戲,在遊戲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我們為什麼玩遊戲是為了逃避現實,還是為了讓現實過得更好?如果是以逃避的態度去玩,確實會加社交孤立的程度和抑鬱降低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如果你身邊有人沉迷於遊戲可以叫醒他,很多時候我們會出於好意地勸他們不要再浪費時間,但這些勸誡往往會雪上加霜,有人認為遊戲和現實毫無關聯,自己打遊戲只是逃避現實,這種失敗的感覺反過來是他想在遊戲中尋求安慰。為了更好讓他感受遊戲給他帶來的好處,我們可以問他幾個問題,你玩遊戲為了什麼?這款遊戲讓你更擅長什麼,日常生活中你能運用這款遊戲的技能和策略來解決什麼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引導他去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帶著遊戲的心態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戰。

相關焦點

  • 賺錢思維分析|玩物喪志?她靠打遊戲四天內粉絲打賞就有幾千
    從小到大,我們聽過長輩們最多的念叨,總是離不開兩樣,一是學習改變命運,二是玩物喪志。在長輩們的世界裡,打遊戲是沒出息的行為,但是我就認識這樣一個朋友,她從小到大最喜歡的就是打遊戲。她和我們分享說,當初她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每天放學就要去街頭的遊戲機打上幾局,對遊戲簡直痴迷。
  • 俗語:對玩物喪志的真正理解,道出人生真諦,其實前面還有一段
    俗語:對玩物喪志的真正理解,道出人生真諦,其實前面還有一段老祖宗們給後人留下的不只是輝煌的歷史,還有無數智慧的財富,其中俗語在這智慧的財富裡顯得尤為重要,能夠讓我們為人處世時不至於走向錯誤的方向,可是有很多俗語都在時代的發展中流失了,還有許多俗語卻流傳很廣
  • 電競選手玩遊戲就能掙錢,普通人被罵玩物喪志,電競有那麼簡單嗎
    電競選手玩遊戲就能掙錢,普通人被罵玩物喪志,電競有那麼簡單嗎隨著電競潮流的不斷湧現,電競比賽也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調解品。前段時間,LPL總決賽在我國舉行,吸引了不少忠實的遊戲玩家,那一段時間,朋友圈全部都是有關這個比賽的事情。電競為什麼那麼有意思?當我們自己去打遊戲的時候,就會體會到遊戲的魅力,因為它確實能夠消遣我們的時間,並且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就像我們辦公室,也有不少人一下班回家就打遊戲,甚至會感慨:電競選手真好啊,每天的工作就是玩遊戲,我也想當電競選手了。
  • 你家孩子玩物喪志了嗎,其實玩物是可以得志的!
    商周時期召公奭《尚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譯文:把人當成玩物是有喪失品德的,把物品當成玩物會喪失志氣。玩物喪志意指醉心於玩賞某些事物或迷戀於一些有害的事情,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譬如下圖相機,她還會有條有理地介紹自己的佳作:這裡是相機快門,相機的機身,還有可調以變近變遠的攝像頭......
  • 古人留下的4個愛好,很多人因此「玩物喪志」,年輕人當儘量遠離
    不過凡事都應該有個度,人可以愛玩,但應該會玩,而不是盲目放縱自己的欲望。最重要的是從玩樂中,讓自己的心情得到調劑,如果單純地為了玩樂而玩樂,那就有點玩物喪志了。說到玩物喪志,古代人在這方面才真叫做到了極致。
  • 不要讓讀書成為「玩物喪志」!
    程顥再抽出一本書,從中翻開一頁,謝良佐仍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之後,謝良佐恭敬地站立著,本以為自己的博聞強識能得到老師的稱許,不料程顥老師只說了四個字:玩物喪志。謝良佐登時面紅耳赤,汗如雨下。成甲老師有本書叫《好好思考》,裡面也提到過一個觀點:我們之所以要「知人論世」地深究一個思想,其核心本質是:要理解一個思維模型的產生條件以及由此產生的適用邊界。越偉大的觀點和道理,就越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字面意思之外的背景,如果我們不理解其產生的前提和適用的邊界而盲目套用,將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 寓教於樂,誰說玩遊戲玩物喪志?
    小編小時候也不例外,找各種玩,當中最喜歡的就是電子遊戲,很多人把電玩據之千裡之外,生怕玩物喪志,其實這很片面,也是誤解。通過電子遊戲這種興趣,不僅不會玩物喪志,而且還是學到了不少課本之外的知識。  什麼都不缺,就缺想像力!  小編讀書時成績還可以,但就是創造力和想像力差,一直很羨慕那些天馬行空的外國科學家。如何才能提高想像力呢?
  • 初中生打遊戲是玩物喪志?這位同學卻因打遊戲淨賺70萬!
    玩遊戲 真的有這麼可怕? 談到遊戲,不少學生家長直呼頭痛! 「我家孩子說起遊戲兩眼放光,根本就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 都說「遊戲誤人子弟」,究竟是「玩物喪志」還是「開發智力」
    寫了很久的遊戲各種攻略和每日的遊戲資訊,今天有一位網友給班長發來一封私信,每天這樣寫遊戲的文章到底意義何在,今天所有的言論和理解均為本人自身的感想,並不是希望以大道理能教會很多人,但也希望各位朋友們能聽到我自身的一些想法。
  • 遊戲為什麼對美術課堂的教育有好處?
