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感謝每位讀者。
玩遊戲真的能夠幫助我們,真的能夠讓我們減輕壓力嗎?很多人都特別喜歡打遊戲,很多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跟別人解釋遊戲這個東西,上學的時候打遊戲就是玩物喪志,長大了很多朋友也會覺得打遊戲在浪費時間。但是遊戲帶給我們積極的力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其實人在玩遊戲的時候,更能樂觀地迎接挑戰,也更容易向他人尋求幫助。
遊戲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接下來我就和你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第1個方面遊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壓力和痛苦。
牛津大學做了一組實驗,在創傷性的事件發生6個小時之後,記憶才最終形成,只要在事件發生6個小時之內玩俄羅斯方塊就能明顯降低受到嚴重創傷後的壓力感覺,因為俄羅斯方塊是一個挑戰性很大,信息量豐富,能給人視覺刺激的遊戲。可以搶奪大腦的注意力,避免大腦過度關注創傷信息,如果是玩兒不太運用視力的遊戲,像拼字遊戲問答遊戲就沒有太多效果了,大腦仍然有太多的視覺可以被調動,就會在大腦中重複出現創傷的畫面。
牛津大學還有一個很細緻的研究玩俄羅斯方塊,並不會讓人主動回憶自己看到的細節,這款遊戲呢,不是抹掉人民的記憶,而是使記憶呢有了控制權,當我們不想回憶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就不用去回憶,當然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所有的人都會害怕的時候。
美國的新澤西學院就做了一個研究,做手術之前的小朋友玩電子遊戲,幾乎消除了手術的害怕感和緊張感,從麻藥中醒過來之後,玩過遊戲的小朋友會比服用抗焦慮藥物的小朋友更少的有焦慮感。也就是說普通電子遊戲比大多數抗焦慮的藥物更能防止焦慮,甚至沒有副作用。
第2個方面遊戲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和諧。
遊戲是緩解矛盾的不錯方法不只是人類想要做,動物也會這樣做,尤其是大猩猩在發生矛盾之後,一直星星會裝出一個很好玩的東西,蹲下來琢磨,甚至拿個小棍戳一說,其他的星星被吸引過來,過了一會兒,大家就發現沒什麼好玩兒的,大部分都離開了,只有有矛盾的一隻星星會留下來和原來的那隻星星一起玩遊戲,兩隻猩猩在遊戲裡就發生了和解。
有一組實驗讓年輕人和老人一起搭檔玩遊戲,每周至少玩30分鐘,6個星期之後老人和年輕人成為了朋友,而且參加實驗的老人不只是對他一起玩遊戲的那個人有好感,對整個年輕群體都有了不錯的印象,參加實驗的年輕人對整個老人群體也發生了變化。
這是因為玩兒合作類的遊戲可以增強我們的同理心,強大同理心,讓我們消除社會的緊張感,扭轉對別人的偏見。
第3個方面遊戲讓我們更擅長自我激勵。
在遊戲中我們總是扮演英雄,憑藉百折不撓的精神取得勝利。開發遊戲的人利用遊戲提升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勇氣和毅力。許多患白血病的兒童需要堅持服用口服藥,2~3年,他們無法忍受惡性疲勞的副作用,難以堅持定期服用而沒有定期服用,會造成病情的惡化。為此有人開發了一款遊戲,專門幫助這些患病的兒童在服藥期來玩,希望藉此提高他們服藥的堅持度。
在這款遊戲裡,玩家可以控制一個超級英雄,在人體內飛行攻擊細胞,它使用武器則是化療轟炸機和抗生素手榴彈。研究結果顯示,在三個月的時間裡,玩家體內的抗癌藥劑提高了41%,他們明顯更好地跟上了治療進展。
實際上兒童有治癒的動機,但沒有堅持治療的意志力,而遊戲可以幫助他們康復,喚醒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的就是具備決定問題或達到特定目標的技術和能力。
兒童在玩遊戲時遇到了關卡,越來越有難度,他們通過一次次的嘗試,不斷提升技能改善策略,最終殺死了癌細胞,這就灌輸了一種信念,如果堅持學習,堅持練習,付出努力,就可以達成艱巨的目標。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既然遊戲有這麼多好處。那為什麼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沉迷遊戲影響了生活工作呢?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玩了哪款遊戲,在遊戲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我們為什麼玩遊戲是為了逃避現實,還是為了讓現實過得更好?如果是以逃避的態度去玩,確實會加社交孤立的程度和抑鬱降低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如果你身邊有人沉迷於遊戲可以叫醒他,很多時候我們會出於好意地勸他們不要再浪費時間,但這些勸誡往往會雪上加霜,有人認為遊戲和現實毫無關聯,自己打遊戲只是逃避現實,這種失敗的感覺反過來是他想在遊戲中尋求安慰。為了更好讓他感受遊戲給他帶來的好處,我們可以問他幾個問題,你玩遊戲為了什麼?這款遊戲讓你更擅長什麼,日常生活中你能運用這款遊戲的技能和策略來解決什麼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引導他去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帶著遊戲的心態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