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菜品漲價6%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近日,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品牌悄悄漲價。海底撈承認「漲價屬實」,根據海底撈官方解釋,漲價是從4月5日開始的。原因是人力、採購及消毒等成本增加,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由門店按照地理位置、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對不同菜品綜合定價。
有的消費者不滿漲價行為,趙先生說:」工資降了,海底撈漲了,欲哭無淚「。有人覺得疫情後小幅漲價可以理解,張先生表示:「海底撈有漲價權力,你也有不吃的權力。只要菜品質量、服務等有保障,目前的漲價幅度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喜茶邁入「30元時代"
復工後不少愛喝奶茶的人發現喜茶漲價,多款產品漲價2元。如」奶茶波波「、」多肉葡萄「、」芝芝莓莓「等產品的價位在原來25元、28元、30元的基礎上漲了2元。喜茶官方回應:系原料成本上升導致漲價。網友笑稱:頭部奶茶邁入30元時代,你還會喝嗎?
麥當勞會員半價桶
有逆勢漲價的,也有順勢促銷的。如麥當勞近日推出一項會員日半價桶活動,消費者聞訊蜂擁而至,搶到麥當勞小程序崩盤。後疫情時代,餐飲業難免迎來新一輪洗牌升級,部分龍頭企業會瞄準中等偏上收入人群,走「高端路線」,更多中小企業則會選擇促銷,以招徠更多普通消費者。
有話說:
據分析,參與漲價的多數是綜合實力強、擁有定價權的頭部企業,中小型企業更多是藉助促銷活動等吸引客流量以「求生」。人們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完全形成,一些商家的「報復性漲價」卻迫不及待登場,網友們難以保持淡定了。誠如有網友所說,工資沒漲,消費卻漲了,這是鼓勵百姓「報復性存錢」嗎?
從商家的角度看,一些餐飲企業選擇漲價可以理解。一方面,由於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食材、人工與運營成本驟升,進店消費人員的數量驟減,適度漲價也是無奈之舉;另一方面,疫情期間餐飲業損失慘重,商家想在復工復產後儘可能彌補一下損失,也是本能之舉。
只要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且漲幅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一般來說餐飲企業漲價就沒有大的問題。當然,吃與不吃,消費者也有「用腳投票」的自由。頭部企業漲價後,不排除有企業可能跟風漲價,畢竟眼下餐飲消費尚未完全放開,消費者可選擇的機會有限,有時只能被動接受漲價。
對部分餐飲商家的漲價行為不必過激,在當下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餐飲行業還是應當慎重考慮漲價。在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的語境下,餐飲業需警惕部分商家的漲價行為給市場造成不利影響,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漲價挽回損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 留言 及 轉發
會經常會大家分享拉呱社會百態
我是毛哥,謝謝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