    近來由於網上的一些不好的例子的影響,家長朋友們可謂是是談遊戲色變了。但是在實際中,遊戲成為了美術課上老師教學的一種工具,因為孩子們在遊戲中的參與度很高。並且遊戲中的各種形象,對於孩子們培養對美術的認知有很大的好處。老師可以通過遊戲來提高孩子們的課堂體驗,這樣,老師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孩子對遊戲的熱情轉移到繪畫上來,從而提高課堂質量,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繪畫。
  • 玩這幾款遊戲,別人再也不能說我們玩物喪志
    玩這幾款遊戲,別人再也不能說我們玩物喪志。大家好,歡迎來到酷跑電競解說,我是酷跑。今天為大家盤點幾款別人再也不能說我們玩物喪志的遊戲。這類遊戲往往在遊戲中蘊含著大量的人生道理與信念,向我們傳達出正確的三觀,同時也反映著很多社會問題。
  • 電競是玩物喪志?大師兄:我入選一波福布斯名人榜看你怎麼說?
    在前端時間看到一個評論說「電子競技在美國是很受排斥的,他們認為這是玩物喪志」,之後解釋說美國人認為電子競技會嚴重危害孩子們的成長,所以極力牴觸電子競技。針對這位網友的說法,因為我沒有去過美國,所以我也不敢斷定美國對待電競的態度是什麼樣的,我只能引用最近的一則事情來回應。
  • 三款不會玩物喪志的遊戲,反而還能學到東西!網友:怎麼不早說
    玩遊戲還能還能學知識。其實並非所有的遊戲都會玩物喪志,反之遊戲還能學到很多的知識,那麼,今天就來講講三款遊戲!1. PC Building Simulator 中文名:裝機模擬器這款遊戲可是DIY愛好者的福利啊!
  • 打遊戲還能得文憑?電競專業到底有沒有前途呢?
    2016年「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成為教育部的增補專業之一後,很多院校就開設了這門課程,有的院校直接開設電競專業,當時就有聲音質疑「打遊戲還能獲得文憑?!」家長應該是最反對的,孩子學習就是被遊戲給耽誤的,還變成了職業!當遊戲變成課程,你還會不會想玩呢?你品,你細品。已經有院校開設了電競公選課,至今已有千名以上學生選修過該課程,在杭州,還有一個電競小鎮。不得不發問,學電競到底有沒有前途?
  • 為學習而學習也是一種玩物喪志
    這樣的學習並不算真正的學習,也是一種玩物喪志的體現。現如今有很多娛樂節目都在展示小孩對唐詩宋詞的記憶,之所以能給觀眾很深的印象,是因為我們這些大人都記不住,小孩卻都背會了。但小孩真的了解這些詩詞背後的意義與當時創作的相關背景嗎?我看未必。
  • 玩遊戲=玩物喪志?我打遊戲能學到編程,你能學到什麼知識
    似乎在老一輩人的眼中,玩遊戲這件事情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有些沒那麼開明的家長,看見自己孩子玩上了遊戲的時候,頓時感覺自己的小號練廢了,重新起號的心思都有了。 然而玩遊戲真的就和玩物喪志掛上鉤了嘛?這一點老狼不敢苟同,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一些邊玩遊戲邊學知識的遊戲!
  • 玩王者榮耀算是玩物喪志嗎?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玩王者榮耀算是玩物喪志嗎?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以下是小編去收集了一下身邊玩遊戲好友的看法。SACE;中畢業那年,沉迷王者,然後半期過後我把王者給卸了。因為半期考試後連連考試失敗遭到某低情商同學嘲諷,然後努力了一星期後考試再次爆炸,心情本來就不好,老師髮捲子下來讓我們一邊改一邊聽,後來又發了隔壁班的卷子讓我們改,傳下來之後那某低情商同學居然沒有告訴我是隔壁班的要幫著改,於是我就舉手告訴老師「這有兩張不是我們班的!」然後哄堂大笑。
  • 家裡有個「玩物喪志」的愛人該怎麼辦
    身邊有很多朋友家裡都有這種問題,不論是多麼無害的愛好,如果喜歡到把整日的精力都耗費在上面,那就真的是"玩物喪志"了。小美的老公就是一個釣魚愛好者,他絕大部分是上夜班。早上下班回家休息吃個早餐,拿個餅或八寶粥就出發了,一出去就要到下午六七點才回來了。不論颳風下雨,一個月最少有25天是要去釣魚的,一點都不誇張。小美一抱怨,人家還能回你,反正我又不是去賭去幹什麼壞事的,我也就這點興趣愛好了,你還要攔著我?
  • 這4款遊戲不會讓玩家「玩物喪志」,反而能學到「知識」!
    這3款遊戲不會讓玩家「玩物喪志」,反而能學到「知識」。現在是一個網絡時代,以前大多數用的是電腦,而現在隨著手機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加,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遊戲的出現,也是改變了一代又一代,那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哪些遊戲不會讓玩家」玩物喪志「,然而能在玩的過程中學的知識。第1個:電腦自帶遊戲像是蜘蛛紙牌或者掃雷遊戲,考驗人們的腦力、智力、毅力和敏銳等能力,還能消除許多人愛急躁的毛病。
  • 誰說打電子遊戲就是玩物喪志?研究表明這有助於提升孩子認知能力
    事實上,有許多研究表明,玩電子遊戲會導致大腦結構的變化,例如增加某些腦區的體積,導致部分大腦功能發生變化,或是激活負責注意力或視覺空間技能的區域。,依然會表現得更好。Palaus博士補充道:「孩提時代經常玩遊戲的人一開始會在處理3D物體相關的任務上表現得更好,不過伴隨著電子遊戲訓練的推進,兩組參與者的差距會逐漸縮小,最終表現在相似的水平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