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俊林教授:立足指南更新,解析頭頸部鱗癌免疫及放射治療進展

2020-12-24 騰訊網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基於較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每年更新。CSCO頭頸部腫瘤專家委員會對指南更新的工作非常重視,在郭曄教授領導下,組織包括病理、影像、外科、放療、內科的醫生組成的MDT團隊經過多次線上會議討論,最終完成2020年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的更新(以下簡稱「2020版指南」)。對於新版指南,有哪些值得我們重點關注?頭頸部鱗癌方面有哪些治療策略的調整?我國頭頸部鱗癌放射治療處於什麼水平?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易俊林教授對此進行了深度解析。

新版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更新:

三個重點關注

1. 口腔癌/口咽癌病理診斷的更新

2020版指南的更新主要集中於病理診斷部分,特別強調的是口腔癌的診斷,因本指南採用新的分期系統——UICC/AJCC TNM分期系統(第8版),侵襲深度(DOI)對腫瘤分期具有很大影響,新版指南中,將Ⅱ級專家推薦中的「測量原發腫瘤侵襲深度(DOI)(針對口腔癌)」調整為針對「根治性手術標本」的Ⅰ級專家推薦。因此,這對病理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病理科醫生應在這方面在全國進行廣泛推廣。

根據AJCC分期,口咽癌被分為HPV相關和HPV不相關兩大類,而HPV相關性口咽癌是由HPV高危亞型所引起的一類腫瘤,其診斷的金標準是HPV DNA或RNA檢測,但這種檢測方法費用昂貴。研究發現,p16蛋白與HPV感染相關口咽癌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且p16免疫組化檢測比較簡單,有很好的操作性,很多實驗室都可開展,因此,2020年新版指南中用p16免疫組化檢測替代HPV DNA或RNA檢測作為Ⅰ級專家推薦,以判斷口咽癌是否與HPV感染相關。另外,在評判標準方面,AJCC採用腫瘤細胞數目≥75%作為陽性的界值,ASCO和美國病理協會均推薦採用≥70%的中等或強陽性(腫瘤細胞)作為診斷標準,2020年CSCO新版指南採用的是ASCO和美國病理協會的標準

2. 早期口咽癌治療的更新:TORS手術獲推薦

治療方面,2019年指南中腫瘤分期已經採用了新的第8版AJCC分期系統,因此2020年口咽癌在腫瘤分期方面沒有更新,治療原則也無太大變化。需要指出的是,既往口咽癌更多的是採用非手術治療,尤其對於早期患者,放射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功能損傷也較少。隨著手術技術和設備的進步,特別是機器人手術的開展,經口雷射顯微手術/機器人手術(TORS)能保證很好的切緣,患者損傷小,且能提供很好的功能保護。因此2020版指南推薦有條件的口咽癌患者,可採用TORS手術治療。

需注意的是,TORS手術對術者的經驗有很高要求,在具備開展機器人手術的中心,由高技術水平的醫生操作機器人手術,才能達到與放射治療同樣的效果。2020年新版指南強調,對於早期頭頸部鱗癌,採用單一手術或單純放療都可達到相似的療效,但一定要結合醫生的經驗、治療中心的水平,選擇合適的方案,不能因為經驗或技術水平的原因,使患者既接受手術又要接受術後放療/或放化療。否則不僅未給患者帶來生存獲益,而且造成更多的損傷和/或經濟負擔。

3. 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癌治療的更新:免疫治療取得極大進展

治療部分主要的更新是在復發性頭頸部鱗癌方面。近兩年免疫治療取得很大進展,在復發性頭頸部鱗癌患者中獲得了很好的證據,不論是二線挽救治療還是一線治療都有很好的證據支持免疫治療聯合放療/化療比單用或既往標準方案有更好的效果。2019年NCCN指南、CSCO指南中,免疫治療在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癌中都是作為二線治療的推薦。目前,免疫治療在頭頸部腫瘤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結合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目前免疫治療單藥或聯合化療已被FDA批准作為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癌一線治療方案。

免疫治療儘管很有效,但有效性僅限於20%~30%的人群,因此,我們應以PD-L1的表達情況來指導免疫治療,選擇合適的患者。例如,帕博利珠單抗應用於PD-L1表達陽性(CPS>1)的頭頸部鱗癌患者單藥有效,CPS≥20時,帕博利珠單抗效果更好。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在復發轉移的頭頸鱗癌總體人群中有效。

總之,2020年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主要在口腔癌/口咽癌病理診斷、早期口咽癌的治療以及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癌治療方面,進行了證據級別的更新或者治療線數的上移。

頭頸部鱗癌放射治療:

