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海底撈因為漲價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喜茶、西貝等多個餐飲品牌也被網友爆出來價格上漲。
也有不少的企業走了反向路,就比如老鄉雞宣布降價,老闆束從軒說即使賣車買房都不會漲價;麥當勞也在4月6日推出了半價桶的活動,肯德基後來也跟了一波風。
為什麼有的企業漲有的降?
企業的自我選擇,這個基本都是由管理層決定的,因為現在的餐飲行業也沒有完完全全的恢復,前段時間在餐廳吃飯的人還都很少。像海底撈、西貝這些餐廳,主要就是靠堂食來賺錢。
還要面臨著菜價上漲等等一些成本問題,海底撈在今年的前幾個月的損失達到了50億元。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漲價自救,我覺得也可以理解,但是漲價這種事一旦做了,後果都是要自己承擔的。
像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快餐,主要的收入和客流量還能夠來自線上,並不僅限於堂食。現在這種情況還能送送外賣啥的,經營壓力也比較小。這時候靠著降價來收割一波口碑,博一波好感,雙贏啊!
消費者怎麼看?
有一部分消費者可以理解這種漲價行為,因為覺得餐廳也不容易;另外一部分人就認為餐廳雖然成本漲價了,但是也不能算在消費者頭上啊。
以海底撈為例,之前因為被網友爆出來還按地區漲價,發達城市漲得多,三四線城市基本上不漲價,讓一些消費者倍感憤怒。畢竟現在大家的工作狀況都不穩定,工資能不能發全了還是一個問題,現在又被餐廳「割韭菜」,讓很多消費者都感覺很失望。
對於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現在對促銷的店面可能會更加有好感一點。
餐飲企業陷困境
有了這幾大企業在前面的一番交鋒,剩下的小餐飲企業現在應該很頭痛,漲價的話會失去消費者,不漲價搞促銷的話自己的店哪能像麥當勞那麼堅挺。
人民網對此事也進行了表態,希望中小餐飲企業謹慎漲價,因為他們沒有堅實的客戶群體,一旦漲價將失去很多的客流量沒到時候難免得不償失。而且如果餐飲企業都漲價的話,會打擊消費者的消費情緒。
企業怎麼辦?
1、政府進行針對性的幫扶工作,對一些經營困難的店鋪減免部分租金,還可以降低一部分的稅收減輕企業的壓力;對一些漲價比價過分的店鋪進行處理,加強監管。
2、一些餐廳可以和外賣平臺合作,既然堂食賣不出去就嘗試從線上開店送送外賣。餐飲企業也可縮減一些不必要的產業鏈緩解自身的成本壓力,進行自我調整完善。
這一次的經濟低迷坤建,也使得餐飲行業重新洗了一次牌,不少本身就存在問題的公司都淘汰出局了,剩下的更要有條不紊的經營下去。
我們作為消費者也要尊重企業的選擇,要是漲價了不去吃就行了,也不一定非要商家按頭道歉,這兩種做法也沒有誰好誰壞的說法,這是我們的選擇,也是別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