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故宮退伍的老兵,給你講一講故宮裡武警的故事

2020-12-20 猴子說史雜談

我是06年進駐故宮的,我們在故宮除了擔負故宮的守衛任務以外,在故宮裡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每年的初秋我們連隊除執勤訓練人員,其他的人都要禮服換作訓服,電臺警棍換鐮刀。要為故宮近三分之一的區域拔草,因為故宮是重點防火單位,每年的初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除草,作為故宮的共建單位,除草理所當然的成了我們連隊義不容辭的責任。

故宮未開放區域,每年的初秋都會雜草叢生,一旦枯死以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給防火帶來很大的隱患。我連隊有了除草的任務,自然也就有了接觸故宮那些未對外開放的地方。進駐故宮以後第一次除草進的就是英華殿,英華殿位於紫禁城的西北角, 是一處神秘的未開放區建築。專家對它的評價是, 非常有明代建築的味道,英華殿在壽安宮的北面, 從慈寧宮東側的長街往北, 然後向左拐 ,經過雨花閣前的春華門, 再往北拐 一直走到頭, 然後再往左拐 就到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門三間拱券門,這在故宮中是唯一的,清楚的表明,這裡是一座宮中寺廟,味道純正。在未開放的地方常年都是雜草叢生的,一進去就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從這三個拱門進入就是英華門,從英華門向裡看最先進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石碑,這也是英華殿的特殊的地方,它是故宮內唯一一座殿前建有碑亭的大殿。

在英華殿前兩棵菩提樹的中間建有碑亭一座,上面刻有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英華殿菩提樹詩》 英華殿的兩側各種著一顆菩提樹,或許在故宮裡的每一個員工可能不知道英華殿,英華門。但他一定知道菩提樹。 這兩顆菩提樹是明萬曆時期的李太后移植到英華殿,到了清乾隆皇帝時又有了乾隆七年親筆題寫的碑文,對殿前的兩顆菩提樹大加的讚賞,乾隆二十六年又題了《英華殿菩提樹歌》。

在我們除草的間隙聽故宮的老職工們講,英華殿之所以不開放也是因為這兩顆菩提樹,據說這兩顆菩提樹的五線菩提子是千金難求的。相傳歷代在英華殿禮佛都是以菩提樹上的五線菩提子為佛珠。或許這並不是誇張,我在故宮的那幾年就曾見過,香港的一位遊客,千裡迢迢來到北京只為求得一串五線菩提子。也許就是這兩顆菩提樹的年代久遠,也或許是因為樹上的菩提子的稀有。增添了英華殿的神神秘色彩。