加強規範化培訓,加速同質化建設

手術、放療、化療是腫瘤三大治療手段。對於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70%以上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由於治療需求和放射治療的性價比問題,放射治療的作用和應用越來越廣泛,全國放射治療的發展很快。2019年對全國放射治療機構的調查顯示,中國近幾年放射治療機構增加較快,大部分單位的放射設備已能滿足現代療新技術的需求,並能夠實現調強放療。目前,調強放射治療是主流的放療技術,其與以前的常規治療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勢:第一,強調放療技術具有物理參數上的優勢 ,即劑量分布優於常規放療,這種優勢已轉換成臨床上的優勢,使生存率得到明顯提高,這一點已有證據證明;第二,治療相關的毒副作用明顯下降,調強放療在給頭頸部腫瘤患者帶來生存獲益的同時,也帶來生活質量的明顯改善。

目前,我國大的放射治療中心在放射治療理念、機器設備及放射治療技術水平等方面與國外的放射治療並無太大差別。就國內而言,放射治療還沒有達到同質化,主要體現在因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層級醫院、東西部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包括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放射治療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化培訓委員會——所面臨的問題就是要從醫生方面和物理師方面推進放射治療的同質化。因此,中國醫師協會放射治療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委員會已經啟動面向醫生的規範化培訓,旨在使放射治療醫生達到同質化,儘快提升中國整個的放射治療水平。另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國家的政策,尤其是放射治療專業學科,我們有放射治療的國家培訓基地、各省市自己的規範化培訓基地。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快速實現和推進放射治療的人才培養,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中國放射治療的同質化,相信經過5~10年努力,中國與國外的放射治療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專家簡介

易俊林

易俊林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第五屆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後醫學教育放射腫瘤專業副主委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第8屆青委會副主委

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亞洲放射治療聯盟(FARO)中國代表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鼻咽癌專家委員會 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頭頸腫瘤專家委員會常委

北京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常委

北京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頭頸學組組長

北京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CNS學組副組長

中國研究型醫院 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版權聲明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

