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6年進駐故宮的,我們在故宮除了擔負故宮的守衛任務以外,在故宮裡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每年的初秋我們連隊除執勤訓練人員,其他的人都要禮服換作訓服,電臺警棍換鐮刀。要為故宮近三分之一的區域拔草,因為故宮是重點防火單位,每年的初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除草,作為故宮的共建單位,除草理所當然的成了我們連隊義不容辭的責任。
故宮未開放區域,每年的初秋都會雜草叢生,一旦枯死以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給防火帶來很大的隱患。我連隊有了除草的任務,自然也就有了接觸故宮那些未對外開放的地方。進駐故宮以後第一次除草進的就是英華殿,英華殿位於紫禁城的西北角, 是一處神秘的未開放區建築。專家對它的評價是, 非常有明代建築的味道,英華殿在壽安宮的北面, 從慈寧宮東側的長街往北, 然後向左拐 ,經過雨花閣前的春華門, 再往北拐 一直走到頭, 然後再往左拐 就到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門三間拱券門,這在故宮中是唯一的,清楚的表明,這裡是一座宮中寺廟,味道純正。在未開放的地方常年都是雜草叢生的,一進去就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從這三個拱門進入就是英華門,從英華門向裡看最先進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石碑,這也是英華殿的特殊的地方,它是故宮內唯一一座殿前建有碑亭的大殿。
在英華殿前兩棵菩提樹的中間建有碑亭一座,上面刻有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英華殿菩提樹詩》 英華殿的兩側各種著一顆菩提樹,或許在故宮裡的每一個員工可能不知道英華殿,英華門。但他一定知道菩提樹。 這兩顆菩提樹是明萬曆時期的李太后移植到英華殿,到了清乾隆皇帝時又有了乾隆七年親筆題寫的碑文,對殿前的兩顆菩提樹大加的讚賞,乾隆二十六年又題了《英華殿菩提樹歌》。
在我們除草的間隙聽故宮的老職工們講,英華殿之所以不開放也是因為這兩顆菩提樹,據說這兩顆菩提樹的五線菩提子是千金難求的。相傳歷代在英華殿禮佛都是以菩提樹上的五線菩提子為佛珠。或許這並不是誇張,我在故宮的那幾年就曾見過,香港的一位遊客,千裡迢迢來到北京只為求得一串五線菩提子。也許就是這兩顆菩提樹的年代久遠,也或許是因為樹上的菩提子的稀有。增添了英華殿的神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