相關焦點

  •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看門人講的故宮故事
    12月8日,「『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舉行,單霽翔的三本新書《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也正式發布。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最近,小編偶然間打開電視,看了一檔綜藝節目,也可以算是明星真人秀節目,因為這個節目是在小編非常喜歡的故宮裡取景拍攝的,小編就駐足看了一會兒,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小編已經許久沒看到如此清新脫俗的真人秀節目了,因為它不僅有耀眼的明星,更有歷史文化極為深厚的故宮作為背景,小編看了第一期,真的覺得非常有趣
  • 「不可錯過的家庭音樂劇」《故宮裡的大怪獸》,把故宮講給孩子聽
    被無數家庭譽為「近年來最不可錯過的家庭音樂劇」百萬「小獸絲」翹首以盼一則關於故宮裡大怪獸的奇幻故事......故宮的怪獸們因為人類的遺忘準備離開守護了幾百年的故宮。難以置信的奇幻之旅,在漆黑的夜幕裡悄然開啟……劇目亮點01 亮點一:將72萬平方米的故宮裝進舞臺偌大的紫禁城,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 敬上最後一個軍禮,退伍老兵向武警部隊旗告別
    9月1日上午,武警衡陽支隊隆重舉行2020年退役士兵向武警部隊旗告別儀式。「迎武警部隊旗……向武警部隊旗敬禮!」上午8時,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口令,三名英姿颯爽的護旗手邁著矯健整齊的步伐將鮮豔的武警部隊旗護送進場。114名胸掛光榮大紅花的退役老兵莊嚴地舉起右手,兩行熱淚奪眶而出,向武警部隊旗敬上最後一個標準的軍禮。
  • 用詩詞為遊客講故事,故宮志願講解員中,這位老爺子挺「特別」
    故宮200多位志願講解員中,金寶巖最善於用詩詞為遊客講故事。每周五的上午,都能在故宮珍寶館裡看見他的身影,滿頭銀髮卻步履矯健。從2006年退休以來,金寶巖在故宮志願服務已經13年,超過1000小時。金寶巖在為遊客講解石鼓上的文字。
  • 新聞特寫:火車站送別退伍老兵
    今天(9月6日),武警台州支隊139位老兵告別軍營,退伍返鄉。在台州火車站,退伍老兵與前來送行的官兵深情話別,現場溫馨動容。   武警台州支隊支隊長上官恆輝:「感謝大家兩年來辛苦的付出和奉獻,也希望大家回到地方以後,能夠更好地發揮部隊的作風和精神,為自己、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祝大家一路順風!」
  • 光榮轉身,退伍老兵敬上最後一個軍禮
    軍旗獵獵抒壯志駝鈴聲聲道別離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裡,武警北京市總隊執勤第二支隊某中隊舉行冬季退役士兵向軍旗告別儀式,用他們的方式送別親愛的戰友,向戰友致敬,向軍旅致敬。退役士兵代表發言留隊士兵代表發言你們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組織是不會忘記的,戰友是不會忘記的指導員肯定了退伍老兵的重要貢獻鼓勵他們不忘初心,繼續努力
  • 故宮為什麼晚上沒有人看守
    老百姓樂意假造故宮的靈異變亂 是由於此中包括權利和大批冤死者切實實在,故宮自它樹立之日起,就傳播著林林總總危言聳聽的恐怖故事。沒方法,一方面它是現代明清帝王居住的場合。看看,這些數字你是不是要先數個位數。故宮便是這麼牛!以是,沒有安保單霽翔那是不可以或許的。同樣平常來說,故宮外面都駐紮著武警賣力平安守衛。在早晨閉館以前,同樣平常都邑有武警戰士帶著警犬對故宮停止巡查,以避免有旅客沒有分開,或許有小偷潛藏此中。
  • 把故宮和瀋陽的歷史講給不同人聽
    >  劉媛媛的夏季日常——  「請大家注意腳下,瀋陽故宮是建於清代的瀋陽古城中心,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每天,我們會在講解前做形體操、口腔操、講繞口令等,調整到最佳狀態投入到工作中。」8時30分,劉媛媛開始了一天的講解工作。她告訴記者,因為暑期將至,來沈的遊客逐漸多了起來,「忙的時候一天要講七八場,各個宮殿都走上七八圈,一圈講解下來一個小時,有時候忙得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吃的話也是5分鐘解決。」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故宮有一種魅力,讓人百看不厭。  《打開故宮》以建築為線索,帶你通過建築講歷史、講文化。  當你直觀地看到故宮的建築、器物、景觀甚至人物,每一個建築背後的故事,沉澱的文化,你會更深入地理解它。  有全景、有細節、有人物、有故事。隨意在哪頁停留,都能受益匪淺。
  • 《故宮裡的大怪獸》常怡:中國人不缺乏想像力
    所以在《故宮的大怪獸》這個作品,那個女孩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甚至可以幫助怪獸來解決很多的問題,這其實是鼓勵孩子面對解決,不要覺得自己弱小,也許你的力量能改變很多東西。  搜狐文化:你在寫作的內容當中是有這樣情節的設計,就是直面一些困難這些東西?  常怡:就是對孩子價值觀塑造的東西。寫的時候沒這個感覺,就是覺得把故事也好玩,寫有意思就行了。
  • 故宮「翻譯兵」
    故宮,遊客如織。西華門內,駐紮著武警北京總隊十四支隊故宮中隊的官兵。想在這個中隊當兵,得有項特殊技能——外語,而且光會幾句英語不行,還得會用「小語種」問好。每天,負責巡邏守衛任務的武警戰士,都會遇到手拿地圖、一臉茫然的外國遊客,僅「售票處在哪」這句提問,他們就得回答上百次。要是遇上複雜的求助,語言不通的戰士也不著急,他們都會緊急呼喚一個人——閆中斌,這是中隊的「快譯通」,他能熟練與外國遊客用英語對話。閆中斌今年25歲,山東人,身材瘦削,臉蛋白淨,像個秀才。
  • 老物件裡最年輕的風景——故宮志願者的故事
    在故宮博物院裡,記者有幸見到了這麼三位年輕人,他們跟記者分享了自己在博物館中度過的青春故事。故宮的志願者在為觀眾講解。紀錄片裡謙遜、執著而內斂的「大國工匠」,節目中對紫禁城滿懷深情的志願者,讓她突然覺得自己真的該做點什麼。「故宮不是一個,或者說不應該只是一個用來『打卡的景點』,如果能用自己所學的東西推動更多的人正視故宮,正視傳統文化,正視志願者事業,是一件特別榮幸的事。」因此今年4月,故宮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文物醫院志願者時,她果斷報了名。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北京的故宮紅牆黃瓦,臺北的故宮黃牆綠瓦,一個在北京長安街之北,一個在臺北至善路之北,一個是古代宮殿,一個更接近於現代博物館。在日本記者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裡,他說,「兩岸的大型博物館都用同一個名字,這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01 害怕帶孩子去故宮怎麼辦?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 退伍季 | 離別講不出再見
    三個月前他們不舍地送走一批老兵時隔三個月他們也即將背起行囊踏上新的徵程他們是入伍12年、8年的2020屆冬季退伍老兵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聽武警昭通支隊退伍老兵的心裡話這幾天腦海裡時不時回想起剛當兵的那個時候,從一個「新兵蛋子」成長為一名班長,這其中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這些年的軍旅生涯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是學會了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 這個旅的退伍老兵 臨別前給部隊留下了「5件禮物」
    &nbsp&nbsp&nbsp&nbsp又是一年退伍季。即將離別,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的老兵們,在他們最後的軍旅生涯裡,依依不捨地為旅隊官兵留下了「五件禮物」,讓光輝傳承永續,讓強軍血脈永存。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們,看看這群可敬的老兵,留下的禮物都是什麼。
  • 探訪故宮神獸,跟隨博物館館長,走進不一樣的故宮
    整個故宮,對外開放的只是一部分,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沒有對外開放,但就我們能夠走到的地方,都值得我們好好品味。2.走近向斯向斯,是著名的宮廷歷史學家,同時,他也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也是圖書館的副館長。他學識淵博,對於故宮裡的寶物,更是如數家珍。
  • 故宮志願講解員:故宮生力軍 讓歷史文化薪火相傳
    2017年年底,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其中由文化部推薦入選的故宮博物院在這一年間又創遊客來訪量新高。根據北京假日辦的數據,中秋小長假期間故宮博物院累計接待25.6萬人,日均接待人數超8萬人,同比增加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