相關焦點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
    、生活質量的單藥治療▪與標準治療相比,歐狄沃可降低死亡風險32%,提高兩年生存率近3倍1▪歐狄沃已被國內外權威臨床指南列為頭頸部鱗癌二線治療的推薦用藥2,3百時美施貴寶今日宣布,其PD-1抑制劑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擴大適應症,適用於治療接受含鉑類方案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進展且腫瘤PD-L1表達陽性(表達PD-L1的腫瘤細胞≥1%)的復發性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癌(SCCHN)患者。
  • ​2019放療進展年度大盤點 (12) 放射物理學專題
    本期盤點包含質子重離子放療、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學三個專題。和去年盤點相比,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專題是新增設的內容,目的是為了全面展示放療專業的進步,滿足不同人群的興趣和需求。質子、重離子束具有獨特的放射物理和生物學優勢,是當前放射治療研究熱點。
  • 陳敏山教授:晚期肝癌治療迎來裡程碑式進展,為患者帶來痊癒的希望
    圍繞相關熱點話題,本報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敏山教授,解讀指南更新重點,並分享肝癌的臨床診療經驗。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敏山教授晚期肝癌治療迎來裡程碑式進展如今,肝癌治療領域已建立「局部+全身」治療模式,該模式不僅為業界所公認,也是肝癌治療策略未來的發展方向。
  • 從過去到現在,免疫治療「胃」來可期
    該研究結果最初發表在《Lancet》雜誌上,並於第二年在 ESMO 會議上更新了 2 年隨訪 OS 數據。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納武利尤單抗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4],且無論 PD-L1 的表達如何,患者均可得到 OS 獲益。基於 ATTRACTION 2 的研究結果,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地區批准了納武利尤單抗用於治療化療後進展的不可切除的晚期或者復發性胃癌。
  • 郭曄教授:KEYNOTE-048預示r/m HNSCC一線治療將迎來全新「金標準」
    在剛剛結束的歐洲腫瘤內科學(ESMO)大會上,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國內俗稱K藥)單藥一線以及聯合化療(順鉑+5-FU)一線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癌(r/m HNSCC)的III期臨床研究KEYNOTE-048的四年隨訪總生存(OS)數據結果發布1。
  •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十年首更新, 重新定義疾病治療理念
    此次更新是繼2010年中華醫學會頒布《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及治療指南》後,十年來首次更新。2020新版《指南》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循證科學為依據,接軌國際理念,結合我國國情,在診斷、病情評估及治療等方面提供規範診療建議。
  • 陳明遠教授: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鱗癌重磅新研究解讀和未來方向
    醫脈通誠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陳明遠教授解讀了復發或頭頸鱗癌領域相關重磅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詳情如下: 陳明遠教授: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鱗癌的藥物治療療效不是很理想,藥物的發展尤其是免疫治療的發展,給頭頸鱗癌患者帶來了福音,今年頭頸鱗癌的免疫治療有三項值得關注的重要研究。
  • 領星SAB朱秀軒教授:IMbrave150為肝癌免疫治療打開一扇「天窗」
    Zhu)教授受邀與轉化醫學網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朱教授表示肝癌免疫治療進入突破性的進展階段,其中 IMbrave150研究對於肝癌治療意義尤為重大,有望改變肝癌患者一線治療策略。另外,他對此次嘉會國際醫院腫瘤中心與領星醫學的合作十分期待,相信藉助領星這樣的腫瘤精準醫療平臺,可以充分發揮出兩家機構各自的優勢。
  • 中國患病人數全球第一的癌症,早中期如何治療?
    在今年 CSCO 學術年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易俊林教授為我們綜合分析了鼻咽癌綜合治療的優化,特別是早中期鼻咽癌患者化療的選擇。 01 鼻咽癌治療現狀 近幾年,在中國專家的不斷努力下,鼻咽癌的診治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 最新《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發布 多種策略促規範化治療
    記者19日獲悉,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以下簡稱CSCO)正式公布備受矚目的2020年版《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不僅在肝癌一線和二線治療領域新增了多個靶向、免疫新藥以及聯合治療方案,還增加了肝癌診療MDT多學科協作的構成和討論內容。這意味著,今後,肝癌患者將得到更為規範的診療。
  • 鼻咽癌靶向及免疫治療,你必須知道的「雙俠五義」
    發病因素包括遺傳、EB病毒感染和環境因素等,目前治療方法如圖2所示,但是對於局部晚期及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傳統的放化療療效並不理想,此時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療可作為現有治療方法的補充[3]。最新2010「頭頸部腫瘤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已將尼妥珠單抗作為聯合放療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 表達陽性的III/IV鼻咽癌的方案之一。尼妥珠單抗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重組人源化抗EGFR靶向藥,在鼻咽癌中其與放療具有協同作用,優於單純放療; 同步放化療+尼妥珠單抗優於同步放化療,能使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獲得更多臨床獲益。
  • 匹茲堡大學盧斌峰教授:腫瘤進展對組織免疫炎症反應的調節
    大會首日,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盧斌峰教授做了題為"腫瘤進展對組織免疫炎症反應的調節"的演講,引起了各位嘉賓和到會人士的關注。腫瘤發生和發展與免疫炎症反應有著緊密聯繫和互動。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證明,腫瘤的進展伴隨著組織局部免疫反應的降低和抑制。這種腫瘤微環境的變化是很多腫瘤免疫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盧教授在演講中提出一個思路,可以根據免疫基因的表達情況來對患者進行分類。盧教授的實驗室在研究中發現一系列與免疫啟動密切相關的危險信號分子,包括IL-33和IL-36,在腫瘤生成的過程中受到了抑制。在腫瘤細胞中大量表達這些因子可以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 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
    原標題: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近日,由中華肺癌學院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臻知篤行,呼吸與共——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全國啟動會在上海召開。目前,免疫聯合治療是小細胞肺癌中更有發展前景的治療策略,《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0》將PD-L1免疫抑制劑聯合化療,列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推薦方案。
  • 2020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更新了什麼?本文帶您一睹為快
    由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制定了《2020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1],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循證醫學為依據,為廣大風溼免疫科醫師提供SLE規範診治建議,以期整體提高我國風溼免疫科對SLE的診治水平,推進早期診斷,達標治療,最終改善SLE患者的長期預後。本文將細數新版指南更新要點,以饗讀者。
  • 史上最新最全最權威的肝癌免疫治療進展!
    本文原文是今年10月22日發表在JAMA Oncology雜誌上的一篇綜述,該雜誌最新影響因子為 24.799,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是維也納醫科大學第三內科,消化內科和肝臟科Matthias Pinter教授,通訊作者是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放射腫瘤科腫瘤生物學實驗室Dan
  • 會議亮點和最新指南了解一下!2020年,珠海見!
    李教授團隊通過研究發現,Treg細胞減少是造成風溼病免疫功能紊亂的根本原因,為此,應該將免疫抑制改為免疫調節理念,促進Treg細胞生長,誘導和重建自身免疫耐受,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李小峰教授作報告62019年EULAR更新了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管理的推薦意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蘇茵教授為大家解讀了EULAR推薦中免疫抑制劑在SLE中的治療進展。蘇教授講到,針對免疫抑制劑在SLE中的應用是全方位的,依然是SLE治療的主力軍。
  • 腫瘤免疫治療,規範治療才更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了解免疫治療的相關知識,我們邀請了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韓正祥教授,為我們解答關於肺癌免疫治療中「規範治療」的9個相關問題。哪些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肺癌?免疫治療一般要持續多久?……都在下面找到答案吧!
  • 《中國肢端肥大症診治指南(2020版)》要點解讀
    2020版指南結合國內外垂體腺瘤研究進展、肢端肥大症(以下簡稱肢大)診治的循證證據和我國國情,制定了肢大診斷、治療和隨診的規範流程。2020版指南更新要點如下: 診療模式更新要點 1. 強調多學科合作診療(MDT)模式。