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會說,農村可沒這種奇事,那都是普通的鳥蛋。但是上世紀70年代,在遼寧瀋陽,卻出過一件奇事,比這判刑還要奇。那是倆小學生上山相約掏鳥蛋,結果發現了一個特別大的鳥窩,這一掏,沒有蛋,但是卻掏出了2塊軟乎乎的大泥巴。孩子貪玩,沒有鳥蛋也滿足,畢竟這軟泥巴也算玩頭。結果這倆人帶著這泥巴到了河邊,在水裡那麼一淘,這泥巴卻變了摸樣。
這泥巴在水裡隨著水波飄搖,就舒展成了兩幅古畫!這本是話本子才有的事,到這卻成了真事。這倆娃一看,上面畫的就跟那語文課本上的配圖一樣,就趕緊拿出來飛奔回家找爹媽去了。這爹媽一看,這畫可不簡單,古色古香的滄桑感,於是趕緊帶到了縣文化館,這工作人員一看,也大為吃驚,這可是絲織品製作,絕對的古畫!於是這兩張泥巴變成的古畫被緊急保護,套上了真空袋到了省博物館專家的手中。
省博的專家一看,這畫損失的太厲害了,但是從殘存的山水人物來看,顯然是唐宋時期的風格。而這樣的畫,絹布為基底,是全球都罕見的,可以說是頂頂級珍貴。後來這畫就被送到了故宮博物院請修復專家劉九庵先生來修復,結果這畫令故宮的這位專家激動不已,驚呼這是絕世古畫!等修復好了,確實是一幅絕世古畫,畫卷精美,是遼代的絹畫。後來國家文物局的專家給起了名字,一副叫做《深山棋會圖軸》,一副叫做《郊原野趣圖軸》,因是古本都成了國家一級甲等文物。但唯一可惜的是,兩幅古畫都沒款。
專家稱,這《深山棋會圖軸》表現的是漢族士大夫隱逸生活,既有水墨間青綠色的山峰填鋪上部分,山下又士大夫攜童僕策杖歸來,山腰也不落後,畫了2個人在奕棋。這種是全景式的山水章法,由其巖石是水墨皴擦,應是以荊浩、關仝等人的北方山水畫派發展而出。
婉清觀點:從大背景了解到,這畫與遼寧法庫葉茂臺遼墓應該有關係,或許是被人在考古中拿了出去,或許是別的什麼,但應該不是自然遺漏。畢竟考古界恨不得把墓葬中寶貝都帶出去搶救,自然不會讓它遺漏外界的。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